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媛
(山西師范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山西臨汾041000)
摩梭族是一個人數極少的獨特民族,這個獨特的民族祖祖輩輩居住在中國四川省與云南省交界處的瀘沽湖畔,層層巒巒的高山、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造就了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摩梭族,這個獨特的民族被世人稱之為“女兒國”。女兒國是一個以女性為核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專家學者將其稱為“人類母系社會最后一塊領地”,同時也被譽為是“東方的女兒國”。
由于封閉的環境、阻塞的交通,使得獨特的摩梭文化得以傳承下來。摩梭人獨特的走婚傳統、母系家庭、姑娘花房、摩梭信仰、家族火塘、摩梭節日以及多種原始的生活習俗等都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留。然而,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摩梭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如果不采取保護措施,而是任其發展,那么摩梭文化終將失去傳承。
摩梭文化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封閉的地理環境與落后的生活方式,以及當地的摩梭人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政府政策的開放,摩梭人開始走出大山,外界人也越來越多地來到了瀘沽湖,終將保存已久的摩梭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環境的開放對于摩梭人來說有好的一面,但是不利的一面也越來越多的暴露出來。摩梭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不利于傳統文化的保護。
文化商品化是旅游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一般情況下,旅游業越發達,文化商品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隨著傳統文化商品化程度越來越深,其已不再具有本身的文化價值。如每年的七月二十五是摩梭族隆重的轉山節,轉完格薩姆女神山之后,晚上會舉行盛大的鍋莊舞會和山歌比賽。但是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當地村民為了滿足旅游者了解傳統文化的需求,旅游目的地附近的村莊幾乎每天都要舉行轉山節,每天晚上都要舉辦鍋莊舞會和山歌比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摩梭文化已經逐漸被商品化,村民已經完全將文化作為一種賺錢的方式,而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拋之腦后。
摩梭文化雖然不同于漢族文化,但是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摩梭文化出現了嚴重的漢化現象。如摩梭語言方面,摩梭人原先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漢族游客進入,為了滿足漢族游客需要,不少摩梭人開始學習漢語,甚至將漢語逐漸發展為日常生活用語,摩梭語正逐漸被漢語取代。當地政府為了保護摩梭語言傳承,從2008年開始采取措施,組織摩梭語學習,甚至對每天去學習摩梭語的村民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但盡管如此,調查結果卻顯示,絕大多數摩梭人并沒有用心去學習摩梭語,特別是青年一代,他們并沒有意識到摩梭文化的重要性,更沒有意識到摩梭文化正面臨著被漢化的危機。再如,摩梭族的傳統走婚習俗,這一習俗是摩梭族所特有的婚姻形式,從女系氏族社會一直流傳至今,這也是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將瀘沽湖稱為“人類母系社會最后一塊領地”的原因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種獨特的婚姻模式,也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據不完全統計顯示,2011年里格村的46戶摩梭族家庭中,母系氏族家庭只有8戶,而父系氏族家庭則有38戶。以上數據表明,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教育的普及以及外界文化的不斷傳入,瀘沽湖傳統的走婚習俗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摩梭族獨特的傳統建筑正逐漸被漢代建筑所代替。長期以來,云南瀘沽湖周圍的摩梭族傳統民居建筑都是依山傍水,絕大多數采用木質結構,當地人將其稱為木楞房。又由于其屋頂蓋板,所以又被稱為房板。但隨著當地旅游業開發程度的不斷加深,摩梭族傳統民居建筑也發生了改變。同樣以里格村為例,村子內部主要道路以及水岸修建了大量旅游設施,這其中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建筑是由外來企業投資修建,而且絕大多數采用現代化的建筑風格。一些有錢的摩梭人,也采用現代化材料修建房屋以顯示自己的財富,或是為發展旅游業而修建現代化的民宿,通過增加樓層來擴大民宿的游客容納量。這與摩梭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本色相違背,與當地整體文化氛圍格格不入。
摩梭族幾乎全族人信仰達巴教,達巴教是摩梭人的原始宗教,其以自然、神靈、女神崇拜作為信仰的基礎。在過去,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達巴,宗教活動舉辦的頻率也很高。但是隨著外來思想文化的不斷傳入,摩梭人不再學習達巴教,絕大多數都去現代化學校讀書學習。以阿瓦家族為例,在外祖父輩,家族總共有二十多人,其中六個都是達巴,但到孫子輩,就只剩下唯一的一個達巴。由此可以看出,對摩梭族來說,達巴教的傳承遇到了極大的挑戰。
從上述問題可以看出,摩梭文化如今正面臨著挑戰,要想使摩梭文化繼續延續、傳承下去,采取一系列的保護措施是相當必要且重要的。現就摩梭文化保護提出幾點建議。
