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安徽合肥 230011)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歌劇專業團體恢復建制,中國歌劇舞臺復蘇。高等藝術院校聲樂表演方向的基層教學組織紛紛設立聲樂歌劇系或者歌劇系。招生考試和人才培養也做了針對性地調整。與此同時,中外歌劇排演成為各大藝術院校培養歌劇創演人才的重要補充。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和浙江音樂學院都要求聲樂歌劇系的學生修滿五年獲得學士學位,是音樂表演專業中學制較長的專業方向。我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人才培養,在產學研互動發展背景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實踐。
中國音樂學院1964年設置歌劇系,是我國較早設置歌劇系的藝術院校。1984年中央音樂學院成立聲樂歌劇系,兩年后黎信昌任系主任。此后,藝術院校紛紛成立聲樂歌劇系。中國音樂學院1996年將民族聲樂系和歌劇系合并為聲樂歌劇系,下設民族聲樂教研室和歌劇教研室,2010年之后增設表演教研室。至21世紀初,大部分專業音樂院校都設有聲樂歌劇系。通過梳理我國專業音樂院校聲樂教學系下設的基層教學組織可以看出,培養歌劇表演人才的教學系除了包含教授聲樂演唱的聲樂教研室,還特別設置了藝術指導教研室和表演教研室。有些院校將歌劇教研室更是細分為西方歌劇和民族歌劇兩個教研室。(見文末表1)
我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歌劇系入學考試和人才培養過程已開始強調歌劇、音樂劇等綜合性藝術的表演能力。本科學習階段,除了大量的演唱技術必修課,還開設歌劇理論和表演類課程。招生標準和教學內容都逐漸顯現出既強調專業性又兼顧舞臺綜合能力的趨勢。
專業藝術院校對聲樂表演的招生方向和人數指標進行明確細分。如中央音樂學院2020年招收聲樂與歌劇演唱方向本科,明確了女高、女中、男高、男中四個聲部;上海音樂學院招收聲樂演唱35人,其中美聲唱法20人,民族唱法12人,少數民族演唱3人。從2020年專業音樂院校招生指標來看,美聲唱法招生數量明顯多于民族唱法。
招生標準主要考查三個方面:首先是嗓音條件,包括音質悅耳,無沙啞、漏氣和雜音;音域在一個半八度以上;音高準確,音量合適,嗓音有韌性,對音調、音量和旋律變化控制自如等具體的評價標準。其次是聲樂作品演繹能力,也就是情感表達、咬字吐字、韻味、表演、形象等。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作品駕馭能力,面試除了演唱中國作品,還要求一定數量的外國作品。備考通常需準備4首作品,包括2首中國作品和2首外國作品。專業藝術院校招收聲樂表演專業學生時,將歌劇選段的演唱能力作為重要參考。如中央音樂學院要求報考聲樂與歌劇演唱專業的學生用原文演唱外國藝術歌曲和歌劇,并且歌劇需用原調。第三,除了演唱聲樂作品,一些院校還專門設置朗誦、小品、舞蹈等考試環節,進一步評估學生綜合表演能力,以幫助考官挑選出適合歌劇和音樂劇表演的專門人才,如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都增設了“表演”科目考試。(見文末表2)第四,對學生素養的考查,由全國統一的文化課考試進行篩選。
課程設置方面,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方向藝術碩士研究生課程為例,教學總學分56,藝術實踐類課程占總學分的54%,專業理論必修課程占總學分的18%。具體的學分構成為公共必修課8學分,專業必修課40學分,專業選修課8學分。藝術實踐類課程包括聲樂主科(16學分)、歌劇(4學分)、中國傳統聲樂品種演唱研習(4學分)、藝術實踐(6學分)。專業理論必修課程包括西方歌劇史(2學分)、音樂作品的技法分析(2學分)、高級視唱練耳(4學分)、學位論文寫作基礎(2學分)。從教學內容來看,一方面,專業藝術院校對聲樂專業十分重視歌劇表演能力和理論培養。另一方面,雖然舉全校之力排演中國民族歌劇漸成趨勢,但是大部分藝術院校“聲樂歌劇系”開設的歌劇課程仍以西方歌劇的表演藝術實踐為主,以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為主體的較為成熟的藝術實踐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除了課堂教學,舞臺實踐已成為高等藝術院校聲樂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例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藝術實踐周”、專業實習以及歌劇排演等。
文化產業中,聲樂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即歌劇、音樂劇、歌曲演唱等。作為傳承和發展地方傳統文化的歌劇產業,需要聲樂歌唱能力與劇目排演能力兼具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在高等院校產學研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很多院校專門設置了藝術實踐團體和歌劇實踐中心,為師生提供歌劇創作和表演的實踐平臺,成為基層教學組織的重要補充,如上海音樂學院的上海青年歌劇團、天津音樂學院的歌劇藝術中心、安徽藝術學院的藝術實踐中心等。
基層教學組織和藝術實踐中心的成立,為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專業實現產學研互動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沈陽音樂學院2015年排演歌劇《星星之火》,天津音樂學院2017年排演《圖蘭朵》等。在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和地方政府的資助下,高校積極創作排演原創歌劇,極大地促進了歌劇產業發展。以安徽藝術學院為例,作為安徽省唯一一所藝術類專業本科院校,其聲樂表演專業率先進行校企合作,并排演大型原創民族歌劇《包青天》,形成教育與文化產品生產協同發展的一體化機制,既培養了學生的藝術生產與實踐能力,又促進安徽省地方文化傳承與發展。
在我國音樂演藝市場的劇院劇場化發展背景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專業逐步顯示出對歌劇人才培養之重視。這一點首先體現在基層教學組織架構的變化上。我國11所獨立設置的高等音樂學院幾乎都成立了聲樂歌劇系或歌劇系,并且附設合唱團、歌劇中心等藝術實踐機構。其次,課程教學方面,除了聲樂演唱技術小課以外,增加了歌劇表演與歌劇理論類課程。第三,歌劇排演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也成為服務國家和區域文化的重要力量。
附表:

表1 聲樂基層教學組織設置

表2 音樂院校2020年聲樂專業招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