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英
摘? ?要: 《中國近現代歷史教育研究》是朱煜收集、選煉、編纂其發表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至今的關于中國近現代歷史教育研究論文成果而成的。于2017年12月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作者多年來從事學術研究活動的部分記錄。
關鍵詞: 歷史教育? ?歷史教科書? ?歷史教師
《中國近現代歷史教育研究》共六編,分別是:第一編,史學家、學術團體與近代歷史教育;第二編,學科屬性與研究性教學;第三編,歷史教科書研究;第四編,教學反思與教師發展研究;第五編,教學目標與實施策略;第六編,學術評論。筆者讀完此書,對其中部分文章印象深刻,將讀書筆記整理后,擬從歷史教科書、歷史教學、歷史課程、歷史教師四個方面談談讀后拙見。
一、歷史教科書
歷史教科書作為歷史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材料之一,是教師進行歷史教學的主要依據,作者對歷史教科書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第一,朱煜對中國近現代歷史教科書進行了研究。例如《歷史意識:20世紀20年代歷史教科書的敘述分析——以顧頡剛、陳衡哲編纂的新學制歷史教科書為例》,以顧頡剛、王鐘麒編的《現代教科書初中本國史》和陳衡哲著的《新學制高級中學教科書西洋史》為例,通過“綜合的和多因素的眼光”“注重事實的因果關系”“多元的文化史觀”三方面,分析它們是如何塑造年輕一代歷史意識的②(49-60)。《論20世紀20年代新學制改革中的歷史教科書》指出:新學制中小學歷史教科書運用多元的世界文化史觀架構歷史、關注民眾的日常生活史、注意傳遞現代民主理念、融入現代科學精神和實證意識,在使普通民眾形成對歷史的科學認知和傳播現代社會觀念等方面,發揮了獨特的積極作用②(38-48)。第二,朱煜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教科書發展的成果與不足進行了分析,并對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改革趨向進行了探討。例如《六十年來中國的歷史教科書研究》認為: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中國的歷史教科書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在歷史教科書發展史、歷史教科書的宏觀和微觀探索等方面,雖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績,但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為了彌補這些不足,他提出:推進歷史教科書的研究,需要進一步開拓選題,運用跨學科的理論方法,以及加強實證研究②(148-158)。另外,《從“教本”到“學本”》通過對中學新歷史教科書編寫特點及“教本”與“學本”問題的歷史考察,結合臺港地區新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實踐,分析中學歷史教科書由“教本”到“學本”的改革趨向②(183-191)。第三,朱煜對歷史教科書的編纂問題也有研究。例如,《論歷史教科書編纂的有效銜接》認為:初、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有效銜接,并非意味著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內容絲毫不能與初中的內容重復,而是避免初、高中歷史教科書敘述深廣度大同小異的“簡單重復”②(171-182)。
為了加深對作者研究內容的了解,更深入地挖掘此書的價值,在閱讀時筆者查找了作者的其他相關論文進行研讀。如朱煜對歷史教科書的習題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中學歷史教材習題創新淺議》認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中學歷史教材習題雖在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該文從心理學角度歸納分析了科學有效的習題的主要功能,提出了歷史習題在創新上要注意的問題。另外,《歷史教科書中“課文思考題”的教學研究》在明確課文思考題概念這一前提下,對課文思考題的功能及課文思考題的教學需注意哪些問題做了詳細的討論。筆者發現朱煜對歷史教科書的研究不僅局限于大陸,而且涉及臺灣地區。《臺灣高中新編歷史教科書的基本特點與啟示》指出,臺灣地區高中新編歷史教科書與舊歷史教科書相比,在編寫理念上有很大不同,并以“龍騰本”的編寫理念和特點為例進行了分析對比。
朱煜對歷史教科書的研究,時間跨度長,地域涉及海峽兩岸,內容涉及歷史教科書的編纂、改革和習題等方面,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歷史教學
歷史教學是歷史教育的核心環節,作者收錄了關于這方面研究的文章。例如,《歷史教學的幾個基本問題——讀20世紀初美國約翰生·亨利〈歷史教學法〉札記》,通過研討約翰生·亨利的《歷史教學法》,提出了歷史教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歷史教學的目的與價值、歷史教科書的定位與編纂、歷史考試改革②(99-110)。對于新課程改革提倡的“用教材教”這一理念,朱煜在《“用教材教”:內涵與實施》中進行了分析探討,他對“用教材教”理念的概念、理論基礎、教師在該理念實施過程中應該怎樣做都進行了詳細解釋,最后指出:“用教材教”是一個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立足于學生的認知與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本質特征②(192-199)。針對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歷史教學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的要求,《論社會調查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提出將社會調查法運用到歷史教學中。文章對社會調查法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現狀、主要內容、運用目的都做了詳細的解釋②(282-292)。除了書中提到的文章表達的觀點之外,作者非常重視史料在教學中的作用。《論史料教學》認為:史料是歷史教學的必要前提和基礎,歷史教學要做到言之有據,就必須從史料出發。文章從史料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學中史料的分類、史料教學的方法這三個方面對史料教學進行了探討。針對學生掌握歷史概念的常見錯誤,朱煜提出要把有意義學習運用到歷史概念教學中。《歷史概念教學中的有意義學習》以具體案例說明把有意義學習運用于歷史概念教學的必要性,然后說明運用有意義學習理論指導歷史概念教學應把握的問題。
作者對于歷史教學的研究,從歷史教學的基本問題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有所涉及,體現了他對新課改下歷史教育的新方向、新內涵有準確深刻的把握。他倡導的“用教材教”,對教材和教師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倡將社會調查法、史料教學、有意義學習更科學地融入歷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科學的歷史學習方法,為教師提供更多樣的教學方法。
