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基層少數民族精英的融入機制與作用研究

2021-06-01 08:58:24孔瑞高永久
廣西民族研究 2021年1期
關鍵詞:作用機制

孔瑞 高永久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國家—民族精英—少數民族群眾”的結構框架下,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根據村莊人口外流程度和村莊內部機械結合強度的不同可將村莊分為四種類型。類型不同,村莊內部民族精英的存在狀態及相互關系也不盡相同。民族精英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要注意人的參與和規則的供給。民族地區的鄉村能否振興,一個“度”的把握很關鍵,即少數民族民眾的動員程度。民族精英的重要性恰在于組織與引領少數民族民眾。國家要依賴民族精英,但同時也要注意民族精英挾“民族話語”自重的動機與目的,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規范民族精英的活動,防止民族精英的利益集團化。

【關鍵詞】鄉村振興;民族精英;機制;作用

【作 者】孔瑞,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歷史學學院副教授、博士。貴州貴陽,550025。高永久,南開大學太和智庫邊疆發展研究中心/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300350。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21)01-0144-0009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二十八年,我們黨選擇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之路。正是發動、組織了農民,正是認識到了廣闊農村的重要性,新民主主義革命才最終取得了勝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眺望,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實現現代化還有三十年的路要走。這一時期,相較而言,農村的現代化要比城市的現代化艱難得多。甚至,處理不好,城市的現代化還有可能導致農村的凋敝。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是哪個區域的現代化,不是大部分人住高樓大廈和洋房、一小部分人住貧民窟的現代化,而是全面的現代化,惠及全部中國人的現代化。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村的人口規模會進一步縮小,村莊數量也會大幅減少,但是,作為一種產業的農業絕對還是重要的,有農業就會有農民,鄉村不可能全部消失,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鄉村化”更不可能被所有中國人拋棄。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將必然包含鄉村的現代化、農民的現代化。正因此,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進一步強調,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城鄉融合發展意味著打破既有的城鄉二元結構,實現要素的雙向流動,城市進一步吸納鄉村的勞動力,而鄉村也將在政府主導的改革中接納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無疑,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在資源配置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各級政府的推動,政府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振興鄉村最終為的是鄉村里的人,為的是實現農民的安居樂業。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這是鄉村全面振興以后的圖景,但對未來圖景好壞優劣的評價,最終應該由生活在農村的農民說了算,換句話說,農民才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主體。不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作為振興鄉村天然主體的農民已經發生了非常明顯的分化,進而言之,農村也已經分化,不再是鐵板一塊,受市場要素的影響,不同地區的農業也處于分化之中。這是我們必須要正視的現實。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貧困問題最為嚴重,不僅具備貧困的一般性還有其特殊性規律。生計轉換的困難造成了脆弱性貧困,表現出連片貧困、重復貧困、深度貧困等特點。[1]民族地區成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樣,民族地區鄉村也將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主戰場,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可以說,民族地區的鄉村能否振興直接決定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終成敗。對照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結合當下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所面臨的基本事實,基層民族精英的作用凸顯出來。

一、為什么重提民族精英?

