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斌,朱妍妍
(吉林大學 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城市群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中樞,其是否高質量發展對于引領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資源高效配置、技術變革以及增強區域經濟活力、提升區域經濟效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哈長城市群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地理區域,其對加快東北地區經濟全面振興,促進東北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在東北地區經濟下行的環境下,哈長城市群發展能夠提升其在東北經濟振興中的功能作用,進而推進東北經濟發展。學界也聚焦城市群發展研究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趙倩和沈坤榮(2018)認為,城市群發展需要強化創新意識。[1]孫久文和張澤邦(2019)認為,推進城市群發展必須要完善城市群治理,著力提升城市群創新能力。[2]韓晶等(2019)認為城市群中心城市可達性越強,核心城市的輻射效應越強、增長動力越強。[3]李澤眾和沈開艷(2020)認為,因地制宜地優化城市群的空間結構是促進城市群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4]邢華(2020)認為,京津冀三地應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推動區域優勢互補發展。[5]馬海濤和徐楦鈁(2020)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維度對黃河流域7個城市群及內部所有地級城市進行了發展評估。[6]毛艷(2020)用熵權TOPSIS法測度了中國十大城市群經濟發展水平。[7]
綜上所述,學界對于城市群發展研究主要涉及城市群發展的實證分析以及發展的具體措施等方面,為進一步推進城市群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支持。而以哈長城市群為研究對象對其發展水平測度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所以,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對哈長城市群發展問題進行量化分析,在指標體系構建基礎上利用熵值法對2009~2018年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進行測度,進而分析其所處階段水平,提出促進哈長城市群發展的對策建議。
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借鑒曲巖和王前[8](2018)的有關研究,本文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為:
一是科學性原則。各指標選取要科學可靠、有所依據,真實可靠地反映哈長城市群發展狀況。
二是簡潔性原則。在指標選取上盡量簡化指標數量,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即可。
三是可操作性原則。所設定的指標或者替代指標等都能夠具有數據可獲得性,要有數據統計基礎。
2.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結合前文分析,參考馬海濤和徐楦鈁(2020)的研究成果,本文從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開放發展5個維度構建哈長城市群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6],共計27個指標,其中:創新發展維度下設7個指標,協調發展維度下設5個指標,綠色發展維度下設7個指標,開放發展維度下設4個指標,共享發展維度下設4個指標(詳見表1)。

表1 哈長城市群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1.熵值法
熵值法是研究某一指標離散程度的分析方法,指標的離散程度越大意味著其權重越大,對評價對象的影響越大,本文借鑒董薇薇[9](2019)的研究方法,采用熵值法對哈長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權重進行測度,進而用各指標標準化值與對應權重相乘求得哈長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水平得分。其公式如下:
(1)
2.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0~2019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0~2019年吉林省、黑龍江省統計年鑒;2010~2019年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吉林省以及黑龍省政府網站等。
3.研究范圍
本文主要對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包括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牡丹江市、綏化市、延邊州等11個城市。
本文對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綜合指數得分進行測度,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哈長城市群發展指數得分

表3 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發展指數得分情況
在借鑒王宇等[10](2020)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結合本文測度結果及研究需要,對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標準進行得分區間劃分,如表4所示。

