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孝峰
【摘? ? 要】相較于初中數學,高中數學學科的難度陡然提升,學生要想學好這一科目就必須具備更高的專注力和更強的思維能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可以設計互動環節,讓學生跟隨互動問題進行思考,掌握當堂課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即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導學的方式進行教學。本文主要圍繞這一教學方法展開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 問題導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0.183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有效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效果,要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初中數學相比較,高中數學知識點繁多,內容更加復雜,因此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問題導學法能夠以數學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主動性,進而促進其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合理設置課前導入問題
教師若想將問題導學法有效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就要先正確認識這一教學方法,明確其含義以及重要作用,再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問題的合理設置,以此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在對學生講解新知識之前,教師可以設置課前導入問題,借此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新的知識內容上,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對新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設置課前導入問題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理解能力,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素材,再結合相應的數學知識科學地進行問題的設置。比如,在教學《點、直線、平面間的位置關系》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整個教室作為問題的主體,先引導學生回顧以往所學的直線平行、相交這一知識點,然后再向學生提問:“一個空間的點、直線與平面會產生什么樣的關系?”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教室這一空間的點、線、面進行討論分析,以此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其能夠快速地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二、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
問題教學法比較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法進行施教時,要關注問題對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是否有意義。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設置的問題不僅要滿足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需求,還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講解習題“如果將一個正方形的紙片折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在什么情況下長方體的體積最大”時,教師不要直接將解題思路告知學生,而是要將問題由難化易,層層深入,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分析最終解決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還能夠獲得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筆者在實際講解該習題時,設置了兩個問題給學生,問題分別是:如何將正方形紙片折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正方形紙片和無蓋長方體之間的邊長有什么內在聯系?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就上述兩個問題進行討論,最終給出一個答案。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用正方形紙片的邊長表示無蓋長方體的體積。通過將一個問題簡化為幾個小問題,不僅能夠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
三、合理解決問題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照本宣科和“填鴨式”教學讓學生無所適從。傳統的教學課堂非常無趣且乏味,容易令人發困。這樣的課堂絕對不是教師和學生所需要的,早晚會被淘汰。學生需要的是可以讓自己提起興趣,讓自己真正有耐心聽下去并且學到東西的課堂,而不是課沒上到一半就已經有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的課堂。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不單單要靠學生自身的自制力,還需要教師能夠調節好課堂氛圍。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教學的重點,即引導學生及時做好課堂總結,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為學生解除后顧之憂。有時候一整堂課下來,有的學生精力會變得不集中,難免會忽視教師在課堂中教授的重難點,而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會注意不到自己的講解陷入了一種“用力過均,太過于面面俱到”的困境,使教學的內容變得不注意主次、詳略,模糊了教學重點。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做好課堂總結,再次去強調課堂的主要內容,幫學生做好知識的梳理,便于他們課后復習,使他們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發學生思考,并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相對于初中數學而言,高中數學涉及的內容更加廣泛,深度較大,學生在高中數學知識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問題導學法的應用,主要結合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借助教師提出的問題為學生學習指明方向。教師順著這個方向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都得到提高。
四、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生活,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學會學以致用。教師在上課時也要注意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問題導學的授課方法是讓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所要講解的知識點。比如在學習排列組合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在來學校的路上可能遇到紅燈或者綠燈的事件組合有哪些?”以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紅綠燈問題展開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討論思考的過程中了解了排列組合的知識,能夠更好地接收教師講授的重點知識。同時學生養成了在日常生活中發掘數學知識的習慣,再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在生活中,數學學習就不會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樂趣。
五、結束語
總之,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極強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十分重要。在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問題導學法的合理應用,最大化地發揮其優勢,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思考數學問題,形成對數學問題的科學認識,從而保證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促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及綜合探究能力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夏建芬.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07):156.
[2]呂吉森.探討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7(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