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海

摘要:根據國家全面施行“營改增”的要求,建筑施工企業目前已完成營業稅改增值稅。而在新的發展環境下,如何籌劃好施工企業的增值稅納稅并穩步推進“營改增”政策等越來越成為企業財稅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闡述了施工企業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營改增”政策對施工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進而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實施納稅籌劃措施。
關鍵詞:施工企業;“營改增”;納稅籌劃;增值稅
實施“營改增”政策促進了建筑施工企業的稅收籌劃。企業的稅務負擔因增值稅籌劃而有所減輕,且企業的盈利價值也同步獲得提升。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疇中,增值稅籌劃可以有效避免超額以及重復繳納的缺陷,較為合法合理,便于科學管理建筑企業稅收。實施“營改增”政策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進程,需循序漸進,這樣行業的競爭力以及企業的市場活力才可被有效激發出來。
一、施工企業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的重要意義
在施工企業中逐漸落實并推廣了“營改增”政策,增值稅納稅籌劃可解決施工企業中稅負復雜等諸多問題,推動施工企業的成長與發展。首先,對施工企業的納稅行為有規范作用。在施工企業中實施增值稅納稅籌劃可以促進企業納稅征收工作的透明化,規范稅負繳納流程,有效規避企業的偷稅漏稅行為;其次,進一步規范施工企業的財稅管理工作。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因增值稅的納稅籌劃而得到推廣與發展,以便于更加科學合理地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最后,促進企業提質增效且降低企業的稅負負擔。施工企業中出現的重復納稅等問題因增值稅的納稅籌劃而得到規避,企業納稅工作因此也得到規范化的統籌管理。與此同時,施工企業在經歷過納稅籌劃之后,其稅基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企業管理者在“營改增”政策的杠桿調節作用下統籌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推動企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圖1為施工企業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的過程。
二、“營改增”對施工企業產生的影響
(一)影響現金流
在工程施工行業之中,時間差的現象普遍存在于納稅行為和工程款的收取行為之間,而在工程施工項目中,拖欠工程款的現象也較為普遍。施工企業不僅要預繳部分增值稅,還要墊付部分工程款。此時便會出現占用企業自有資金的情況,減少企業日常現金流動,從而缺少資金來開展部分經營活動。同時,業主的工程款若遲遲不到賬,那么資金問題便會爆發出來,進一步造成供應商材料款也無法得到及時支付的情況,也不能及時獲取增值稅發票,更談不上進項稅額的抵扣問題了。
(二)影響利潤
施工合同中表明業主應預付10%~20%的工程款給施工企業,同樣施工企業也應將增值稅發票提供給業主,但是此時施工并沒有進行,對抵扣進項稅額沒有幫助,反而會增加企業當前的納稅金額,從而降低企業的利潤。
(三)影響稅負
首先,施工企業的工程項目擁有較廣的覆蓋面,依照規定,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需要在注冊公司的地方申報增值稅的納稅。若是公司隸屬于外地項目部,那么便需要將部分增值稅提前交給項目駐地,并由項目駐地的稅務機關提供增值稅發票。企業在繳納增值稅時應以合同主體為依據,而外地項目部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項目不全,也就是缺乏無銷項稅以及有進項稅,那么所抵扣的增值稅也就不完整、全面;其次,在前期,施工企業會購買一部分固定資產,在實施“營改增”政策后便不怎么購置了,那么在銷項稅額相同的情況下,抵扣的增值稅額便會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企業繳納增值稅稅負。此外,施工企業會有眾多異地工程項目,為了有效減少運輸材料的成本便會從施工地周圍采購主材料,部分供應商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便會發生無法抵扣進項稅額現象。
三、“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納稅籌劃措施
當前建筑施工企業增值稅納稅籌劃工作以及“營改增”政策正在開展,其中部分固有的問題需要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需要企業與自身“營改增”工作的開展實際情況相互結合,找尋提升增值稅納稅籌劃工作質量的有效方式。主要問題在于增值稅抵扣難度較大、合同收入下降、稅務風險與負擔的增長等。對于這些問題,企業要想合理開展增值稅納稅籌劃工作,必須有效借助以下幾種途徑。
(一)可行性分析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建筑施工行業小規模納稅人選擇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通常來講,納稅人建筑服務方式都是由甲供工程提供,在計算稅率時可以使用較為簡單的計稅方式;若是建筑服務方式以清包工方式提供,那么在計稅時除了使用簡單的計稅方法外,也要有征收率,其征收率為3%。
