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軼 李春華 譚建軍 南群
[摘 要] 網絡時代,高校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性人才面臨嚴峻考驗。創新型人才需要培養自由發展的個性和國際化視野。作為專業課老師,在講解專業知識時可結合相關時事,善于把網絡信息轉化為教學資源,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就時事展開討論,并加以正確引導,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作為專業課老師,還可以在講解專業知識時,結合網絡時代大學生偶像崇拜現象,借助專業領域榜樣,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此外,在專業課課堂上介紹我國在該課程領域的科學技術發展史,增強民族認同感的同時,也樹立起刻苦學習,為實現我國科技強國的目標盡自己全力的決心和信心。
[關鍵詞] 網絡;個性;全球化視野;專業課;時事;偶像
[作者簡介] 張小軼(1974—),女,甘肅武威人,博士,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生命學部副教授,主要從事基于結構的藥物設計及生物信息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12-0185-04? ? [收稿日期] 2020-08-24
高校在培養全面發展人才方面肩負著重要職責和使命。高校是直接向社會輸出人才的地方,人才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我國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因此,高校不僅要培養出高水平專業型人才,為促進我國高科技發展添磚加瓦,進一步通過高科技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而且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肩負著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樹立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遠大理想。而現代社會是網絡信息時代,各種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和爆炸。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已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成為重要的傳播途徑。網絡信息傳播具有全球性、即時性和交互性,這就使高校在培養人才中面臨新的挑戰。
一、網絡信息時代,高校人才培養面臨嚴峻挑戰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迫切需要創新型人才。而創新人才培養的難度極大。首先,創新是不可預知的,越是創新性強的東西越不可預測。其次,創新型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1]。創新型人才還必須具備極高的綜合能力,要具有博專結合的扎實的知識基礎[1]。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還需要培養學生全球化視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需要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進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1]。最后,創新性人才必須具有較高的智力和能力、自由發展的個性,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強烈的競爭意識[1]。
其中,自由發展的個性對于創新性具有極大的優勢,是創新學習的土壤[2]。擁有自由個性的學生,不會有太多的約束感,不從眾,更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權威挑戰,能獨立提出獨特的問題,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于冒險。而創造性是個性培養的最高表現[3]。然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不能僅僅體現在知識的創新性上,還要促進學生自身價值的實現。這就需要學生在自由發展個性的基礎上,有積極的人生價值取向和崇高的獻身精神。這些創造性才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的發展,反之,則有可能帶來極大的危害。
此外,國際化視野也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條件。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地球村[4]。擁有國際文化知識和國際交往能力的人才能夠面對客觀世界錯綜復雜的問題,全面觀察、發現和分析,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然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傳統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道德規范都受到強烈沖擊[5]。如何在提高大學生國際化素養的同時,引導他們借鑒西方文化時,不盲從,同時有效融合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加以傳承,是現今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挑戰。
二、合理利用網絡,在專業課中引入思政教育的對策
(一)結合時事
老師在講解專業知識時應結合時事,并善于把網絡信息轉化為教學資源,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現代大學生日常生活高度依靠網絡,餓了點外賣,無聊了打游戲,買衣服上淘寶,交友靠朋友圈,即便一個宿舍住著,聊天用微信。網絡幾乎占據了他們的全部課余時間。因此,在培養他們的自由個性以及國際視野的同時,當代大學老師自己也要多關注網絡,善于把網絡信息轉化為教學資源。比如把與自身專業課相關的時政要聞、新聞熱點,及時引入課堂,讓學生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并對他們的不同觀點進行評析,及時加以引導。
