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瓊瓊
【摘? ?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推進,外語作為一種世界通用語言,在外交、翻譯等領域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課堂環境下,部分大學生對外語學習仍然存在焦慮的現象,不僅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而且嚴重影響外語課堂的質量和效率。為此,本文對外語學習焦慮因素進行了相關探討,并基于教師角度提出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課堂環境? 大學生? 外語學習焦慮? 影響因素?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158
1970年以前,學習者個體差異研究主要集中于智力和語言學能的研究,忽略了情感因素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使得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學目標也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轉移到交際能力,人們更重視學習者個體因素對外語學習結果差異的影響。研究者不再只注重對學習者理性的認知功能研究,而開始重視對學習者非理性情感因素的研究,外語習得研究因此取得巨大進展。不少研究都對學習中存在的情感變量與外語學習之間的關系有了比較一致的看法,焦慮被認為是最關鍵的情感變量之一。我國學生學習外語的現狀,最大的問題在于語言的學習只是在課堂進行,并沒有一個外語環境,很少有機會利用外語進行交流。這就導致課堂環境下的學,對外語的學習焦慮不斷加重。教育的進步使得很多學者開始關注學生的焦慮心理,因此,本文基于這一問題,首先簡單闡述了外語學習焦慮的含義,然后詳細分析了大學生產生外語學習焦慮的影響因素,最后給出了一些克服大學生外語焦慮問題的教學措施和對策。
一、概念界定
心理學認為,焦慮是個人對即將來臨的、可能會造成危險或威脅時所產生的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不愉快的復雜情緒狀態。后來很多學者都對外語焦慮進行了界定,但不盡相同,外語焦慮是一種典型的狀態焦慮。Horwitz(1991)等認為,它是學習者在外語課堂學習中產生的關于學習者的自我知覺、信念、感受和行為的一種情結。Gardner和 MacIntyre(1993)的定義則是“與外語語境有特殊關系的緊張和畏懼感覺”。雖然外語焦慮是與外語學習相聯系的一種狀態焦慮,并且有可能隨著學習任務的變化而減輕乃至消失,然而這種理論上的可能性并非適用于所有外語學習者。當學習者體驗到多次失敗帶來的重復焦慮,隨著發生次數的增加以及持續時間的延長,語言焦慮也會從暫時的、情境性的狀態焦慮演變為恒久的特質焦慮。
本文將外語學習焦慮定義為,大學生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由于外語學習本身比較困難,所以部分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免會因為學不會而產生緊張、害怕、恐慌的情緒。
二、大學生外語學習焦慮產生的影響因素
大學生對于語言學習所產生的焦慮不是短時間形成的,同時也存在多種因素影響。但是,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個體性、差異性,所以不同學生的影響因素可能不同,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
(一)對外語學習認知不全面
不同的學生對外語學習的要求和標準有所差異,一些大學生覺得外語學習必須精益求精,最好學習下來能夠擁有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口語;一些大學生認為需要達到可以和外國友人順利溝通交流的標準,為以后的出國留學做準備;部分大學生認為要掌握大量的詞匯、語法等;也有大學生認為外語學習很簡單,不會花費太長時間就可以完全熟練掌握和運用。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他們會慢慢發現實際的外語學習課堂并非如此,外語知識學習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與他們最初對外語學習的認知和看法大相徑庭,久而久之,焦慮情緒就會逐漸浮出水面。焦慮實質上是大學生自己強加給自己的一種心理活動,部分學生對自己學好外語這門課程沒有信心,對自我的認知和評價過低,覺得自己本身外語基礎薄弱,無論再怎么努力外語成績也不會有所提升,過分妄自菲薄,甚至產生自卑心理,那么在外語學習上焦慮不安的情況就會表現出來。
(二)社交焦慮
外語學習焦慮和社交焦慮息息相關,尤其是口語的表達直接受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為口語表達面臨被其他人評價。大學生的英語課堂形式多樣,教師會讓學生以上臺展示、做報告等方式來展示所學習的知識,這些形式對于那些本身就很活躍、口語表達能力特別強的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求之若渴的機會。然而這對于有些害羞、內向,尤其是在意別人評價的學生來說或許是一種“災難”,他們平時就不太擅長與不熟悉的人交流,在全班同學面前發表言論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由于過于擔心負面評價,出現出汗、顫抖等的緊張表現。而過于緊張往往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外語表達,很可能一張口就出現口語問題,如果因此而引起同學的嘲笑,勢必會加重外語學習焦慮的情緒。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會長時間使學生將英語口語表達和焦慮情緒聯系起來而難以擺脫。
(三)考試的相關因素
考試對于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時候本身就對學習外語焦慮的學生必然會更加緊張,生怕自己會考不好,因為考試意味著被人評價,尤其是口語考試時,學生同時面臨著交流焦慮和考試焦慮。另外,考試的內容也是構成學生語言焦慮的原因。如果學生花費大量時間的精力復習的內容沒有被考到,而考題恰恰是學生沒有準備的內容,這種情況也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外語學習焦慮。除此之外,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壓力也會導致大學生對外語學習產生焦慮。良性競爭會促進雙方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但是,競爭意識過強有可能會產生不良的負面和消極影響。尤其是對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甚至處于中下游的學生而言,如果自身過分在意周邊同學的學習成績,經常拿自己與他人比較的話,就會慢慢對自己失去信心。覺得自己永遠低別人一等,不僅達不到積極的促進學業進步的目的,而且有可能導致降低或者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焦慮的情緒也會與日俱增。
三、課堂環境下教師應對大學生外語學習焦慮情況的措施和策略
(一)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正確認知
