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瓊


摘 要:RCEP高質量互惠的制度安排,對蘇州外貿的影響存在雙重性,既產生貿易創造效應,也存在貿易轉移效應。蘇州應該抓住RCEP帶來的機遇,將產業分工精細化,構建區域內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暢通貿易運輸渠道。實現從認識利用貿易規則到制定引領規則的轉變。借助RCEP關于電子商務和數字規則方面的協議成果,促進蘇州貿易新業態的發展。創新驅動,以外貿新引擎帶動蘇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CEP;貿易結構;貿易規則;? 跨境電商
中國與東盟10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下文簡稱RCEP),已獲東盟成員國中的泰國、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和越南6國以及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核準,達到協定生效門檻, 2022年1月1日協定將開始對上述10國生效。近年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些發達國家致力推動供應鏈重組,試圖強化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優勢地位。RCEP致力于推動成員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促進貿易便利化和降低交易成本,通過全面高質量的制度安排,進一步深化亞太地區區域價值鏈合作。
RCEP對蘇州外貿的影響存在顯著的雙重性。蘇州出口商品結構與RCEP國家的需求結構互補性強,產業鏈契合,“蘇州制造”在域內其他國家的競爭力會得到提升。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中高端產業會對“蘇州制造”產生擠壓效應,東盟國家則與蘇州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激烈,對蘇州未來產業鏈升級重構帶來了壓力。因此,如何全面客觀地分析RCEP對于蘇州經濟發展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蘇州作為我國開放型經濟高地,是國內先進制造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集聚區,本研究從產業結構和貿易模式視角探討蘇州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經濟優勢,抓住發展RCEP帶來的機遇,順利進行創新驅動,以外貿新引擎帶動蘇州高水平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蘇州與RCEP國家貿易現狀
(一)蘇州與RCEP國家貿易情況
近年來蘇州進出口總額呈不斷增長趨勢,但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經濟低迷等因素影響,比上年下降9.9%。2020年進出口總額恢復增長,達到3223.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億美元,增長率1%。與傳統歐美市場的貿易額下降,市場開始向新興市場轉移,向RCEP國家進出口額在蘇州進出口總額中占比不斷提高。2020年與東盟進出口總額高達439億美元,同比增長6.2%。與日本和韓國的進出口總額分別為299.82億美元和362.02億美元額,同比增長為2.2%和3.5%,和澳大利亞的貿易體量相對較小。
在出口方面,蘇州向東盟和韓國的出口額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分別從2016年的149.50億美元和85.91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229.64億美元和113.14億美元。向日本出口額除了2017年增長較多,其他年份相對平穩,2020年也實現了略有增長的局面。蘇州向澳大利亞的出口體量相對較小。近年來從東盟的進口額也在穩步增長,2020年進口額達到209.40億美元,接近韓國。2020年從韓國和日本的進口額數據分別為143.45億美元和248.88億美元,比上一年小幅增長。
(二)蘇州與RCEP國家貿易新業態開展情況
RCEP 推廣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涵蓋數據流動、網絡安全、中小企業等議題,促進電子商務政策和規則的互信互認,有利于跨境電商發展。新冠疫情后全球外貿企業面臨成本攀升、物流受阻等影響,訂單銳減。蘇州積極支持企業探索各類跨境電商模式、海關配套監管措施,形成較為濃厚的跨境電商氛圍,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蘇州跨境電商逆勢增長,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逐漸成為推進蘇州外貿發展的新動能。2019年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額4.7億元,比上年增長663%。2020年跨境電商出口B2B出口92.73億元,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0年蘇州跨境電商零售出口9610模式出口額、1210模式出口額、8639模式郵快件出口額和跨境B2B出口額分別為0.86億元、1.99億元、15.5億元和92.73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5%、430%、58%、13.3%。
2019年蘇州與RCEP國家分國別跨境電商貿易額,排名前20的國家中RCEP國家占8個。2019年蘇州和越南跨境貿易額高達7.88億元,其次是印度尼西亞3.03億元,與韓國跨境貿易額位列RCEP域內第三,但增長率高達71.64%。
二、RCEP對蘇州外貿的影響
(一)RCEP為蘇州帶來的機遇