表4 哈長城市群發展指數得分水平等級劃分
1.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分析
(1)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評價。如表2所示,2018年哈長城市群發展綜合指數得分為0.32947,同比增長6.9%,較2009年增加80%。可見,2009~2018年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綜合指數得分呈增長趨勢,說明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結合計算得出的結果對照表4劃分標準可以發現,2009~2013年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處于低質量發展水平階段,2014~2018年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處于中低質量發展水平階段,可見,哈長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水平等級從2009年的低質量發展水平提升至2018年的中低質量發展水平階段,發展水平有所提升,但距離高質量發展水平階段仍有較遠距離,其原因主要在于各子系統得分水平差異性較大,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子系統得分相對較低,拉低了哈長城市群發展綜合指數得分,影響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的提升。
(2)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發展水平評價
如表3所示,2009~2018年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牡丹江市、綏化市、延邊州發展綜合指數得分均呈增長趨勢,其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在此基礎上對照表4的劃分標準可以看出,長春市和哈爾濱市發展水平等級從2009年的中度發展質量水平提升至2018年的中高質量發展水平等級;吉林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牡丹江市、延邊州發展水平從2009年的低質量發展水平提升至2018年的中低質量發展水平;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綏化市2009~2018年發展水平均處于低質量發展水平等級。
總體來看,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發展水平等級相對較低,長春、哈爾濱兩大中心城市發展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城市發展水平,各城市發展水平差異性較大,距離高質量發展水平階段仍有較大差距。
2.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差異性分析
(1)哈長城市群各子系統發展水平差異性分析
如表2所示,2009~2018年,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各子系統發展指數得分均呈現出增長態勢,這說明各子系統發展指數得分水平越高,哈長城市群發展指數得分越高,其對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的促進作用越強,越有助于推進哈長城市群發展。同時,2018年哈長城市群各子系統發展指數得分排名從高到低依次為: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創新發展子系統以及開放發展子系統發展指數得分較低,拉低了哈長城市群發展指數得分,不利于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的提升。
(2)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子系統發展水平差異性分析
第一,創新發展子系統。創新發展子系統得分區間從最高的長春市0.154分到最低的遼源市0.05分,最高分是最低分的3.08倍,各城市創新發展子系統得分水平差異性較大,從得分排名情況看,長春市和哈爾濱市分別位居第1和第2位,松原市和遼源市位居倒數后兩位。造成各城市創新發展指數得分差異性較大的原因在于長春市和哈爾濱市作為核心城市本身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且對周邊地區的集聚作用相對大于擴散作用,所以其創新發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地區,盡管這兩個城市創新發展指數較高,但大部分城市創新發展指數得分較低,拉低了哈長城市群整體的創新發展水平。
第二, 協調發展子系統。協調發展子系統得分區間從最高的哈爾濱市0.290分到最低的遼源市0.023分,最高分是最低分的12.61倍,得分超過0.1分的有哈爾濱市、長春市以及吉林市,而低于0.1分的有8個城市,占比達到72.7%,可見,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協調發展指數得分的差異性相對較大,從得分排名情況看,從高到低依次為哈爾濱市、長春市、吉林市、延邊州、四平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松原市、綏化市、遼源市。

圖1 2018年創新發展子系統下各城市發展指數得分

圖2 2018年協調發展子系統下各城市發展指數得分
第三,綠色發展子系統。綠色生態子系統得分區間從最高的長春市0.152分到最低的四平市0.079分,最高分是最低分的1.92倍,綠色生態子系統指數得分超過0.1分的有長春市、哈爾濱市、延邊州、遼源市、大慶市、松原市等6個城市,低于0.1分的有吉林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綏化市和四平市等5個城市,綠色生態子系統的發展指數得分的城市間差異相對較小。從得分排名情況看,長春市和哈爾濱市位居前兩位,綏化市和四平市分別位居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一位。

圖3 2018年綠色發展子系統下各城市發展指數得分
第四,共享發展子系統。共享發展子系統得分區間從最高的哈爾濱市0.201分到最低的遼源市0.012分,最高分是最低分的16.75倍,其中,得分超過0.1分的僅僅有哈爾濱市和長春市兩個城市,其他9個城市均未超過0.1分,且低于0.05分的城市達到4個,可見,哈長城市群各城市共享發展指數得分差異性較大,各城市在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差距較大,不利于其共享發展指數得分的提升,影響了城市發展。從得分排名看,哈爾濱市和長春市分別位居第1和第2,松原市和遼源市居倒數后兩位。

圖4 2018年共享發展子系統下各城市發展指數得分
第五,開放發展子系統。如圖5所示,開放發展子系統得分區間從最高哈爾濱市的0.185分到最低綏化市的0.012分,最高分是最低分的15.41倍,僅有哈爾濱市和長春市開放發展得分超過0.1分,其他城市開放發展子系統得分均低于0.05分,所以,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開放發展指數得分差異性較大,這也說明各城市的對外貿易情況差異較大。從具體的得分排名情況看,大慶市和綏化市位居第10和第11位,嚴重拉低了整體開放發展子系統得分。

圖5 2018年開放發展子系統下各城市發展指數得分
3.預測分析
本文采用時間序列法對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綜合指數得分進行預測(見表5)。基于此,對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進行預測分析。

