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于理工科高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自我評析

2021-05-31 17:29:41趙欣悅周逸豪白雪麗
文教資料 2021年4期

趙欣悅 周逸豪 白雪麗

摘? ?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與文化融合的持續演進,跨越國界與文化疆界的溝通交流日益頻繁,大學生越來越成為高素質跨文化交際人才的主力軍。目前學界大多調查對象聚集在外語類、綜合類院校,針對理工科大學學生的調查研究及高質量成果相對較少。本文以Byram(1997)的跨文化交際模式為理論框架,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本科在校生為對象,從跨文化知識、技能、意識和態度四個維度進行研究。通過問卷形式的定量研究和訪談形式的定性研究分析本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研究發現,理工科大學學生普遍認為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欠佳,各高校提高跨文化教學能力,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及提高學生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刻不容緩。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教學? ?理工科大學學生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全球化時代的跨文化交流,對人才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2007)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于一體的教學體系。”這一要求明確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理工科大學,大學英語教學重點停留在語言教學和學習上。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過級考試是學習英語的主要動力,學習、生活的環境真正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機會少之又少。事實上,語言教育不是單純的語言能力培養和訓練,而是包括語言能力、人文素質、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

1.2研究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學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以及學生對于跨文化教學的認識和態度,針對這方面顯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

針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深入分析造成問題的因素,提出有效培養策略,提高理工科大學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1.3研究意義

跨文化交際理論在國外盛行較早,國內起步較晚,且研究對象大多集中在外語類院校及綜合類院校,對于理工科院校研究較少。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定量定性分析,彌補理工科大學學生這一研究對象的不足。這有助于完善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的完整性,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理論補充。對于高校來說,調研結果有助于調整和改革英語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有利于發現英語學習空缺,調整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

2.文獻綜述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當交流的雙方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使用同一種語言交流,這種現象被稱為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缥幕难芯科鹪从趪?。1956年,Chomsky首次提出了“語言能力”的概念;1967年,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率先使用了“交際能力”這一概念;Edward Hall是跨文化交際的奠基人,這一概念始于對商務活動中跨文化交際問題的探討(焦晶,2017)。隨著研究范圍的廣泛和研究內容的深入,跨文化交際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二十世紀末,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理論框架和模型逐漸增加。國內的跨文化研究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自跨文化交際引入中國,國內學者對于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否相同各持己見。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構成要素,眾多學者也有不同的看法。賈玉新(1997)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基本交際能力、情感和關系能力、情節能力及交際方略四個系統的總稱”。文秋芳(1999)指出“跨文化交際能力由交際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組成”(周海巖,2020)。此外,高永晨、張衛東、胡文仲等學者的論述各有不同。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跨文化交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頻率,對具備高水平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需求更是與日俱增。大學生是高素質跨文化交際人才的主力軍,對其的教育和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柳銘鈺(2019)認為跨文化交際的基礎是語言和文化彼此之間的聯系與作用。基于此原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主要有以下三個途徑:開設焦點聚在跨文化交際的語言文化類課程,提高本土教學內容的占比,營造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校園文化環境(陳慶斌,2019)。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適應性及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性(闕愛金,2017)。我們不僅要探討如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還要研究如何評析這種能力??缥幕浑H能力評析對學習和教學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段心垚,2019;白文霞,2016)。跨文化交際能力實證研究是一個重要的分支。國外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評發展多年,測量工具較多,較為可靠。通過檢測其生態效度,認為最可靠的三個測量工具是文化智力量表(CQS)、跨文化適應潛力量表(ICAPS)和多元文化人格問卷(MPQ)(焦晶,2017)。但需要考慮這些量表和問卷能否直接用于國內研究??缥幕浑H測評的主要方式是定量的測量方法、質性評價方法和混合評價方法。

