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耀川 楊清源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職院校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背景,闡述高職院校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的意義,提出高職院校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方案:服務地方經濟,掛鉤地方金融產業鏈;依托產業鏈發展,規劃智慧金融專業鏈;對標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建設要求,設定專業群建設目標鏈;聚焦行業和專業發展前沿,制訂行業先進、專業領先的專業群建設標準鏈;科學分解,循序漸進,細化專業群建設任務鏈;建立考核與激勵機制,完善專業群建設績效鏈。
【關鍵詞】智慧金融 專業群建設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3-0068-04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改革的推進,高職院校以單一專業建設開展人才培養的模式已跟不上產業發展,不能滿足職業崗位集群化、全能化的需要。近年來,職業教育領域積極探索以專業群的形式組織教育教學,提高人才培養的全面性和系統性,以應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隨著新科技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金融產業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板塊,產業格局已呈現很多新變化,金融服務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特征較為突出。高職院校要緊跟金融產業發展新趨勢,及時調整金融專業發展方向,探索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這也是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高職院校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背景
(一)國家及地區發展的戰略布局和功能定位,對金融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開展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建設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同時要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
通過分析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十四五”規劃綱要,發現大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都將發展現代金融業作為重要內容,并制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詳細的實施辦法。各地努力通過建設發達的金融產業,發揮金融的功能,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和資金支持。以廣西為例,廣西推出強首府戰略、實施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發展規劃,重點加快推進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核心區建設,建設中國—東盟金融城,創建“四大示范區”“四大中心”,打造“四大基地”,健全“四大市場”,發展金融租賃、科技金融、消費金融、結算中心等新興業態。廣西還出臺《關于支持金融人才發展的十條措施》,重點提出實施人才強桂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由此可見,國家層面、地方層面一直高度重視和積極推進金融產業發展及人才培養。今后,我國金融人才需求將提高到新的層次,對高質量創新型的技術技能金融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建設發展應充分對接地方金融產業總體規劃布局,緊跟金融產業發展步伐,深入研究金融人才需求實際,加大金融人才培養改革力度,為加快推動現代金融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推進智慧金融是現代金融服務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十三五”以來,以金融科技為代表的新技術迅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金融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如智能終端、自助柜臺、智能客服、智能風控、移動支付、量化投資等不斷推出,呈現出充滿科技感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務場景體驗?!笆奈濉币巹澗V要提出,要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數字產業,構建基于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示范。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推動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深化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
放眼未來,數字經濟將迎來蓬勃發展,各行各業的智慧化轉型將全面開展。在金融領域,傳統的金融產品結構、業務流程、服務模式,在效率上、客戶體驗上都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金融服務行業正在快速駛上以金融科技引領的發展快車道,智慧金融將成為未來金融發展的主要趨勢。金融服務行業職業場景出現了新的變化,對智慧金融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從近幾年金融行業人才招錄的情況看,熟悉掌握金融科技的技術技能型金融人才需求日益增大,金融人才需求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二、高職院校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的意義
(一)建設智慧金融專業群是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要
經過調研國內開設金融類專業的高職院校,發現很多學校金融類專業主要以金融管理、證券與期貨、投資與理財為主?;ヂ摼W金融專業2016年進入高職教育專業目錄,但完成當年首批招生的學校僅42個,開設率遠低于其他傳統金融類專業。另外,傳統金融專業教育教學已經跟不上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和金融智慧服務需要。智慧金融教育大多是以“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金融大數據”等課程形式開展專題學習,還沒提高到更高層面。在師資方面也存在約束,如很多承擔“金融科技”課程的教師缺乏金融科技領域的學習、實踐和研究,課程教學效果與教學計劃要求存在差距。
