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強法
摘? ?要: 本文從實訓課程、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設計四個方面,分析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發現一些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實訓課程老舊,學生實習流于形式,社會實踐難以真正納入教學體系,畢業設計重形式輕內容等,提出民辦本科高校要積極開發實訓課程,做實實習基地,嚴格學生實習管理,統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做好畢業設計內涵建設。
關鍵詞: 民辦本科高校? ?工商管理專業? ?實踐教學
1.引言
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工商管理專業旨在培養掌握相關管理學、經濟學等基礎知識,具備發現、分析和解決工商企業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具有應用性和綜合性。
近年來,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部分地方院校辦學定位更清晰,辦學特色更凸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符合產業需求,受到學生、用人單位的好評。民辦本科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紛紛選擇應用型之路。對于民辦本科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而言,如何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目前,實踐教學依然是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薄弱環節。部分院校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一些高校的經管實驗室設備依然只有使用了近十年的電腦;一些高校的實踐教學學分尚不足總學分的15%,與應用型高校30%比例的要求相差甚遠。
2.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包括實訓課程、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設計四個方面。
2.1實訓課程老舊。
實訓課程通過模擬實際工作環境,強調學生的參與式學習,增強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實訓課程既可以與傳統理論課程相結合,又可以單獨作為一門訓練課程開設。
一些民辦本科高校實訓基地匱乏,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訓課程都基于校內實驗室,很少能夠在實訓基地開發并開設。2018年,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組合投融資支持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持三類實訓基地建設,一是高校主導的“以教為主”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二是企業聯合高校的“以產為主”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三是公益性的公共實訓基地。從民辦高校實力、企業動力和地方政府能力來看,三類實訓基地短時間內難以實現良好的效用。
由于經費投入原因,部分民辦本科高校實驗室設備配置低,實驗室依舊是傳統的教室布置,幾十臺電腦就成為一個工商管理專業實驗室,鮮有利用現代VR、AR技術的現代化虛擬仿真實訓實驗室。硬件資源匱乏,專業教師只能旁征博引,在理論課堂上越走越遠。像管理學、戰略管理等課程只能依舊采用案例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用工業時代的教學方法教授信息時代的學生,效果可想而知。
2.2學生實習流于形式。
實習是指學生到實習現場參加實際工作,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踐問題,培養工作能力和掌握專業技術的實踐教學形式。通過實習,學生可以驗證職業選擇、了解工作內容,找到職業差距。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實習包括認知實習和專業實習。
由于工商管理專業不像營銷、人力資源等專業側重于企業某項職能,因此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實習內容廣而泛,一些民辦本科高校沒有進行認知實習,專業實習往往放在畢業前,由學生自主尋找企業進行實習,實習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其實是一些民辦本科高校實習教學體系缺失,沒有實習大綱,沒有實習質量標準,沒有實習內容。實習教學缺乏頂層設計,教師缺乏實習指導積極性,學生提交一篇實習報告就算完成了實習。
此外,實習基地建設不規范也是影響實習質量的重要原因。學校很容易和企業單位簽訂實習協議,但真正讓學生實習時,實習單位并不是很積極,時常會以各種理由和借口搪塞。因為學生的安全教育、生活保障等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負擔。
2.3社會實踐難以真正納入教學體系。
社會實踐包括社會調查、勤工助學、公益活動和創業實踐等。社會實踐是在現實生活和生產勞動中實施教育的一種方式,是第一課堂的重要支持和有效延伸。《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規定,每個本科生在校期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累計應不少于4周,每個學生在校期間至少要參加一次社會調查,撰寫一篇調查報告。
一些民辦本科高校并未真正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實踐教學體系,僅僅是在暑期要求學生參加一次社會調查并提交一篇調查報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缺乏頂層設計,大多沒有年度計劃方案。學校僅僅是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并沒有給予社會實踐活動一定學分,因此學生主動性較差。
社會實踐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體系中地位的缺失,導致教師和學生并不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調查過程中,學生得不到教師的有效幫助,無法正確地分析和研究社會現象,撰寫的調查報告缺乏實際意義。在創業實踐中,學校、教師、學生忽視創新實踐活動,把創業實踐等同于開店,創業實踐活動缺乏理論指導。
2.4畢業設計重形式輕內容。
畢業設計是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實踐性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選定的經濟管理課題進行設計和研究,并提交總結性報告。在具體形式上,畢業設計包括學術論文、案例分析、調研報告、管理實驗、創業模擬和創新創業實踐報告等。
加強本科生畢業設計管理已成為狠抓本科教育教學的一項舉措,各個高校都極為重視。對選題、指導、中期檢查、評閱、答辯各個環節都制訂了明確的規范和標準,論文查重率已成為是否參加答辯的前提條件。然而,雖然表格越填越多,查重率要求越來越嚴格,但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內在質量不高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畢業設計不只有學術論文這一種形式,但大多數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都是學術論文,鮮有將案例分析、創業模擬等作為畢業設計的。
多數民辦本科高校的畢業設計工作安排在大四第一學期末,從指導教師選擇到確定論文題目,往往只有幾天時間,甚至有些教師會直接出好論文題目讓學生選,一些學生忙著準備考研、考公務員,在選題時并沒有同教師認真溝通。大四第二學期學生進行畢業實習,不在學校,只能通過電話、網絡等通信工具與指導老師溝通,效果較差。從選題到論文查重,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期間還有期末考試、春節、畢業實習,學生在論文寫作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在一些民辦本科高校,教師除了要指導二十多位學生的論文外,還要完成教學和科研工作,工作量較大。
