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煒
摘? ?要: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逐漸深入,國家雙一流高校建設的大力實施,擺脫校友工作邊緣化傳統思維,確立適合高校“雙一流”背景的“一流”校友工作定位,對于助推高校教學、科研發展和人才培養,全方位、多維度,立體、縱深地為高校建設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撐意義重大。本文分析了新時代校友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提出了“雙一流”背景下高校校友工作的價值內涵和功能定位,對于實際校友工作的開展和高校“雙一流”建設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雙一流? ?高校校友工作? ?價值內涵? ?功能定位
一、一流大學概念厘定
校友是高校辦學的重要力量之一,校友工作搭建了校友與母校、校友與校友之間交流溝通的平臺和橋梁,成為高校發展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學術界,不少學者認為世界一流大學主要包含兩個共同特點:首先是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隊伍,學術大師匯聚,研究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卓著,學術聲譽極高;其次是擁有一套支持學校培養人才和開展尖端科學研究的體制和政策,管理科學規范,經費投入巨大,辦學設施優良,辦學特色鮮明[1](94-95)。
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漢尼斯教授認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全面崛起的根本前提,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是創新人才和科技創新的競爭,關鍵點之一便是世界一流大學的競爭。校友網絡和校友支持是衡量卓越大學的五個要素之一[2](93)。知識密集、信息豐富、社會經驗成熟是校友群體的基本特征,校友與母校和在校生因為“學緣關系”而擁有天然的親近感,成為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巨大潛力資源。
潘懋元認為一流大學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構成:第一,辦學理念正確,并在辦學過程中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贊譽。哈佛大學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總結出了眾所周知的辦學理念,社會影響力廣泛而深遠。第二,大學的師資隊伍卓越,師資水平得到廣泛認同,并且擁有若干知名大師或通過口口相傳自然形成的標志性人物。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資治通鑒》寫道:“經師易遇,人師難遭。”事實上,大師應該是“經師”與“人師”的統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為師表”。所謂“師表”應該不僅擁有淵博的知識,富有原創性、奠基性、前沿性、開拓性的學術成就,還能做到文以載道,“師表”應該是知識和品格完美結合的杰出代表、知行統一的優秀典范。第三,畢業生總體水平比較高,社會貢獻度大。清華大學之所以名聲在外、聲譽遠揚,原因之一便是畢業生校友,培養的畢業生中有若干政界、商界、學界的社會知名人士。總的來說,校友層次、水平、和社會地位相對較高。潘懋元先生認為著名大學主要通過以上三個方面成為一流,而不是通過平日所見的各類評比和排名形成,他還認為一流大學建設屬于社會科學領域,這個領域的研究方法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進行絕對數量統計和判斷分析[3](45)。
通過研究不難得出結論:一流的大學需要一流的理念、一流的大師和一流的校友。一流的校友工作是發揚一流理念和培育一流校友的重要因素之一。縱觀高等學校的發展歷程,校友工作不斷從邊緣走向中心,塑造了新型的校友組織構架、功能和戰略,高水平的校友工作已然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共同特征。伴隨現代高等教育的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國內外高校已經全面認識到校友工作的重要性,并將其提升至學校發展的戰略高度。各大高校建立健全校友會或校友工作機構,合法合規地開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協助處理好高校與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的參與關系,完善高校、政府、社會的共建模式,形成多元投入、合作支持的共建格局,保障大學治理的多元共治,助推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2](92)。
二、一流校友工作的價值內涵
開放的校友觀:國內高校對校友的界定一般為畢業于一所大學的學生,部分高校更加精準地將校友定義為在本校經歷三個月以上學習或培訓的人員、工作過的教職工及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顧問教授。國外的大學一般擁有更加開放的校友觀,譬如美國,他們將校友界定為不僅包括本校學習過的各類學生、在本校工作過的教職員工、學校的兼職或名譽教授,還涵蓋為學校做出貢獻或捐贈的社會各界人士等[4](152)。
平等的校友觀:校友工作者對待校友應該采取不論地位高低、貧富多寡,一視同仁的態度,做到不唯權、不唯錢,不唯官、不唯上,校友工作關注的不應僅僅是校友為母校捐贈的數額,更應該因為對母校的感情而為母校捐贈的覆蓋面、可持續性。
終身學生的理念:在校生畢業之后便轉變為校友的身份,校友工作要從在校生抓起。但是學生們畢業離校不等于與母校脫離關系,校友永遠是母校培養的學生,校友工作應該樹立“終身學生”的理念。目前,國內外一流大學鼓勵學生畢業后加入校友組織,一些高校在學生畢業之際發放校友卡,校友們可以憑借校友卡享受在校生才能享受的各類服務。校友工作從業者們通過上述方法保持校友與母校的長期聯系,為校友工作的可持續開展奠定基礎。
為校友服務的理念:在美國,二十世紀以來特別是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后,為校友發展服務逐漸成為高校校友會的中心工作。校友會一般都會設置面對校友的服務中心,提供免費會刊、圖書館、校內體育場館、食堂、學校賓館住宿等入會優惠服務,還有家庭優惠房屋抵押、按揭貸款、保險、旅行等其他服務。為校友服務還應包含終身服務的理念,例如耶魯大學校友會建立有多維度廣渠道的校友學習網絡,負責提供資源,保證所有校友有終身學習的機會和經歷。耶魯校友會建立有“耶魯校友學院”,安排耶魯名師到校友身邊開講,做到在校友身邊學;組織游學活動,旅行中學;組織校友重進校園,和在校生一起跟名師學;建立線上網絡,提供可供校友們終身學習的資源。
發展共同體的理念:校友與學校是休戚相關的發展共同體。長期以來,校友與母校是互為榮耀的關系,校友會的價值主要在于聯絡校友和回饋母校。伴隨著現代高等教育的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更應該樹立“共生”“共享”“共贏”的理念,將重心轉向服務學校和校友的共同發展,努力達成價值共識,發掘共同目標,維護共同利益,構建校友和母校的榮譽共同體,進一步打造發展共同體。
三、一流校友工作的功能定位
(一)建立健全校友工作組織
