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加英
摘 要:“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活動與內容圍繞著主體展開。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了學習的主動性,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之花都能得到綻放的機會。
關鍵詞:合作學習;閱讀教學;學習活動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往今來,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顯得格外權威,傳統“授—受”的上對下課堂展開形式也根深蒂固。《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一二年級的學生學習剛起步,新接觸文字比較密集的課文自然會有困難,因在閱讀教學中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專注力、表達力和信息提取能力。部編本教材中也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是提出了有序化的要求,在“提取信息”這一語文課堂的核心能力要素中呈現出有梯度的上升。那么如何開展適合的學習活動,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有效的教育成果和外在的延展,使自主學習成為一種體系化?
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 實際意義:有效的課堂整合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如今教師過于注重自身的輸出使課堂教學變得碎片化,一問一答的教學形式把課堂緊緊攥在自己手中,牽引著學生朝著自己設計的方向前進,在這樣的牽引下,學生的思維是刻板的。
低年齡段的學生對語文學習存在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在部編本語文一年級下冊中《古對今》一課的教學,授課教師將12組對子制作成小卡片放在錦囊袋中,以同桌兩人為單位分發,在課堂中進行了“找朋友”的活動,在“教師舉卡片,學生舉卡片對”的示范下,同桌之間也用小卡片“對一對”。學生在這樣有意思的同桌合作活動中對知識進行了反復識記,也從中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
(一)學習中的并進
課堂教學中,對話與合作是主流,而合作是對話的基點。合作學習是調動和優化教育行為和學習行為的重要一環。合作使學生的思維呈現變得可視化,使教師的教學行為由點向面鋪開,由面對一個人的教學改為對群體的教學。
(二)實踐上的遞進
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總有些學生羞于表達,不敢表達,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總以大部分學生的接受度來開展教學活動,并以大部分學生的掌握度來作為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無形之中,一部分發言交流較少的學生的思考和行動就被教師遺漏了,而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練習表達機會。在此過程中,他們進行信息的提取、語言上的交流討論甚至辯論,充分發展了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聽說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三)轉變觀念,做學習的小主人
“合作學習指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有著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相對于“接受學習”而言,合作學習有更強的自主性、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
二、 展開形式:可視化的思維引導圖
(一)組織形式
合作學習的展開形式是多樣化的,自由組合合作、同桌合作、四人小組合作都可以成為其組織形式。
1. 自由組合合作
自由組合指的是學生可以根據彼此的興趣、愛好與學習能力可以進行自由搭配的組合,優點是能將學習的熱情激發到一定的高度,同時小組內集體榮譽感也比以往要強許多。但是這樣的方式存在的弊端也有不少,低年齡段的學生,在組合時會單純地只考慮平時彼此之間的友誼關系進行組合,此外在組合過程中,有不少學生常常會因為成績及平時表現存在偏見,將成績落后的學生排除在組合外。
例如,在《不懂就要問》一課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可以自由組合,于是發現各個小組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小組活動熱情高漲,有的小組卻總聊著與本課學習內容無關的話題,在最后倒計時為了能交出答卷,隨意寫了幾個沒有價值的活動成果。
2. 四人小組合作
四人小組合作,有一定的合作面,也避免了自由組合時雜亂,但是低年級文章篇幅較短,商討的議題主題明確,加上低年級的學生自控力和專注力較難弱,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的合作學習中,應用四人小組的合作方式,同時也要對文章和商討內容進行精心的挑選和設計。
3. 同桌合作
同桌學習是同桌兩人間的合作活動,是低段課堂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合作形式,它有著其他組合方式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在《人之初》教學時,采用同桌拍手讀一讀的形式,學生合作熱情高漲,課堂氛圍活躍。
在同桌合作學習過程中既有意見相同時擊掌歡呼的默契,也有在意見相悖時唇槍舌戰的激烈辯論,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拔高了思維高度。
(二)合作學習單
合作學習單即學習任務,它的內容設計必須與本課的教學目標相一致,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任務指引下,在學習和商討時才有學習的目標和方向,并且能夠照著學習單的指引步驟自主完成合作,達到教學目標,也能打開他們在自主學習這一塊“發現”的窗戶。
1. 學習單的設計
(1)根據課后習題
部編教材將語文要素體現在課后習題中,因此在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學習單的時候可以關注課后習題。例如以二年級上冊《風娃娃》一文中以課后習題第二題為例,從課后習題中我們可以把握到本課要求“根據提示”達到復述故事的能力目標。那么我們在合作學習單設計時應有目的地請學生合作提取課文中的關鍵詞信息進行記錄整理,最后根據提取出來的關鍵詞來練習該內容的復述。
(2)根據段式結構的相似性
優質的教學設計源于教師對文本的反復解讀和提取,低段教材文本中存在著大量學生可以“照樣子”模仿學習的內容,因此在備課時,教師對于這樣的內容需時刻保持敏感,提煉出可操作性強的段式結構。例如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霧在哪里》這課中3、4兩個自然段都是以“霧寶寶怎么說——于是霧寶寶怎么做——那里發生了什么變化”的段式來進行描寫的,那么在學習單的設計中可以將這些信息合作交流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