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梁
(湖南工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湖南株洲412008)
環境綠色會計又被稱為綠色會計,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是由環境科學與會計科學相互交叉而形成的,貨幣是其主要計量手段,非貨幣計量是其輔助手段。綠色會計有推動國家重視環境保護、推行綠色可持續經營、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關鍵作用,環境會計比較重要且基礎的問題就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在國外,Gray(1993)從信息披露的角度,認為環境績效應包括企業所采取的環境政策、相應的環境計劃和結構框架、涉及的財務事項、發生的環境活動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管理等五個方面。M-Ali-Fekrat(1996)等認為,企業應該披露的環境信息包括:對環境保護及治理或恢復原狀而對企業財務影響的信息,對環境所造成負面效應的信息,企業因此應承擔的訴訟費用、環境治理費用和賠償費用等信息。
李永臣(2005)認為,應當詳盡披露的綠色會計信息主體應包羅對環保設施投資的信息,經常性支出的信息,非經常性、非正常性的環保支出,可預見的且可合理估計的將來有關環境的支出、環境負債以及環保收益,除此之外,他還認為環境信息系統不應該不是綠色會計信息的主要發源地。許家林(2009)認為,環境績效報告主要必須披露出以下幾點要素:首先,企業使用的環境政策;其次,企業政策包含的環境計劃和系統框架;最后,有關的財務會計事項和涉及環境的活動。黃慧(2012)提出,綠色會計資料必須涵蓋:第一,企業實施綠色會計的目標和對自然發揮的作用所產生的負債和成本的有關方針。第二,企業有關自然資產的綠色信息。第三,企業環境保護的成本資料。第四,環境負債以及或有環境負債。第五,企業環境收益信息。最后其他有關的信息。
研究依照最高級的行業劃分標準來劃分,對各個行業中的公司數中占企業總計數的占比進行計算,再用這個占比乘以預計抽取的樣本總數計算出各個行業應抽取的公司數量。為了完成統計并兼顧統計的有效性,研究總計選擇了一百家企業,被選中的每個行業中的每個企業都是不受人為控制且由電腦自動隨機抽取選中的。對被隨機抽中的一百家企業的綠色會計信息公開的情況開展匯總分析工作,然后把所得出的結果放入下表展示。

表1 隨機抽取的各行業綠色會計信息公開情況
通過表格可以觀察得出,在被抽取的一百家企業當中,有54%的企業選擇把這些資料公開發布出來,由于行業之間經營內容有差別,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程度不同,所以部分行業中選擇把資料公開發布的企業數量與其他行業中公開發布資料的數量不同。仔細分析,一些行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很嚴重,他們愿意公布的綠色財務信息的企業數量就比對自然環境破壞不是很明顯的行業中企業數量多。能源企業等作為綠色披露的主體,在披露綠色信息時往往采取被動的態度。只有該行業內的少數企業主動公布綠色財務資料,而非重污染行業主動公布綠色財務資料的企業更是不多。
我國企業披露的信息在綠色的方法不多。除此之外,企業在年報、公告、招股說明書和報表附注上分散披露綠色信息,不能合理且有效地反映企業環境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也不利于各類信息使用者的閱讀或評價。根據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企業以報表附注的形式披露。
大多數企業對外公布披露綠色會計信息不過是為了盡可能做到符合監管層面的要求。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用性功效,而且也根本無法體現出對自然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成果。多數企業披露出綠色會計信息的原因也只是揚長避短,揚長是指為了達到獲取更多的利益,避短是指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公布那些有可能會對企業造成經濟損失的綠色會計信息。

表2 隨機抽取的企業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
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模式。不同的企業會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披露模式,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同一企業在不同時間條件下在對外公布綠色會計信息時所使用的披露方法也存在差異。這就導致了披露的信息缺乏應有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同時,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較低。絕大多數企業進行披露的綠色信息都只是對以往的綠色會計信息進行陳述,沒有涵蓋企業現階段的情況,也沒對有可能的未來情況描述,前瞻性較差而且不夠及時。
在我國的環境保護相關法律當中,僅存在環境會計法等法律和企業相關的綠色會計信息的監管有關。雖然他們對綠色會計信息也有一些涉及,但是,如果要起到監管企業綠色會計信息的作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除此之外,與會計相關的法律跟自然治理相關的法律之間相互涉及的內容太少,將兩者結合來監管綠色會計這一新興項目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任務。另外,這也對我國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方法和品質監管限制力度不夠,導致這些項目中應該披露出的綠色會計信息的內容水平很低。