1.當地摩梭族村民觀念的改變。當地村民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將傳統的木楞房變成了現代化的住房,為了謀取利益而放棄了本民族傳統的建筑。所以可以認為,摩梭文化的逐漸消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當地居民觀念改變而導致的。對此,可以通過教育使當地的群眾意識到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從而激發當地居民保護民族文化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讓當地群眾能夠意識到自己正是依靠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而使得當地經濟迅速發展,生活環境迅速改善,從而使得當地村民更加自覺地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同時要教育當地村民,每個民族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必須要自覺屏蔽外來文化的消極影響,為保護民族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游客的角度。來瀘沽湖旅游的很多游客普遍擁有文化自信的優越感,有意的將自己民族的文化滲透到異地,一些文化素質不高的當地摩梭族村民可能會認為自己民族的文化不如別人,于是開始模仿別人,導致民族文化逐漸消失。所以作為一名游客,要做到文明旅游,在體驗其它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要秉持一種尊重傳統的態度。希望游客能夠秉承費孝通先生“美美與共”這一文化觀念,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認識文化多元化的現實。
3.經營者角度。旅游開發者在對旅游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只考慮經濟因素,只考慮資源的開發能否為其贏得更多的利潤,很少考慮經濟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也根本不會去考慮文化保護問題。同時,旅游開發者在進行旅游開發過程中沒有專業人員指導,而旅游經營者和開發者認識不到傳統文化的真正價值,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就不會利用科學的方法對民族傳統文化進行保護。所以,對于旅游經營者而言,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當地的傳統文化,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而犧牲了當地的傳統文化。旅游經營者在資源開發過程中,要注意傾聽各方面意見,從而使資源的開發既能夠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同時又能夠使傳統民族文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法律具有強制性,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人員的培訓,使旅游管理部門和相關人員有法可依。這樣,旅游企業就不會一味追逐自身利益,置傳統文化于不顧。游客也會規范自身行為,做合格文明的游者。從而減少了對摩梭文化盲目、粗暴的開發,有利于文化的合理開發和傳承。
很多人認為保護與開發是兩個格格不入的概念,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開發與保護雖然是性質不同的兩個方面,具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兩者確實是不可分離的。開發不僅是為了利用,同時更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保護是為了持續的開發和有效地利用。所謂的保護并不是要將旅游資源單獨的隔離開來,不讓外界進入,相反,要讓民族文化得到有效地保護,就必須要去開發它、認識它、了解它。從這個意義上說,開發與保護這兩個概念并不是對立的,它們只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的點,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將這兩個方面有效地協調起來,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要合理的開發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在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開發過程中,把握好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那種將開發與保護割裂開來,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資源保護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在實踐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重視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另一方面也要在開發的過程中追求適度原則,從而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
在借鑒傳統教學課程的基礎上,開發具有摩梭族本民族特色的傳統課程,同時采取系列措施鼓勵教師研究傳統摩梭文化,鼓勵學生學習傳統摩梭文化,使傳統摩梭文化成為摩梭人民學習的必修課程,這是最有效的一種文化傳承方式。
通過建立數據平臺,將摩梭文化用另一種明顯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大家能更直觀發現問題的所在。同時利用信息的共享傳遞,與其它傳媒方式配合,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建言獻策,集合大家的智慧,促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摩梭族作為一個特有的少數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土人情,雖然在旅游開發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但只要始終將保護放在首要位置,各方積極配合,采取必要措施,摩梭文化一定會保持本真的原始風貌,還原大家一個真實的摩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