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度解讀文本,創設與語篇主題相關的情境,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探究活動,進而讓其學會運用所學語言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思維品質。
【關鍵詞】英語教學;主題意義探究;閱讀教學;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26-0016-03
【作者簡介】張丹,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小學(江蘇如東,226400)教師,一級教師。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圍繞單元的主題語境,基于主題意義,帶領學生深度解讀文本,并設計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下文,筆者以譯林版《英語》五下Unit 8 Birthdays的語篇教學為例,探討閱讀教學中基于主題意義探究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
一、觀察與概括,激活主題
觀察是一種獲取信息的知覺活動。課始,教師設計了Know about me活動,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說一說與教師相關的信息。其中一幅圖是春節對聯,學生猜測春節是教師的重要節日。接著,師生圍繞Important day這一話題展開討論。討論完師生的重要節日后,教師呈現文中人物,提出激活主題的問題:What are Su Hai,Su Yang and Mikes important days? 學生帶著問題分組閱讀文本。文本第一部分談論的是Su Hai和Su Yang的生日,第二部分談論了Mike的生日。學生四人一組,兩名學生閱讀第一部分,兩名學生閱讀第二部分,并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所讀部分的主旨大意,從而激活本節課的主題Birthdays。
由于授課教師是借班上課,Know about me活動一下子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教師以Important day為話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表達與該話題相關的生活經驗,學生有話可說且為激活主題做好了鋪墊。此外,以小組為單位分板塊略讀并概括文本主旨大意的活動,激發了學生探究文本主題意義的欲望,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
二、獲取與梳理,展開主題
在探究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度講解語篇中影響學生理解的重要詞匯和語言點,并特別關注與主題密切相關的語言表達。
激活主題后,授課教師呈現了兩張生日信息卡片,一張為Su Hai和Su Yang的,另一張為Mike的。卡片涉及姓名、日期、活動以及感受四方面內容。之后,教師提出活動要求:四人一組,兩人讀Su Hai和Su Yang的信息,兩人讀Mike的信息,然后用關鍵的單詞或短語填寫各自信封里的生日卡。授課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并讓學生從日期、活動和感受三個方面整理歸納文本信息,從而實現了解語篇內容、梳理語言知識和展開文本主題的目的。
此時,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差設計活動,即讓持不同信息的雙方通過交際手段交換信息,填補空白,從而完成交際任務。在學生填好各自的生日信息卡之后,教師提出問題:Do you want to know the other ones birthday? What questions can you ask?引導學生利用信息差,對另一部分內容進行自主提問,于是,學生便自然而然地圍繞日期、活動和感受三個方面進行提問。而后,學生圍繞提出的問題,組內問答,交換信息,完成另一張生日卡。
在核對信息卡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合作對話,幫助他們學習和理解語篇中的新語言知識并建立語篇信息間的聯系。
如在核對生日日期環節,教師首先針對文本中人物的生日日期提出問題:Whens Su Hai and Su Yangs birthday?和Whens Mikes birthday?”然后呈現自己的生日日期和一組序數詞,引導學生試著從所觀察到的語言現象中總結日期表達的規則。接著,教師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日日期進行對話問答,幫助他們聯系自身實際進一步理解和內化語言。最后,在逐一校對完活動和感受之后,教師請學生借助生日信息卡復述文本。
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差設計活動,啟發學生猜測對方信息卡的內容,這不僅能增強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還能為進一步探究文本主題意義奠定基礎。
三、描述與分析,深入主題
進行主題意義探究離不開對文本的深入解讀,正如余文森教授指出的:“不能只停留在對教材表面的結論或說明的表述上,而要進一步深入分析,挖掘和解釋這些表面結論和說明產生與形成的思維過程,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維深入到知識的發現或再發現的過程中去。”
在校對完信息卡后,教師借助追問幫助學生深入分析語篇的關鍵信息并探究主題意義。
T:We know Su Hai and Su Yang eat noodles on their birthdays. Why do they eat noodles?
S: Noodles are the symbol of long life.
T: Why does Mike eat the cake?
S: Cakes can drive out the devil.
T: Su Hai and Su Yang are from China. They have a Chinese birthday. And Mike is from the UK,a western country.On western birthdays, people often have...
S: Have a party, eat a birthday cake and play games.
T: In China, we often ...
S: Have a big dinner, eat some noodles.
T: But today, what else do Chinese people do on their birthdays?
Ss: They sing the birthday song. /They make a wish. /They get together.
T: And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your birthdays?
S:...
T: We Chinese people have a party, eat a birthday cake,play games.We also sing a birthday song, make a wish and so on. The two birthday cultures have gradually merged into one another.
在學生對文本整體內容形成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描述中西方生日活動、比較中西方生日文化的異同,在層層追問中探究生日活動的真正內涵:面條意味著長壽,吃蛋糕是為了驅逐惡魔。如今中國人也舉辦聚會、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和許愿,文化發生了相互借鑒和交融。教師通過描述分析、追問反問等形式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同時拓寬學生的視界,延展他們的思維,建構多元文化視角,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主題含義。
四、賞析與評價,領悟主題
標題是文本的題眼,賞析標題是領悟文本主題意義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本環節中,教師引領學生再次關注標題Birthdays,進一步解讀標題與主題意義的關聯,在思維碰撞中彰顯文本的育人價值。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The Birthday is Su Hai,Su Yang and Mikes important day. Do you know why?然后以Su Hai、Su Yang 和Mike的口吻播放了兩段錄音,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接著,教師以此為例,請學生圍繞生日意味著什么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認為生日意味著愛,有的學生認為生日意味著感恩,還有的學生認為生日意味著希望。最后,教師通過呈現一系列關鍵詞(joy、hope、love、gratitude、reunion等),幫助學生提煉生日的內涵,實現主題意義探究的育人價值。
五、創新與分享,升華主題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課堂的高潮部分是升華主題。教學中,教師要聚焦語篇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鼓勵學生創造性地使用語言,從而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在提煉完生日背后的文化內涵之后,教師仍以生日信息卡為載體,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生日日期、活動、感受以及生日的意義。信息卡在原來的基礎上增設了“生日的意義”一欄,學生可以創造性地表達個人觀點,不斷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填寫完個人信息卡之后,學生和全班同學分享、交流。
最后,教師播放一段世界各地慶祝生日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生日慶祝方式。通過欣賞視頻,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世界各國的生日文化,進而升華了文本的主題。
本課,授課教師一方面將了解文中人物生日的日期、活動和感受作為明線,旨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將探尋生日的內涵作為暗線,旨在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等思維能力及跨文化意識,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彰顯主題意義探究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1-7.
[2]盛艷萍.核心素養背景下對“人與社會”主題意義與內涵的探究[J].英語學習,2017(12):9-13.
[3]張琳琳.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8):37-42.
[4]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