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
摘 要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當代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等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對于醫學高校,采用互聯網線上教學是一次全新考驗,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文章對醫學院校網絡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并形成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網絡教學 教學模式 醫學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11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a great impact on people's work, life and study. At the same time, for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sing the Internet online teaching is a new test, but also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network teaching mode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rms relevant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network teaching; teaching mode; medical college
1 臨床醫學教育特征
臨床醫學教育可分為醫學院校在校期間、畢業后和繼續教育三個部分。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醫學院校在校期間教育,這個時期對醫學生的臨床基礎、醫學素養、人文素質的培養都至關重要。醫學生在校期間,既要學習理論課程,又要參加臨床見習或實習。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面對面的講解和指導。但在一些特殊時期,如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用。對于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已進入臨床見習或實習的醫學生,可因患者數量、工作強度、防護意識、防護不全面等因素增加其暴露感染的風險。因此,在特殊時期,臨床醫學教育關注的重點應有兼顧。
2 基于網絡教學方式的探討
2.1 建立以網絡教育為核心的遠程教學模式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任何時候的教學活動都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情況進行組織和調整。[1]在特殊時期,教學工作由“線下”轉為了“線上”?!熬€上”網絡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集現代通訊技術和現代多媒體技術為一體,以音頻和視頻的形式將教學活動擴展到所有網絡覆蓋的范圍,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跨距離和時空的教學,并且還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現場教學的互動性和真實性。[2]目前,網絡教學主要依托以下幾個平臺,一是如智慧樹、學堂在線等課程資源平臺;二是如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等實驗類綜合平臺;三是如釘釘、雨課堂、微信、QQ等直播平臺;四是如課程中心平臺等校內平臺。
以前,網絡教育多用于繼續醫學教育,監督和評價衛生技術專業人員的學習過程、考核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結果,基本實現了繼續醫學教育的同質化和標準化。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由于人群不能聚集,多數高校將面對面傳統教學轉向了網絡教學,積極建立網絡遠程教學模式。針對網絡教學,提出以下建議:各高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構建基礎牢固、結構穩定、技術過硬、且資源充足的網絡教學平臺,同時應實時根據老師的授課情況以及學生的參與情況做出動態調整;若有條件,可提供多個網絡教學平臺供教師自由選擇,以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網絡熟悉程度的任課教師的需要;所有授課老師都應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并提供相關工作手冊,盡可能的保證教學質量;為保障學習效果,錄制視頻以短小精煉為主,還可通過提問功能與學生互動,達到線下教學的相同教學效果;對于臨床實踐,教師可征得患者同意下,錄制相應病案教學視頻,提前準備好并發送給學生,通過有視頻功能的終端如微信群等開展實踐教學,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實時回復,學生間亦可相互學習和討論,以實現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間的充分互動。若病例配合,還可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對患者問診,通過網絡實現實地教學;對于因家庭條件、地理位置等影響不能全程參加線上學習的學生,應提供個性化的助學服務,以保障每個學生的學習能順利進行。
2.2 與時俱進將先進技術應用于臨床教學
5G通訊技術是互聯網技術劃時代的標志。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可讓學習者在仿真模擬全景模型中,與模擬物交互活動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受。[3-4]因此,探索以5G技術為基礎,融合AR/VR的新教學方法用于臨床案例討論、醫學解剖學等的學習中,必將為臨床醫學生帶來更為真切的學習體驗。
2.3 人文教育貫穿醫學教育始終
通過人文教育,增強臨床醫學生社會和職業責任感。持續報道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現出的眾多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幫助醫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更快的進入醫師角色,履行醫師職業職責。
3 目前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因技術、經費等原因,高校在短期內不能統一使用滿足各項教學工作的網絡教學平臺,而各網絡教學平臺功能雖大致相同,但在人數限定、錄播回放、提問功能等具體細節確有差異。因此,教師自主選擇教學平臺時,為了各平臺優勢互補,可選擇多個網絡教學平臺,這就導致學生需注冊多個軟件的賬號,頻繁在各軟件中切換,增加了上課程序的煩瑣程度,還容易使學生產生混淆,不能正常簽到和學習網絡課程。[5]其次,網絡教學更適合理論課程的學習,對于實驗和臨床實踐等技能課程,網絡教學的效果還有待提高。[6]第三,網速和網絡教學平臺的穩定性是影響線上教學的重要因素。網絡延遲、網絡掉線、流量費用高等因素均可影響網絡教學的效果。第四,尚缺乏對網絡教學要求的考核體系。網絡教學是疫情時期將線下教學搬到線上教學的臨時應急措施,教師使用的可有多個平臺,由于各平臺的標準不同,難以有效監管學生和教師的行為。雖然出現了線上打卡簽到等便捷的出勤考察方法以及網絡提交作業的無紙形式,但實際的出勤率仍難以約束,學生的學習進度實際差異可能更大。且教師對學生的課堂紀律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管,學生可通過語音、文字等相互交流,影響上課聽課的效率,最終影響學習的效果。第五,學生自學能力與自律力有待加強。[7]學校上課在教室里,相對于“家”,“學校”是一個較為固定且更為規則的知識交流空間,而“家”更“隨便”,更讓人感到安逸和舒適。因此,在家學習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自律力,自己監督自己好好學習。第六,在上課時長安排上應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或較少相關授課內容,應教會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從而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達到減少網絡教學課堂隨意性的效果。第七,網絡教學應多增加與學生的互動。[8]網絡教學設計可多融入問題,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探索實踐類的教學活動,突出教育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選擇上應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主,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第八,在學業評價上也出現了極大的變化,應以綜合評價得分為主來評判,包括每次網絡課程的出勤、互動、發言、學習時長、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學習成績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傳染病暴發流行特殊時期,網絡教學不僅是對教師和學生的一次考驗,也是網絡技術發展成果的集中展示,同時也是對現代化信息建設的實戰檢驗。網絡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教學班級規模的限制,使上課人數更加靈活,使教學資源得到更加廣泛的充分利用。通過網絡教學也可為廣大臨床醫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保障其學習效率、提高其臨床技能、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其生為醫者的責任與使命感。陳筱鳴[9]等采用微課的新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高原心臟病課程進行了網絡教學,結果顯示,采用微課新課堂教學的臨床醫學生,對重難點知識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其學習興趣和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因此,把握好網絡教學,不斷將網絡新技術和新方法融入臨床醫學的教學中,在實踐中有針對性的改進和完善,形成特色教學模式,推動現代化網絡教學建設,為我國未來臨床醫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存宏.基于學生需求設計的合作教學芻議[J].新課程研究雜志,2019(24):10-12.
[2] 崔裕靜,馬凡.網絡直播作為慕課學習支持服務的模式及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9(12):110-115.
[3] 王曉露,陳鋒,鄧琪.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在藥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20,40(2):111-114.
[4] 李婧.醫學模擬教育與人才培養:談VR/AR在醫學院校的應用前景[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7(6):114-117.
[5] 史曉茹.規模化網絡教學的機遇與挑戰[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7):162,288.
[6] 孫慧玲,張文青.不同教學模式下《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效果的比較分析[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03):505-509.
[7] 成秀英.遠程教育模式下大學生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實現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18):44-45.
[8] 黃芩,奚春睿,于建云,等.高校網絡課程互動現狀及對策分析——以昆明醫科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2020(29):58-60.
[9] 陳筱鳴,張倩,王基野,等.基于微課的新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原心臟病課程網絡教學中的應用[J/OL].心臟雜志:1-5[20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