二十世紀上半葉民族國家的建構過程之中,民族精英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馬戎認為,民族精英是一把理解中國從“天下帝國”到“民族國家”轉變歷程的鑰匙。[2]伊利貴通過回溯民國時期高玉柱的請愿活動,指出,近代意義上的“中國”的形成,包括了少數民族的參與,而這種參與的完成得益于民族精英對身份敘事的調試。[3]民族和國家是不同層次上的人群認同單位,民族區域自治是國家承認了民族地區特殊性之后的制度性治理供給。歷史上,為了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歷朝歷代都曾制定過相關的治理民族地區的政策、制度,比如邊郡縣制、羈縻府州與冊封制、土司制等。盡管形式、具體內容上可能有不同,甚或大的不同,但這些制度事實上都是對特殊性的承認,即邊疆民族地區與中原漢族地區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既然差異是一種事實,這些依據差異制定的治理方式便可視作某種因地制宜,彰顯著一體與多元的辯證性關系。這些制度尊重差異,不強求一致性,允許民族地區長期處于自治或半自治的狀態。自治或半自治的治理策略的維系則需要依靠民族地區各個層級的民族精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借鑒了歷史上這種對邊疆民族地區區別對待的治理思路,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地區有著長久的自治或半自治的傳統,在邊疆民族地區,民族國家的建構是民族精英參與和融入的過程。鄉村振興是著眼于民族復興的重大戰略,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任重道遠,正需要民族精英的參與和融入。尤其,當前的基層民族地區面臨著新的一系列社會事實的深刻變遷。一方面,民族認同有高漲的趨勢,另一方面,少數民族民眾又處在分化的過程之中。民族區域自治內含著間接治理的思想,民族精英在其中起著溝通不同主體的作用。當民族內部、區域內部發生了諸多差異性、異質性變遷之時,民族精英的作用也不再均勻,出現了不同面相上的差異性、異質性。一方面,民族依然具有群性,但大多數民族的這種群性或實體性內部,在經過近幾十年的社會變遷后,發生了較大變化,即從客觀實體向主觀實體的不同程度的轉化。同時,民族認同的主觀性成分增加,這也意味著,認同具有了易變性、流動性和情境性。針對這一方面,國家需要依靠民族精英來處理因民族認同的易變性、流動性、情境性等而導致的具體的民族問題,需要依靠民族精英來引導、調試本民族成員總是在發生微妙變化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民族內部“群”性之外生長出“個體性”,民族成員之間的差異變大,甚至,同一民族個體之間的差異有可能大過不同民族個體之間的差異。從這一方面講,國家更沒辦法直接面對千千萬萬的少數民族民眾,因此,民族精英的橋梁作用可能更加重要。與此同時,因為民族內部不同個體、不同家庭利益訴求的多元化,民族精英與少數民族民眾之間天然的代表與被代表的關系可能發生較大變化,挾民族話語以自重有可能成為部分民族精英獲利的方式。

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體是廣大的少數民族民眾。沒有少數民族民眾的參與,民族地區的鄉村不可能振興。要民族地區群眾參與,就要組織民族地區的群眾。要組織群眾,民族精英的角色便會凸顯。至于群眾組織的規模、組織的形式、組織起來的風險性等,則需要依據不同地區的具體的不同情況更進一步的探討,但這些方式和“度”的把握同樣離不開民族精英的角色扮演。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國家—民族精英—少數民族群眾”的結構框架下,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民族本來就是個客觀和主觀屬性雜糅的復合體,民族顯性文化標識的相對減少,主觀成分的增多以及個體層面的差異不僅使得國家與少數民族民眾、民族精英與少數民族民眾的關系出現新的多種可能性,而且也使得國家與民族精英之間的關系面臨新的境遇。

二、精英的界定、分類、相互關系及存在狀態

(一)精英的界定

精英是個與分層密切相關的概念,不同歷史時期,評判標準怎樣、具體指代哪些人都沒有固定標準。同樣,加了限定語的基層民族精英也不是個組織嚴密的群體,而是包含了利益不同、層次不同、目標不同、道德水準參差不齊、影響力大小有別的個體和群體。[4]張靜在研究鄉村社會時,將精英視作那些在鄉村基層具有正式或非正式公務身份的人,他們是(體制內或體制外)公務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5]60張靜的定義較為強調精英的公務身份。仝志輝認為,在小群體的交往實踐中,那些比其他成員能調動更多社會資源、獲得更多權威性價值分配如安全、尊重、影響力的人,就可稱為精英。[6]仝志輝的定義較為微觀化,強調了精英生成的具體語境與實踐過程。張靜與仝志輝的鄉村精英定義實質上并無明顯區別,只不過側重點不一而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少數民族地區基層精英的角色扮演也處于流動之中,因此,更加關注民族地區的基層精英的生成和存在語境是有必要的。結合兩人的定義,本文中的少數民族精英可泛指民族地區鄉村基層具有民族身份且在生活實踐中掌握更多“資本”、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他民族成員的人們。

