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報告利用“中國兒童校外生活調查”數據,對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兒童的假期校外生活狀況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兒童假期生活照料以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照料為主,校外生活中課外班、走親訪友、外出旅游的參與率較高,且假期睡眠狀況良好。城市和家庭背景良好的兒童假期校外活動的參與率更高。相比于興趣班,兒童在課外班類型上更偏好補習班。不同父母外出務工狀況和不同學段兒童的假期校外生活狀況存在差異。
關鍵詞:校外生活;兒童照料;補習班;興趣班;課外班
中圖分類號:G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502(2021)02-0066-18
作者簡介:張文玉,北京大學博士,北京育靈童教育集團教育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長的教育觀念不斷增強,對子女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如何充分利用兒童校外時間,安排好兒童校外生活,促進兒童個體在激烈的教育資源競爭和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眾多家長關心的問題。諸如如何利用課外時間鞏固兒童課內學習效果、彌補課內學習的不足,如何利用課外時間拓展兒童的興趣,開闊兒童的眼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等問題都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問題。
就學術研究而言,兒童校外生活早已成為學者關注的話題,其中對兒童課外補習(或稱影子教育)的關注尤甚。不少研究利用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數據對兒童校外生活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例如,林曉珊利用“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縮寫為CEPS)2013~2014基線調查數據,對兒童課外補習狀況進行了分析,發現獨生子女家庭、親子關系良好的家庭和中產階層家庭兒童更多地參與了課外補習,購買課外補習服務就是“購買希望”。[1]龐圣民利用2008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08)數據分析了課外補習對城鄉教育公平的影響,發現課外補習主要受益人群是非重點初中的城鎮子女,農村子女則被排除在外,課外補習擴大了城鄉教育不公平。[2]魏易利用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合作收集的國內首個專門針對家庭教育支出的“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CIEFR-HS)”數據對2016年下學期和2017年上學期全國學前和中小學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模進行了估算,發現家庭教育支出總規模約19042.6億元人民幣,占2016年GDP比重達2.48%。[3]
對課外補習的研究,為我們了解兒童校外生活提供了有益的視角,也讓我們看到兒童校外生活對家庭、教育公平和教育支出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凸顯了兒童校外生活研究的重要性。但問題在于:第一,兒童校外生活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并不只包括課外補習,還包括家庭照料、外出旅游等多方面的內容,而現有研究對這些方面較少關注;第二,對學齡期兒童而言,與學期中的短期課后生活安排不同,假期是其可以集中安排校外生活的時間,對其發展影響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然而現有研究對兒童假期校外生活的關注不足。那么,包括假期課外補習在內的兒童假期校外生活的整體狀況是怎樣的?不同個體和家庭狀況的兒童假期校外生活有何差異?利用“中國兒童校外生活調查”數據,本報告將嘗試回答上述問題。
二、兒童假期生活狀況
假期生活是兒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假期生活情況不僅包括學習情況,還包括其家庭照料情況、社會交往情況和休閑娛樂情況等方面。而有關兒童假期生活的研究,關注較多的是兒童假期學習生活狀況。在本部分,我們將通過搜集到的數據,對包括兒童假期學習狀況在內的假期生活狀況進行描述,并比較不同類別兒童在這些假期生活維度上的差異,以期對兒童假期生活狀況進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一)兒童的假期生活照料情況
兒童生活監護狀況對其發展有重要影響,不同監護類型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監護狀況對兒童在學業、生理和心理發展等方面有重要影響。[4][5]在本部分, 我們按照父母照顧、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親戚/保姆照顧、兄弟姐妹照顧、自己照顧和其他人照顧,對兒童假期生活照料情況進行了排序。舉例來說,如果一名兒童假期的生活照料人包括父母和祖父母,那么在數據處理上歸入父母照顧一類;如果一名兒童假期的生活照料人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親戚/保姆、兄弟姐妹,那么在數據處理上歸入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一類。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兒童假期生活主要由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照料
圖1顯示了兒童假期生活照料的情況。可以看出,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兒童主要的假期生活照料人都是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由親戚/保姆、兄弟姐妹、自己和其他人照顧的比例較低。暑假由父母照顧的比例為52.49%,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為40.65%;國慶節由父母照顧的比例高于暑假,為61.89%,國慶節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則低于暑假,為31.12%。也就是說,在暑假和國慶節,兒童的監護類型或生活照料類型存在差異,國慶節兒童由父母照料的比例更高。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暑假和國慶節兒童生活照料類型的差異在1%的水平上顯著。原因可能在于國慶節是兒童與父母的共同假期,父母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會盡量親自照料子女生活。
