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逐漸向實用方向過渡。英語作為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最實用的交流工具,對提升高職學生的升學率和就業率都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對日常教學活動加以總結剖析可知,不少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對英語學習大多存在抵觸和畏懼心理??紤]到英語在未來職場中的作用,如何通過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值得每位高職英語教師深入研究與思考。本文意在討論如何將BOPPPS這一行之有效的教學法與強調實用性的高職英語教學相結合,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職;通識英語教學;BOPPPS模型;學習效率
【作者簡介】高媛,西安歐亞學院。
一、 研究背景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人才的競爭已不單純是知識技能方面的競爭,還有跨文化溝通、團隊協作、人文素養等軟實力的比拼。全球化進程一方面給廣大畢業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也給廣大求職者帶來了語言技能、跨文化溝通技能等多方面的要求與挑戰。英語作為一門全球通用語言,其在跨國、跨文化溝通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英語應用與表達已成為當代學生英語能力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英語學習仍存在不少需要克服和逾越的障礙,因此,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不高,學習效率相對較低。為了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尋找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必要。
近些年,為了滿足行業需求和市場需要,國內不少院校,尤其是高職類院校開始向應用型院校轉型。以西安歐亞學院高職學院為例,學生需要在入學第一年完成通識英語課程的學習,第一學期以聽力和口語訓練為主,第二學期則以應用和寫作等更高層次的訓練為導向?!堵殘鲇⒄Z》是歐亞學院高職學院在大一下學期開設的面向職場就業的通識類英語課程,其先行課程為上學期開設的《英文會話》,其開設目的是在學生掌握基本聽說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學生搭建職場環境,通過課程導入、聽說、閱讀、語法、觀看與表達、應用寫作六個模塊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的職場英語應用能力。結合日常的教學經驗來看,不少學生讀英語存在畏懼和抵觸心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存在課堂互動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另一方面,大部分報考高職學院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需要完善英語基礎知識框架,強化英語基礎能力。因此,高職英語課程迫切需要打破傳統的講授型范式,在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上,融入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二、? BOPPPS教學模式概述
BOPPPS是加拿大ISW(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培訓中推崇的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和交際法為理論依據,是一種“有效果、有效率”的,能有效提升學生參與度和學習效率的教學模式。“BOPPPS”中每個字母代表著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就是說,這種高效的教學模式一共包含六個重要環節,分別是導入(Bridge-in)、學習目標(Outcomes)、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總結(Summary)。
導入環節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熱身暖場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拋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播放學生感興趣的視頻片段等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前產生學習動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提高其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學習目標需要教師通過板書或投屏的方式呈現,有必要的情況下可直接將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寫在黑板一側,并保持到下課,這樣的做法有助于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方便學生有效分配學習精力,快速抓取重點難點,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前測階段,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安排測試、開展小組分享等多種課堂活動,及時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進度和知識掌握情況,并結合大多數學生的掌握情況,有的放矢地安排和調節教學進程。
參與式學習是整個BOPPPS教學模式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合作式學習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后測階段主要是對學生課程接受程度的考核與反思,通過收集和整理學生對課程教學手段和教學效果的評價,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及對課程的意見和建議,為后續課程內容的安排提供參考依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后測的實際情況反思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具體情況,為日后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總結階段是指在教學結束前,對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等進行歸納總結,一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樹立課程知識體系,另一方面也可有效改善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三、 基于BOPPPS教學法的《職場英語》課程設計
1. 課程設計。為了更直觀地將BOPPPS與《職場英語》課程相融合,本文將以教材《職通英語》第一單元“Career Planning”為例,運用BOPPPS模型進行課程設計。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有效地將多媒體設備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并通過BOPPPS模型對課程進行有效設計。
1. 課程導入(Bridge-in)。本階段的主要任務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職業規劃的教學內容,可以向學生拋出有關職業生涯和職業規劃的話題,鼓勵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職業規劃。就業是與每個學生息息相關的課程主題,以此為開端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2. 學習目標(Outcomes)。具體教學過程中,通過積累的經驗筆者發現,不少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目標并不了解,以至于無法有效分配學習時間和精力,導致學習效率偏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板書形式將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清晰地展現在黑板上,時刻提醒學生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關鍵知識信息的學習中。
3. 前測(Pre-Assessment)。設置前測的主要目的是協助教師了解學生對與職業規劃相關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詞匯的掌握和儲備情況。通過前測,教師可以有效掌握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以及學生圍繞就業和職業規劃領域的詞匯儲備情況,并結合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不同班級設置個性化教學重點。一方面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已經掌握的詞匯詞組,同時加強新詞匯和新詞組的學習,將更多時間集中在學生掌握相對薄弱的知識點上,對大部分學生已熟練掌握的內容,可以適當縮短教學時間,或邀請學生主動分享,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4. 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學習是BOPPPS模型乃至整個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無論多么精彩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設計,如果無法讓師生真正參與其中,就無法最終實現本堂課的教學和學習目標。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積極能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同時借助分組學習方式中小組成員的互相監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組員之間的交流和頭腦風暴,不斷為課程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教師可考慮以小組為單位,以組長為組織者,帶領組員自行閱讀本單元的閱讀文章“The Journey of Building a Career”,并隨手標記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在完成文章的閱讀任務后,先由組內學生或全班學生以互相答疑的方式消化一部分基礎知識的教學內容。這種模式一方面可以幫助已掌握該部分知識技能的學生強化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習興趣。對于大部分學生反饋的無法理解或不能充分掌握的單詞、詞組或句法結構,教師可以組織全班一起聆聽講解,對于不能理解的內容隨時進行反饋,保持與授課教師的實時溝通,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5. 后測(Post-Assessment)。后測是在參與式學習結束后,對學生掌握課程內容的情況的進一步篩查。教師可以使用一些學校經常使用的教輔系統,如暢課等,安排形式多樣的后置測試。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自行檢測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查漏補缺,也有助于授課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研判是否有必要對一些學生始終無法理解的詞組或句法結構單獨安排新一輪的講解。
6. 總結(Summary)。在所有教學和測試內容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總結部分協助學生搭建并梳理課程的知識體系,協助學生溫故知新,更好地完成課程教學目標。
7. 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授課教師應針對不同環節做好教學安排和時間分配,同時鼓勵學生認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同時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四、 結語
BOPPPS模型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設計,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熱情和課堂參與度。同時,BOPPPS教學模型也打破了對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的限制,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根據實際情況將前測和后測的環節安排在課前或者課后進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淑芳.BOPPPS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課堂中應用[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61-63.
[2]王妍.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BOPPPS教學應用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3-4.
[3]姜麗娟.信息化背景下高職專業英語BOPPPS教學模式可行性探討[J].科技風,2019(32):61,67.
[4]閆曉霞.基于BOPPPS模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J].運城學院學報,2019(5):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