美國大學的校友工作組織一般有三種組織形態:設于學校內部的校友工作機構、校友會和校友基金會。與校友事務工作機構不同,美國大學校友會不屬于大學內設機構,但與大學校友事務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校友會是由校友自愿組成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間性、群眾性、自治性社會團體。
作為社會團體,成熟規范、組織嚴密、分工明確、職責分明、機制靈活、充滿活力是美國大學校友會的典型特征。按照一般的社團組織法,校友會主要由董事會和執委會兩級機構組成,董事會是校友會的決策機構,由校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執委會是校友會的日常工作機構,一般由多個專業工作委員會分別負責校友會的戰略規劃、日常管理、財務監督、校友服務、活動開展、獎勵評選等工作。校友會下設若干分會,這些分會可按地區或學科建立,也可依據社團模式成立,校友們既可以加入校友總會又可以加入校友分會[4](151)。美國大學的校友會作為獨立的非營利性群眾組織,會員需經過電子注冊繳納會費才能正式成為會員,這種儀式感強化了會員的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團體意識。在我國,絕大部分國內一流大學都成立了獨立的校友會,并在民政部門的監管下合理合法、有效開展相關活動,但是離成熟、規范、可持續地良性運作尚有一定差距。
(二)優質的服務是基礎
服務是校友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離開服務,校友工作便失去了根基,可能導致功利化傾向。高校由于自身的優勢,在知識、技術、人才等方面擁有獨特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以為校友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只有密切關注校友的成長與發展,真誠地為校友提供各種服務,校友對高校的感恩之情才會更加濃重,校友才會更加愿意為母校做出貢獻。
不管校友的職務、身份怎樣變化,對母校的情感都不會變,加強對校友的服務可以延續校友對母校的情感。提供優質服務是校友工作一項光榮又艱巨的任務,既要熱心、細心,又要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通過優質服務,打造校友服務品牌,將工作做到校友心坎里,讓校友們真切地感受到,母校并沒有因為他們離開學校而忘記他們,而是始終關注和牽掛著他們。校友工作要堅持“服務校友、服務母校、服務社會”的宗旨,建立校友與母校、校友與校友之間的互通橋梁,打造校友與地方、母校與地方的合作紐帶。在校友與母校不斷的良性互動中,不斷強化同學感情和學校文化,培育校友文化,促進校友互助,助推校友和學校事業共同發展。
(三)有效聯結是保障
當今社會,雙一流高校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政府、社會和校友三大資源。其中,校友是學校發展可靠的支持力量,是極具親和力和潛力的優質資源。縱觀世界一流大學,不僅擁有一流師資,還擁有一流的校友。他們的校友活躍于世界各地,涉及眾多領域,為母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諸多方面提供有形或無形的資源支持,是世界一流大學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一定程度上講,杰出校友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名片,大學因這些杰出人才而聲名遠揚。杰出校友一般都是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最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資源,建立杰出校友間、校友與母校間的有效聯結,合理利用杰出校友資源,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所需之人才庫、知識資源庫和智力資源等的保障。
(四)創造一流的價值是動力
一流的校友資源可以帶來一流的價值。一流的價值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有形價值,主要指經濟價值。二是無形價值,主要包含校友資源帶來的人才培養地位、科研幫助、社會聲譽、文化價值。
在美國,一流大學校友事務部和校友會的主要職能是增進校友與校友、母校與校友之間的交流;與校友工作相關的部門和機構進行溝通協調;為校友和學校在發展、就業等方面提供服務;為在校生開拓就業市場;宣傳和推廣杰出校友和學校的社會形象;大力開發校友資源等。其中,美國大學校友會最重要的功能是發動校友捐款,為母校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國內一流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郭海鷹認為,校友是高校雙一流建設與大學籌資融資的重要社會資源。校友捐贈是大學社會籌款的重要來源,將捐款用于支持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有助于推動學校“雙一流”建設[5](42)。捐贈工作和校友工作密切相關,捐贈工作的卓有成效來源于高校對校友和校友工作的重視,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并親自參與,如此才能創造一流的價值。校友對母校的回饋給校友工作帶來了積極的正面效應和不竭動力,促進和反哺校友工作的價值實現。
四、結語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爭創一流的校友工作,構建校友和學校的發展共同體,是化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一種有效探索。通過校友與學校之間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幫助校友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幫助校友這一群體實現共同進步,幫助學校這一特殊的組織機構實現更顯著的正外部效應,同時促使學校獲得更多持續發展的支持力量,就是“雙一流”背景下高校校友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更是一流校友工作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安秀梅,寧小花,魏巍.當前國內外高校校友工作發展趨勢淺析[M]//中國高校校友工作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2016.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安秀梅.寧小花.“雙一流”戰略視角下高校利用校友資源服務育人事業探索[J].高教探索,2018(12).
[3]何志偉.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校友支持不可或缺——訪我國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J].中國高等教育,2017(13).
[4]曹雪明.美國大學發展戰略中的校友關系策略[J].江蘇高教,2013(3).
[5]郭海鷹.校友是“雙一流”建設與大學籌融資重要的社會資源[J].中國高等教育,2017(23).
本文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校友工作研究”(課題編號:2017XYYB28)階段性成果;南京理工大學2019年度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編號:DSKT19028)階段性成果;南京理工大學2019年度校高教研究課題“校友與高校:發展共同體視角下的創新創業體系構建”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