2.女生由父母照料的比例高于男生
區分不同性別的兒童來看,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女生由父母照料的比例均高于男生。暑假女生由父母照顧的比例為54.71%,高出男生的50.32%;國慶節女生由父母照顧的比例為63.21%,高出男生的60.66%。比較來看,不同假期女生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低于男生。暑假女生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為39.24%,比男生的41.97%低2.73個百分點;國慶節女生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為30.41%,比男生的31.77%低1.36個百分點。在親戚/保姆照顧、兄弟姐妹照顧和自己照顧這幾個維度上,不論暑假還是國慶節,女生的比例均低于或等于男生。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男女生在生活照料情況上的差異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原因可能在于,出于安全考慮,父母會盡可能地將女生帶在身邊照顧,或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更加值得托付和信賴的照料人來幫助照料女生的生活。
3.暑假獨生子女由父母照顧的比例低于非獨生子女
表1統計的是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假期生活照料情況。可以看出,在暑假,非獨生子女由父母照顧的比例為56.10%,比獨生子女的47.70%高8.40%;非獨生子女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36.94%,比獨生子女的45.63%低8.69個百分點。而在國慶節,獨生子女由父母照顧的比例為61.99%,略高于非獨生子女的61.87%;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料的比例為31.82%,略高于非獨生子女的30.64%。一般情況下,由于非獨生子女家庭所存在的資源稀釋效應(resource dilution effect)①,與獨生子女相比,他們在獲得的各項資源上均較少。但這里的數據顯示,在暑假生活照料上,非獨生子女更多由父母照料,獨生子女由父母照料的比例反而低。進一步的數據分析發現,在我們樣本中的全部6238名獨生子女中,有4462名,也就是71.53%均為城市戶籍,因此推測暑假獨生子女由父母照料的比例較低的原因,可能在于城市兒童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在照顧子女上精力不足。
4.學段越高,兒童由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越低
區分不同學段來看,不論是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還是初中學段,兒童的假期生活照料仍然以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為主,但隨著學段升高,由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逐漸降低。在暑假,從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到初中,由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97.16%、95.92%、91.67%和87.90%,在國慶節這一比例分別為97.32%、96.33%、90.86%和87.36%。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幼兒園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低于其他學段兒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高于其他學段兒童。原因可能在于,與其他學段兒童相比,幼兒園階段兒童的照料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父母在自身精力有限的情況下,盡量選擇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兒童。在“自己照顧”類別上,從幼兒園到初中,占比逐漸提高,特別是初中階段,暑假自己照顧的比例為6.03%,國慶節自己照顧的比例為7.21%。卡方檢驗的結果顯示,不論暑假還是國慶節,不同學段兒童在生活照料類型上的差異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
5.國慶節城市兒童由父母照料的比例顯著高于農村兒童
圖3是區分城鄉來看兒童的假期生活照料情況。可以看出,在暑假,城鄉兒童在生活照料上的差別不大,城市兒童由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52.02%和41.24%;農村兒童對應的比例分別為53.17%和39.78%。差異檢驗的結果顯示,暑假城市和農村兒童在生活照料類別上的差異不顯著。但在國慶節,城鄉兒童在生活照料上的差別較大,城市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為64.79%,比農村兒童的57.65%高出7.14個百分點;城市兒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為28.86%,比農村兒童的34.43%低5.57個百分點。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國慶節城鄉兒童在生活照料類型上的差別在1%的水平上顯著。
6.家庭收入越高,兒童由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照料的比例越高
