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張文婷
摘? ?要: 1929年,鄧小平同志成功領導和組織了著名百色起義,顯示了他的高超領導藝術。鄧小平同志在百色起義期間的領導藝術,至今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對領導干部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關鍵詞: 百色起義? ?鄧小平? ?領導藝術
1929年,鄧小平同志成功領導和組織了著名百色起義。在很大程度上,是領導藝術的成功,值得今天的領導者學習和借鑒。鄧小平同志在百色起義期間的領導藝術,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善于用人,敢于用人
百色起義期間,鄧小平同志高超領導藝術的第一個表現是善于用人、敢于用人。鄧小平同志高度信任經過長期斗爭考驗的主要起義領導人,并根據每個人的長處和個性,安排他們到最合適的領導崗位,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鄧小平敢于重用原新桂系重要將領李明瑞,充分發揮他的軍事才能。
在地方工作上,鄧小平同志重用雷經天領導廣西地方黨組織。雷經天是廣西本地人,1928年初被廣東省委派遣回廣西恢復廣西黨的工作[1](21)。百色起義前夕,雷經天擔任廣西特委負責人,非常熟悉廣西地方組織情況,并且有豐富的革命斗爭經驗,在推動廣西地方黨組織的飛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農民運動和少數民族工作上,鄧小平同志重用韋拔群。韋拔群出身于右江地區東蘭縣的一個壯族家庭,早在1921年就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右江地區從事農民運動,有豐富的農民運動和少數民族工作經驗,并逐步成長為右江地區的農民運動領袖,為推動右江地區的農民運動和少數民族工作的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軍事上,鄧小平同志重用張云逸和李明瑞。張云逸在武裝斗爭和軍事指揮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明瑞雖系舊軍人出身,但有傾向革命陣營、積極追求進步的一面。鄧小平同志經過深入調查、了解后,對他實行團結、教育及爭取的方針。在鄧小平同志的積極努力和正確引導下,李明瑞最終投身革命隊伍。鄧小平同志堅持從實際出發,予以李明瑞充分的信任,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
得益于鄧小平同志的善于用人、敢于用人,雷經天、韋拔群、張云逸及李明瑞等起義領導人都被安排到最合適的領導崗位充分發揮才能,為百色起義的成功舉行奠定了重要基礎。
二、善抓時機,審時度勢
列寧在《馬克思主義和起義》一文中指出:“既然這些條件已經具備,那么不愿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起義,就是背叛馬克思主義、背叛革命。”[2](275)列寧在這篇文章中強調,馬克思主義者要像對待藝術一樣對待起義,在條件成熟以后必須當機立斷,及時舉行起義。可以說,善于抓住起義的有利時機,對保證武裝起義的順利進行和取得順利至關重要。鄧小平同志在領導百色起義中,能夠善抓時機、審時度勢,鎮定自若、嚴謹、周密、果斷地處理關于起義的相關問題。他善于正確地估計形勢,把握最佳的百色起義行動時機,及時做出科學的判斷,并確定起義的方針、決策和具體部署。
1929年11月初,鄧小平同志從南寧派往中共中央匯報工作的龔飲冰秘密回到百色,帶回了中共中央和廣東省委關于批準在左右江舉行起義的指示:批準成立以鄧小平為書記的中共廣西前敵委員會;批準成立紅七軍,頒發紅七軍番號;同意在左右江地區成立蘇維埃政權;要求廣西前委在龔飲冰達到的十日內舉行武裝起義[3](54)。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精神,鄧小平同志立即以前敵委員會書記身份召開隊伍黨委擴大會議,傳達黨中央指示,并進一步部署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鄧小平同志審時度勢,認真分析了當時形勢后,認為“限定十天,未免過于機械,而且在工作上準備亦須略費時日”,應在時間和方式上靈活掌握,待準備工作就緒后“立即行動”。根據鄧小平同志和中共廣西前委的布置,革命隊伍經過40多天的充分準備,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在發展黨組織、發動群眾斗爭、對部隊進行改造、鎮壓反動勢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為起義準備了很多有利條件。再加上1929年11月22日粵桂戰爭爆發,重新在廣西當政的新桂系軍閥無暇顧及右江地區。至此,起義時機已經成熟。按照鄧小平同志和中共廣西前委決定,起義隊伍于1929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兩周年之際在百色宣布起義。
總之,鄧小平同志在選擇百色起義的時機時是慎重的、適時的,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同志善抓時機、審時度勢的領導藝術。正因為鄧小平善抓時機、審時度勢,才使這次起義得以順利進行。可以說,這次宣布起義的時節基本是在和平的爆竹聲中舉行的,付出的代價是很小的,取得的勝利卻是巨大的。雖然宣布起義時,鄧小平同志因到中央匯報工作而沒有在場,但這次起義的方針、決策和具體部署,都是鄧小平離開右江前往上海之前就已確定了的。
三、善于激勵,凝聚人心