(二)精英的分類

學界最普遍的鄉村精英分類方式是二分法,即將鄉村精英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精英,或治理精英和非治理精英。例如,仝志輝、賀雪峰曾將村莊權力結構劃為三層:體制精英—非體制精英—普通村民,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不同理想類型村莊中非體制精英所起到的作用,進而討論了選舉后村級權力的合法性問題。[7]吳毅認為,一個以治理精英為主體,不斷吸納非治理精英的階層,已逐步構成了村莊公共參與的主體力量。而普通村民對村莊公共事務則普遍抱持著淡漠態度,形成了“無政治階層”。[8]這種二分法都以政府或國家的授權與否作為精英區分的最主要標準,針對的主要是村莊政治。上述仝志輝、賀雪峰、吳毅等人關于鄉村精英的研究主要以中東部的漢族村莊為田野考察對象,成果距今已近二十年。進入二十一世紀,鄉村社會及其治理基礎發生了較大變遷,不過,這種簡單的關于鄉村精英的分類卻并不過時。在當下的民族地區,基層民族精英想要在公共事務之中發揮作用,也越來越需要獲得一個政府認可的公共身份。也就是說,基層民族精英也可依據與政府的關系劃分為兩類:體制內外或治理與非治理。當然這種二分法也存在模糊或歧義之處,作為分類依據、標準,體制和治理的說法還可深究。對一些退休的或不在一線的黨員干部以及村莊出去任職人員,體制內外的界歸存在困難。[9]而治理的理念最為學者們接受的一點便是,其內涵著治理主體的多元性,既然主體的多元是治理這個日漸被概念化的詞匯中的應有之義,將精英區分為治理與非治理,勢必給人帶來困惑。除了二分法,還可以將鄉村精英按照類別分為政治精英、經濟精英、社會精英等,或者依照精英授權來源的不同分為權力精英、經濟精英、知識精英等。無論幾分法,這些對于鄉村精英的分類皆是種應然分類,而非某種實然。具體到某一村莊,可能精英無法明確分類,或出現精英身份重疊的現象。比如,某一精英既是村干部,又是致富能手還是掌握地方性文化傳統的權威。另外,村莊的類型不同,也會影響這種分類。西部民族地區的個別村莊,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老人去世都找不到抬棺的年輕人,村干部也主要由五六十歲不再外出務工的老者擔任,這一類的村莊,甚至無法選出精英,也就談不上精英的分類。非要分類,這類村莊的精英只能以在場與不在場進行區分。

(三)精英的相互關系及存在狀態

對于當下的民族地區而言,基層民族精英的分類并不存在特別之處,也不需要另辟蹊徑。但這些精英的相互關系以及存在狀態卻值得認真討論和探究。精英分類的前提是有精英,精英可以被持續分類的前提則是精英能夠完成再生產。民族地區通常為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是人口大規模外流的地區。如果將人口的就地再生產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指標,那么,民族地區的村莊可大致分為兩類:可持續型村莊和非可持續型村莊。隨著城市化、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從整個國家的宏觀視角看,幾十年來,鄉村發生的最為顯著的變化是數量的減少。而民族地區,由于生存環境的惡劣、外力的巨大吸引,村莊消失的數量和規模更大。村莊的類型不同,村莊內部民族精英的存在狀態及相互關系也不盡相同,甚至,分類也有可能會不同。總體而言,西部民族地區絕大部分村莊都是非可持續村莊,即對西部民族地區的絕大多數村莊而言,人口外流都是基本的現實,而且這種現實有可能會持續下去。很少一部分村莊,通過鄉村旅游或產業發展等形式就近吸納了一些勞動力,人口不至于大規模流失。對于占絕大多數的非可持續型村莊而言,治理精英主要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選出能夠靈活掌握國家政策且能創造性地完成上級的各項任務的民族精英擔任基層領導的可能性較小。而非治理精英,比如普通黨員、經濟精英、宗族精英、宗教精英等的數量有限,或者根本已經遷出村莊。一般情況,一個留在村莊的青壯年勞力要身兼數職才能勉強維持下去。他有可能是村干部,種植經濟作物,同時開小賣部或掌握一門能夠帶來經濟收入的手工業技術等。這類村莊,權力精英可能也存在競爭關系,但熱心政治又愿意留守鄉村的民族精英很少。最可能的情況是,權力精英的競爭性不大,幾個人或一派或兩派長期維持著村莊的秩序。其他類別的精英,經濟精英可能太少,利益關切也不在村莊內部,一旦條件允許,基本會搬出村外。一些傳統的社會精英,比如宗教精英、宗族精英等起著輔助治理精英或權力精英的作用,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婚喪嫁娶等事宜上,不同類別的精英要么集于一人之身,要么關系相對不那么緊張。對于那些可持續型村莊而言,一部分村民能夠實現在地化生存。既然人沒有離開,不少人的利益關切還在村里,那么,理論上講,治理精英的角色將會被人們注意,并引起競爭。其他非治理精英的數量較多。經濟精英可能愿意參與村莊治理,而宗族精英、宗教精英等傳統精英也可能較為活躍。不僅權力精英內部有可能持續產生競爭,不同類別的精英之間也可能產生競爭。