表3顯示的是不同家庭收入情況的兒童假期生活照料情況。可以看出,從最低收入25%家庭、中間收入家庭到最高收入25%家庭,兒童由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逐漸升高。在暑假,這一比例分別為91.51%、93.22%和94.46%;在國慶節,這一比例分別為90.17%、93.59%和94.51%。但需要注意,在暑假和國慶節,不同家庭收入的兒童在由父母照顧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上的變化趨勢相反,在暑假,家庭收入越高,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越低,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越高;在國慶節,家庭收入越高,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越高,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雖未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但家庭收入最高25%家庭的兒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仍然最低,為27.44%,低于最低收入25%家庭兒童的30.94%和中間收入家庭兒童的33.17%。
7.父母均未外出和僅父親外出的兒童假期更多由父母照料
區分不同父母外出狀況來看②,不論暑假還是國慶節,父親外出和父母雙方都未外出的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高于父母雙方都外出和母親外出的兒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低于父母雙方外出和母親外出的兒童。在暑假,父親外出和父母均未外出的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59.98%和53.26%,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33.21%和40.38%,而父母雙方外出和母親外出的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35.59%和36.04%,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54.09%和51.10%。在國慶節,父親外出和父母均未外出的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63.85%和64.35%,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28.57%和29.26%,而父母雙方外出和母親外出的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35.93%和39.71%,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53.14%和50.00%。
8.父母對兒童校外生活的重視程度越高,兒童假期由父母照料的比例越高
表5顯示的是父母對假期生活不同重視程度的兒童假期生活照料的情況。整體上,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也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他們對兒童假期生活重視的程度越高,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越高。舉例來說,在暑假,母親不重視、一般重視和重視校外生活的兒童由父母照顧的比例分別為42.44%、48.48%和53.14%;在國慶節,對應比例分別為44.55%、51.47%和63.25%。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父、母對校外生活不同重視程度的兒童在暑假和國慶節生活照料上的差異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
(二)兒童假期課外培訓情況
對于學齡階段兒童而言,學習無疑是最主要的任務,即便是在假期,學習仍是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兒童課外培訓既是政策關注的焦點,也是學者研究的重要問題。在我們的調查中,對兒童假期課外班參與情況的相關信息進行了搜集,同時依據兒童假期課外班的參與類型,區分補習班、興趣班和其他培訓班三種類型。補習班是提供學科輔導服務的課外班,興趣班則是用于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發展特長的課外班,包括文藝特長、體育特長和科技特長等類型,不能歸入補習班和興趣班的課外班歸入其他課外班。由于其他課外班的參與率較低,在下文我們會匯報該類型課外班的相關數據,但不做進一步分析。
1.兒童假期課外班參與率較高,暑假參與率高于國慶節,補習班參與率高于興趣班參與率
圖4顯示的是兒童假期課外班參與的整體情況。可以看出,兒童假期課外班的參與率很高,在暑假有46.30%,也就是接近一半的兒童都參與了課外班,在國慶節這一比例也達到了24.80%。分類別來看,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補習班的參與率都高于興趣班。在暑假,補習班和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28.64%和13.64%;在國慶節,補習班和興趣班的參與率均低于暑假相應類型課外班的參與率,分別為16.46%和7.30%。
2.女生假期課外班參與率高于男生
區分性別來看,不論暑假還是國慶節,女生整體課外班參與率、補習班參與率和興趣班參與率都高于男生。如圖5所示,暑假女生整體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48.20%、29.40%和14.20%,對應課外班男生的參與率分別為44.60%、28.20%和13.20%,分別比女生參與率低3.60%、1.20%和1.00%。在國慶節,女生整體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26.90%、17.50%和7.90%,男生對應課外班的參與率分別為22.60%、15.50%和6.60%,分別比女生低4.30%、2.00%和1.30%。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暑假男生和女生在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參與率上的差異分別在5%、10%和1%的水平上顯著,國慶節男生和女生在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參與率上的差異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
3.獨生子女假期課外班參與率高于非獨生子女
