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喜
摘? ?要: 本文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闡述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給出一系列建議,對中學生提高經典閱讀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經典閱讀? ?有效性探析
初中時期的語文教學,難免涉及許多文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來自經典文學中的部分片段,因此學生進行經典閱讀不僅可以加深對語文課程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提高文學素養。經典閱讀對于中學生而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價值,不僅可以幫助中學生學習民族文化,還有著傳播經典的積極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典閱讀卻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在現有基礎上提高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經典閱讀的重視度,對于當前教育界及相關研究學者而言,始終是一個較關心的熱門話題。
一、初中生經典閱讀的價值
(一)閱讀的價值
閱讀經典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化修養,還具有完善人格的作用,特別對于閱讀主體的學生來說,閱讀是其主動參與并萌發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過程。調研發現,初中生閱讀經典的理念已被很多國家的教育學者認同,不僅如此,部分國家的學者還將與之相關的內容收錄至文獻庫中。比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閱讀能力評估咨詢委員會對閱讀給出的定義如下:閱讀對于讀者而言,是其與文本之間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意義的一個非靜態過程。通俗來講構建意義就是學生激活已會知識的一個過程,再運用一定的閱讀心理策略適應與之相對應的閱讀條件的一種能力。所以,對于中學生而言,閱讀的價值顯而易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勵學生因閱讀而變得充滿熱情、獨立且懂得反思的作用。此外,加拿大對語文課程給出了相應的標準,認為閱讀不僅是為了吸收其中的信息及知識,還要在此基礎上編排出相對較周詳的閱讀課程,為學生提供更愉悅的閱讀體驗。不同國家對閱讀有不同理解,但本質思想卻大同小異,由此可發現我國在制訂《語文課程標準》閱讀目標時,體現了學生閱讀心態的主動性、閱讀心理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人文性。
(二)初中生經典閱讀的價值
提高人文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是進行經典閱讀,因此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激情顯得尤為重要。新課改之后,提高初中生的文學素養,使學生從中挖掘經典的獨特魅力逐漸成為當前教師教學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
正是由于經典閱讀帶來的價值及功效十分顯著,才使當前我國教育界及相關教育學者愈加密切關注初中經典閱讀,普遍主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注重重溫經典,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領悟到經典文化的魅力價值所在。初中生正處于對事物進行分辨的階段,也是對事物具有深刻認識的開端,此時學會從經典文化的視角看待事物的閱讀價值顯而易見。然而當前我國經典閱讀的學生群體主要集中在高中階段,初中時期的閱讀群體相對較為匱乏,大部分初中生對經典閱讀的主體精神尚未具有十分深刻的認知。
二、經典閱讀的功能
(一)學習民族文化的功能
從民主文化傳承角度來講經典閱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典閱讀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使民主文化實現了財富內化的轉變。因為語文經典閱讀無論是設置,還是編制,都按照學生對經典書籍的興趣所在,以及知識水平和能力程度,從特征來看具有一定的發展性。所以,經典閱讀不僅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傳承性,還是培養學生個性、發展與創新文化的有效途徑。
(二)經典閱讀傳播的功能
在進行經典閱讀的時候選擇更多元化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不同文明之間的本質差異。經典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成為經典是因為內在存在一定超越性的特質,即便是不同的民族或者文明,對于經典的解讀都是一致的。所以,不同民族或文明的經典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征,即均在不同程度上經歷了自身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并以積淀的方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凝聚了文化的精髓及相應的獨特特征,由此足以說明文化經典是不同文明之間最具代表性的標志。正是由于這種獨具特色的特征,通過教師對于經典閱讀的講解,學生的閱讀,才使不同文明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三)培養閱讀能力的功能
一方面,經典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言語性閱讀能力。主要因為在現代語文教學中,經典不僅指文化的經典,還包括語言使用方面的經典。在語文教師有效指引后,學生再進行經典閱讀,必定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語言掌握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學生對于詞匯量的掌握程度,具體而言指對書面用語及習慣用語的使用,與此同時還包括一定的成語典故。另一方面,經典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性閱讀能力。理解性閱讀不僅要求閱讀者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還對閱讀者的理性思維能力及體驗感悟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閱讀教學和其他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即培養學生獨立掌握這種技能的能力,就閱讀教學而言,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能夠理解文本深層含義的能力,對這種深層含義的理解除了上文提到的基本語言能力之外,還需要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理解技巧,包含上面提到的轉換、分析、概括、分類、推斷等方法。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業繁重且升學壓力大