村莊可持續與否的分類基于人口的外流程度以及生計方式變遷,就村莊內部而言,還可按照村民之間的關系模式、機械結合的程度將民族地區的村莊分為不同的兩類。這樣,根據村莊人口外流程度和村莊內部機械結合強度的不同可將村莊分為四種類型(見表1):

機械結合是著名社會學家涂爾干(或譯迪爾凱姆)使用的概念,又被翻譯成機械團結。機械結合強調社會構成要素的相似性或單一性,這種相似性或單一性通常來自于血緣聯系。機械結合程度高的社會,內部統一性較強,個性常常被集體意志所淹沒。各類村莊內部的精英存在狀況及相互關系如下:

V1類村莊:精英數量、類型較多,治理精英、非治理精英并存,除權力精英外,經濟精英、知識精英等也有一定話語權,但除短暫過渡期,治理精英內部競爭性不強,治理精英與非治理精英之間競爭性不強。

V2類村莊:精英數量、類型較少,主要治理精英在維持社會秩序,治理精英話語權大,經濟精英很少,且遷出村莊可能性大,知識精英話語權較小。治理精英內部有競爭性,但不強,幾乎不存在治理精英與非治理精英間的競爭。

V3類村莊:精英數量、類型較多,治理精英、非治理精英并存,除權力精英外,其他類型精英,尤其經濟精英也有很大話語權,治理精英內部競爭性強,治理精英與非治理精英之間競爭性強。

V4類村莊:精英數量、類型少,主要治理精英在維持社會秩序,但治理精英話語權小,主要起上傳下達作用,經濟精英少,且遷出村莊可能性大,知識精英無話語權,治理精英內部競爭性不強,治理精英與非治理精英之間競爭性不強。

具體而言,四類村莊在精英數量、精英類型、精英存在狀態、精英關系上的比較,如下表:

三、主體意愿與規則供給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主體確認,不僅關乎“為誰”的政治目標,同樣關乎“靠誰”的治理技術。[10]對于民族地區而言,無論寄希望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結合還是寄希望于以規模經營為特點的大戶、農業公司經營,只要把重心放在用土地吸納勞動力的操作方式上,鄉村能夠振興的可能性都不大。鄉村振興要落腳于千千萬萬農民家庭的基本生計,但民族地區往往是貧困地區,農民大量外出,這種狀況之下,分辨鄉村振興的主體、探討鄉村振興的主體融入的意愿問題,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愿不愿融入或誰來融入

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農民作為一個同質化整體的事實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甚至,農民的定義在新語境中也需要重新審視。改革開放以前,提及農民,其屬性是捆綁在一起的,諸如生活在鄉村的人,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具有農村戶口的人等等,但如今,這些屬性已經不再是農民的必要充分條件。或者說,農民的異質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什么是農民回答起來越發艱難,恰恰意味著農民的分化已成最基本的現實。上文所述的村莊分化以及不同村莊類型中的精英的不同存在狀態皆導源于這種農民的分化。如果農民這個群體已經異質化、已經滲入太多陌生性,那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便需要回答誰來融入以及愿不愿融入的問題。需要明確地是,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并不是所有少數民族民眾都參與其中的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與移民搬遷、城鄉融合等舉措配套實施。鄉村的振興有賴于鄉村規模的縮小,有賴于占一定比例的農民的進城。上文提及,村莊和農民都處在分化之中,可持續與非可持續的分類回應的是人口持續外流的趨勢。對民族地區而言,鄉村振興意味著維持可持續型村莊的可持續性,將一小部分非可持續型村莊轉化為可持續型村莊,以及為占絕大多數的非可持續型村莊提供基本的生產生活保障。既然要將一些非可持續型村莊轉化為可持續型村莊,那就要涉及鄉村的內生動力問題。當然,對于民族地區的鄉村而言,在激發內生動力之前,首先要問的是,或需弄清楚,鄉村有沒有那么多的內生動力?答案無疑是令人沮喪的。對于民族地區的絕大多數村莊而言,內生動力是極其有限的,貧困面貌的形成與自然、歷史、社會等的各種復雜因素都有關聯。換句話說,四類村莊類型中,占較多數的可能是V4型。只有很少一部分比例的村莊能夠維持其可持續型,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比例的村莊能夠實現從非可持續型到可持續型的轉變。鄉村振興實施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農民會轉變為城市居民。這些利益關切不在農村的農民不愿意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是無可厚非的,或者,擺脫農民的身份、融入到城市當中,也算為鄉村的振興做出了貢獻。鄉村的振興不可能在既有農村人口比例的前提之下最終實現。鼓勵農民進城與鼓勵農民留鄉應該是并行不悖的。當然,進城并不需要鼓勵,大多數農民只要有條件自然會進城。不過,也無須擔心,農民不可能全部進城,只要能滿足生存需要,只要能獲得自己認可的收入,也自然會有一定比例的農民選擇留在鄉村。農民已經分化,要鼓勵那些愿意留在鄉村的農民留守鄉村,并積極為他們創造各種在地化就業的機會,尤其鼓勵那些有意愿留在鄉村同時自身條件良好、有可能影響或幫助到其他留守村民的精英們留在鄉村。