2020年10月,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智慧財經專業委員會在北京成立,智慧財經專業建設發展有了堅強的組織引領。同時也提供了智慧財經教育經驗交流研討的平臺,極大推動了智慧財經類專業建設的探索和試行。教育部發布的2021年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對部分專業進行了調整,融入數字化、智慧化元素,專業名稱更加貼近專業發展前沿和行業市場需要,如表1所示。
由此可見,智慧化是金融專業發展轉型的未來方向。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發展應與時俱進,將專業建設從單一專業為主體轉型到以專業群為主體,抓住智慧金融發展新趨勢,加快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推動金融專業升級發展。及時將新技術、新流程、新規范納入課程標準和技能教學內容,提升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與現代科技、新興商務模式結合度,培養掌握金融科技、金融行業知識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滿足金融行業人才需要。在人才和智力上支持金融業發揮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優勢,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體驗感。
(二)建設智慧金融專業群是開展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建設的現實需要
為完成國家、各省市的職業教育改革任務,以及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任務,高職院校亟須研究探索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思路和實施路徑。金融產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在國家和地方層面都作為重點發展的領域。要落實職業教育改革“二十條”,做到專業設置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高水平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和智慧金融人才的培養,為推進“雙高”建設提供建設思路和選擇方案。
三、高職院校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方案探索
(一)智慧金融專業群的建設目標
智慧金融專業群的建設要依托地方金融產業,根據國家、地方產業規劃和功能定位形成金融人才與智力需求培養方案,一是面向國內經濟大循環和解決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等內向需要,形成本土化專業發展路線;二是面向“一帶一路”倡議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合作等外向需要,形成國際化專業發展路線。采取雙線發展,雙軸驅動的改革創新策略,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提供金融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智慧金融專業群的建設內容
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內容要面向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和社會充分就業需要,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一是進行智慧金融專業群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建立專業群結構與產業結構聯動調整機制。二是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與地方金融企業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建設開放共享的專業群課程教學資源和實踐教學基地。三是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四是深化“三教”改革,打造高質量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庫。五是加強成果轉化,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最終形成能夠對接產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智慧金融專業群發展機制,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
(三)智慧金融專業群的建設路徑
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可以從職業教育管理部門、高職學校、專業學科層面出發,開展充分的調研和論證,找準各個層面的使命和任務。通過構建智慧金融專業群對應的產業鏈、專業鏈、目標鏈、標準鏈、任務鏈、績效鏈“六鏈”體系,以“六鏈”體系為指引,組織專業群建設具體工作的實施,打造中國特色高水平智慧金融專業群。如圖1所示。
1.職業教育管理部門的任務是搭框架、做配套
圍繞地方經濟發展重點行業和領域,科學進行職業教育資源的規劃和布局,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功能,形成與地方經濟各個產業相匹配的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實現人才配套和智力配套。
2.高職學校的任務是強優勢、亮特色
根據學校辦學能力和特色,充分整合校內校外資源,發揮地緣、行業資源、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優勢,規劃建設對接地方重點產業鏈的專業群,完成學校層面的“六鏈”設計,打造職業教育辦學特色和品牌。
3.專業學科的任務是抓前沿、樹標準
聚焦產業、行業、專業發展前沿,開展專業學科建設,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方案,探索教師、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改革,建立社會服務協同創新平臺,完成專業層面的“六鏈”設計,形成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能力,樹立業內領先的專業學科標準。
(四)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的“六鏈”體系構建方法
智慧金融專業群的“六鏈”體系構建可以按以下六個步驟實施。
一是梳理地方金融產業鏈,把準產業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專業群建設依托的金融產業鏈,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支付、小額信貸、征信領域、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等從事金融及相關業務的經濟活動集合。
二是對照地方金融產業鏈規劃金融專業鏈(群),進行專業與產業對接。專業鏈(群)是高職院校圍繞金融產業鏈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專業咨詢等需要,開設的相關專業的集合。
三是在金融專業鏈(群)下制訂專業群建設目標鏈,科學規劃專業群發展方向和目標。目標鏈是高職院校專業群發展規劃與目標的集合。
四是圍繞目標鏈制訂專業群建設標準鏈,對目標進行量化,形成目標鏈的具體化指標。標準鏈是完成規劃目標的各項標準的集合。
五是在標準鏈下制訂專業群建設任務鏈,形成工作清單,通過開展具體工作,以實現目標鏈。任務鏈是完成各項目標的工作任務的集合。
六是制訂專業群建設考評績效鏈,評估目標鏈的達成度,指導專業群建設的改進和提升。績效鏈是指工作完成情況、成果產出、目標達成度等評價指標的集合。
