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賀民 朱麗梅

摘 要 發展教育事業是推動科學進步、提高全體國民個人素質的基礎,是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大戰略。本文從多個方面論述了線上教學模式的優越性,初步探討了現代教學模式的變革問題。
關鍵詞 教學模式 線上教學 傳統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12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promoting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improving the personal quality of all citizens, and is a major strategy related to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teaching mode from many aspects, and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modern teaching mode.
Keywords teaching mode; online teach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受教者以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事物。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
線上教學是指依托網絡或電化教學設備,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授課和雙向互動式的教學活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應用,現代線上教學主要以網絡教學方式呈現,其主要特點包括:教學資源豐富、知識更新迅速、學習者主體地位突出等。
傳統教學模式泛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主流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1]它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進化。現階段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包括:重視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主動性。
線上教學為現階段的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機,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信息時代催化線上教學模式的發展
信息時代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信息量劇增;知識更新加速;人才競爭愈加激烈。現代教育要想適應信息社會的需求必須有所改變。線上教學模式主要在以下3個方面迎合了信息時代的需求:
1.1 便捷地處理海量信息
在信息時代,知識爆炸,面對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人們希望能“獨具慧眼”,從中篩選最值得關注或最有價值的信息。線上教學主要基于網絡技術作為構成新型學習生態環境的有機因素,使互聯網成為信息社會最為有效的信息收集及信息處理工具。隨著網絡教學的開展,對于教學資源的收集、制作有更多的選擇性;學校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日趨完善;更便捷地培養學生借助網絡進行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的能力,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1.2 促進知識更新
伴隨文明發展的腳步,人們對世界的認知越加深入,知識的更迭速度也日益加快,圖1直觀再現了人類知識迅猛增長的進程。
進入21世紀以來,知識更新不斷加快,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不斷出現,大量的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不斷產生,到目前為止,僅自然科學的類別就已超過2000門。[1]
要想迅速地從如此龐大而復雜的知識體系中選取最有價值的信息,有必要引入植根于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線上教學。利用互聯網技術的便捷性,不僅有助于推動知識傳播的多媒體化、多渠道化,而且促使不斷更新的科學理論得以迅速擴散,學術研究能夠緊跟上時代的步伐。
另外,線上教學打破時空局限,使教學活動更便捷地接觸到最前沿的學科理念與方法;教師利用網絡技術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的內容科學、方法優化的教學資源,可以使學生吸收到優質、高效、新鮮的知識養分。
1.3 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
學習者的主體化是指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了認知的主體,教師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知識講授者變成知識信息的組織、編制者及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
科學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94%來自視覺與聽覺。線上教學中大量引進多媒體技術,使學習過程可聽、可視、可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線上教學可充分發揮網絡時空的自由性,使學生有可能從按部就班的學習轉變為自定步調與目標的學習;網絡教學資源的豐富性使學生有可能從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地學習轉變為帶著任務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網絡教學的多向交互功能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轉變提供了可能。
2 線上教學在信息時代有充分的施展空間
線上教學由于充分融入互聯網技術,使其在信息時代具有天然優勢,主要表現在:(1)打破時空局限,使基本教學活動具備了泛在性。(2)打破課本禁錮,提升了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寬泛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主要關注點在課本、課堂、學生上;線上教學使教師有機會了解大量的網絡教學資源,從中吸取營養,提升教學內容的前沿性,擴展教學內容的寬泛性。(3)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網上的海量學習資源可能觸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優越的多媒體功能可幫助教師創建視聽結合完美的教學課件,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脫離課堂的約束、自主靈活的學習形式迎合了學生的新鮮感與好奇心。(4)師生交流更順暢。互聯網的多向交互功能降低了師生交流的心理門檻,特別是對于那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來說,與教師線上交流時,沒有課堂上眾目睽睽之下的壓迫感,更加放松自然,使得整體教學氛圍更加和諧。(5)全面推進網絡教學水平的提升,促進網絡教學環境日臻完善。線上教學能夠順利開展,得益于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巨大成就。而應對新情況的實戰需求,提升了我國在網絡建設方面的速度;網絡教學平臺發展百舸爭流,為教師線上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線上教學全面鋪開的體驗,也及時反饋了各平臺運用中的存在隱患與有待提升的問題,使網絡教學平臺改進有了明確的方向。(6)助力國家建設終身教育體系。終身教育作為一項規定和任務,已分別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基于互聯網的線上教學有助于國家完善國民的終身教育體系的建設,提升國家實力。[2]
3 時代進步需要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
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傳統教育,是對以往傳統教育的揚棄、繼承和發展。任何一種教育模式的形成基本上都是順應了實際的需求,因此,隨著時代變化、社會前進,任何教學模式也終將需要與時俱進。
現階段的線下教學模式還是主流,從某種角度上看,它比線上教學保有較強的優勢,主要表現在:(1)課堂教育的儀式感,使教學活動更加神圣,也更能引起學生的重視。(2)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通過精心設計、嚴密組織的課堂所傳播的知識更加準確完整。(3)課堂教學增加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觀念、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形成對學生的完整的人格教育過程,有利于學生順利融入社會。(4)課堂教學現有的成熟、有效的成績考核機制,可以公平、公正地評價教學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教學效果。
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應該在保留其傳統優勢的基礎上,逐步融入包括線上教學在內的其他教學模式的優長,順應客觀實際及社會發展的要求,取長補短,與時俱進,使教學模式向更加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新時期對教育體系的提出新挑戰,也為教育體系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中國教育界已經較好地應對了新挑戰,也應該能夠很好地把握變革中的新機遇。
參考文獻
[1] 周翔.疫情下高校“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可持續發展的探討[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4);75-77.
[2] 劉振天.一次成功的沖浪:應急性在線教學啟思[J].中國高教研究,2020,26(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