3.改進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措施
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必須辦出特色,要立足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對于工商管理專業而言,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發揮民辦高校靈活性的優勢,打造特色專業。
3.1開發實訓課程,做實實習基地。
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師應當積極與軟件公司合作,協同開發專業課程虛擬仿真項目,將虛仿引入理論課堂。例如在運營管理課程中引入選址決策、設施布置、生產計劃等虛擬仿真模塊,使學生能夠迅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虛仿項目的引入,傳統的理論教學變得更生動易懂,提高知識轉化率。
改造傳統的沙盤競爭模擬課程,通過簡單的制造業經營模擬,零售商業經營模擬,開發與現實環境相似的新商業模擬課程。工商管理專業教師不僅要與軟件公司協同開發創新實訓課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提出新方法、新觀點,還要利用好國家創業大賽平臺,不斷完善創業模擬課程,積極促進創業計劃向創業實踐轉化,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實訓基地是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實訓基地要真正發揮作用,需要解開高校和企業的各種心結。民辦本科高校應當與舉辦方關聯企業打造良好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關聯企業培養人才。國家應當出臺相關金融政策,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企業提供適當的稅收補貼,提高企業積極性。
3.2嚴格學生實習管理。
在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中,要完善學生實習教學體系,制訂實習大綱,在實習前,要讓學生明確實習目的,帶著問題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專業教師要積極跟蹤,隨時對學生實習內容進行指導;實習結束后,要嚴格按照實習質量標準,對學生實習結果進行評估。
做實實訓基地建設,使實訓基地能夠滿足學生的認知實習要求。民辦本科高校要加大投入,積極與實訓基地企業合作,請企業相關人員擔任學生實習導師,既可以讓學生對未來職業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又可以讓企業提前挑選滿意的人才。
目前,學生畢業實習大多是由學生自行選擇單位進行分散實習。民辦本科高校應當提前考察實習單位,建立分散實習企業庫,確保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要積極選派教師進行跟蹤指導,檢查學生實習情況,及時處理實習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分散實習質量。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大多為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過程時間長,工作瑣碎,因此學校要調整教師工作量或給予津貼支持,提高教師實習指導積極性。
3.3統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要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實踐教學體系,給予5個左右專項學分,學生可通過社會調查、勤工助學、公益活動和創業實踐等實踐活動獲得社會實踐專項學分。
社會調查應作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通過對某一社會經濟現象進行考察、分析和研究,了解社會真實情況,實現自覺認識和學習。社會調查能夠為最后的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民辦本科高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因此對于工商管理專業而言,可以讓學生至少完成三次社會調查活動,經指導教師評定合格,即可獲得3個專項學分。
學校應提供學生勤工助學崗位,滿足部分學生的勤工助學實踐需求,學生通過勞動獲得合法報酬,不僅可以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且通過勞動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也可以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類公益活動,做好事,行善舉,提高學生修養。各民辦本科高校可根據學校特點自行制訂規則,建議給予1個專項學分。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實踐和創業實踐,通過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現在各類創業大賽如火如荼,鮮有創新大賽。民辦本科高校要鼓勵學生敢于創新,創新并不等于發明創造,只要通過改變使生活變得更美好,就是創新。學生積極參加創業實踐,建議給予1個專項學分。
3.4做好畢業設計內涵建設。
首先,不能用表格數量和查重率代表畢業論文質量,要加強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建議在每年的9月份開始畢業論文的選題工作,學生在大四一開始就確定論文指導老師,完成論文選題。使學生在大四第一學期,能夠經常與指導教師溝通,確定論文框架,甚至完成論文初稿。
其次,嚴格控制教師指導論文的學生數量,堅決杜絕“放水”現象,不能用論文通過率、查重率評價教師指導質量,要支持教師敢于向不合格論文說不,敢于讓畢業設計不認真的學生延遲畢業,嚴把畢業出口關,真正使學生忙起來。
最后,要鼓勵管理實驗、創業模擬、創新創業實踐等多種形式的畢業設計。民辦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不應僅僅采用學術論文一種形式,而要積極探索管理實驗、創新創業實踐等畢業設計的指導大綱、質量標準,鼓勵學生將所學所知真正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4.結語
實踐教學是民辦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進行企業管理方法與技能訓練,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做好實踐教學,有利于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凝聚專業特色,打造特色專業,提高辦學水平。
民辦本科高校應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發揮靈活主動優勢,利用自身的企業資源,積極建設實訓基地,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實訓、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設計創造有利條件,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玉利,吳剛.新中國70年工商管理學科科學化歷程回顧與展望[J].管理世界,2019,35(11):8-18.
[2]楊芳,楊嬌,戴恩勇.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18(04):100-105.
[3]王偉芳,景永平.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定位下實踐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本科經管類專業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03):56-62.
[4]田志龍,高闖.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什么、是什么[J].中國大學教學,2019(03):33-36+47.
[5]林巍.應用技術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溫州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1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