通過閱讀大量文獻,發現現有研究對理工科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全面調查的研究較少,且實證性調查研究較少,高質量成果相對較少。本文是針對理工科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為例進行的自我評析。本文的理論框架是基于Byram(1997)的跨文化交際模式,從跨文化知識、技能、意識和態度四個維度進行研究。通過問卷形式的定量研究和訪談形式的定性研究,分析本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以對本校外語教學提出針對性意見。

3.研究內容

3.1調查對象

本次研究的受試者均來自理工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范圍涵蓋大一至大四學生。學生的專業覆蓋了英語、法學、安全工程、測繪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等多個專業。

3.2調查方法

3.2.1定量研究(問卷)

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量表主要基于Byram(1997)提出的跨文化能力(ICC)多維度模型。聯系文獻的作者樊葳葳等,得到其同意引用調查問卷,再結合實際情況修改問卷內容。

問卷內容主要有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信息,包含性別、年級、專業、英語水平考試成績(即四級、六級、托福或雅思考試成績)、是否曾有出國經歷及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觸的次數。第二部分為跨文化能力自評量表,其圍繞態度、意識、技能(其分為跨文化交流技能與跨文化認知技能)和知識(其分為本國知識和外國知識)四個方面展開,共28個問題。量表中的每個題目都有“全無、非常弱/些微、較弱/一點、一般/一些、較強/較多、非常強/非常多”六個選項,采用Likert量表分級計分法,按0至5分依次計分。

3.2.2定性研究(訪談)

圍繞跨文化能力構成的四個維度,抽取各專業學生10名作為訪談的對象,并在訪談時進行錄音。每次訪談時間持續約30分鐘。

3.3數據分析

本次共計發放問卷發放280份,手動去除8份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72份,問卷有效率約97.14%。

3.3.1調查問卷數據的處理

運用EXCEL和SPSS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了頻數統計、平均數統計;在部分項目上對各標本進行了差異顯著性比較和相關分析;對構成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諸多因素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3.3.2訪談的數據處理

訪談結束以后,研究者對訪談數據進行了整理,最后形成了訪談資料,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第一部分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和歸納數據的影響因素,最終形成研究報告。

4.結果與討論

4.1大學生跨文化知識自我評價分析

Q1=了解本國知識,Q2=了解本國的社會規范知識,Q3=了解本國的價值觀知識,Q4=了解外國的歷史知識,Q5=了解外國的社會規范知識,Q6=了解外國的價值觀知識,Q7=了解外國的文化禁忌知識,Q8=了解外國人言語行為知識,Q9=了解跨文化交流與傳播等概念的基本知識,Q10=了解一些成功進行跨文化交流的策略和技巧。

觀察表1,發現Q7、Q9、Q10平均值較低,數值普遍在2.0左右。表明學生普遍對外國知識了解不多,特別是涉及外國文化禁忌、文化交流與傳播概念等知識。說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跨文化知識輸入有限,導致相關文化、傳播概念缺乏。

原因可以從訪談結果中窺其一二。比如來自測繪專業的一名同學提到“我主要通過手機App或者影視劇了解跨文化交流”,表明同學在選擇跨文化知識了解渠道時有些局限,更多的從理論方面進行知識的獲取,忽略實踐的重要性。實踐是知識的來源。通過和同學、外國人進行交流,在實踐基礎上獲取的知識記憶相較于單純的理論更清晰、更具體,在此同時,進行一定的理論補充,鞏固相關跨文化知識,最終形成系統的體系。

除此之外,在與樊葳葳教授的《中國大學生跨文化能力自我評價分析》調查結果對比發現,Q9,Q10的平均值相差較大,差值分別為0.62和0.49。分析發現,前者的調查對象是綜合類大學學生,專業多樣,具有一定的普適性。而后者,也就是本文,是以理工科大學學生為調查對象的問卷,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理工科大學學生在語言方面比較弱勢,在獲取跨文化知識方面能力較差,最后結果呈現出一定的差距。