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獨生子女在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上的參與率均高于非獨生子女。在暑假,獨生子女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53.90%、34.70%和15.60%,而非獨生子女相應類型課外班的參與率分別為40.80%、24.10%和12.30%,差別較大。在整體課外班參與率和補習班參與率上的差異均超過了10個百分點,為13.10%和10.60%;在興趣班參與率上的差異較小,為3.30%。在國慶節,獨生子女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29.10%、19.60%和8.00%,而非獨生子女相應類型課外班的參與率分別為21.50%、14.10%和6.70%,分別相差7.60%、5.50%和1.30%。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不論暑假還是國慶節,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參與率上的差異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
4.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兒童補習班參與率較高
表6顯示的是不同學段兒童各類課外班的參與情況。可以看出,無論暑假還是國慶節,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兒童的課外班參與率均較高,暑假參與率分別為57.60%、52.70%和44.90%,國慶節分別為23.20%、33.20%和31.00%。區分補習班和興趣班來看,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兒童在暑假和國慶節的補習班參與率均高于小學低年級兒童。在暑假,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兒童補習班的參與率分別為30.10%、39.10%和38.50%,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17.40%、21.90%和12.40%。在國慶節,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兒童補習班的參與率分別為12.30%、24.60%和26.80%,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6.40%、14.10%和8.40%。
5.城市兒童假期課外班參與率高于農村兒童
圖7顯示的是城鄉兒童假期課外班參與的情況。可以看出,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城市兒童在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上的參與率都高于農村兒童。在暑假,城市兒童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55.80%、35.70%和15.50%,高于農村兒童的32.20%、18.30%和10.90%,分別高出23.60%、17.40%和4.60%。在國慶節,城市兒童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29.50%、20.00%和7.90%,高于農村兒童的17.80%、11.20%和6.40%,分別高出11.70%、8.80%和1.50%。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城鄉兒童在暑假和國慶節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上的差異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
6.整體上看,家庭收入越高,兒童課外班的參與率越高
表7顯示的是暑假和國慶節不同家庭收入情況的兒童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的參與情況。可以看出,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整體上,兒童在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上的參與率也在提高。在暑假,最低收入25%家庭、中間收入家庭和最高收入25%家庭兒童課外班的參與率分別為32.19%、46.24%和58.87%;補習班的參與率分別為21.22%、27.16%和38.03%;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10.33%、11.40%和19.48%。在國慶節,最低收入25%家庭、中間收入家庭和最高收入25%家庭兒童課外班的參與率分別為19.56%、25.33%和28.41%;補習班的參與率分別為13.67%、16.38%和19.11%;興趣班的參與率分別為7.16%、6.37%和9.13%。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在暑假和國慶節,不同家庭收入情況的兒童在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參與率上的差異在1%的水平上顯著。
7.父母均未外出和僅父親外出的兒童課外班參與率較高
區分父母外出務工狀況看,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父親外出和父母雙方均未外出的兒童課外班參與率(分別是暑假39.50%和49.80%,國慶節21.30%和26.40%)、補習班參與率(分別是暑假23.70%和31.10%,國慶過節13.80%和17.50%)和興趣班參與率(分別是暑假10.60%和14.10%,國慶節6.30%和7.40%)大都高于母親外出和父母雙方均外出的兒童;父母雙方均未外出的兒童暑假和國慶節課外班、補習班和暑假興趣班的參與率均高于父親外出的兒童。父母雙方均未外出的兒童課外班參與率最高。詳細情況如表8所示。
8.區分父母對兒童假期校外生活的重視程度來看,兒童假期課外班參與率無明顯差異
表9是區分父母對校外生活不同重視程度的兒童暑假和國慶節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參與情況的統計。可以看出,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也不論是父親不同重視程度還是母親不同重視程度,兒童在課外班、補習班和興趣班的參與情況上雖然存在差異,但沒有明顯的規律可循。一般情況下可能會認為父母對兒童校外生活越重視,兒童課外班的參與率會越高,但表9的數據并未呈現出這種趨勢。可能的原因在于,兒童校外生活是多方面的,不只包括課外補習一項,父母對兒童假期生活的重視也不只包括課外班一項,因此從表9的數據觀察不到對應規律。
(三)兒童假期其他生活狀況
兒童假期生活不僅包括生活照料和學習,還包括社會交往、休閑娛樂等方面。在本部分,我們根據調研采集的數據,對兒童假期是否走親訪友、是否外出旅游和睡眠是否充足進行分析,以從更多側面反映兒童假期生活狀況。
1.在除睡眠外的其他假期校外活動上,兒童在暑假的參與率高于國慶節
圖8統計的是兒童假期走親訪友、外出旅游和睡眠狀況的整體情況。可以看出,兒童暑假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均高于國慶節,暑假有78.70%的兒童有走親訪友的經歷,62.00%的兒童有外出旅游的經歷,而國慶節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分別只有63.40%和42.60%,分別比暑假低了16.70%和20.80%。暑假兒童睡眠充足的比例為94.30%,略高于國慶節的93.40%。