另外,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下,一部分外來的資本、技術、人才等也會融入鄉村的振興事業中來。但外來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是要追求利益的,鄉村本身并不能為太多的人帶來謀生的機會,農業生產、加工相較而言也不是個賺錢的行業。鄉村的振興還是主要靠生活在鄉村里的人,國家的號召、政策傾斜可能導致短時間內外來力量的涌入,但是,外來力量的作用主要還是體現在刺激與激發上。例如,有一種流行的趨勢,小農的分散經營無法實現鄉村的振興,培育新型規模經營主體(承包大戶、農業公司等)才是鄉村振興最有效的實踐路徑。但是,值得追問的是,承包大戶、農業公司等會不會變客為主,讓鄉村振興戰略與最廣大的少數民族民眾隔絕開來?再者,這些農業公司是否真的能賺到錢,并將一部分利益讓渡給流轉了土地但還擁有承包權的那些農民?外來人員中,懂農業的人可能很多,愿意投資農業的人可能也不少,但真正愛農村、愛農民的卻不一定那么多。而且,無緣無故的愛也是可怕的。或者,也根本不存在無緣無故的愛。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迫在眉睫,完善駐村工作制度也是有必要的,但呼吁市民下鄉就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市民為什么要下鄉?市民下鄉就會有利于鄉村的振興嗎?呼吁企業下鄉也需謹慎。毫無疑問,絕大多數企業沒有下鄉的必要,也不可能下鄉。

(二)能不能融入或怎么融入

當前的民族地區,不僅民族精英在流失,少數民族成員也在大量流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少數民族農民的融入、民族精英的融入都要以這種流失為前提或背景。流失就意味著“不融入”,也就是說,少數民族農民的融入、民族精英的融入都要以“不融入”為前提或背景。流失的人口,大部分會進城,少部分可能進入鄉鎮或居住條件更好、交通更便利、人口更密集的村莊社區。不管去向如何,原居住地以及吸納了別處農民的社區村莊,民族精英被造就的土壤都發生變化。甚至,對那些人口外流嚴重的村莊而言,已經無法造就民族精英,最多只能將將就就選出民族精英。從農民本位的視角來看,民族精英的融入可圍繞“走”“回”“進”“出”四個字來展開論述。

1、走。正如上文所言,在未來可預期的時間段里,民族地區鄉村人口將繼續減少。如果少數民族農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就業并融入城市,同時又沒有意愿再回到鄉村,那么,“逃離”也是種貢獻。畢竟,將當前生活在農村的所有少數民族民眾都固定在農村是不可能的。城市對農村人口的吸引力依然巨大。鄉村的振興也將有賴于城鎮的進一步繁榮。對一部分農民來說,“走”將是個漫長的進行時態,可能要通過不止一代人的付出才最終完全脫離農村,融入城市。人口的流失會使得一部分非可持續型村莊自然消亡,會使得一部分非持續型村莊相互整合、并居,從而帶來由自然村寨式聚居到農村社區式聚居的轉變。

2、回。“回”當然指的是回到鄉村。“回”不是強制的,而是吸引式的。也就是吸引一定量的少數民族農民回到自己的家鄉建功立業。這些人可能或應該包括年輕人、能干事的人、有錢人。[11]經過規則化培養,他們便成為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并能起到重要作用的民族精英。吸引是相對的也是有針對性的。所謂相對,是指吸引重視的是回鄉之人的“質”而非回鄉之人的“量”。所謂有針對性,是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確實能為這些回鄉之人提供成就自己的機會。要引那些契恰度高、回到農村也能錢生錢、力生力的人。十九大報告概括了鄉村振興“二十字”的總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對比總要求和民族地區的社會事實,能夠發現,起帶頭作用的有頭腦的人非常重要。鄉村要振興,首先要留住一些精英。產業的發展和興旺離不開懂技術、有資本的經濟精英,治理的有效離不開熱心公共事業的政治精英。有價值的地方性知識的傳承離不開文化精英。要出臺優惠政策、發展支柱產業、改善投資環境來吸引部分年輕人、能干事之人、有錢人返回鄉村,建設鄉村。