數據分析要挖掘背后的意義?!拔覈鴳斆鞔_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地位和價值”(周密,2019)。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了解跨文化知識是對自身跨文化能力的提升,是自身價值的提高。長遠來說,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是國家戰略的重要部分。了解外國文化是中國在國際上穩固自身地位的重要一步,更是在了解外國文化體系的基礎上做好本國文化輸出的前提??偟膩碚f,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當代大學生豐富精神文化的一種有效途徑,為我國文化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夯實基礎(潘影,劉瑞玲;2020)。

4.2大學生跨文化態度自我評價分析

Q11=愿意和來自不同文化的外國人進行交流和學習,Q12=愿意尊重外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習俗,Q13=愿意學好外國語言和文化。

從表2可看出,Q12,Q13的結果顯示學生們普遍愿意尊重外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并且愿意學好外國語言和文化。訪談結果與問卷調查呈現一致性。一位來自數學系的同學說:“當我在國外時,會感知和觀察當地人的習慣和風俗文化,在放下偏見和成見及種族中心主義的情況下,尊重當地文化,并盡可能地適應融入當地生活?!笨梢妼W生在面對跨文化行為時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夠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不同文化的差異。

但是與Q12,Q13的結果相比,Q11的數值較低。在面對外國文化兼容并包的良好態度的前提下,學生面對外國人卻不太敢與之進行交流。究其原因,學生口語能力薄弱,平時教學中對于理論輸入的重視程度大于實踐輸出,導致跨文化交流能力出現短板。另外,由于國內跨文化交流條件有限,缺少實踐的機會。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應該更加主動,堅定信心,只有通過不斷交流才能提高相關水平。與此同時,主動尋求交流條件,出國游學,或者線上跨國交友都是非??尚械拇胧?。

將數據與樊葳葳教授的《中國大學生跨文化能力自我評價分析》調查結果對比發現,本調查結果中的Q12,Q13數值較高。通過分析得出,一方面是因為調查對象不同。樊葳葳教授的調查對象是全國七所綜合類大學的學生,學生能力有高有低,涵蓋各種水平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本文的調查對象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本科學生,作為一所211高校,能力相對較集中,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另一方面是因為調查數量不同。樊葳葳教授收集了1300份問卷,本文相較來說數量較少,只有280份。在樣本總量較大的情況下,數值均差會更小,比較集中,反之樣本總量較小,數值差會更加明顯。本文中Q12,Q13的數值會較之出現偏差。

在跨文化交際中,要本著平等、包容、共贏的原則,擯棄主觀的固化思維和文化偏見(邢雅琴,2019)。在開放包容的態度前提下,才能正確了解他國文化和價值觀。

4.3大學生跨文化技能自我評價分析

Q14=出現跨文化交流誤解時和對方協商的能力,Q15=語言交流障礙時借助身體語言或其他非語言方式進行交流的能力,Q16=使用外語和來自不同社會文化背景和領域的人進行成功交流的能力,Q17=與外國人交流時禮貌對待他們的能力,Q18=在與外國人交流時盡量避免用不恰當的語言和行為冒犯他們的能力,Q19=在與外國人交流時盡量避免對他們產生偏見的能力,Q20=在與外國人交流時會避免提到他們有關隱私話題的能力,Q21=具有對跨文化差異敏感性的能力,Q22=看待其他國家發生的事件時會從對方文化和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Q23=具備通過與外國人的接觸直接獲取跨文化交際相關知識的能力,Q24=具備運用各種方法、技巧與策略幫助學習外國語言和文化的能力,Q25=出現跨文化沖突和誤解時進行反思和學習并尋求妥善解決途徑的能力。

由表3可見,在跨文化交流技能方面,Q15、Q17、Q18、Q19、Q20、Q21、Q22的平均分均大于3,學生認為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較強,其中Q17的眾數最高(4和5齊平),學生認為自己與外國人交流時能禮貌對待的能力最強。Q14和Q16的平均分低于3,學生認為出現跨文化交流失誤時和對方協商的能力較弱,認為自己使用外語和來自不同社會文化背景和領域的人進行成功交流的能力較弱。