新時代的快速發展,對教育的改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推動了教育工作者對教學活動進行深入研究的步伐。尤其是近些年來,國家強調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也對外語教學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為大學英語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外語的信心,讓學生們了解這門語言是幫助他們打開世界大門的工具,能夠正確表達出意思來交流是學習最主要的目的,而非吹毛求疵,刻意追求不犯錯誤。同時,在外語學習當中,“錯誤”的角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言。另外,大部分學生羞于口語表達英語的主要原因來自于社交焦慮和完美主義。社交焦慮的核心在于擔心負面評價,作為教師,也應該以身作則,行為世范、客觀中正地在課堂上表達自己對學生的評價和批評,讓學生明白客觀的評價能夠對自身產生幫助,而非負擔。完美主義對于外語學習的焦慮情緒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負面作用。比如學生在做聽力和閱讀的時候,總因為個別生詞而卡住,影響整體的判斷和發揮,反過來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積極性。作為教師,可以適當展示一些“錯誤”,或者在做聽力和閱讀時,根據上下文做一些預測和猜測,讓學生慢慢放下語言學習的完美主義,逐漸減緩焦慮情緒。
(二)豐富課堂形式,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隨著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對于每個大學外語教師而言,要轉變原來的傳統教學方式,不能再一味地去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需要教育工作者將反思與創新貫穿于教學活動當中。構建知識框架,創設新穎獨特的教學情境,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將外語知識與生活進行創新性融合,把外語知識加入新穎的教學情境,從而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也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課堂趣味性,采取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分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分小組課前展示、英文游戲等多種多樣的方式。通過一人或者多人展示的方式或者多人參與的方式,讓學生盡可能全員參與,各司其職,充分體現學生的價值。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形式有效避免了以往只是積極自信的學生表現自我的課堂狀況,幫助到平時內向、更容易焦慮的學生緩解學習外語的緊張感。通過游戲或者活動來體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逐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形成內驅力。
(三)加強師生交流,采取多元化評價
大學生對外語學習的焦慮不是一直都有,很可能由于某一個被教師忽略的細節,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個別學生會出現搗亂不認真聽課的現象,但是,其實這也許是他們博得教師和其他學生關注的另一種形式,并沒有任何的攻擊和敵意。教師只要在此過程中不放棄他們,樂于去引導他們,幫助他們重新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并且對他們多加認可和鼓勵,就一定可以讓這些學生重拾對外語學習的自信心。比如,在學生用外語表達自己對某個問題的觀點和看法時,教師需要做好聆聽者,認真去傾聽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對于那些積極的,精彩的發言一定要及時給出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收獲成就感和滿足感;而對于那些消極的、錯誤的表達,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切不可抓住學生的一個小問題,小錯誤就大肆放大甚至給予嚴厲的批評,幫助他們意識問題所在并給出合理的建議才是關鍵。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用積極性的評價去引導學生,并且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期望與關心,這對學生以后的外語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同時,教師要重視課堂的參與評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興趣,兼顧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讓容易焦慮的學生也能放松參與進來。另外,教師要及時完善評價體系,適當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提供多種形式的考核標準,從聽、說、讀、寫的不同板塊給學生提供選擇,讓學生發揮其所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會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逐漸減少大學生內心的焦慮。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如果教師能夠意識到大學生對外語學習的焦慮現象,并能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去積極指導和應對,那么很多大學生的這種焦慮癥狀一定會有所減輕甚至可能會逐漸消除。只有找出焦慮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對癥下藥,才能達到更好的解決效果,從而才能達到激發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真正提高大學生外語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蕓蕓,謝國華,牛立娜.課堂環境下大學生外語學習焦慮及教師應對策略[J].東西南北,2019(19).
[2]Horwitz,E.K.&Young.D.J.Language anxiety: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classroom implication [C].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1991.
[3]Gardner,R.C.& MacIntyre, P. D. A student's contributions to second language learing[J].Language Teaching 1993,26:1-11.
[4]江娟.高校英語課堂學習焦慮的影響因素及干預策略[J].長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001).
[5]鄭亞偉.高校英語教師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語言焦慮及對策研究[J].山東青年, 2019(011).
[6]王建軍.高職學生外語學習焦慮及應對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6):39-40.
[7]王凌飛.大學生英語課堂學習心理探究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5,000(011):90-91.
[8]邢莉.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語言焦慮及解決策略[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