


摘 要:多媒體教學中,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多樣的信息,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使教學更加形象生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過大的信息量有可能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分析問題,對知識點的認識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只能被動地接受授課內容。板書能適度放緩教學速度,給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時間,而教師也能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不斷調整教學速度及教學方法;同時板書呈現一節課的重點內容,它給學生長時間的視覺刺激,這就強化了知識間的對比、聯系和內化過程,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板書設計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技術已走進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有許多的優點:一是改變了以往“一支粉筆走天下”的形式,將教學內容通過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夠增強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二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給予學生更大的信息量,拓寬學生的視野,在加快教學速度的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效率。當然,多媒體教學也有不足之處:一是過多依賴多媒體,為了播放課件而播放課件,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難以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二是多媒體教學的大容量,使得重點不突出,而學生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導致大腦疲倦,興奮度下降,無法達到教學預期;三是課件設計不合理,一些不必要的動畫、聲音等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忽略了重點內容,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四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已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展示知識點,卻忽略了知識歸納整理。正因為如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板書的時間,適當放慢教學速度,給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時間,加強師生互動,從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而精心設計的板書不僅要體現知識要點,更要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思維過程,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筆者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學為例,談談多媒體教學中關于板書設計的一些體會。
一、 利用板書的對比功能,強化知識點間的比較
《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生物學》中對《血液》這部分知識的要求是“說出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功能”。通過演示血液分層、用多媒體展示各類血細胞的圖片、用顯微鏡觀察血涂片來完成新課教學。在強大信息量的沖擊下,及時歸納小結每個知識點極為重要,這時板書的優勢不言而喻。根據教學進程依次呈現每個知識要點,每歸納小結一次,學生對前面的知識就復習鞏固一次,通過多次的對比,學生對每種血細胞的特點及差異熟記于心,而這種方式比最后用思維導圖軟件進行小結效果更好。
二、 利用板圖式板書建立知識點間的聯系,構建新概念
《指導意見》中對《血管》這部分知識的要求是“描述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特點和功能”。在學生通過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初步認識三種血管后,利用板書梳理并對比三種血管相關的知識,而最后的板圖式設計則是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提升:1. 根據三種血管的血液流向將它們和心臟連起來,就構成了血液循環圖;2. 依據三種血管的特點畫出三種不同的血管,并突出毛細血管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和在毛細血管處進行物質交換。通過這種板書設計學生不僅理解掌握本節課的知識,而且初步建構血液循環的概念,為后繼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 連點成線,構建知識體系
復習課不僅要歸納整理知識,還要對知識進行遷移訓練,它不是簡單的重復,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新課相比,復習課的知識容量和練習量都大得多,精講精練就顯得極為重要。利用多媒體課件重現知識,并精選練習對其進行鞏固提升。此時,板書設計就極為重要,它不但要呈現復習要點,而且還要將知識點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和聯系,使知識點不再孤立存在,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
如《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涉及如下知識點:性狀和相對性狀、遺傳和變異、染色體、DNA和基因、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體細胞和生殖細胞染色體的組成、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這部分內容知識點多,并且緊密相連,學生掌握不是很好。因此,知識的梳理就顯得異常重要。筆者在《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單元復習時,板書設計如下:
板書依照復習的順序依次呈現知識點,并用箭號和文字將這些知識點聯系起來,搭建基礎知識框架,而性狀的表達和遺傳規律、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是本單元的重難點。首先利用多媒體回顧并板書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過程,接著小結顯隱性的判斷方法,其次寫基因型,最后用數學的方法引導如何計算某種表現型出現的概率,通過“判—寫—算”這種流程有效突破難點。用類似表格的設計呈現體細胞和生殖細胞中染色體和性染色體的組成,從遺傳學的角度分析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最后利用多媒體呈現近幾年相應的考題,學生解題時可對照板書,強化知識記憶,做到精講精練,提高復習效率。
《生物圈中的人》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在非選擇題中有一道涉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的綜合題,這不僅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相關的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此類題型,僅僅通過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對重點、難點和考點進行梳理,再通過練習進行強化是不夠的,而一篇好的板書設計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以物質的進出為切入點,從細胞生活需要的物質——營養物質和氧開始,復習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重要知識,接著復習循環系統,最后是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代謝廢物的排出。這樣,通過循環系統將組織細胞、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聯系在一起。對于學生來說,難點是物質進出與血液循環的相關知識,而這一難點在板書上容易突破:循環系統四個字分別代表心臟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營養物質吸收后通過體循環先到達右心房,氧通過肺循環進入左心房,營養物質和氧通過體循環送到組織細胞,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肺循環排出,水、多余的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通過體循環送到相應的器官排出。這種板書設計,不僅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也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知識的方法,同時,又能夠在細節上凸顯考點、易錯點、難點,真正將復習落在實處,做到有效備考。
《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生物學》中指出:要努力創造條件,積極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育資源為生物教學服務,根據生物學的特點拓寬教學思路,完善教學手段,從而使生物課堂生動活潑。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可見,無論多媒體教學還是傳統教學,最終的目的都是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育技術,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推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努力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滕忠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深度學習[J].新課程,2020(42):29.
[2]王璐,羅佳.疫情期間初三生物網絡教學實效性的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26):58-59.
[3]孫培森.淺析多媒體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0(36):104.
作者簡介:
顏玉清,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