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曉蕓


摘要:目的:探究對良性位置性眩暈殘余頭暈患者應用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治療的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20年1月~2020年8月余杭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接收良性位置性眩暈殘余頭暈患者150例作為研究病例,使用計算機抽號分為對照組(n=50)、觀察1組(n=50)、觀察2組(n=50)。對照組僅使用常規治療(改良Epley手法復位治療),觀察1組于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觀察2組則于觀察1組基礎上聯合中醫護理技術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治療,對比三組患者治療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測評量表(QOL)得分。結果:觀察1組、觀察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觀察2組治療總有效率、護理總滿意度高于觀察1組(P<0.05);治療前,三組患者QOL得分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1組、觀察2組QOL得分高于對照組,且觀察2組患者QOL得分高于觀察1組(P<0.05)。結論:應用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治療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良性位置性眩暈殘余頭暈患者病癥,促進其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且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
關鍵詞:耳穴埋豆穴位按摩;良性位置性眩暈;殘余頭暈;療效觀察
醫學上對于良性位置性眩暈病癥常用Epley手法復位治療,效果顯著,操作便捷,深受廣大患者及臨床醫護人員的認可。但治療結束后,多數患者還仍舊伴隨頭暈、惡心等后遺癥狀,即殘余頭暈,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影響,故此尋求良好的治療方式解決良性位置性眩暈殘余頭暈也尤為必要[1]。本文選取良性位置性眩暈殘余頭暈患者150例作為研究病例,探究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治療應用于良性位置性眩暈殘余頭暈患者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20年1月~2020年8月余杭區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接收的良性位置性眩暈殘余頭暈患者150例作為研究病例,使用計算機抽號分為對照組(n=50)、觀察1組(n=50)、觀察2組(n=50)。
納入標準:(1)入選患者均經由Dix-Hallpike位置試驗檢查過程中誘發眼震確診[3];(2)此次研究已獲取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1)影像學檢查中觀測存在其余腦血管疾病患者;(2)妊娠期、哺乳期患者;(3)美尼爾癥或中耳炎所致發作性頭暈患者。
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32~74歲,平均(53.2±4.6)歲;觀察1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31~75歲,平均(53.4±4.5)歲;觀察2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33~73歲,平均(53.3±4.6)歲。三組患者資料對比(P>0.05),可比性高。
1.2 方法
對照組僅使用常規治療(改良Epley手法復位治療),具體為:(1)醫護人員叮囑患者先行端坐于病床之上,頭部向患側偏轉45度,并以仰臥頭部懸空體位躺下,盡力伸展頸部,保持頭部與病床平面呈30度懸空于病床外,患側耳部位于下方,保持至眼震消失。(2)旋轉頭部至健側,角度保持45度。(3)醫護人員協助患者翻轉軀干與頭部,至健側,角度為90度。(4)叮囑患者以頭部向前20度傾斜坐起。此4個步驟需連貫完成,每個步驟持續1~2min,若患者仍舊存在頭暈癥狀,可重復。
觀察1組于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具體為: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對照組相同改良Epley手法復位治療,并給予患者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廣東世信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00025),每日3次,每次12mg,持續用藥4周。
觀察2組則于觀察1組基礎上添加中醫護理技術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治療,具體為:給予患者觀察1組相同治療,同時以金屬棒探查患者耳穴,選取神門、皮質下、腎上腺穴位,以金屬棒按壓疼痛點為準,確定后,由醫護人員先行對患者耳廓消毒、脫脂,取中藥王不留行籽膠布貼貼于選定耳穴,按摩耳穴,至患者脹痛或發熱感,每日按壓3次,每次按壓2~3min,次日可更換耳郭進行[2]。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三組患者治療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測評量表(QOL)得分。
本研究中患者病癥嚴重程度由眩暈障礙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測評得出[4],包含軀體、情緒、功能三個指數,共計25題,得分區間0~100分,以0~30分輕微障礙、31~60分中等障礙、61~100分嚴重障礙。治療效果以DHI量表減少值劃分五級:A級0分(完全控制,但不可理解為“治愈”)、B級1~40分(基本控制)、C級41~80分(部分控制)、D級81~120(未控制)、E級>120分(加重),總治療有效率=A率+B率+C率。
護理滿意度則由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為準,得分區間0~100分,由患者匿名填寫,信度系數Cronbach‘α=0.82,納入:非常滿意(問卷81~100分)、基本滿意(問卷60~79分)、不滿意(問卷0~59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QOL量表得分區間0~100分[5],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6.0系統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多組采取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三組治療效果對比
如表1所示,觀察1組、觀察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2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觀察1組(P<0.05)。
2.2三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如表2所示,觀察1組、觀察2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觀察2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觀察1組(P<0.05)。
2.3 治療前后QOL得分對比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QOL得分(40.58±5.61)分、治療后QOL得分(52.63±4.56)分。觀察1組患者治療前QOL得分(40.61±5.58)分、治療后QOL得分(67.72±5.54)分。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QOL得分(40.56±5.62)分、治療后QOL得分(83.54±5.51)分。
治療前,三組患者QOL得分相互對比無較大差異(F=0.0431、P=0.8423),治療后觀察1組、觀察2組QOL得分高于對照組,且觀察2組患者QOL得分高于觀察1組(F=0.0327、P=0.8552)。
3討論
良性位置性眩暈癥是神經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屬于人體前庭周圍性眩暈病癥,是指當人體頭部運動到某一特定位置時出現的短暫眩暈病癥,與美尼爾癥、頸性眩暈、急性腦梗死等病癥類似,故而臨床誤診狀況也較為常見,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困擾。
在中醫學中,人體眩暈病癥乃是機體腎氣虧虛、陰虛陽亢所致,而耳穴埋豆治療又可有效起到鎮痛、鎮靜等效果,并且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患者病癥類型選取適宜埋豆點,進行針對性治療,故而效果更佳。
本文中,觀察1組、觀察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觀察2組治療總有效率、護理總滿意度高于觀察1組(P<0.05);治療前,三組患者QOL得分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1組、觀察2組QOL得分高于對照組,且觀察2組患者QOL得分高于觀察1組(P<0.05)。由此表明,應用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治療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良性位置性眩暈殘余頭暈患者病癥,促進其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且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常麗,李永聰.眩暈病中醫護理方案的臨床應用與護理效果評價[J].湖南中醫雜志,2016,14(5):146-149.
[2]馬冬娟,胡進.不同劑量倍他司汀治療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殘余頭暈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8,5(11):23-24.
[3]郭敏英,方平,廖笑菊.耳穴埋豆辨證治療眩暈病的中醫護理[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3):122-123.
[4]賴有蓮,蘇幼明,顏根姬.耳穴埋豆聯合八段錦養生操對眩暈病(高血壓)護理療效的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6,8(9):26-28.
[5]王妮亞,柳曉芳,王曉英.耳穴埋豆結合情志護理對頸性眩暈病的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6,14(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