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
【摘? ? 要】多媒體技術的普遍應用,為語文教學改革提出了一種新的模式,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把整個語文教學變成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過程,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給現代課堂注入了鮮活的血液,其最突出的功能在于化抽象為形象,使課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能夠促進學生理解。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0.137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閱讀教學一般多以文本資源作為閱讀媒介。由于文本資源介質語言的單一性,往往就存在某種程度上的認知局限性。閱讀本來是學生學習中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它帶有學習個體濃郁的學習個體思想傾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行內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這種特殊性,便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極大的認知難點,眾多教師提出了許多值得研究的課題。為此,我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局限性,做了一些有益的開放性探索,獲得了一些教學感受。
一、利用優質資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學習是生活的再現,是生活的文本體驗。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到處都有閱讀的感性材料,雖然這些感性材料不能在學生需要時就能及時呈現,但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及時地開發生活中的閱讀資源,用可以感知、可以體驗的資源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開展多渠道、全方位的社會化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建立起“閱讀乃生活”的現代學習觀念。為此,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非常注重開發生活中的閱讀資源,在注重文本內容的同時,開發最貼近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的閱讀學習資源,讓學生開展生活化閱讀,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碧K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生活性閱讀具有極強的激勵功能,學生能在生活性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閱讀乃生活”“閱讀乃生存”“閱讀乃文化”的現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念,進一步感受到閱讀的成功快感,從而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多年的教學實踐也讓我獲得了一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體驗,感受最深的就是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我認識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能力、知識含量、閱讀水平的限制,教師想要開展生活性閱讀的難度是最大的,他們往往不能完整地讀完有關資源,這是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通過“家、校、社會”三者結合,實施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放性閱讀教學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比如,開展“我和長輩一起讀”“我讀給父母聽”“我講今天的故事”等活動,同時還開展了“閱讀資料天天交流”“看誰的閱讀最有趣”等系列活動。在班上,我利用“班級閱讀陣地”和“校園開放時間”,將最新、最有趣、最利于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材料和資源放在班級“閱讀園地”和“感受時空”中,把學生課外閱讀的資料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展示出來,同時建立班級的閱讀電子資源檔案,利用檔案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既增強了閱讀的多樣性,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利用現代教育媒體資源,建立感知環境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只開展單一的文本閱讀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深入研究作品的內涵,通過利用現代教育媒體資源建立感知環境,幫助學生得到情感的體驗,獲得和作者一樣的寫作生活感受,從而加強學生對文本解讀、研究的理解,捕捉到語言文字符號后面所潛在的文本意義和有價值的東西,真正體味到文章關鍵性語句的價值和意義。第一,要通過建立感知環境明確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作者寫作的目標、意義;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住文章的基本特點以及各要素與生活間的內在聯系,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好閱讀基礎;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矛盾沖突點,通過利用現代教育媒體資源建立感知環境去體驗矛盾的對立面,把自己置身于事物的原始過程中,感受人物、事件的發展,通過人物思想的前后對照,事物發展變化的分析、對比,掌握文章關鍵性語句的運用目的;第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加強課文理解的生活延伸,把文章內容和文章的生活背景實際聯系起來,并用自己的感受把文章的內涵延伸出來,設身處地去感受文章的內容。
三、利用多媒體資源優勢,實現學生參與感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應該讓學生有充分的內容感知,建立良好的感性認識。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在教學中實施了課前參與的認識策略。在文章閱讀這一環節,我盡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盡可能地把媒體資源選擇、使用與控制的權力交給學生,大膽地讓學生廣泛吸收現代教育資源中的各種有效信息,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尊重學生在現代信息資源中獲得的獨特體驗與感受。當學生的思維處于膠著狀態時,我作為閱讀教學組織者,以協作的態度為學生收集和整理閱讀學習的相關信息資源,為學生提供感性認知材料,在學生的學習感知活動中,通過巧妙的點、撥、引、導,把學生的思維導向深處。我不但重視現代教育資源感知的重要性,同時也不忘閱讀教學中文本的導向作用,在鼓勵學生自由探索感知的同時,也不忘及時糾正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脫離文本、不切實際、亂用信息技術資源的現象,從而為學生建立了良好的閱讀基礎,增添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大的活力。
“善教者,師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師勤而功半?!痹陂喿x教學中,我們要千方百計地運用多種方法和途徑,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使他們產生閱讀學習的內驅力,從而喜歡閱讀,主動閱讀,視閱讀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在閱讀教學中更好地把握好閱讀的要求與本領,把閱讀作為寫作的先決條件,在閱讀中寫感受,在閱讀中學習寫人、寫事,真正把閱讀與寫人、寫事、寫生活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