2.不同性別兒童在其他假期校外活動參與率上差別不大
圖9是區分不同性別的兒童假期其他校外生活情況,整體上看,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男生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均高于女生,但差別不大。暑假男生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分別為79.40%和62.80%,女生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分別為78.20%和61.60%;國慶節男生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分別為63.90%和43.50%,女生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分別為63.00%和41.80%。從睡眠充足狀況看,男生和女生的差別微乎其微,暑假男女生睡眠充足的比例分別為94.20%和94.40%,國慶節分別為93.50%和93.40%。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暑假男女生在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比例上的差異分別在5%(P=0.04)和10%(P=0.09)的水平上顯著,國慶節外出旅游的比例差異在5%(P=0.03)的水平上顯著。暑假和國慶節睡眠充足狀況和國慶節走親訪友比例的差異不顯著。
3.在除睡眠外的其他校外活動參與率上,獨生子女高于非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暑假和國慶節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參與比例存在較大差異。暑假獨生子女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分別為80.60%和68.60%,而非獨生子女相應的比例為77.40%和57.10%;國慶節獨生子女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分別為66.00%和47.40%,而非獨生子女的比例分別為61.40%和38.90%。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睡眠充足狀況上的差別較小,暑假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睡眠充足的比例分別為94.10%和94.50%,國慶節對應的比例分別為93.00%和93.80%。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暑假和國慶節在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上的差異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但睡眠狀況的差異不顯著。
4.幼兒園兒童假期其他校外活動的參與率低于小學和初中兒童
表10是不同學段兒童假期其他校外生活狀況的統計。可以看出,暑假不同學段兒童走親訪友的比例均在70%以上,其中初中比例最高,達到83.20%;國慶節各學段兒童走親訪友的比例低于暑假,但都在50%以上,比例最高的依然是初中兒童,為74.10%。暑假各學段兒童外出旅游的比例均在50%以上,參與比例最高的是小學低年級兒童,為68.20%;國慶節各學段兒童外出旅游的比例均在30%以上,比例最高的是初中兒童,為50.80%。暑假和國慶節各學段兒童睡眠充足的比例基本都在90%及以上。但整體來看,幼兒園兒童暑假和國慶節走親訪友、外出旅游和睡眠充足的比例均低于其他學段兒童。
5.除睡眠外,城市兒童的其他假期校外活動參與率高于農村兒童
圖11是城鄉兒童在其他假期校外活動參與情況上的統計。可以看出,城鄉兒童在暑假和國慶節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參與情況上的差異較大,城市兒童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高于農村兒童。在暑假,城市兒童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分別為81.60%和70.40%,而農村兒童對應的比例分別只有74.50%和49.30%;在國慶節,城市兒童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分別為66.50%和48.50%,而農村兒童對應的比例分別為58.70%和33.60%。但從睡眠充足狀況看,城市兒童和農村兒童的差異不大。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暑假和國慶節,城鄉兒童在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上的差異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但睡眠充足狀況的差異不顯著。
6.家庭收入越高,兒童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越高
表11統計的是不同家庭收入情況的兒童假期其他生活情況。可以看出,整體上,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家庭收入越高,兒童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參與比例越高,但在睡眠充足狀況上的差別不明顯。具體來說,從走親訪友的參與情況看,在暑假,從最低收入25%家庭、中間收入家庭到最高收入25%家庭,兒童走親訪友的參與率分別為71.65%、80.02%和82.57%;在國慶節,對應比例分別為55.21%、65.04%和67.62%。與走親訪友參與情況相比,不同收入家庭兒童在外出旅游參與方面的差異更大,暑假按照家庭收入由低到高的外出旅游參與比例分別為45.56%、61.42%和77.55%,最高收入25%家庭兒童的參與比例是最低收入25%家庭兒童的約1.5倍;國慶節的對應比例分別為29.79%、41.30%和56.17%,最高收入25%家庭兒童的參與比例是最低收入25%家庭兒童的近2倍。
7.父親外出和父母均未外出的兒童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高,母親外出的兒童睡眠狀況差