1.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外貿規模。RCEP 影響貨物貿易的內容主要有原產地規則、關稅的削減和貿易便利化。RCEP原產地規則采用區域內累計原則,來自區域內的任一國家的產品都可適用累計,企業在區域內可以按照比較優勢進行生產和貿易,可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要求盡可能簡化通關流程,要求貨物抵達和提交放行所要求的信息后48小時內放行,生鮮易腐產品6個小時放行,降低了貨物貿易的制度成本,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也同步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RCEP成員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實現零關稅,有效降低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成本,擴大RCEP國家雙邊貿易規模。RCEP進一步改善蘇州外貿環境,促進機電、紡織等傳統優勢商品出口,以及部分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等高質量產品的進口,有力推動蘇州與RCEP 國家之間形成更為緊密的貿易合作關系。與區域內成員產業互補性較強,RCEP將顯著地提高蘇州的對外貿易水平。
2.提升蘇州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RCEP的相關規則將促進區域間通過貿易與投資實現產業與要素的轉移。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在不斷深化和細化,RCEP 成員中既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包含不發達國家,RCEP有助于成員方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分工,重新匹配和構建價值鏈,蘇州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中樞角色。
蘇州和RCEP國家在貿易結構上有較強的契合性。蘇州處于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產業鏈上游,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的產業鏈中游,整體制造業水平較高。從產業層面看,RCEP規則對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影響較小,對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影響相對顯著。借助RCEP提供的機遇,優化供應鏈,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提升蘇州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實現產業結構升級。RCEP為資本創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紡織企業海外轉移產能創造了空間,將蘇州不再具有優勢的產業環節轉移到更具有比較優勢的域內國家。
3.有利于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發展。RCEP規則與數字經濟和貿易政策連接性強,代表了一些政策特征,為蘇州具備產品優勢企業的跨境電商出口業務拓展提供了機遇。RECP條款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共享,增加其合作的機會,政策法規的制定要有助于中小企業發展。同時推廣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涵蓋數據流動、網絡安全、信息安全、中小企業等議題,促進電子商務政策和規則的互信互認,有利于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的發展。
蘇州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蘇州制造業體系完備,具有發展跨境電商的良好產業基礎。2019年蘇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3300億元,預計到2023年將再翻一番,達到6000億元。蘇州疊加跨境電商試驗區、全國首批5G網絡試點城市、央行首批數字貨幣試點城市等多重身份,具有發展跨境電商的先發優勢。
(二)RCEP為蘇州帶來的挑戰
1.蘇州產業鏈升級面臨競爭壓力。RCEP 的簽署對成員國產生巨大的貿易創造效應,提高整體貿易規模,也為部分行業帶來挑戰,產生貿易轉移效應。蘇州與RCEP國家間貿易結構有一定的重合。從 RCEP 域內15 國的貿易潛力看,日本和韓國以電子產品、芯片等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的出口結構與蘇州未來的產業鏈升級存在競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資源型和消費品為主的出口結構與蘇州產業互補性較強,但也存在一定的產業內競爭,東盟國家與蘇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重疊。蘇州產業鏈升級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RCEP 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的削減能夠為蘇州貨物出口帶來巨大機遇,但同時也需要按照零關稅的要求作出關稅減讓。貿易便利化后,更多的區域內商品進入國內市場,部分以中間品為原料的企業獲得更具價格優勢的原輔料,域內發達國家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制成品也會給一些缺乏競爭優勢的行業帶來沖擊。
2.經貿規則及標準重新對接。RCEP 涉及知識產權、原產地規則、電子商務等方面新規則議題,原產地規則采取區域累計原則,專門設有中小企業章節,促進信息共享。在數字經濟時代,網絡安全與個人信息安全、跨境數據自由流動等等成為重要議題,圍繞數字貿易的規則談判,也將成為全球經貿規則重構的重要內容,不同的數字技術標準和規則可能成為一些國家貿易保護的工具。一些學者將數字貿易規則概括為“美式模板”、“歐式模板”和“RCEP規則”。為此,蘇州要加大對 RCEP 相關規則及標準的研究,特別是數字經濟領域規則的制定。充分利用相關規則,為企業資源及利益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和制度保障。
3.深度合作存在一定的障礙。RCEP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成員利益訴求復雜多樣,RCEP對關稅減讓有立即降至零關稅和十年內減至零,一些規則對老撾、柬埔寨和緬甸等國設置了較長的過渡期,RCEP高標準高質量規則全面落地尚需假以時日,貿易效應在短期內難以全面顯現。新興市場開發中面臨部分國家市場營商環境較差、物流基礎設施參差不齊、口岸通關不便利、行政效率低等問題。RCEP成員國制度環境和意識形態方面差異較大,會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合作中的分歧,尚需加強地緣風險的監管與應對。
