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亞麗,殷程強
(1.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浙江 金華322100;2.安徽師范大學,安徽 蕪湖241000)
國務院辦公廳在2018年3月印發了《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全面優化旅游的發展環境,推動旅游業加快轉型升級。全域旅游是綜合性較強的一個概念,作為當下旅游發展新戰略,將實現從景點模式轉變為全域旅游模式。厲新建等深入總結了全域旅游的“四新”和“八全”要素,并對發展水平進行了定量研究。鄧澤平等認為核心產業要素的支撐對于全域旅游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陳暉莉等對永泰縣進行了實證研究,指出了全域旅游是一種旅游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能夠加快提升旅游目的地競爭力,并且要注重對旅游資源的全面整合。全域旅游的概念逐漸清晰,它是在中國旅游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不斷從實踐探索中總結出來的,其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受到的關注也在日益增加。
“核心-邊緣”理論是探索全域旅游空間結構分布和演變的模型基礎,最先提出該理論的是美國學者弗里德曼。在國外的一些旅游研究領域中,核心邊緣理論一般被引入來考察區域內部有差異的經濟發展關系。而國內將“核心-邊緣”理論用于區域旅游空間結構形態變化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也逐漸增多。萬紅蓮等指出了核心-邊緣理論是一種區域空間結構的體系,并為區域空間發展中的功能配置、資源整合等提供了良好的解釋模型,同時分析了區域旅游合作的動因與機制。旅游核心-邊緣理論的研究成為旅游學術研究中極具特色的領域,主要是從區域空間結構、區域合作、旅游產品開發等角度展開,并且核心邊緣理論運用的研究不僅形成了系統性的研究方法,更提供了寶貴的可借鑒經驗,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了方向。
論文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以核心-邊緣理論來分析金華市區域旅游產業空間格局的形成與發展,通過分析金華市旅游產業的空間特征及其形態,界定金華市旅游產業的核心、邊緣區域,并對金華市呈現的位序規模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總結提出全域旅游背景下,金華市各區縣旅游協同發展的實現路徑,為金華市區域旅游合作、旅游整體競爭力提升提供思路。
金華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地勢中部低、南北高,境轄設婺城、金東2個市轄區,東陽、永康、蘭溪、義烏4個縣級市,以及磐安、浦江、武義3個縣,總面積為10942平方公里。金華的一些主要旅游景點大部分分布在東陽、蘭溪、武義等地,景點分散,點多面廣,旅游資源單體數量多且類型齊全,國家A級景區有20多個。旅游資源數量較多,品質也較高,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0處。2019年,金華市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40億人次,旅游收入達到了將近1577億元,旅游收入位居前四位的分別是義烏、東陽、金華市區和蘭溪。
文中所用數據來源于《金華市統計年鑒》(2011~2019)及各縣區市的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統計公報、旅游公報等。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論文將金華市區的婺城區和金東區合并成一個區域來研究。
1.首位分布
1939年,馬克·杰弗遜首次提出首位分布的概念,他發現一個規律:多數國家的最大城市是該國家第二位城市人口的兩倍以上。借鑒這個首位分布理論,論文建立旅游規模首位度來分析金華市2011~2019年旅游發展的空間均衡性,公式為:
式中,S為金華市旅游規模首位度;p1是金華市旅游規模第一位城市的旅游規模;p2是金華市旅游規模為第二位城市的旅游規模。
根據首位分布理論,一般理想的狀態下,S等于2。這里的旅游規模用金華市各縣市歷年來的旅游接待量表示,并以此來代表各縣市的旅游業發展水平。
2.位序-規模法則
1913年,奧爾巴克(F.Auerbach)對位序-規模法則提出了模型公式,隨后H.辛格等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如下所示:
式中,K和q是常數;Pi為各區縣市的旅游接待總人次;Ri為各區縣市旅游接待人次等相對應的規模位序。利用EViews10.0分析軟件對金華市各區縣歷年旅游規模進行線性回歸分析。最后得出相應的模型,根據位序規模理論中q值判定,若q≤0.85,則說明研究地旅游發展的擴散作用較為顯著,旅游空間趨于均衡分布;若0.85<q<1.2,說明研究地旅游空間是屬于集中型的;而如果q≥1.2,說明研究地的空間極化過程顯著,旅游核心城市發展較快,且比較突出,而其他旅游邊緣發展得不夠。
首位分布法是區域旅游發展規模差異研究的主要方法,根據金華市歷年來各區縣的旅游接待人次多少進行的旅游規模排位,以東陽市為最大,通過表1可以看到,2011~2019年,金華市的旅游首位城市始為東陽市,但首位度值一直都是小于2,說明金華區域旅游城市首位度低,首位效應不太明顯。此外,金華市旅游規模空間分布呈現高位序穩定的基本特征,2011~2019年,東陽市一直為金華市的旅游規模的首位城市,義烏為第二位城市,并且,低位城市位序也相對穩定,波動性較小,主要是磐安縣、浦江縣、永康市等。
表1 2011~2019年金華市旅游首位度指數
通過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2011~2019年以來,金華市旅游發展規模主要是以東陽市為首位核心城市,東陽和義烏為金華市旅游發展的主要源地,旅游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對整個金華市的旅游經濟全面發展起到了較大的帶動作用。但是,東陽市作為金華市的旅游首位城市,首位效應卻并不顯著,金華市高位次旅游規模不突出,中小旅游產業規模較為發育。總體上表現出城市旅游規模分散,旅游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旅游發展差異較大,城市旅游競爭十分激烈。
為了更進一步來探究分析金華市旅游規模的位序分布規律,根據上述提到的位序規模法則理論,運用EViews10.0分別計算并得到2011~2019年金華市的區域旅游接待的位序-規模分布回歸方程和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1~2019年金華市旅游位序-規?;貧w分析結果
從表2中可以看到,2011~2019年金華市旅游位序-規模分析中的q值基本上都小于0.85,按照旅游規模分布規律可知,金華市旅游規模總體上呈分散均衡發展特點,分布結構與實際較為合理。而且,q值在逐步地減小,表示金華市旅游空間格局演變的擴散作用逐漸增強,旅游發展將趨向于更加的均衡化。并且R2在0.756以上,表明有較好的擬合度。
另外,金華市的旅游首位城市的旅游規模現實值不斷增長,客觀表明金華市旅游產業處于不斷增長的發展勢態,也受到了各縣區市政府的重視。但對比現實值與理想值發現,理想值一直大于現實值,表明了總體上金華市旅游發展滯后于理想值,未來具有較大的發展潛能。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發現,金華市旅游規模高位穩定,首位效應不明顯;市區域旅游發展較為均衡,旅游核心區擴散作用顯著。歷年來的旅游發展格局,符合位序-規模法則。并且,在金華市旅游產業核心-邊緣空間界定上,論文將東陽和義烏劃分為金華市的旅游核心區,其他的蘭溪、浦江、婺城、武義等劃分為金華市的旅游邊緣區。
根據已有相關的研究,結合金華市旅游產業發展的情況,選取金華市各區縣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旅游接待條件、交通設施條件、旅游資源豐度、對外開放程度等指標來分析金華市區域旅游位序規模差異化的原因,表3為變量選擇與其度量的指標,并采用SPSS19.0軟件對相關整理的數據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表3 變量選擇與度量指標
由表4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可見,該模型各變量系數的Sig.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表明該多元逐步回歸模型擬合情況良好,剔除了相對影響程度較小的因素后發現,金華市各區縣旅游位序規模主要受旅游資源豐度、經濟發展水平和旅游接待條件(回歸系數分別為114.294,95.363,78.413)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表4 金華市各區縣旅游位序規模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旅游核心城市旅游資源豐富。在金華市旅游資源單體數量的空間分布上,截至2019年,4A級以上旅游景點分布為東陽5個,義烏1個;旅游創匯收入東陽38663萬美元,義烏103萬美元,總共占金華市的94.86%。東陽市旅游資源類型多樣豐富,歷史文化方面的積淀悠久深厚。而且,義烏市客源市場巨大,且具有明顯的區位交通優勢。東陽、義烏作為金華市最重要的旅游發展核心,也帶動著周邊旅游城市的發展。
