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英



摘要:目的:探究過敏性紫癜臨床治療方案,明確西咪替丁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的應用價值。方法:篩選62例過敏性紫癜患兒,時間范圍為2019年6月~2020年12月,應用數字1:1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西咪替丁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和對照組(單獨應用西咪替丁治療),各31例,從治療有效率、免疫球蛋白及炎癥因子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著手,判定兩組療效差異。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3.55%)高于對照組(74.19%),且治療后觀察組IgA、IgM、IL-6、IL-10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2.90%)和對照組(9.68%)并發癥發生率差異較小(P>0.05)。結論:予以過敏性紫癜患兒西咪替丁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過敏性紫癜;治療有效率;復方甘草酸苷;西咪替丁
發疹性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遺傳、免疫功能紊亂等因素與過敏性紫癜的發生密切相關。該病多見于2~6歲兒童,以皮膚紫癜、關節腫脹、腹痛、惡心嘔吐、蛋白尿、血尿等為典型癥狀。在過敏性紫癜治療過程中,在積極尋找、去除誘發因素的同時,還應合理選擇治療藥物,以盡快消除患兒癥狀,預防紫癜性腎炎、腸套疊等并發癥。西咪替丁可減輕皮膚損害,提高NK細胞功能,起到抗組胺作用,是過敏性紫癜常用治療藥物;復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過敏、改善免疫功能等功效。本文將對二者聯合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62例過敏性紫癜患兒(2019年6月~2020年12月),應用數字1:1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兩組男女比例分別為18:13、17:14;年齡分別為(6.11±1.85)歲、(6.25±1.92)歲;病程分別為(7.39±2.24)d、(7.41±2.05)d,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經實驗室檢查、病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體格檢查,確診為過敏性紫癜;(2)年齡2~14歲[1];(3)血常規檢查結果、凝血功能指標正常。排除標準:(1)入組前3個月,接受過免疫制劑治療;(2)合并嚴重感染;(3)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4)對復方甘草酸苷、西咪替丁過敏;(5)合并嚴重臟器疾病。
1.2 方法
予以兩組抗感染、抗過敏、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常規治療,用藥包括維生素C注射液、雙嘧達莫片、葡萄糖酸鈣口服液、氯雷他定等。
對照組:治療藥物選用注射用西咪替丁(國藥準字:H37024006,規格:0.2g:2mL,山東魯抗藥業生產),250mL 0.9%氯化鈉注射液+0.2g西咪替丁靜脈滴注,2次/d,連續用藥14d。
觀察組:西咪替丁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加用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83799,規格:40mg:20mL,華北制藥生產),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1~2mg/kg 復方甘草酸苷靜脈滴注,1次/d,連續用藥14d。
1.3 觀察指標
(1)免疫球蛋白指標:包括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測定方法為免疫比濁法,正常參考值分別為0.7~3.8g/L、0.6~2.5g/L[2];(2)炎癥因子水平:包括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測定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3)不良反應發生率:統計兩組頭痛、皮膚瘙癢、面色潮紅、乏力困倦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4)治療有效率:根據患者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判定,血尿常規、免疫學檢查結果基本正常,皮膚紫癜、腎臟損傷、胃腸道癥狀、關節癥狀消失為顯效;實驗室檢查結果好轉,上述癥狀明顯改善為有效;不符合上述標準為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6.0,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治療有效率
表1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對比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免疫球蛋白及炎癥因子水平
治療后,觀察組免疫球蛋白及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
表3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過敏性紫癜又稱亨-舒綜合征、IgA血管炎,其病因復雜,寒冷、粉塵等環境因素,蚊蟲叮咬、動物毛發等生物因素,海鮮、乳類等飲食因素以及激動、焦慮等情緒因素均可誘發該病[3]。變態性血管反應是該病主要的病理改變,患兒發病后,毛細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可引起腎臟、關節、腸道、皮膚炎癥及出血,該病具有致敏因素多、復發率高等特點。有研究顯示[4],一般情況下,過敏性紫癜患兒可在8周內痊愈,但約有20%~60%的患兒會發生紫癜性腎炎,嚴重損害患兒腎功能,不利于患兒預后。西咪替丁具有強化自然殺傷細胞,促進T淋巴細胞轉化,調節機體功能等作用,此外還能夠競爭性抑制組胺分泌,減輕內臟器官、黏膜、皮下組織水腫、出血癥狀,常用于過敏性紫癜治療,但部分患兒療效不佳。復方甘草酸苷有效成分包括鹽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甘草酸苷,屬于復方制劑,具有抑制病毒增殖、免疫調節、抗炎癥作用,多用于慢性肝病、濕疹、紫癜、蕁麻疹等疾病的治療[5]。在過敏性紫癜治療中,復方甘草酸苷具有以下優勢:第一,復方甘草酸苷通過抑制花生四烯酸表達、下調磷脂酶活性,能夠緩解機體炎癥,降低血清炎癥因素水平;第二,復方甘草酸苷能夠減緩肝臟內類固醇代謝,激發腎上腺皮質激素,發揮糖皮質激素樣功效,抑制抗原-抗體復合物產生,防止其引起關節疼痛及血管病變,增加血管脆性、通透性,具有抑制應激反應、抗過敏等功效,且該藥物屬于中成藥,安全性理想;第三,復方甘草酸苷可活化NK細胞作用,調節T淋巴細胞功能,故免疫調節作用理想[6]。本研究結果證實,在治療有效率方面,觀察組(93.55%)高于對照組(74.19%),有統計學意義;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觀察組(12.90%)和對照組(9.68%)差異較小(P>0.05);治療前,兩組的IgA、IgM、IL-6、IL-10指標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但治療后觀察組的上述指標均明顯更低(P<0.05)。綜上所述,予以過敏性紫癜患兒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安全系數高,可顯著改善患兒免疫功能,降低患兒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切實提升治療有效率,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朱麗麗.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8):2968-2970.
[2]閆東梅.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170-171.
[3]楊雯.西咪替丁與復方甘草酸苷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3):402-404.
[4]鐘偉恩,葉紅,譚益秋,等.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對過敏性紫癜患兒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華夏醫學,2020,33(5):16-19.
[5]李春英.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兒童過敏性紫癜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11):84-85.
[6]劉柳葉,馬永梅,張濤.西咪替丁與復方甘草酸苷聯合應用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療效觀察[J].貴州醫藥,2020,44(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