以結構生物學課程為例。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人們翹首期盼疫苗問世,全世界醫學工作者和研究人員都在與病毒賽跑。老師可通過跟蹤網絡報道,整理一系列疫苗的研究進展,同時整理中國抗疫的人物事跡,及時引入課堂,既學習了前沿知識,又關注了時事。如李蘭娟院士帶領團隊分離到病毒株,并發現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一部分與適應性有關的突變,就富集在病毒S蛋白和人類ACE2受體結合處的界面[6]。那么,這些突變是否對病毒致病性有功能性影響呢?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在BioRxiv發布了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研究發現,ACE2以二聚體形式存在,同時具有開放和關閉兩種構象變化,可同時與冠狀病毒的兩個S蛋白三聚體結合[7]。這一關鍵的晶體結構清晰地展示了病毒“鑰匙”是如何打開人體細胞“大門鎖”的分子機制,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以及病毒-宿主互作機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作為課程老師,在引導同學們學習新冠病毒的S蛋白與人細胞受體ACE2蛋白復合體結構這一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讓同學們看到我國的科研力量日益強大,甚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醫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調研時強調“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面對疫情,我國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抗疫成果,成功將疫情遏制在可控范圍。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結合時事,激發同學們為我國科研工作取得成就的自豪之情。
此外,還應引導學生看到,除了在專業領域我國取得卓著的成績,在控制疫情、挽救生命和經濟方面,我國更是交出了滿意的答卷。2020年一開始,新冠肺炎暴發快速阻斷病毒傳播,避免更多的人感染及死亡,回歸正常生活,成為萬眾翹首期盼的事。在我國,疫情得到了快速的控制,我國境內大部分地區已經復工復產復學,這是眾志成城的結果,體現了我們制度優越性和人民的高度凝聚力。而在世界各地疫情防控局面卻不盡相同,這主要是因為國家制度不同,整個國家的動員能力、執行速度、組織效果和凝聚力自然不同,最終的結果也不盡相同。這是發生在當代大學生身邊的時事,是大學生有切身體會的事,也是大家都可以從網絡上看到的。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講講自己在疫情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并加以正確引導。
(二)樹立榜樣
老師在講解專業知識時應結合網絡時代大學生偶像崇拜現象,根據課程內容,借助專業領域榜樣,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交友甚至思維方式都深受網絡影響。70%的在校生目前或曾經有過偶像崇拜經歷[8],且大部分學生崇拜偶像的主要渠道是網絡信息。偶像的示范作用深深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及身心發展,以及三觀的塑造。由于大學生個性化,他們所崇拜的偶像也是多元化的[6]。因此,在講解專業知識的同時,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引入榜樣人物,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以結構生物學課程為例,該學科是揭示人類疾病分子機理的基本途徑,是創新藥物設計和開發的重要基礎。研究各種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及其在生物體內的生物學過程,對人類的健康至關重要,而只有在獲得了該分子的結構之后,我們才能深入研究其功能和生理生化過程,才能針對該分子進行理性的藥物研究。老師除了要為同學們講解該領域是用分子生物學等方法獲得某種蛋白質,再結合物理和數學的方法,解析其結構,最后進一步驗證其重要生物功能。同時,由于該領域近年來發展迅速,老師還要時刻把最新研究進展介紹給同學們,引導同學們展開討論和思考,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而在這個領域,我國的施一公院士就是榜樣人物。他接連在頂級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細胞》上發表具有世界級重大突破的關鍵蛋白三維結構,并闡明這些蛋白的功能及分子機理。在他的帶領下,短短幾年,其實驗室接連取得世界級重大突破,不斷向世界生命科學的最前沿進軍,推動我國科技發展。
作為專業課老師,通過為同學們詳細分析這些最新的重要研究成果,讓學生學習到最新的專業知識。同時,可以適當結合課程內容,相應的介紹施一公院士的事跡,潛移默化地影響同學們的價值取向。2008年,已是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的施一公毅然放棄這一切,全職回歸清華大學,決定為祖國生物科學研究獻一份力量,后來還放棄了美國國籍[9]。他的成就斐然,榮獲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自然》杰出導師獎、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等。通過介紹這樣的行業領軍人物,激發同學們奮發向上,實現自我價值。同時,他的真實經歷也向同學們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引發同學們追隨效仿。
(三)結合歷史
老師在講解專業知識時可結合我國在該課程領域的科學技術發展史,讓同學們具有民族認同感。結構生物學在生物醫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自1962年起,全球共有11項生物分子結構方面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獎。而我國在這個領域也有輝煌的歷史。以結構生物學為例,1965年,我國科學家完成了牛結晶胰島素的合成[ 10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類物質,在人類認識生命領域的漫長過程中邁出了最為重要的一步,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從而引發了人類對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大力研究。這是生物學領域的里程碑式成果。這也是中國結構生物學科技領域發展的起點,可見我們的起點之高,我們當然應該為之驕傲。近年,我國在該領域也走在了國際前沿,我國的結構生物學家顏寧教授等,在這個領域再續輝煌。顏寧教授在清華工作的十年間,就以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頂級刊物Nature、Science和Cell上發表科研論文20多篇。她解析了人類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晶體結構及其在正常機體中的主要功能,那就是該蛋白在多種組織細胞中調節葡萄糖的攝取。當該蛋白發生一定的突變,則會導致葡萄糖轉運活性受損,最終引起大腦缺乏能量供應,導致人類相關腦病發作,比如早發性癲癇、小頭畸形和發育遲緩等一系列疾病。此外,已知癌細胞主要進行無氧糖酵解,而無氧糖酵解是一種效率低下的能量獲取方式,因此,癌細胞必須更加努力地獲取更多的食物,尤其是葡萄糖來維持生存。以往很多研究發現,在幾類癌細胞中的確觀察到了該轉運蛋白的表達水平增高,由此,確定了該葡萄糖轉運蛋白是腫瘤發生的一個重要指標[ 11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看到顏寧教授的研究成果對一些重大疾病如早發性癲癇、小頭畸形和發育遲緩、癌癥等的發病機理的揭示,這將為人類攻克這些重大疾病提供極大的幫助。對于我國能有這樣領先國際的成果,我們怎能不為之驕傲和自豪。