一是善于使用情感激勵的方式凝聚人心。作為百色起義的主要領導者,鄧小平同志深深懂得情感激勵對于凝聚人心、招賢納才的重要性。當李明瑞反蔣兵敗后暫時留在龍州警備第五大隊之時,各種政治勢力極力爭奪李明瑞,紛紛以高官厚祿和威脅恫嚇等手段引誘拉攏他,使他陷入極度的苦悶和彷徨。鄧小平同志非常重視爭取李明瑞加入革命隊伍中,趁這個機會真誠、耐心地做他的工作,采用情感激勵策略。在思想上,鄧小平同志多次與他推心置腹,介紹《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籍給他看,給他指出革命的前途和出路,啟發他加入革命隊伍;在生活上,給予他特別照顧,派一個連的兵力“保護”他;在政治上,給予其充分信任,“以中共廣西前委的名義請李明瑞出任紅七軍、紅八軍的總指揮”[3](55)。在鄧小平同志的情感激勵下,李明瑞經過一番思想斗爭,終于徹底轉變政治立場,做出了參加革命的歷史抉擇,毅然投身革命隊伍。正是得益于鄧小平同志的情感激勵,李明瑞才能夠抵制住國民黨各派系的引誘拉攏、徹底轉變政治立場、做出參加革命的抉擇、毅然投身革命隊伍,為革命事業做出貢獻。可以說,鄧小平同志的情感激勵在凝聚人心、招賢納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善于以身作則、通過榜樣的激勵凝聚人心。作為百色起義的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鄧小平同志懂得“身教”對于凝聚起義隊伍人心、發展壯大起義隊伍的重要性。鄧小平同志雖然是黨中央代表和紅七軍政委,但吃的是和士兵一鍋煮的飯菜,睡的是和警衛戰士一樣并排用條凳和木板搭成的床鋪,床上被褥也同戰士的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床前多了一張借來暫用的辦公桌。鄧小平同志為下屬作了可仿效的榜樣,對下屬起了很好的激勵作用。在他的影響下,李明瑞投身革命隊伍后,以身作則、身先士卒。鄧小平同志后來回憶道:“七軍北上開往江西的時候,李明瑞從來沒有騎過馬。我和他帶個先遣連,一直走在隊伍前面……”[4](100)可以說,鄧小平同志的以身作則、榜樣激勵,不僅團結了下屬,還進一步凝聚了起義隊伍的人心,使紅七軍內部達到了空前團結,激發了廣大將士為革命奮斗的巨大熱情。
四、善于變革,敢為人先
百色起義前后,鄧小平同志在統戰工作和兵運工作中善于變革、敢為人先,卓有成效地開展了統戰工作和兵運工作,為起義的順利舉行奠定了基礎。
鄧小平同志在統戰工作中善于變革、敢為人先。在與俞作柏、李明瑞合作中,鄧小平同志善于變革、敢為人先,在統戰工作中自始至終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爭取主動權,有計劃、有步驟地利用合作開展兵運工作。“1929年10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給廣東省委并轉廣西特委的指示信,批評廣西特委對廣西軍閥存有幻想”[3](51)。這封信所反映的思想和做出的一些指示過于激進,不利于廣西特委在當時的特殊形勢下開展統戰工作。在廣西政局急劇變化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在開展統戰工作中沒有完全按照這一“左”的指示行事,繼續保持與俞作柏、李明瑞合作,并做好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局面的準備,有效保存和發展了廣西的革命力量。
鄧小平在兵運工作中善于變革、敢為人先。百色起義前,黨的兵運工作曾存在“軍官運動”或者“士兵運動”的偏向,無論哪一種偏向都將走上軍事投機的錯誤方向,都不利于革命力量的積蓄。鄧小平同志對俞作柏、李明瑞所屬部隊開展兵運工作中,沒有機械地執行某一種偏向的兵運策略,而是根據廣西實際情況,善于變革、敢為人先,實行自上而下的“軍官運動”和自下而上的“士兵運動”相結合的策略方針。事實證明,這一策略方針是正確的和非常成功的。這一實踐經驗,在當時全國眾多兵變中是少見的和難能可貴的。1930年3月,中共中央軍委對鄧小平在廣西領導的兵運工作,給予很高的評價,在《軍事通訊》編者按中認為“廣西這個轉變是在全國范圍內最有組織最有意識的一次兵變”[5](174),并將所得的教訓和經驗轉發、推廣至全國各級黨組織。
總之,鄧小平同志成功領導和組織百色起義的原因有很多,高超領導藝術是關鍵因素之一。如果鄧小平同志沒有高超的領導藝術,百色起義就難以成功舉行。鄧小平高超的領導藝術,在百色起義期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作為一名卓越的領袖,鄧小平同志在百色起義期間的領導藝術,至今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對今天領導干部的工作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今天的領導者應當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反思和提升自我,成就自己和單位不平凡的業績。
參考文獻:
[1]鄧小平與百色起義課題組,編.鄧小平與百色起義[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編譯局.列寧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楊勝群,閆建琪.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4]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編.鄧小平與廣西[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
[5]中共廣西黨史資料征委會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編輯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上冊)[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