Q16作為技能維度下的問題,側重受訪者的外語技能。根據戴曼純(2002)關于語言能力定義可知,構成語言能力的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等)是融語法(及詞匯)、語篇、語用、交際策略等知識于一體的實際操作技能。外語技能不同于外語知識,后者指構成語言能力知識體系的有語音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語用知識、交際策略知識等。大部分受訪者的外語能力僅限于知識方面的學習,并且側重語法知識的學習忽視其他方面的學習,導致了解語言知識不全面,“我們的大學生經過8至10年的英語學習后仍然不懂得口、筆頭交際的謀篇布局,交際中往往違反語用原則(例如使用不得體的語言),遇到表達困難時不懂得用交際策略進行補救”(戴曼純,2002)。同樣,在訪談問題中,當問及受訪者“目前所處的大學階段,您認為自己學習英語是否積極?影響自己學習英語的態度的因素有哪些?”,10位受訪者中有8位都提及是為了“升學”“語言考試”才學習英語,其中一位受訪者談道:“影響我學習英語的因素主要還是實用主義作祟,學英語是因為這個成績憑證是我進入新學校的門檻,是我獲得offer的憑依,如果英語成績與這些不掛鉤,那我就不學了?!闭Z言知識學習的“功利”及“顧此失彼”導致語言知識匱乏,限制了受訪者在跨文化交際中將語言作為一種技能去使用。同樣,盡管Q14更強調受訪者出現誤解時的跨文化交際策略知識及運用,但通過對語言技能的認識,受訪者認為自己在跨文化交際誤解時和對方協商能力低的原因中,語言技能因素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此外,Q16雖然側重受訪者的語言技能,但題干中的“與不同文化背景和領域”和“進行成功交流”涉及受訪者對特定文化及領域的知識和跨文化經歷,成為受訪者降低自評分數的原因。就“不同文化背景”而言,對于大多數國內學生而言,他們接受的外語教育以英語為主,國內英語教材涉及的英語文化以英美文化為主,忽視對其他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國家的文化介紹,以及英語文化同中國文化的比較(劉艷紅,Lawrence Jun Zhang,Stephen May;2015)。對于“不同領域”,哪怕交談雙方都使用同一母語,若雙方各自涉及的領域交集過少,則很難進行領域內的專業溝通。雖然“進行成功交流”以上述語言技能及文化領域知識為基礎,但不可忽視的是:過往的成功交流經歷可以帶給交際者信心,讓他們在跨文化交流前建立自信。如果受訪者的跨文化交際經歷很少,他們在自評時就會對自我跨文化交際能力產生認知偏差。下表是受訪者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外國人)接觸的次數統計表:

我在國內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外國人)接觸的次數:A.每天一次及以上;B.每周一次及以上;C.每月一次及以上;D.每年一次及以上;E.沒有

從表中可看出受訪者中每年與不同文化的人接觸一次及以上和沒接觸過的占比最大,分別占比29.8%和59.2%,累計占比89%,反映了大部分受訪者的跨文化交際經歷很少甚至沒有??缥幕浑H經歷的缺乏使受訪者對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缺乏客觀的認識,增加了對跨文化交際的不自信,影響自評分數。