旅游核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狀況是區域旅游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第三產業越發達。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產業尤其是交通、餐飲、娛樂等深度融合。2011~2019年,義烏市的國內生產總值一直穩居金華市首位,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義烏市作為一個商貿產業非常發達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人口規模大,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旅游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效應與行業融合能力,義烏商貿產業與地區旅游的協同發展,既是一種文化上的交融,也是商貿產業與旅游景區在謀求進一步發展方面所開辟的新途徑之一。
核心區旅游接待水平高。義烏市和東陽市的旅游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較大,旅游接待基礎建設較為完善,接待能力和水平更強。截至2019年12月,義烏、東陽兩地的星級飯店數達到20個,占整個金華市接待設施量的46.5%,星級飯店的客房總數達到了4652間,是整個金華市的星級飯店客房總數的57.1%。義烏國際商貿城,作為4A級旅游景區,承載游客面積達400多萬平方米,游客容量高,日承載量大。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金華市各縣區市的旅游核心邊緣區具有較好的旅游協作發展基礎,全域旅游已經成為發展趨勢。為此,論文提出如下金華市旅游核心邊緣協同發展實現路徑。
金華市各區縣之間具有開展旅游業合作的強大動力,金華市應堅持全域旅游發展理念,讓各區縣旅游吸引力產生互補作用,彼此互相促進,協同發展,增加整個金華市區域旅游的總體競爭力。一方面,堅持創新利益共享機制,積極探索旅游綜合管理新模式,并與全域旅游發展相適應,同時,創新金華市旅游市場管理機制,加大對旅游業發展的財政預算支持;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旅游發展政策,建立創新協調聯動機制,構建旅游產業全域協調融合發展模式。近幾年,金華市也在陸續出臺各種政策構建金華全域旅游格局,通過創新的政策推動力創造制度性優勢,努力實現金華市在旅游經濟增長方面,全面跨越發展。
旅游資源空間結構,是旅游資源的節點、連接的交通,以及域面等諸多要素的集合體,對旅游區域的空間競爭性質、區域旅游發展的戰略方向等,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金華市應積極因地制宜整合資源,不斷形成發展合力,強化核心旅游資源優勢,實現全域資源旅游化,推動城市整體經濟的發展,努力打造高級別的核心旅游地標物,突出核心區旅游的輻射職能;升級邊緣區旅游資源的功能,提高旅游產品層次,滿足游客在休閑和精神體驗層次上的需要。核心區與邊緣區的旅游資源開發,堅持差異化、層次遞進的科學規劃原則,在資源共享方面互相尋求合作契機,謀求旅游業的協同發展。
交通網絡的完善與發育,對于實現空間經濟結構重組,以及區域交通可達性優化非常重要,也是旅游城市群發展,實現區域旅游同城化發展的關鍵。便捷的交通對于空間臨近性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能夠將空間較遠的地區城市緊密聯系起來,方便游客的活動和旅游業要素的流動,進一步促進區域旅游合作的發展??商岣吲c東陽、義烏的交通通達性和信息互動,以承接東陽、義烏市旅游的輻射帶動作用。目前,金華首條城市輕軌金義東輕軌,金義線將在2021年底正式運營通車,義東線也已在鋪軌施工,計劃于2022年7月完成建設并通車試運營。金華至武義至永康線作為二期工程,也正在上報等待獲批建設,目前各項施工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交通條件日趨便利,將極大地幫助帶動金華市周邊旅游區域的發展。
旅游資源要素市場在空間上的分割,將阻礙金華市區域旅游協同發展的進程。而空間上的互相聯系交流,可以幫助打破原先存在的行政界線,從而進一步促進旅游核心區與邊緣區的均質化發展。金華市全域旅游發展可以首先通過區域間文化的聯動,相互促進,增進游客對大環境各景區的認同。然后,積極尋求區域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深入搭建區域共享的旅游智能平臺,實現金華市旅游資訊的互聯互通,達到核心區與邊緣區旅游一體化發展的目的。同時,各區縣地方政府層面也應加強區域旅游合作,共同構筑全域旅游發展良好態勢,實現金華市旅游向全域接待、全域合作、多層次交流的方式轉變。
旅游核心與邊緣地區是一種優勢互補、合作互贏、平等競爭的空間關系。金華市旅游核心區與邊緣區積極協同發展,不但可以促進金華市旅游業的全面快速發展,還可以給當地帶來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積極的效應,從而提高城市的規模經濟發展速度。文章的研究將為金華市各區縣進行區域間聯合與協作提供思路,進而增強金華市區域旅游整體的吸引力,實現金華市整個區域旅游業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