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穎
摘? ?要: 職教集團是高職院校創新產教融合機制、實現“政、校、行、企”多方聯動的互助平臺。高職院校可依托這一平臺,打造綜合性眾創空間、創新大眾創業孵化器模式、健全創新創業服務政策體系、完善創新創業投融資機制等,全方位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生態圈。本文探索職教集團背景下多元協同創業生態系統的構建,并提出舉措和方法。
關鍵詞: 職教集團? ?多元協同? ?創業生態系統
職教集團是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由職業學校和相關企事業單位自愿組成的產教聯合體,不具有事業單位法人資格。職教集團應堅持以服務經濟建設為宗旨、以專業和人才培養為紐帶、以校企雙贏為基本準則。成員間的教育和經濟業務往來,應遵循優先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以協作、參資、參股、轉讓、托管、租賃等多種方式進行[1]。開展集團化辦學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重大舉措,推進辦學模式、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改革,促進產業鏈、崗位鏈、教學鏈深度融合[2]。
職業教育集團是當前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校企合作機制的有效舉措,是實現“政、校、行、企”多方聯動的互助平臺。在當前“以創業驅動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職教集團應著眼于“政策、法治、市場”三大環境,從“打造平臺、創新模式、優化服務”三方面入手,全力構建政、校、行、企多元協同的創業生態系統。基于職教集團平臺的高校創業孵化器基地不僅能為學生創業提供場地和資金,還能為產品的轉化提供企業和市場的對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基于職教集團平臺,高職院校在創業孵化器基地建設過程中應切實做好專業課程與創業項目的對接、創業項目與企業的對接、企業與市場的對接,最大限度地增強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的實施效果。有力有序地持續優化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全面助推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具體舉措如下:
一、依托職教集團打造政校行企多元協同創業實踐平臺
職教集團應順應眾創時代的新趨勢,匯聚政府、高校、行業協會、企業等多方力量,整合內部資源,多元協同構建開放、分享、創新、共贏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打造線上線下同步的綜合性“眾創空間”。實現人力、物力、資金、技術等諸多創新創業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充分共享。綜合性“眾創空間”可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域:企業孵化區、項目路演區、創意交流分享區及咨詢指導服務區,內部必須設有互聯網數據中心,保證所有創業團隊、入孵企業、新創企業與外界的實時聯通,旨在為所有初創企業團隊提供最便捷、最優越的辦公環境與創業資源。同時“眾創空間”還可向創業者們提供小額創業貸款,無息或低息貸款及創投基金等資金扶持,全面助力新創企業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眾創空間”應提供相應的系列軟性配套服務,可嘗試同域內各大銀行、創業投資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及頗具規模的企業等部門機構合作,針對新創企業所需的項目路演推介、投資融資、企業管理、知識產權、股權眾籌、法律服務等方面知識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指導等活動,為“眾創空間”內的入孵企業提供最系統完善的創業服務。這種集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于一體的綜合性“眾創空間”的成立,為入孵的新創企業團隊成功打造了集“人才、基金、資源、科技”等多元要素于一體的綜合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建立綜合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并實現功能和效用的最大化,一方面,利于職教集團發揮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優勢作用,另一方面,將更全面、更徹底地推進政、校、行、企創新創業資源、要素的充分整合,成功打造最完善并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圈”,為區域內職教集團背景下多元協同創業生態系統的構建奠定堅實基礎。
二、依托職教集團創新大眾創業孵化器模式
很多地區的創新創業發展歷程證明,創業孵化器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浪潮的“原動力”,是創新創業工作開展中最見成效的新舉措。因此,職教集團應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匯聚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資源,創新創業孵化器模式。
(一)以職教集團為核心組建“創客學習共同體”
依托政府力量引入外部創新元素如創業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模式,借鑒這些外部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借助企業、行業、職教集團的豐富人才資源組建“創客學習共同體”,培育具有原創特質和創新能力的新生代創客群體。在“創客學習共同體中”,學習者與助學者(包括新生代創客、高級創客、創業導師、創新創業專家等)通過創新研討、MOOC在線交流、學中做和做中學等互動交流的方式共同學習,在分享各種創意資源的同時共同完成特定的創新任務,這種以交流分享為主的學習模式,可推動創客成員間的相互影響與相互促進,利于創意的激發和創新的實現。在“創客學習共同體”的學習過程中,政府應盡力為創客群體提供更優質、前沿和多元化的交流課程和實踐機會,力爭為每個創客提供盡善盡美的學習條件與成長環境。“創客學習共同體”的組建,是深化社會創新創業培訓機制、完善創新創業實踐培養途徑的全新嘗試,可充分促進區域內創客人才的培育和創客社群的形成,利于創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厚實的孵化土壤。
