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琦



摘要:目的:針對口腔門診護理管理,探究規范化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口腔門診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錄的13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開展常規管理,觀察組開展規范化管理。將應用效果(管理質量、感染情況以及管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兩組管理前的管理質量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管理后的醫療安全、服務態度、風險應對以及器械維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的感染發生率(1.54%)顯著低于對照組(10.77%),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的管理滿意度(98.46%)顯著高于對照組(87.69%),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規范化管理能提高口腔門診護理的管理質量,減少感染發生,同時改善患者的管理體驗。
關鍵詞:規范化管理;口腔門診;護理管理;效果觀察
口腔疾病是生活中常見的一類疾病,不僅會對患者口腔健康造成影響,還損害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及早接受有效的治療。而口腔門診作為治療口腔疾病的重要場所,除了先進的治療技術以外,還需搭配有效的管理措施,來幫助提高患者的醫療體驗[1]。本次研究通過我院收錄的130例體檢者為對象,分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分析規范化管理的實用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錄我院口腔門診2020年5月~2021年5月總計130例患者為對象,分為兩組各65例。其中觀察組的年齡為19~68歲,平均(48.34±6.25)歲;男36例(55.38%),女29例(44.62%);其中種植牙21(32.31%),牙齒正畸20例(30.77%),口腔炎癥24例(36.92%)。對照組的年齡為23~65歲,平均(46.03±5.61)歲;男35例(53.85%),女30例(46.15%);其中種植牙20(30.77%),牙齒正畸22例(33.85%),口腔炎癥23例(35.38%)。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標準;皆符合口腔疾病的相關指征;皆配合研究并簽署同意書;皆自具備交流能力。
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嚴重軀體性疾病的;排除依從性差的;排除口腔感染高危的;排除肝、心、脾功能異常的;排除中途離開的;排除存在精神隱患的;排除病例資料缺失的。
1.3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管理。口腔門診根據醫院的相關護理要求,為患者提供常規的管理,做好感染問題的預防工作,同時加強環境的維護,并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予以其各方面的幫助。
觀察組開展規范化管理。(1)管理小組。由口腔門診的主治醫師與主管護師進行指導,并挑選出現院內工作認知與經驗老道的護理人員,定期實施規范化管理的專業知識培訓。(2)管理計劃。在患者來到口腔門診后,護理人員收集其基礎信息,并建立健康檔案,將其疾病史以及姓名、聯系方式等收錄,再協助其完成各項手續喝檢查,根據其疾病類型、身體狀況與合并癥等來制定規范化的管理計劃,同時在后續的管理過程中不斷的改進。(3)器械實施。在開展醫療工作前,提前對相關器械進行維護工作,做好消毒殺菌,并檢查器械是否存在故障,保障器械進行醫療過程中不會出現故障而對患者的治療或診斷造成影響。(4)環境管理。口腔門診每天開窗換氣,保證空氣質量,避免空氣不流通而導致細節滋生,同時定期消毒殺菌,減少患者在院期間發生感染等的問題。(5)患者管理。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過程中,保持親切、溫和的態度。(6)管理檢查。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對口腔門診的管理情況進行記錄,并收集管理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并在患者在院期間與接受完診療工作后,通過問卷的方式了解其對護理管理的感受,收集其合理建議。(7)管理優化。口腔門診通過定期組織討論會,在會議上過去感染病例與不良事件進行分析,并找到其問題的根源,同時將其解決,并通過收集患者的合理建議,從而不斷改進和優化管理模式。
1.4 觀察指標
將兩組的管理質量(醫療安全、服務態度、風險應對以及器械維護評分)做比較。
將兩組的感染情況(內源性感染以及外源性感染)做比較。
將兩組的管理滿意度(以三個等級進行評價,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一般滿意人數)做比較。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進行統計,以EXCEL2007整理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并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并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結果
2.1 管理效果
兩組管理前的管理質量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管理后的醫療安全、服務態度、風險應對以及器械維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感染情況
觀察組的感染發生率(1.54%)顯著低于對照組(10.77%),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管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管理滿意度(98.46%)顯著高于對照組(87.69%),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討論
口腔門診通常治療患者的牙神經疾病、牙體疾病、缺牙修復以及正畸治療等[2]。除此之外,若患者的牙齒周遭存在炎癥,也需要去往口腔門診接受牙周的治療[3]。并且對于黏膜炎、口腔潰瘍以及頜面部的神經性病變、肌肉性病變、腫瘤性病變、創傷性病變等的口腔疾病,口腔門診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口腔疾病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并且口腔疾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根據臨床相關資料顯示,很多慢性疾病與口腔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如牙周炎成為腦中風、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危險因素,而牙周炎也可能誘發缺血性腦中風,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加重或引起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因此預防和治療口腔疾病非常重要[5]。近年來,國內物質水平的上漲,再加上膳食結構的轉變,以及現代人群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導致口腔疾病的出現概率顯著上漲,因此醫院口腔門診的重要性越發突出。口腔門診是治療口腔疾病的重要科室,能夠幫助患者及早發現口腔方面的問題,進而針對性的診治。而為了口腔門診的管理質量,除了需要有先進的醫療技術以外,還應搭配科學的管理方式,來為口腔門診的診療提供最基礎的支持。規范化管理針對口腔門診護理管理的特點,通過小組管理的方式,制定科學的管理計劃,加強器械的維護,注重口腔門診的診療環境,同時強化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從而為口腔門診的工作予以各種支持,從而提高其整體的管理質量[6]。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管理后的醫療安全、服務態度、風險應對以及器械維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的感染發生率且管理滿意度更高,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果說明,實施規范化管理的整體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規范化管理在口腔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效果突出,能夠提高管理質量,減少感染發生,同時改善患者的管理體驗,具有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聰飛,陳梅春.現場管理模式在口腔科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2):79-80.
[2]蔡偉宇.PDCA在口腔門診護理管理當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2):78-80.
[3]張華琴.五常法在門診口腔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醫藥前沿,2019,9(30):141.
[4]李麗婭. 探究人性化護理在口腔門診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 飲食保健, 2019, 6(3):181-182.
[5]李敏華,沈菁茹,謝小紅.門診口腔科醫院感染的護理管理及防護措施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18):2578-2579.
[6] 張鳳英. 規范化管理在口腔醫院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 醫藥前沿,2018,8(3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