3、進。民族地區鄉村的振興離不開外源力量的扶持。事實上,如果不是國家政策上的引導和資源資金上的傾斜,鄉村只可能繼續凋敝下去,談不上振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味著大量資源、項目的輸入,意味著城市反哺鄉村的力度會加大。這一過程,基層治理人才的選拔變得更為關鍵。“進”指的是留守的人和引回來的人是否、如何進入治理體系。項目是要去“跑”的,錢來了是要用的,而且是要用對地方的,鄉村要振興,基層治理能力一定要提升。治理能力要提升,勢必要重視規則和制度的建構。沒有運行良好的規則、制度,沒有優秀的民族精英的引領,“有了錢也不知道怎么用”,“錢再多也不一定會用到該用的地方去”。

4、出。“走”和“回”主要關注的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人的參與,“進”和“出”主要關注的則是這些留守的、引回來的精英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則性建構問題。“出”指的是脫離治理體系。并不是所有留守的年輕人、能干之人、有錢人都適合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民族有其“經紀”屬性,利益之心人皆有之,若這些被視為民族精英的人破壞規則、借承接資源整合資源使用資源的有利之機順手牽羊或中飽私囊的話,哪怕這些精英再有能力,再能偽裝,也要請“出”去。

(三)做什么或整合與聯動

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是一項戰略,也是一項事業,需要人力的投入。人的參與則要在新的規則下進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鄉村將承接大量資源,將整合處在流動中的人力資源,也將接納新規則和秩序。也就是說,國家不僅提供鄉村振興所要依賴的各種資源,伴隨著這些資源的輸入,新的適應戰略需要的治理規則也將逐步形成。上文將民族地區的村莊進行了大體分類,不同的村莊類型需建立不同的整合機制、聯動機制。所謂整合,是要將權力精英、經濟精英、文化精英等不同類別的精英以及同一類別精英中的不同個體由分散的原子化的狀態轉化為整體狀態,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工作時的協同。所謂聯動,是要提升權力精英、經濟精英、文化精英等不同類別的精英以及同一類別精英中的不同個體之間的工作效率、釋放工作潛能,形成精英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監督的局面,以進一步增強整體的執行能力。整合機制和聯動機制的形成,體現的是人和規則的辯證統一,并不存在統一的模式。精英的主動融入也包含了對規則的適應和創新。一般而言,聚集了傳統稟賦的V1類村莊,整合程度較高、聯動效應較好,但因內部的團結感建立在傳統的血緣、擬血緣關系上,這種牢靠是古典式的牢靠,而非現代權利和義務觀念堆壘起的牢靠。V3類村莊,村莊可持續但內部團結感低,最需提高精英的整合度,這種整合是自治意義上的整合,較為關注權利和義務關系。至于V2、V4類非可持續型村莊,精英的整合、聯動將是被動的,但吸納年輕人、能干之人、有錢人進入鄉村治理體系,更顯重要。總體而言,各類村莊整合機制和聯動機制的形成,要關注這幾個方面:1、注意轉化發展思路,變“引導性”發展模式為協商性發展模式;2、注意民族精英以及廣大少數民族民眾的權利義務觀念形塑;3、注意公共規則的輸入,注意公共規則的制度化、常態化建設與運行。民族精英是國家與民族地區鄉村溝通的中間人,民族精英的整合和聯動理論上能夠盤活國家輸入地方的各種項目資源,并將外部的幫扶轉化為地方發展的內生動力。

(四)受不受約束或監督

因為少數民族村莊、少數民族農民、民族精英皆處在分化之中,民族精英的溝通作用不再實體化,出現了面相上的差異。民族話語在個別的地區也顯露了或多或少的“經紀”的屬性。因此,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基層少數民族精英的融入機制不僅包含著少數民族精英的主動性進入還應包含著被動的適應與規則的約束,這其中監督機制、預警機制的建立是極有必要的。一旦少數民族精英在承接資源、使用資源的過程中出現了偏離軌道的傾向,監督和預警機制就應該有所反應,并能迅速作出評判:出現了什么類型的問題?是否嚴重?程度幾何?該怎么處理?監督機制、預警機制的有效運行離不開資源下鄉過程中的規則化和透明化施政。民族精英在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但其代表性卻不一定天然地具有合法性。正因此,監督機制、預警機制的建立不是為了限制民族精英代表性的作用發揮,而是為了防止民族精英的代表性喪失合法性。