表12是不同父母外出務工情況的兒童假期其他生活狀況的統計。整體看,父母均未外出的兒童暑期和國慶節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其次是父親外出的兒童,父母雙方均外出的兒童暑假和國慶節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則較低。從睡眠狀況看,不論暑假還是國慶節,父母雙方外出、父親外出和父母均未外出的兒童睡眠充足的比例差別不大,但母親外出的兒童睡眠充足的比例明顯較低。父母均未外出的兒童走親訪友、外出旅游的參與率最高,睡眠充足的比例也最高。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暑假和國慶節不同父母外出狀況的兒童在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方面的差異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睡眠充足性的差異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
8.父母對兒童校外生活的重視程度越高,兒童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的比例越高,睡眠充足的比例也越高
如表13所示,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也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對校外生活的重視程度,兒童走親訪友、外出旅游的比例都是隨著父母對校外生活重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兒童的睡眠狀況,父親對校外生活不重視的兒童暑假只有81.50%的比例睡眠充足,國慶節只有79.40%睡眠充足;母親對校外生活不重視的兒童暑假睡眠充足的比例只有80.30%,國慶節睡眠充足的比例更是只有77.20%,這是我們在本報告中有關兒童睡眠充足狀況所有維度分析中最低的。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不論是暑假還是國慶節,父母對校外生活重視程度不同的兒童在走親訪友、外出旅游和睡眠充足性方面的差異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
三、總結與討論
本報告利用“中國兒童校外生活調查”數據,對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兒童的假期校外生活狀況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整體上,兒童假期校外活動的參與率較高。兒童假期生活照料以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照料為主,課外班、走親訪友、外出旅游等活動的參與率都比較高。兒童假期睡眠狀況較好,絕大部分兒童都能夠獲得充足的睡眠。區分暑假和國慶節來看,兒童在暑假的各項校外活動參與率高于在國慶節的參與率,這反映了兒童假期校外生活的具體安排與假期的長短以及父母是否同時放假存在一定關聯。從暑假和國慶節的兒童照料情況來看,國慶節父母照料的比例高于暑假,這反映了整體上父母對子女發展有較高的重視程度,會在親子共同假期盡量利用自己的時間陪伴兒童成長。
本報告也發現了兒童假期校外生活中值得進一步關注的問題。首先是兒童假期校外生活存在一定的城鄉及家庭背景差異。整體上,城市兒童和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兒童,父母對其假期生活照料情況,課外班、走親訪友和外出旅游等活動的參與情況均優于農村兒童和家庭經濟狀況較差家庭的兒童。這反映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家庭背景對兒童假期校外生活的系統影響,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分析。其次,兒童假期課外班參與的比例較高,且補習班的參與率高于興趣班的參與率,這反映了家長對于兒童學習的重視。第三,從父母外出的情況來看,與父母均未外出和父親外出的兒童相比,父母均外出和母親外出的兒童假期生活的各項情況都比較差,這反映了父母陪伴狀況特別是母親陪伴狀況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毋庸置疑的是,這個問題的出現與當前的流動留守兒童問題、城鄉教育差異問題存在一定關聯,需要政府從政策層面給予更多關注,使盡可能多的兒童能夠在父母雙方,或者至少在母親一方的監護下學習、生活,以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在2019年1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以《落實 落實 再落實》為題發布了講話,并在講話中強調要重視家庭教育,指出“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而在2019年2月發布的《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中,則明確了重視家庭教育工作的任務(“明確家長主體責任,發揮學校指導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機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工作措施(“發揮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會等作用,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密切家校合作。開展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研究制定家長、學校指導手冊。啟動家庭教育法立法研究與家校共育共治機制實踐試點”),更進一步強調了家庭教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毫無疑問,兒童假期生活是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期待未來對兒童的假期生活安排能夠從研究和政策層面有更多的關注,以提高兒童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曉珊.“購買希望”:城鎮家庭中的兒童教育消費[J].社會學研究, 2018,33(04):163-190+245.
[2]龐圣民.市場轉型, 教育分流與中國城鄉高等教育機會不平等(1977-2008)—兼論重點中學制度是否應該為城鄉高等教育機會不平等
買單[J].社會, 2016,36(5):155-174.
[3]魏易.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中國家庭教育支出現狀[R/OL]. (2018-03-08). http://ciefr.pku.edu.cn/cbw/kyjb/2018/03/kyjb_5257.shtml.
[4]高亞兵.不同監護類型留守兒童與普通兒童心理發展狀況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 2008(7):56-61.
[5]范方,桑標.親子教育缺失與“留守兒童”人格、學績及行為問題[J].心理科學, 2005,28(4):85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