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花
摘 要 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環節。在此背景下,機遇與挑戰并存。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認清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在互聯網時代,積極探索出一條適合中職學生思想政治發展的新路徑,通過課堂創新教學,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全面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文章對于互聯網背景下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現狀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針對“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思想政治課堂的創新提出了幾點淺顯的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 互聯網 中職 思想政治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48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LUO Qiuhua
(Guangxi Donglan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Hechi, Guangxi 5474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is contex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Therefore, educators need to recognize the new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ctively explore a new path suitabl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 era,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lassroom innovation t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oncep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Based on this, it puts forward some simple opinions for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Internet; secondary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1 “互聯網+”與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1.1 “互聯網+”的內涵
“互聯網+”是全網跨平臺實現場景結合的一種形式,它是所在行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統稱,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互聯網+”的發展仍處在一個剛起步的階段,各個領域對于“互聯網+”都處于探索的時期,尤其是服務行業和教育行業。在未來,互聯網主要是以為社會提供便利為主,為各行各業的跨界結合提供機會,實現更多的可能。[1]近年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全世界的一體化進程加快,也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在經濟常態下,中國不斷創新發展,引發世界的廣泛關注。相信在未來,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我國會更加強大。
1.2 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中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國家政策理念為指導,依據中職學生的價值觀念、政治意識、思想道德行為標準進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職教育環節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包括以下三點:首先,是教育對象具有特殊性。中職生是我國各個學段中,較為特殊的存在。一般學生會在中考結束后升入高中,而中職生往往是在中考失利后,從初中升入中職學校。因此考慮到中職生的特殊性,需要教育工作者以中職生的接受能力為準,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第二,是教育內容的實踐性。中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主要以培養學生未來進入社會的職業能力為主,因此學生們的學習內容主要是職業技術,以實踐操作為主,加強學生的實踐學習。例如開設中職職業規劃課程,中職職業素養課程等等,讓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掌握一技之能。在中職學校開設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能夠為學生在今后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有效的幫助,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第三,是教育目標具有職業性。中職院校的教學任務重點在于培養技術型人才,在職業技術培訓的過程中,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有用的知識,輔導學生在課下建立長遠的規劃,制定目標,為國家提供充足的技術型專業人才,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2.1 中職生對互聯網的使用情況
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中職生來講更是這樣,每一位學生都在使用互聯網,很少有學生不使用。學生的學習生活因為互聯網而變得更加方便,學生們能夠通過互聯網,認識到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全面進行溝通,加強學生間的學習交流。另外,還可以在學校社團活動、知識競賽、實習等活動中使用互聯網,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促進學生加強溝通溝通,合作學習。
對于每個人來講,溝通與交流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形式。伴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的使用范圍更加全面,互聯網以網絡貿易、資源共享、通訊、社交的新溝通形式,為眾多人所接受。在其中,接受能力較強的青年人群——中職生占據了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對于中職生來講,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的媒介進行資源共享,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面。
然而,目前的中職學校,為了方便管理學生,大多采用封閉式的管理,以至于大多數中職生與外界溝通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互聯網交流的最大特點是它的虛擬性和傳播性,這些特征讓學生在網絡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再拘泥于學習生活。另外,網絡金融支付手段、手機閱讀也為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便利,越來越多的學生使用手機APP進行相關操作,不同的APP也帶來了不同的影響。[2]
2.2 “互聯網+”為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2.2.1 增加了上課傳播載體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通常把信息的產生源稱之為信源,把信息的接受者稱之為信宿,信息傳播的媒介也被稱之為載體。然而在生活中載體卻是以多種形式呈現的,在中職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載體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依據時代特色不斷進行改變。“互聯網+”以一種新型的載體,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它的出現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促使互聯網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一部分。教師需要迎合中學生的思想觀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融入時下流行的生活元素,依托于互聯網,將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呈現出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可以借助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臺,在互聯網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樣能夠與學生進行及時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2.2.2 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在當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中,人們對互聯網的使用并沒有年齡、性別和學歷的限制,每個人都能在互聯網中進行學習,享受其中的便利,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人們在第一時間掌握需要的信息。在當今時代,中職學生每個人人手一部手機,家里有電腦,這使得網絡的使用更加方便,學生在手機端可以獲得方方面面的信息,其中就含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新聞話題,學生在看到相關話題后進行閱讀思考,這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內容,還讓學生們對思想政治的理解更加形象而具體,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學生獲得實時資訊,使學習更具實效性。