四、民族精英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與評估

賀雪峰認為,城鎮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脫離土地,進城務工經商。他們的退出使得另外一部分農民增加了留守鄉村的可能性。農村有可能形成一個主要收入在村莊、社會關系也在村莊、家庭生活完整、收入水平不低于外出務工家庭的新生中農群體。[12]他稱這個群體為中堅農民,并認為,中堅農民有不同的主體,最重要的主體是土地流轉中的“規模生產者”或大戶。在民族地區,留守鄉村的年輕人、能干事的人以及本文著重探討的民族精英等也可歸入賀雪峰所言的中堅農民,但是,靠流轉土地進行規模化生產的農民是比較少的,在中堅農民各主體中所占的比例也會相對較小。原因很簡單,民族地區的土地資源貧瘠、分散,不適合大面積流轉。也就是說,相較而言,民族地區的中堅農民群體規模更小,尤其在那些非可持續型村莊。而這些規模更小的中堅農民可籠而統之歸入潛在的民族精英的范疇。這些民族精英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重要作用。當然,作用有好壞之分。

1.民族精英是少數民族中有一定影響力的人,能動員少數民族民眾。雖然民族地區的村莊已經分化,農民愈發原子化、核心家庭化,但民族依舊是個摻雜了主觀與客觀因素的共同體,民族地區依然具有豐富的地方性文化資源,民族精英的組織能力、煽動能力或多或少還有留存。留守的民族精英,其利益關切在農村,他們能發揮自己的能力組織農民。比如聯合少數民族農民維持農村的社會秩序,建立經濟合作社,參與鄉村治理體系的構建等等。民族精英在經濟、政治等領域均可發揮帶頭作用、引領作用,尤其基層少數民族黨員。民族精英是“輸送帶”,國家的治理理念、思想通過他們傳遞到廣大的少數民族民眾腦海之中,而少數民族民眾的想法也通過民族精英傳遞到國家、政府那里。因為歷史、地理等諸多因素的相互區隔,少數民族在生活習俗、信仰、價值觀念等很多方面與漢族地區不太一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實施,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對這種區別和特殊性的承認。少數民族民眾在想什么,對國家政策是怎樣理解的,怎么看待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這些問題都需要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精英的收集、整理、上傳。民族精英對少數民族民眾的動員不僅體現在組織上面,還體現在發展上面。

2.國家政策無法直接面對千千萬萬的少數民族民眾,民族精英是承接國家資源、解釋和執行國家政策的主體。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正一步步邁向現代化,現代化意味著一整套的技術和規則,意味著專業化,民族地區政策的落實,只能依賴民族精英。鄉村要振興,資源就要下鄉。資源下鄉以后,怎么用?用在哪里?民族精英群體勢必要回應這些疑難。國家的資源配置是否合理?效率怎么評定?項目是否起到了該起的作用?國家資源的供給與少數民族民眾之間的需要是否產生了齟齬?外源力量的激勵能否、怎樣轉化為內源動力?這些問題同樣需要民族精英的回應。

3.民族精英的整合與聯動能夠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創造不同的機遇、捕捉稍縱即逝的機會。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實施的過程將必然吸引、匯聚不同層面的社會力量和資本。鄉村旅游的開發、產業的選擇和布局等都需要慧眼和魄力。城鄉協調發展的理念之下,各種資本、信息等都處于流動狀態,農村農業集聚人口、資本的可能性小,但并不是沒有可能。

4.上面三條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總結了民族精英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正面作用。正如一枚硬幣有正反面一樣,融入本身也有可能產生負面作用。就民族地區的鄉村而言,資源通常是由上到下或由外而內進入。這種資源流動的方式客觀上使得民族精英更容易與廣大的少數民族民眾脫節。畢竟,增量邏輯中的抽取或順手牽羊比存量邏輯中的克扣或中飽私囊風險性要低很多。村莊和農民的各種分化,造成了“國家—民族精英—少數民族民眾”的結構關系的復雜化。民族精英比以往任何時候利益集團化的空間與可能性都已變大。民族地區基層政府與鄉村之間的自利性雙向依賴機制的形成不利于鄉村的振興,懸吊治理的局面最終只可能間離國家與廣大的少數民族民眾之間的信任關系。[13]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如果少數民族民眾普遍持冷淡、觀望的態度,外來資源輸入得越多,問題可能越嚴重。從這一點來說,維持少數民族民眾一定的組織性很有必要。