對于現階段的初中學生來說,由于面臨一定的升學壓力,因此相較于小學時期,課業更繁重,需要更多的時間學習,使學生很難有足夠的精力閱讀課本之外的書籍。大部分情況下,學生接觸到的與經典閱讀相關的內容均是通過語文課本。閱讀的初衷只是為了通過考試,這種學習形式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可能性,還會由于閱讀內容的片面性導致閱讀質量相對較差,導致中學生的經典書籍閱讀缺乏有效的賞析過程。
(二)閱讀缺乏明確性目標
大部分初中生閱讀是出于興趣,所選擇的書籍缺少較明確的目標,同時初中生正處于思想形成階段,因此對書籍的選擇存在盲目性,難以養成系統且規律的閱讀習慣。一些比較枯燥的經典書籍很難引起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相對較淺顯有趣的書籍更吸引初中學生。即使部分學生選擇閱讀經典書籍,多數情況屬于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并未真正理解書籍的內涵及其中所蘊含的哲學道理。
(三)閱讀辨別能力有限
初中生年齡較小,無論是心理還是看待事物的能力都還未形成,不僅缺少一定的自主能力,而且比較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導致閱讀結構受到影響。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大部分中學生除必要的語文書本學習之外,更容易被武俠類、言情類等書籍吸引,對經典書籍,不僅閱讀量較小,而且閱讀的有效性相對較差。長此以往,這種不均衡的閱讀結構極易導致學生價值觀出現偏差,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對學生進行經典閱讀的引導和有效的探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策略
(一)不斷豐富語文教學手段
為了增強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前提是學生所閱讀的內容較容易理解。因此,語文教師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特點,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加深書籍內容的理解,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強化閱讀教學的生動性及直觀性。例如: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將教材中枯燥的經典名著以生動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以此增強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二)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經典閱讀的有效性,此時教師的正確引導尤為重要。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在課上進行有效指導,課下引導同樣重要。教師可以采用課上與課下相結合的手段,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教師在學生閱讀方面應采用鼓勵的方式,讓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在此基礎上應對學生閱讀內容具有一定的時間規定,讓學生對自己所閱讀的書籍進行時間規劃,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例如,初中語文課本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片段,語文教師應按照課本中選取的片段推薦學生閱讀《朝花夕拾》文集,還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并根據該本書籍做相應的讀書筆記,表達真實的讀后感。
(三)鼓勵學生有序廣泛地閱讀
經典閱讀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序廣泛地閱讀,教師要提前制訂適合學生的閱讀計劃,羅列經典的閱讀書目,將書籍按順序分類,讓學生掌握好閱讀時間。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還要注重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例如,在學生在閱讀《紅樓夢》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內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閱讀某一章節的內容,理順文章中人物的關系和出場順序,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此外,老師還要定期檢查小組閱讀的情況,讓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和看法,使學生們能夠了解《紅樓夢》創作的背景,領悟經典中蘊含的思想內涵,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在競爭中逐漸充實自己,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
(四)注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
在經典書籍中難免存在一些晦澀難懂的部分,主要在于經典書籍的撰寫與當下時隔較久,時代背景的差異使部分內容較難理解。對于中學生來說,閱讀經典書籍有時會因內容枯燥而感到乏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在閱讀經典名著《三國演義》時,教師可以選擇放假的時候,組織學生去當地與之相關的歷史景點等參觀游歷,通過親身經歷的方式激發對經典的興趣。
五、結語
讀好的書籍會使人進步,良好的讀書習慣是實現有效閱讀的重要途徑之一。初中生正處于各方面思想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階段,更應注重這一時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探析,發現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總結提高經典閱讀有效性的建議,即不斷豐富語文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鼓勵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注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希望對中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提高經典閱讀有效性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吳亞男.初中語文經典小說閱讀教學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6.
[2]王暢.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探析[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7.
[3]王奎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名著經典閱讀效率的對策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5,1(07):101.
[4]寶莘.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