三、歷史課程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體到每一門學科都有很多學者進行了研究。作者在書中收錄的《歷史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也談“一節好的歷史課”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是歷史課的基本目標,也是評價“一節好的歷史課”的重要指標之一。重視歷史意識的培養已經成為當今歷史課程改革的新趨勢。歷史課堂上,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準確呈現時代風貌,切忌盲目追求課程生活化,而且作者以親身聽過的一些觀摩課為例,進行正反例的對比。需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歷史的關鍵概念②(253-262)。課程資源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大亮點,《歷史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指出歷史學科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除教科書之外,歷史教學還應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鄉土社區資源、信息網絡資源及歷史題材影視作品、歷史遺跡、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資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史興趣、教學活動參與度,完善“探究式”學習方式②(272-281)。新一輪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方案規定,高中歷史課程由必修課和選修課構成。《論普通高中歷史選修課的設置及實施》分析了高中設置歷史選修課的益處和特點,提出了針對選修課的設置師資培訓應該加強的相關方面②(293-302)。隨后,作者發表了《談普通高中選修課的幾個問題》,結合歷史學科具體情況,對我國普通高中選修課設置的演變、新一輪普通高中選修課的基本內容和特點及實施等問題做了初步探討,對選修課教材的編寫、出版和師資培訓提出了見解。
新課改下,歷史課程一直處于一種“變動”的狀態,要想跟上課改的步伐,必須提高專業性、保持自身的特點、完善自身的課程體系。朱煜從教學反思、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歷史選修課等方面進行研究,為歷史課程達到新課改的要求提供了可行路徑,為歷史課程注入新鮮血液,使之更符合新時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四、歷史教師
歷史教師是歷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第一,朱煜對歷史教師的繼續教育非常重視,并且寫了大量論文對此進行探討。例如作者在書中收錄了《學術論文研讀與歷史教師的繼續教育》,認為學術論文研讀是一種高層次的歷史教師繼續教育形式,不但能夠提高歷史教師的專業水平,而且能夠使歷史教師獲得必要的研究能力,并對歷史教學產生積極影響②(234-241)。作者也寫了其他一些文章進一步探討歷史教師繼續教育問題,因為并未收錄在本書中,筆者特此另外列舉。如《論歷史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及其實施》認為:新世紀歷史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應著眼于全面提高歷史教師的素質,突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在堅持實用性的基礎上,強化學術性和研究性,要有針對性地開設五類課程。再有《新世紀歷史教師進修內容探討》在明確新世紀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的前提下,對進修內容提出了四點建議:(1)研讀史學名著和史家學術論文;(2)學習當代歷史教育和教學理論;(3)探討優秀歷史教師的教學經驗;(4)了解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
第二,作者對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師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例如,通過《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師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的調研,發現一些高校教師和師范生存在對中學歷史新課程了解和關心不足、歷史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比較陳舊、歷史專業師范生的科研能力亟待強化等問題。為了達到二十一世紀對高素質中學歷史教師的培養要求,更好地促進中學歷史課程改革順利開展,當前,必須采取相應舉措深化歷史教師教育改革②(225-233)。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驗和推廣,使歷史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課程與歷史教師角色的轉換》提出:歷史教師作為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角色,必須迅速從傳統的知識灌輸者角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扮演新的角色,該文為教師的這一轉換提出了可行的建議。
朱煜從歷史教師繼續教育的形式、培養目標、課程設置、進修內容及師資培訓等方面為歷史教師的深造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建議。在新課程背景下,應反思歷史教師教育現狀,并解決問題。角色轉換對歷史教師而言既是挑戰,又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契機。
《中國近現代歷史教育研究》包含的研究成果,多與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歷史教育相關,而且涉及初中歷史教育、高中歷史教育及高校歷史專業學生對歷史教學的學習,為新課改中歷史教育教學的向前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筆者認為這本書中的經驗、智慧不論是對高校歷史學師范生學習歷史教學理論知識,還是對在職歷史教師的職業實踐水平提高都具有指導作用,是值得深度閱讀的好書。
注釋:
①朱煜: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歷史學專業教授、研究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
②朱煜.中國近現代歷史教育研究[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
參考文獻:
[1]朱煜.中國近現代歷史教育研究[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
[2]朱煜.中學歷史教材習題創新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01(01).
[3]朱煜.歷史教科書中“課文思考題”的教學研究[J].歷史教學,1999(10).
[4]朱煜.臺灣高中新編歷史教科書的基本特點與啟示[J].歷史教學,2002(11).
[5]朱煜.論史料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9(03).
[6]朱煜.歷史概念教學中的有意義學習[J].教學理論,2000(05).
[7]朱煜.談普通高中選修課的幾個問題[J].教育科學研究,2003(12).
[8]朱煜.論歷史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及其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01(11).
[9]朱煜.新世紀歷史教師進修內容探討[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1(10).
[10]朱煜.新課程與歷史教師角色的轉換[J].歷史教學,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