五、總 結

毫無疑問,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與落實,為中國廣大的鄉村地區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當下的民族地區,人與村莊正處于各種分化之中,重提民族精英,正是為了銜接、彌合國家的發展戰略與分散的民族個體之間存在的可能的溝壑。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國家要依賴民族精英,但同時也要注意民族精英挾“民族話語”自重的動機與目的,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規范民族精英的活動,防止民族精英的利益集團化。民族地區的鄉村能否振興,一個“度”的把握很關鍵,這個“度”便是少數民族民眾的動員程度。國家無法直接面對分散分化的小農,農民只有適當組織起來,才能作為主體去承接資源,完成重大的戰略規劃。但是,少數民族民眾的廣泛動員,勢必帶來民族認同的高漲,民族認同的高漲也就有可能帶來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張力上的浮動。

民族精英的重要性恰在于組織與引領少數民族民眾這一點上。然而,民族精英卻并不一定真有意愿組織少數民族民眾。組織起來的少數民族民眾具有反制民族精英的作用。而且,少數民族民眾的組織化將不利于民族精英挾“民族話語”以自重。現實情況是復雜的,這一點的落實也存在好壞上的轉化。比如,以怎樣的方式組織、又如何維持這種適度規模的組織性的動態平衡,等等。總之,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民族精英的參與,其角色扮演值得注意,其作用也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 李海鵬,梅傲寒.民族地區貧困問題的特殊性與特殊類型貧困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

[2] 馬戎.民國時期的少數民族精英:理解中國從“天下帝國”到“民族國家”進程的鑰匙[J].社會科學戰線,2011(8).

[3] 伊利貴.民國時期西南少數民族精英的身份敘事與主體塑造——基于話語權力視角的分析[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4] 孫秋云.村民自治制度下少數民族鄉村精英的心態與行為分析——以湖北西部土家族地區農村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

[5] 張靜.現代公共規則與鄉村社會[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6] 仝志輝.農民選舉參與中的精英動員[J].社會學研究,2002(1).

[7] 仝志輝,賀雪峰.村莊權力結構的三層分析——兼論選舉后村級權力的合法性[J].中國社會科學,2002(1).

[8] 吳毅.村治中的政治人──一個村莊村民公共參與和公共意識的分析[J].戰略與管理,1998(1).

[9] 孫秋云.村民自治制度下少數民族鄉村精英的心態與行為分析——以湖北西部土家族地區農村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

[10] 譚同學.鄉村振興中的主體、可視化政績與群眾工作——基于林鎮的人類學調查與反思[J].西北民族研究,2020(1).

[11] 鄧磊.西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核心是人[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

[12] 賀雪峰.論中堅農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13] 高永久,孔瑞.復式話語、自利性雙向依賴與懸吊治理——基于渝東南民族雜居M村莊治理實踐的分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

RESEARCHING ON THE INTEGRATION MACHANISM AND FUNCTION OF GRASSROOTS ETHNIC ELIT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Kong Rui, Gao Yongjiu

Abstract: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s have become much more complicated upon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Nation-Ethnic Elites-Ethnic Masses. Rural villages can be divided into 4 typ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outflow from the villages and the combining strength of internal mechanism in the villages. Different types mean different existing situations of villages' ethnic elites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s. The integration of ethnic elites into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should attend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people and rule provision. Whether ethnic rural areas can be vitalized or not, it is of key to grasp a degree, i.e., the mobilization degree of ethnic people. The importance of ethnic elites is well presented by their functions on organizing and leading ethnic masses. The state must rely on ethnic elites, bu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ethnic elites self-enhancement though ethnic discourses, and to prevent interest collectivization by ethnic elites through systematic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to regulate the activities of ethnic elites.

Keywords:Rural vitalization; ethnic elites; mechanism; function

〔責任編輯:陳家柳〕

猜你喜歡
作用機制
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的思考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定向培養 還需完善安置機制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3:50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6:05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4:42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中國衛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99热最新网址|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青青操视频在线|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久久|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色香蕉|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亚洲综合专区|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视屏|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99成人在线观看| 91国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资源站| 久久综合干|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蜜臀|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69视频国产|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91视频国产高清|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第页| 国产精品va| 热久久国产|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亚洲乱伦视频|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色综合久久88| 在线国产91| 国产毛片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国产视频你懂得|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国产女主播一区| www.91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