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珍 黃勇明 彭新林
(1.南昌理工學院 江西南昌 330044;2.東華理工大學 江西南昌 330013;3.思源實驗學校 江西吉安 331300)
筆者對我國近十年的留守初中生文獻進行檢索發現,與我國學者對“留守初中生”的研究量相比,以“農村留守初中生”為主題的研究仍比較有限;另外,已有研究的內容中,以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為研究內容的研究也比較有限,專門探究其同伴關系與監護人教養方式的關系研究就更少。
以現場發放問卷的方式對江西吉安市一貧困山區農村留守兒童聚集的初中部七、八、九年級學生進行整群抽樣,總共發放問卷724份,有效問卷692份,無效問卷32份。有效問卷中,屬農村留守初中生的有231份,屬城鎮留守初中生的有52份,屬非留守初中生的有408份。農村留守初中生中,監護人教養類型為民主型的有133人,為專制型的有66人,為放縱型的有20人,為忽視型的有12人。
根據研究對象的特點,筆者選用由中國香港郭伯良編制的《兒童青少年同伴關系量表》對研究對象的同伴關系進行測量。為了方便運用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筆者對本研究對象的同伴關系測量結果進行反向計分(4 不是這樣-1總是這樣),測量結果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的同伴關系越好。
1.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調查結果
筆者將《兒童青少年同伴關系量表》中收集到的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得分一一錄入電腦,運用統計軟件對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進行單樣本統計,單樣本統計結果顯示,樣本總量231個,樣本均值為63.01分。
2.農村留守初中生監護人教養方式調查結果
采集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數據的同時,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也對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基本人口學信息進行了采集。基本人口學信息采集結果顯示,監護人教養類型為民主型的農村留守初中生有133人,為專制型的有66人,為放縱型的有20人,為忽視型的有12人。
《兒童青少年同伴關系量表》顯示我國青少年同伴關系均值為55分,在此基礎上,筆者借助統計軟件對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進行單樣本t檢驗,該檢驗的檢驗結果顯示,P=0,P<0.05,即,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與我國青少年同伴關系均值的差異性顯著。
接下來筆者在統計軟件中對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進行一維組間方差分析,分析結果中對不同監護人教養類型下的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進行多重比較。民主型與忽視型監護人教養類型下的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比較結果顯示,P=0.01,P<0.05,即,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存在監護人教養類型為民主型和忽視型上的顯著差異;再對專制型與忽視型監護人教養類型下的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進行比較,比較結果顯示,P=0.017,P<0.05,即,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也存在監護人教養類型為專制型和忽視型上的顯著差異。
筆者將監護人教養類型按民主型、專制型、放縱型和忽視型的先后順序分別給出1~4分的標記,再對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與監護人教養類型進行相關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同伴關系與監護人教養類型的相關性是-0.142,相應的P=0.031,P<0.05,即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與監護人教養類型這兩個總體中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表2 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與監護人教養類型的相關性
以農村留守初中生的監護人教養類型為自變量、其同伴關系為因變量,對這兩者進行回歸分析。從回歸分析——Anova(b)表中可知,P=0.031,P<0.05,即,農村留守初中生的監護人教養類型可以顯著預測其同伴關系。

表3 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與監護人教養類型的簡單線性回歸——Anova(b)
研究結果表明,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水平普遍高于我國青少年的同伴關系水平,這與我國部分學者已有的研究存在分歧,然而這也同時說明,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存在地域不同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其監護人教養類型中的忽視型對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的影響最為顯著;兩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兩變量之間呈顯著性相關;兩變量之間的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監護人教養類型可以顯著預測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接下將對研究結果展開討論并分析原因。
1.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水平普遍高于我國青少年的同伴關系水平
初中生人際關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非留守初中生對這三類主要人際關系的重視程度有這樣的大致傾向:一重視親子關系,二重視同伴關系,三重視師生關系。但留守初中生具有身份的特殊性,留守初中生的父母與自己之間常年處于分離狀態,他們十分理解父母的不易,他們會將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傾向于與同伴交流,那么同伴關系在留守初中生人際關系中的比重將隨之上升。因此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水平普遍高于我國青少年的同伴關系水平也在情理之中。
2.監護人教養類型中的忽視型對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的影響最為顯著
采用忽視型教養方式的監護人,對被監護者不聞不問,既缺乏基本的關注與了解,也缺少行為的要求和控制,兩者之間甚少交往,監護人對被監護者缺乏基本的關注與了解,對被監護者的一切行為采取不加干涉的態度,這易使被監護者形成較強的沖動性、攻擊性、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的不良心理傾向,這對被監護者的同伴關系正常發展極為不利。
3.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與其監護人教養類型之間有顯著性關聯
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親子關系是同伴關系的原型,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和諧時,子女的同伴關系和諧概率也將隨之加大。而農村留守初中生們的父母將自己的孩子委托給了其他監護人教養。
4.監護人教養類型可以顯著預測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
民主型教養類型下成長的被監護者在與同伴相處時較多地表現出對同伴的尊重,這對被監護者的同伴關系發展有利;專制型教養類型下成長的被監護者,在與同伴相處時較多地表現出其依從性的特點,將降低其在同伴心中的地位;放縱型教養類型又稱溺愛型,他們與同伴相處時較多地表現出自私行為,這將降低同伴關系水平;忽視型教養類型下成長的農村留守初中生易出現易激、好怒、自大等不良傾向,這些不良行為并不受同伴們的歡迎。
①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水平普遍高于我國青少年
②監護人教養類型中的忽視型對農村留守初中生同伴關系的影響最為顯著
③農村留守初中生的監護人教養類型與其同伴關系呈顯著性相關
③農村留守初中生的監護人教養方式能夠顯著預測其同伴關系
采用專制型教養方式的監護人,應對被監護人多一些熱情、肯定的情感反應,多傾聽被監護人的愿望和要求,在要求被監護人遵循規則的同時要對規則進行耐心的解釋,學會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這有利于緩解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的緊張關系,也能使留守初中生的同伴關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采用放縱型教養方式的監護人,和民主型教養方式的監護人一樣對被監護人充滿積極肯定的情感,對被監護人的錯誤行為和態度應制止、訓斥并糾正,有利于被監護人自制力的發展,間接促進這其同伴關系的發展。采用忽視型教養方式的監護人,應對被監護人投入更多的關注,對被監護人的行為表現要給予及時的反饋,這對留守初中生的去自我中心化發展比較有利,他們也將對同伴表現出更多的熱情與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