通過在專業課課堂上介紹我國在該領域的科學發展史,讓同學們了解到,我國在該科技領域曾做出的杰出貢獻,同時,在為我國已有成就感到驕傲自豪,對先輩們的執著探索充滿敬佩,滿懷民族認同感的同時,也樹立起自己要刻苦學習,為實現我國科技強國的目標盡自己全力的決心和信心。
參考文獻
[1]鐘秉林.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難在哪?[EB/OL].(2018-11-15).http://edu.people.com.cn/n1/2018/1115/c1006-30402794.html.
[2]張華.創造性和想像力是自由個性的表現[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4(5):1.
[3]郭振鵬,劉紅梅.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的內容和重要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4):38.
[4]倪瑛.加強高等教育國際化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13-16.
[5]劉王瑩.淺談全球化對大學生的影響[J].時代教育,2012(11):238.
[6]Hangping Yao,Xiangyun Lu,Qiong Chen,et al. patient-derived mutations impact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J].2020-02,medRxiv,doi:?10.2139/ssrn.3578153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4.20060160v2.full.pdf
[7]Renhong Yan, Yuanyuan Zhang, Yaning Li, et al. structure of dimeric full-length human ACE2 in complex with B0AT1[J].2020-02,bioRxiv,doi:10.1101/2020.02.17.951848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7.951848v1
[8]宋秀慧,王淑彩.新媒體時代偶像崇拜與高校榜樣教育耦合研究[J].現代交際,2020(10):23-24.
[9]顧淑霞,周襄楠.施一公:少年壯志不言愁[J].留學生,2010(Z1):26-29.
[10]林其誰,李伯良.成功進行人工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中的科學精神[J].生命科學,2015,27(6):670-672.
[11]Dong Deng,Chao Xu,Pengcheng Sun,Jianping Wu,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Nature,2014(510):121-125.
Abstract: In the network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a severe challenge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Innovative talents need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This kind of talent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ving strong acceptance ability and being critical. If they do not have strong beliefs, they may also be affected by some unhealthy, distorted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nternational vision may also weaken their feeling of nationality, affect their sense of patriotism, and shake their socialist beliefs. All these factors mak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 great challenges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Professional teachers can combine relevant current affairs and transform network information into teaching resources when teach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guiding students to discuss current affairs in class and helping them set up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s professional teachers, we can also teac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mbined with the phenomenon of idolatr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twork era, leading students to set up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with the help of good examples in the professional field. In addi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we can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We should guide them to work hard and make up their mind to do their bes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aking our country to be a strong powe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network; personality; globalization vision; professional course; current affairs; id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