跨文化認知技能方面,Q23和Q24的均值都在3以下,學生認為通過與外國人接觸直接獲取跨文化交際相關知識的能力較弱;運用各種方法、技巧與策略幫助學習外國語言和文化的能力較弱。值得注意的是Q24(即具備運用各種方法、技巧與策略幫助學習外國語言和文化的能力),本次受訪者自評分數明顯低于樊葳葳(2013)進行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自評測試中該題目平均得分,測試結果中該問題的自評平均分為4.01,高于本次測試該項結果平均得分(得分為2.92)。針對該問題,在線下采訪中,研究者問及受訪者外語和外國文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十位受訪者中有六位都給出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其余四位提及了外語學習主要在課堂學習,課后除了應對考試外,不會主動學習英語。結合本次和樊葳葳的自評對象可以推測出,樊葳葳的調查對象是7所綜合性大學的學生,本次調查對象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學生。綜合性大學文理工科分配較均衡,學校研究及教學重點較純理工科或者文科學校相對平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作為一所理工科學校,文科專業占比較少,除了外語系接觸外語課程較多,其他院系除了大學英語課程外,很少設計外語課程,本專業課程已經相對繁重,除了有留學需求及外語等級考試需求,學生很少空出時間學習外語及外國文化。

4.4大學生跨文化意識自我評價分析

Q26=意識到與外國人交流時彼此存在文化相似性和差異性,Q27=意識到與外國人交流時文化身份的差異性,Q28=意識到要基于不同文化視角審視跨文化交流情景。

由表5可知,跨文化意識方面,Q26、Q27、Q28的平均分(分別為3.63、3.64、3.61)均在3.5分以上,且Q26、Q27、Q28的眾數均為4,可見,受訪學生普遍認為自身跨文化交流意識較強。此外對比樊葳葳的調查結果可發現,其研究中與Q28相對應的問題aw3(意識到需要根據不同文化的具體情景調整交流策略)的平均得分是4.27,高于Q28的平均得分3.61??梢?,本校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雖較強,但距離出色水準還有一定距離。

五、結語

本研究調查結果表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對外國知識了解不甚廣泛,對本國文化知識了解較為豐富。對外國文化知識的獲取缺乏系統性的渠道,多數學生通過娛樂性休閑方式獲取,難以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框架。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大學生尊重外國語言文化的意愿很高,但主動與外國人進行交際的意愿較低。大學生使用外語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較低,不擅長處理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出現的失誤。由此推斷理工科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水平欠佳,各高校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及提高學生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刻不容緩。高校應當認識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和跨文化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升級和優化教師隊伍,率先提高教師的跨文化交際水平,創新跨文化教學模式,增加跨文化教學占比,培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興趣和意識,增強大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從而培養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國際化人才。

參考文獻:

[1]白文霞.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6.

[2]陳慶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維度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0):3-6.

[3]戴曼純.外語能力的界定及其應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6):412-413.

[4]段心垚.大學生跨文化接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相關性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5]樊葳葳,吳衛平,彭仁忠.中國大學生跨文化能力自我評價分析[J].中國外語,2013,10(06):53-59.

[6]焦晶.國外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評50年[J].晉陽學刊,2017(05):117-125.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2.

[8]柳銘鈺.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調查與學習策略[J].現代交際,2019(06):87+86.

[9]劉艷紅,Lawrence Jun Zhang, Stephen May.基于國家級規劃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的教材文化研究[J].外語界,2015(06):85-93.

[10]潘影,劉瑞玲.高校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1):142-144.

[11]闕愛金.跨文化交際能力評估探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09):112-113.

[12]邢雅琴.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人才培養探究[J].現代交際,2019(06):1-2.

[13]周海巖.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自評分析[J].海外英語,2020(01):58-59+65.

[14]周密.傳播中國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評《中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J].新聞愛好者,2020,(5):后插5-后插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黄色在线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在线观看的黄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亚洲天堂免费|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一本综合久久|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在线免费a视频|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伊人蕉久影院|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自拍偷拍一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不卡无码网| 一本色道久久88| 欧美综合成人|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第二十一页| 青青久视频| 综合天天色|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99精品免费在线|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亚洲最大综合网|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亚洲高清资源|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网站| 在线亚洲天堂|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欧美一级在线看|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2019国产在线| 狠狠综合久久| 伊人福利视频|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91视频首页|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