以上六個步驟自上而下、環環相扣、互相呼應,最終形成一個雙向傳導、互動調整的循環機制。
四、高職院校以“六鏈”體系建設智慧金融專業群的實踐探索
高職院校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可以根據各地方發展規劃目標和功能定位,掛鉤金融產業鏈,科學制訂專業群的專業鏈、目標鏈、標準鏈、任務鏈、績效鏈的具體建設內容,形成接地氣、水平高、特色顯、內涵豐、可實施、成效凸的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實施路徑。
(一)服務地方經濟,掛鉤地方金融產業鏈
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要圍繞國家規劃、地方規劃,如長江沿線省份圍繞長江經濟帶建設規劃、珠三角地區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北部灣地區圍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規劃,掛鉤地方金融產業鏈,聚焦智慧金融的發展方向,對接企業的職業崗位、職業標準、生產過程、職業資格、技能等級等環節,突出金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掛鉤地方經濟產業鏈,達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現實目的,體現專業建設“接地氣”。
(二)依托產業鏈發展,規劃智慧金融專業鏈
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要緊扣地方金融產業發展,對接金融產業鏈上、中、下游產業集群,深刻認識智慧金融職業教育的目標、定位、功能,了解群內各專業的專長和特點,形成科學合理的專業組群邏輯。通過整合金融服務與管理、金融科技應用、保險實務、信用管理、財富管理、證券實務、國際金融、農村金融、大數據會計、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11個專業組建的智慧金融專業群核心專業鏈;通過加強與物聯網應用技術、移動互聯應用技術、智能產品開發與應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區塊鏈技術應用等7個專業的合作共建、協同發展,形成智慧金融專業群支持專業鏈;以此完成打造與金融產業鏈相匹配的專業鏈,培養掌握金融+信息技術、金融+管理、金融+財務、金融+貿易等復合型金融產業人才,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需求,為地方金融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高職院校可以從專業鏈規劃的頂層設計中體現“頂天立地”的高水平。
(三)對標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建設要求,設定專業群建設目標鏈
首先,高職院校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要把握各級政府五年規劃、專項產業規劃等政策導向,緊扣地方金融產業發展目標。其次,要結合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遴選標準要求,制訂學校層面的專業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如學校發展規劃、專項工作規劃、二級學院發展規劃、專業發展規劃、教師發展規劃、學生發展規劃等,科學嵌入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的子規劃。制訂院系層面和專業群層面的智慧金融專業群發展規劃,包括專業發展、師資提升、學生素養、實訓體系、校企合作、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最后,制訂專業群建設的目標體系和成果產出清單,形成專業群建設的目標鏈,從目標鏈的產出實績中彰顯區域特色。
(四)聚焦行業和專業發展前沿,制訂行業先進、專業領先的專業群建設標準鏈
高職院校可以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方面著手,制訂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標準,包括金融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標準,教師素質標準、專業教學標準、專業動態調整標準、專業調研標準、專業教材標準、專業課程標準、專業實訓條件標準、專業頂崗實習標準、專業競賽標準、學習成果認定轉換標準、畢業資格標準、專業診改標準等,形成專業群建設的標準鏈。標準鏈的制訂要聚焦行業和專業發展的最前沿,做到行業先進、專業領先。高職院??梢杂镁哂幸I性的標準鏈豐富專業群建設內涵,提升建設質量。
(五)科學分解,循序漸進,細化專業群建設任務鏈
對照目標鏈和標準鏈,從加強黨的領導、大學生德養建設、教學資源庫建設、在線課程建設、新形態教材建設、課程標準建設、拔尖型人才平臺建設、“1+X”證書體系建設、實訓基礎設施建設、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信息化教學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組織實施,形成專業建設的任務鏈。通過制訂學校層面年度工作計劃、年度工作要點,院系層面年度工作計劃、專業工作計劃、課程改革計劃、學習培訓計劃、社會服務計劃等,提出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的年度、季度、月度任務清單,形成長期、中期、短期工作任務鏈。高職院校可以從專業群建設的任務鏈中導出具體實施路徑。
(六)建立考核與激勵機制,完善專業群建設績效鏈
根據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KPI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要求,制訂專業建設工作考核指標體系,突出服務地方經濟考核指標,如本地籍學生招生數、本地就業率、本地校企合作企業數、服務本地企業的培訓咨詢服務次數等;突出專業教學領先性考核指標,如信息化教學指標、課程融入新技術、新設備、新商務運營模式指標、校企合作開發教材、校企共同開發課程標準等指標,完成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的績效標準體系,形成專業群建設績效鏈。高職院校要加大考核與激勵,提升智慧金融專業群建設的評價和激勵水平,從專業群建設的績效鏈中凸顯建設成效。
【參考文獻】
[1]全國金融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匹配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7).
[2]譚起兵.職業教育特色專業群服務產業集群內涵建設與路徑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8).
[3]楊天山,黎耀川.廣西高職院校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問題及對策探討[J].廣西教育,2020(6).
注: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雙高建設下高職院校智慧財經專業群建設路徑探索與實踐”(GXGZJG2020A005);2021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與財富增長研究”(2021KY0993)
【作者簡介】黎耀川(1989— ),男,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區域經濟與金融;楊清源(1966— ),男,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財稅理論與政策、財務管理、績效管理。
(責編 蘇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