舉例來講,一般納稅人在銷售砂石料時,若選擇簡易的計稅方法,那么在計算繳納增值稅時其征收稅率為6%。因此增值稅稅率不適用于小規模納稅人。此外,項目前期以現金形式繳納的增值稅款應作為項目上交款。不作為進項稅額抵扣銷項稅。
(二)做好企業租賃與采購業務的納稅籌劃工作
首先,業務租賃。施工單位需要合理調配內部的租賃資源,一旦出現調出行為,對方必須給予增值稅票,以此避免重復繳稅的情況;而開展外部租賃工作時,若是波及對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員以及施工設備等租賃工作時,應采取人員與設備共同租賃的形式,由此可控制所產生的17%增值稅,最低可降至11%的稅率,那么施工企業增值稅票獲得難度便可得到顯著降低。
其次,采購業務。眾所周知,施工中會用到足量的建材,而其成本通常居高不下,那么便需要施工企業在滿足施工方案的基礎上提前進入材料市場選擇合適的材料廠家并與之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若是在材料采購時出現成本差別較大的情況,購買人員在選擇材料生產企業時盡量選擇規模較小的企業實現合作,依照成本最低標準來把控現金支付額度;而出現成本大致相同的情況時,便需要對方向購買人員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
(三)重視資質共享問題
現階段,在建筑施工企業發展期間,在不同資質企業中間多會出現共享業務招攬以及招投標等工作,特別是在集團內部,部分資質較差企業會利用資質較高企業的名義來給自己招徠業務,以此提升資質較差施工企業的工程投標中標率,最后簽訂的合同中便會出現工程承包方與發包方之間主體不同的情況。建筑施工集團在未“營改增”之前會利用此種操作賺取豐厚的盈利,但是“營改增”之后會有預繳增值稅、在企業注冊地方申報納稅等工作,通過繳稅后的增值稅發票可以抵扣稅金,但是若在簽約合同中出現主體不一致的情況,那么施工企業便無法成功抵扣增值稅,進一步加重企業的經濟負擔,也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基于資質共享所致的企業增值稅納稅籌劃問題。
在具體開展工程投標工作時,要求建筑施工企業將自身的施工建設水準詳細提供給發包商,繼而與發包方、建筑施工集團三方探討工程施工協議,在意見一致的情況下簽訂施工合同,確保主體一致,進一步實現抵扣賦稅的工作。與此同時,在接到大型的建筑工程項目時,建筑施工集團內部企業可以利用總分包的形式并以施工資質差異為基礎簽訂相應的施工合同,降低企業的賦稅負擔。
(四)應用先進的管理模式
建筑施工企業在管理增值稅時仍在使用較為陳舊的管理模式,因此效果不甚理想。為了更加精細化地管理企業財務工作,需要采取先進的管理模式且必須滿足精細化的管理要求,重點在于管理增值稅進項稅額不波及資金支出項目。企業需要大力引進機械化的生產設備,避免建筑施工期間過度依賴人力資源,以此來降低不合理的支出項目,把控企業的成本風險,對工程建設時的施工財務管理內容進行逐步細化。而在強化管理增值稅時應從所有的細節出發,以此來妥善管理工程建設期間的現場管理、人工等不同方面的資金支出。
(五)注重施工企業經營業務的創新
首先,應在施工企業中成立勞務以及所屬材料子公司,管理上由總公司負責,形成一條內部供給模式鏈條。施工企業要想確保其依照施工主業的意見拓寬產業鏈并且有效降低企業稅負,它的操作方式便必須依靠內部成本外部化模式;其次,將購買設備變為租賃設備,這樣可以降低施工企業的支出。施工企業需要足量的機械設備,而購買機械的成本巨大,必須向銀行進行借貸,風險極大,因此為了滿足施工企業業務需要,實施以租代購的方式較為適宜;最后,創新業務模式。施工企業要合理轉變業務模式,避免違法分包以及轉包的現象,使用好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減輕稅負,給企業增加收入提供有利條件。
四、結語
現階段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在建筑施工單位中開展增值稅納稅籌劃工作意義非凡,需要相關企業深入把握與學習增值稅納稅統籌、“營改增”等內容,進而更好地開展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工作,確保增值稅納稅統籌規劃工作的應用效果更加理想。另外也可以減輕企業的稅務負擔問題,使得企業在發展進程中獲得更加豐厚的利潤,推動企業健康長遠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艷軍.基于“營改增”的建筑施工企業增值稅納稅籌劃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8):159-160.
[2]馬鑫.“營改增”后企業增值稅稅收籌劃分析[J].現代商業,2018(16):81-82.
[3]沈鈺文.“營改增”后的制造企業納稅籌劃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5):89-91.
[4]張國君.“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納稅籌劃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7):14-16.
[5]于克.建筑施工企業增值稅納稅籌劃問題研究[J].投資與創業,2019(05):4-5.
[6]楊云朋.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后增值稅籌劃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9(31):4-5.
(作者單位:中交一公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