2.2.3 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育與互聯網實現了深度結合,借助互聯網創新課堂教學,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職課堂上有了新的可能。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便捷、高效的特征,將互聯網帶入課堂,對原有教學形式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借助互聯網,將教學以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幫助學生加深對思想政治內容的理解,從而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互聯網教學突破了傳統的單一而枯燥的講述式教學,在形式上得到了創新,加強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2.3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2.3.1 中職生對思想行為約束乏力
中職院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的中學學生,他們大多經歷過中考的失敗,在初中時期成績較差,不受教師重視,從而進入了中職學校。他們普遍年齡低、心智不成熟、容易收到不良誘惑的誘導,無法正確規范自己的行為。在生活中可能會經常與同學引發沖突,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不服從教師管教的情況,在家也會經常因為父母的叮囑,而產生不耐煩的心理,進而引發沖突。他們在其中明明知道自身行為存在問題,卻無法進行改正,任性妄為。
2.3.2 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響學生最關鍵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每一位父母的言行都影響著學生,學生會在觀察后有意無意地進行模仿,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學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會經常在生活中講述不文明用語,說一些不道德的話。另外,也有部分家長過度依賴于學校,他們認為把學生送去學校學習,如果學生出現了問題,一定與學校有關,自己對學生沒有任何影響。甚至還有些家長自身的素質低下,并沒有建立一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在生氣后就對學生說臟話進行宣泄,學生可能會產生畏懼心理,在潛意識內認定這種行為是正常的現象。所以正是因為家庭教育不當,使得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各種不良的行為習慣,形成不當的思想價值觀。[3]
2.3.3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形式單一
在大數據時代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部分學校的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授課形式,沒有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技術,使得教師沒有互聯網技術培訓的機會,不能熟練地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產生問題后,也沒有辦法通過互聯網進行解決。因此需要學校加快建設專業化教師隊伍,運用互聯網解決當下的思想政治問題。
3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思想政治課堂創新策略
3.1 創新德育課堂模式
首先,中職德育課堂要與互聯網結合,互聯網的使用不僅僅局限于交流,還可以通過資源的搜集,整合出真實的教學案例,讓學生以案例的形式分析教學內容,全面加強學習。第二,可以借助于自媒體。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個性化教學逐漸興起,學生可以在課下通過微信、QQ等平臺進行交流時,及時溝通問題,還可以通過網課進行學習,實現線上教學,讓德育教育能隨時隨地進行。第三,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實踐進行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知識離不開生活,因此要學習好理論知識 就需要進行深度實踐,全面吸收、消化德育知識。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利用互聯網的過程中,積極探尋合適的知識點,把握知識原理,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實現課內外的統一。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以社團活動、主題課堂、模擬實習等形式,讓課堂內容更具實踐性,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4]
3.2 利用網絡創設教學情境
高職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信心并不充足,因此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教學方案,打造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的課堂教學。怎樣才能為學生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選取適當的網絡手段,提供豐富的教學,全面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
比如說在學習“理想與奮斗”這部分的內容時,可以提前在網上搜尋相關的演講視頻,隨后進行匯總,展現給學生。從馬丁 路德 金的演講再到俞敏洪的演講,慷慨激昂的表達,震撼的視頻音頻效果,會加強教學的感染效果,教師隨后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夢想的偉大,在教師講述后,學生自然會被當下的氣氛所感染到,從而激發出自身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3.3 利用網絡打破限制
中職學生正處于思維轉型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的思維逐漸變得邏輯化、抽象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環節,需要借助互聯網新形式教學,引入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借助于互聯網進行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充分調動感官,進行深度學習,感受思想政治課的魅力。[5]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道路”內容的教學時,教師需要把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首先了解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熟悉程度,然后播放有關的新聞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發現問題,從而進行思索解答,隨后教師予以糾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民主政治的內容。
3.4 利用網絡合作探究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很重要,這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由于中職思想政治教學條件受到限制,無法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外界的環境保障,使得教學效果始終達不到預期目標。為此需要借助于網絡平臺,通過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對難點和重點內容進行深度學習。
例如在學習“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時,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可以收集相關的資料,提前錄制微課視頻,采用翻轉式教學,依托于現代化的網絡教學形式,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另外也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點,對重點難點進行思索,教師課前搜集準備當下的時事政治,提出與“對外開放”有關的問題,隨后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合作探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4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教育環節的方方面面進行落實,才能為后續的發展提供保障。具備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是社會的迫切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借助于互聯網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從而解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建設的問題,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靖.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華夏教師,2019(05):89-90.
[2] 王嬋.構建高效中職思想政治課堂的有效方法[J].科技資訊,2019,17(05):171-172.
[3] 嵇海月,張國忠.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探析[J].辦公室業務,2020(04):46+53.
[4] 楊斌.互聯網+時代中職思想政治教育轉型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176-177.
[5] 李榮波.網絡時代中職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對策[J].中華辭賦,2019(0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