綠色會計對于現階段來說屬于一種新的科研范疇,它的學術探究根基并不扎實,尚未成熟,現在發展起來還必須不斷學習探索,摸著石頭過河。中國以外的各個研究組織和權威機構對綠色會計理論也都各執一詞。甚至在最基礎的理論都存在巨大差異,涉及綠色計量屬性、最基本的核算方法和具體核算工作也沒有詳細說明。與發展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的傳統會計相比起來,綠色會計這門新興學科的確存在一些重大的問題,比如基本理論不夠完善,較多核算方法卻不盡相同,沒有更精確完整的行業準則等。
截至現在,相當數量的政府部門及普通的公民都沒有較強的自然環境保護意識,并沒有意識到自然環境破壞而產生的問題的嚴重性。在監管方面,部分領導對于這方面的保護意識不強,導致其對各行各業的監管力度很弱,沒有具體的高強度的懲罰措施。更有甚者,地方政府部門有的甚至選擇不要求披露綠色會計信息縱容企業破壞自然環境,放棄對環境的保護去完成實現蠅頭小利的目的。
現在,我國需要很多的綠色會計專業人才來擴展這個新興領域的實力。因為從傳統會計延伸出來的綠色會計這門新興學科,它的理論系統還不完備。目前,我國欠缺很強的綠色保護思維,從事相關財務的工作人員也沒有較高的環境思維覺悟。除此之外,幾乎所有的相關會計工作教育也沒有把綠色會計領域的有關知識包含在內。
我國既有的法律法規過于粗疏,雖然前瞻性和系統性很強,但是細節性差。我國研究并發布全新會計準則的單位是財政部,截至目前,其自然環境保護與傳統會計相結合的工作做得仍然不夠完善,發展停滯不前,在很多細節性方面下的功夫仍然不足,應該制定十分詳細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準則。
對于遵循并傳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非被動的披露綠色會計信息是十分必要的。一個企業必須把自身的社會性責任負擔起來,兼顧維持良好的經營狀況和保護好自然環境是其應有的義務。
我國綠色會計信息的發展道路還很漫長,在現階段,具體的計劃與步驟應該被政府、財政等相關部門制定出來。我們可以向綠色會計研究起步時間較早,發展程度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取長補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實完善一套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觀的綠色會計理論。
在從外部監督綠色會計方面,樹立較為具體、嚴格的法規是最有效的方法。這個法規要規定嚴格獎懲措施,對環境造成十分嚴重影響的,要從嚴追究其刑事責任,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與教訓。
在從企業內部監督綠色會計方面,一個能在企業內部的制約綠色會計的披露情況的部門是必不可少的。在核算方面,由于綠色會計的新理論新學科性質,掌握傳統會計操作知識的財務工作者必須要更新在綠色會計領域相關的理論與操作知識。除此之外,一套完備的綠色會計監督系統也是企業內部的監督部門必需采取的十分嚴格的內部控制措施。
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既要求編制者具有扎實的會計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求編制人員能持有環境保護的公德心,還要求綠色信息披露者能深刻理解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政策。我國在培養綠色會計相關專業人員時,一方面要讓財會人員充分掌握會計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求財會人員也要掌握環境、生態等基礎知識。
在我國大學中,應開設專門的綠色會計課程,從源頭抓起,為綠色會計事業準備人才。另外,企業應定期對會計人員進行包括綠色會計在內的專業培訓,熟練掌握綠色會計實務操作,發揮環境技術人員的主動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
本研究的主要數據來源是隨機抽取的企業年度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和環境報告中的綠色信息的人工匯總。從多個基礎方面立足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整理,使研究能夠準確反映我國企業綠色信息披露的現存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分析他們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首先,通過規范的研究與統計分析兩種實踐相結合的辦法對我國現行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發展狀況進行研究,得出了阻礙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發展的較為嚴重的問題。分別發現了披露程度低、披露方式過于單一,以及披露的內容價值低、沒有實質作用等問題,得出我國綠色會計相關的整體體系發展不夠成熟是導致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
其次,根據相應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分別是完善法律法規以及行業準則,加強發展綠色會計學術方面的研究;強化企業內部外部監管完善監督;加強綠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建設。總體來說,研究認為,實施這一系列舉措十分有利于我國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現存問題的解決,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發展提供幫助,也更有利于協調這兩者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