(二)依托政府和企業設置域外創業孵化器
一些高職院校因受地域限制,對域外創新創業要素的引進還遠遠不夠。面對這種困局,職教集團可充分依托跨界、跨區域的創新創業孵化器進行項目的域外孵化。建立創業項目異地孵化模式。一方面,可依托本地區企業的戰略投資方,利用社會資本在創新創業資源富集的一線如北京、上海等地興建域外創新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域外孵化器,利用京滬地區創客人才集聚的優勢,吸引域外創客攜項目入駐。另一方面,可借助域外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在域外設置常駐機構,及時發現、篩選與本校創業項目相關的、代表先進科技水平且具有良好市場發展前景的項目,異地發掘和孵化優質創意項目,使職教集團可“零距離”對接優質創業成果,并吸引這些創業成果跨區域實現產業化、商業化,全力助推本地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發展。
三、健全職教集團創新創業服務政策體系
首先,制訂并實施職教集團內部扶持創新創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大對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項目孵化、高科技創業、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扶持力度,為職教集團內部所有大學生新創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全程化的咨詢指導服務,如創新創業優惠政策解讀、新創企業的工商注冊、產品展銷展示、供求信息對接、市場的拓展與推廣等。其次,建立專門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中心。誠邀天使投資人來職教集團面對面指導和投資大學生創業項目,并由政府部門牽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專項基金、提供入駐各級各類孵化基地的機會、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提供創新創業培訓和指導等一體化服務舉措,利于創業項目與市場無縫對接并最終成功落地。最后,引導和推動創新創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成果相結合,全力促進科技領域的創意創新項目及時進行成果轉化,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技術支持體系,實現政府引導下的產學融合與校企共建,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四、完善職教集團創新創業投融資機制
職教集團應充分發揮政、校、行、企等各類社會主體的作用,從政府資金、小額貸款、創業專項基金、風投資金等方面著力構建與完善集團內部創新創業投融資機制。
(一)引導政府資金的支持
依托政府大力引導市內相關金融機構,本著快捷、方便的原則,放寬信貸條件,降低創業類信貸的標準。對于部分發展前景好、有巨大潛力的創業項目,可適當放寬融資擔保條件,如創業者能夠按期歸還所貸款項,可享受政府貼息的優惠扶持政策。
(二)爭取域內小額貸款的支持
建議本地政府指定專門銀行,負責創新創業小額貸款的辦理業務,放寬小額貸款的申請條件,并給予創業貸款申請者更多的優惠利率扶持。在此基礎上,根據創業貸款風險程度的大小,適當上浮或下調貸款利率。
(三)設立職教集團專項創業基金
職教集團內部應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專項基金意味著專款專用,并可獨立運行。一方面,新創企業申請時受到的制約相對較少,可為真正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最為便捷、有力的資金扶持。另一方面,專項基金在使用過程中省去了很多煩瑣的審批核準程序,使創業資金的利用效率更高。
(四)積極吸引風投資金
職教集團應積極有序地完善創新創業環境,多方聯動開展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為創投資金與有發展前景的創業項目二者搭建對接平臺,實現資金與項目的真正結合。進一步完善集團內部創業投融資機制,全力助推創業項目的成果轉化與新創企業的成功孵化。
五、結語
當前,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與此同時,創新創業漸成風氣,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以創新發現和培育需求、以創新驅動發展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創新創業必將成為各地區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著力點和全社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因此,各職業院校應以經濟轉型升級的時代要求為契機,基于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視角,全力構建職教集團背景下多元協同創業生態系統,打造平臺、優化模式、拓展服務,使職教集團背景下多元協同創業生態系統愈加完善,達到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經濟的目的。
注釋:
①陳萍.論職教集團在高職教育發展中的戰略地位[J].中國商論,2014(2).
②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EB/OL].教育部網,2015.
參考文獻:
[1]杜守建,李玉芝.基于行業型職教集團的產教融合實踐[J].職教通訊,2019(7).
[2]楊中興.職教集團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12).
[3]單冉.基于職教集團平臺的高校創業孵化器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8).
[4]祁小華.職教集團背景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創新研究——以高職外貿類專業群為例[J].湖北農機化,2019(12).
基金項目: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專項重點課題“職教集團背景下多元協同創業生態系統構建”(項目編號:LZYZXLFZD180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