三、RCEP下蘇州的策略選擇
(一)產業分工精細化,構建域內產業鏈
RCEP促進成員間貿易規模的擴大,在區域內按照比較優勢生產和貿易,提高成員在世界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但細分行業的競爭力存在一定差別,產業間和產業內都會出現出口快速增長和大幅下降的部門,對部分行業造成沖擊,產生調整成本。政府需要整合社會資源,組建專家隊伍開展調研,了解出口至RCEP國家的產品結構和企業。
提升地區生產要素的流動性,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研判優勢行業,加大技術投入,創新驅動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鏈和供應鏈優化升級。對重點企業幫扶,有序引導企業將不同的產業分工環節在各個RCEP成員國布局。根據蘇州的產業優勢,結合RCEP成員國的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產業分工精細化,拓展上下游產業鏈條,從產業鏈向創新鏈延伸,精準打造蘇州重點產業鏈。通過國際國內雙循環,打通蘇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二)從認識利用規則轉變為影響制定規則
為進一步加強RCEP等高標準經貿規則的研討解讀,加強對企業的指導服務。RCEP采用區域內累積原則,企業可以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在區域內優化產業鏈布局。在RCEP推進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須著力簡化優化行政手續,提供配套政策和資金支持,幫助企業熟悉原產地規則優惠政策和證書申領程序。進一步優化關檢業務流程,利用數字技術將工作環境從紙質化向電子化轉變。政府部門還應充分利用大數據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撐服務,為企業調整出口市場和中間品來源地結構指導,優化全球供應鏈布局,協助企業提高RCEP的規則利用能力。
積極參與規則、管理和標準等的制定,共同構建符合本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標準經貿規則體系。從規則適應者到規則制定者,并推廣和擴大規則的適用范圍。價值鏈主導權之爭是要重視建立新技術、新產品的標準化和認證體系,通過研發新技術或新產品,取得新技術的規則話語權,占據產業鏈的高端。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凸顯數字規則的重要意義。推進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構建數字貿易規則“蘇州模板”,充分利用蘇州在數字貿易領域的優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依托RCEP的輻射作用,提升蘇州乃至中國在數字貿易網絡中的地位。
(三)加大物流基礎設施投入
打破地域和運輸方式的限制,構建便捷高效的物流網絡,以求物流成本最小化。一是加速滬蘇同城建設,構建便捷高效的物流網絡,積極探索推進“滬蘇同城化”建設。蘇州80%的集裝箱貨物都是通過上海港發運,蘇州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地區經濟最為發達的港口腹地,要充分發揮上海港物流優勢,通過ICT(集裝箱內陸碼頭)業務,將關檢物流環節向蘇州延伸,提高通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利用太倉港近洋航線的優勢,加強日韓和東盟國家優勢商品的布局。二是加強和東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推進與周邊國家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等物流基礎設施及公共投資領域建設,促進航線和港口合作,實現交通運輸網絡的互聯互通。三是加速在RCEP國家的海外倉布局,搭建以海外倉為支點的國際物流配送輻射點,縮短物流運輸時間。
(四)從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中擴大機會
電子商務規則成果是 RCEP 取得的重要突破之一,RCEP在電子商務方面減少成員國對數字貿易的限制,通關程序優化,物流時效提高,為蘇州跨境電商出口業務拓展提供了機遇。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為政府支持跨境電商發展需要和企業一起探索,配合跨境電商模式,實現監管模式創新。加大跨境電商政策支持力度,對各類跨境電商企業給予相應資金補貼,培育壯大跨境電商主體。培育一批跨境電商垂直細分領域的平臺型企業,加強與RCEP國家跨境電商主流平臺如Lazada和Shopee合作力度,搶占新興市場先機。引導鼓勵金融機構設計跨境電商特色金融產品,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支持,為跨境企業解決融資難的痛點。根據跨境電商企業類型和產品結構,實現對企業精準幫扶,引導跨境電商企業向RCEP國家拓展市場。▲
參考文獻:
[1]周曙東,鄭建.中國與RCEP伙伴國的貿易效率與影響因素——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8(7):89-97.
[2]王珉.中國貿易便利化發展戰略——基于RCEP成員之間區域自貿協定的比較分析[J].國際貿易,2021(2):64-71.
[3]杜方鑫,支宇鵬.中國與RCEP伙伴國服務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分析[J].統計與決策,2021(18):32-135.
[4]胡玫,鄭偉.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分析[J].經濟問題,2019,(2):101-108.
[5]張彥.RCEP區域價值鏈重構與中國的政策選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基礎[J].亞太經濟,2020(5):14-24.
[6]楊娜.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革新與探索——以 RCEP 的構建為例[J].國際經貿探索,2020(12) : 67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