表5 預測結果
從預測結果看,2019~2020年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處于中低質量發展水平,2021~2025年將處于中度質量發展水平,2026~2028年達到中高質量發展水平,到2029年邁入高質量發展水平階段。
為深入分析哈長城市群發展的影響因素,借鑒梁志霞等[11](2020)的研究成果,結合本文研究需要構建以下模型:
(2)
其中:Y為因變量,代表哈長城市群發展綜合指數得分。Ai(i=1,2,3,4,5)為自變量,其中A1~A5分別表示創新發展子系統水平、協調發展子系統水平、綠色發展子系統水平、共享發展子系統水平和開放發展子系統水平;u表示隨機項;B0表示常數項,B1~B5代表自變量的系數。
在面板數據回歸分析之前要對模型進行選擇和檢驗,以便于選擇合適的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首先,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回歸分析并進行F檢驗,發現P值為0.6615,可認為不存在個體效應。
其次,通過Breusch-Pagan檢驗,P值為1.0322,大于0.05,認為不能拒絕“不存在個體隨機效應”的原假設,應該考慮混合效應模型。
再次,通過Hausman檢驗發現P值為1.2132,大于0.05,表明應該使用混合回歸模型PLS。
1.回歸結果
基于前文分析,本文運用Stata軟件,選擇PLS混合效應模型對哈長城市群發展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其分析結果見表6。為了避免內生性問題,進一步對模型進行內生性檢驗,運用GMM方法,先對原方程作差分,使用變量滯后階數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回歸,回歸發現各主要解釋變量的正負號基本沒有發生變化,顯著性水平保持一致。進一步進行Hausman檢驗認為不存在內生性問題。通過異方差穩健標準誤再次進行回歸發現,各變量指標正負號與回歸結果一致,顯著性也一致。因此,可以認為模型具有穩健性,回歸結果具有較強解釋意義。

表6 回歸結果
2.影響因素分析
從表6中可以看到: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開放發展子系統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15、0.010、0.015、0.020、0.009,均在5%顯著性水平下顯著,各子系統發展水平與哈長城市群發展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對哈長城市群發展具有正向激勵作用。
但從各子系統回歸系數不難看出,創新發展子系統、協調發展子系統以及開放發展子系統的回歸系數相對較低,對哈長城市群發展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小,拉低了哈長城市群發展的總體得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哈長城市群發展。從現實發展情況看,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經濟差距較大,城鄉差距逐漸拉大,且受東北經濟下滑壓力影響,各城市創新能力、對外開放水平以及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等均受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哈長城市群發展。
本文的研究表明:2009~2018年哈長城市群發展指數得分不斷增長,其發展水平在不斷提升,但發展水平處在中低水平階段,與高質量發展水平階段仍有較大差距。同時,2009~2018年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的發展指數得分總體呈增長趨勢,長春市、哈爾濱市處在第一梯隊,處于中高質量發展水平階段;吉林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牡丹江市、延邊州處在第二梯隊,處于中低質量發展水平階段;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綏化市處在第三梯隊,處于低質量水平發展階段。可見,中心城市與非中心城市發展水平差距較大,不利于哈長城市群整體發展水平提升。通過預測分析發現,到2029年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邁入高質量發展水平階段。盡管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逐漸提升,但質量水平仍然相對較低,其原因在于創新發展水平、協調發展水平、開放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阻礙其發展。
1.發揮中心城市創新引領作用,推進哈長城市群創新發展
一方面,要加快長春、哈爾濱兩大中心城市的創新投入,積極推進其城市創新發展,實現城市發展轉型升級,進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為其他中小城市發展提供更多創新要素資源支持,進而推進哈長城市群創新發展。另一方面,要利用長春和哈爾濱市的中心城市功能作用,大力推進都市圈建設,通過都市圈建設更好地實現中心城市信息化、網絡化,實現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其創新引領作用,帶動非中心城市發展,進而推進哈長城市群發展。
2.提升非中心城市發展功能和質量
一方面,要加強非中心城市新型產業培育和發展,形成非中心城市新的產業經濟增長極,尤其是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將進一步提升非中心城市經濟發展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強非中心城市公共服務建設,在教育、醫療、養老保險等領域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非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功能,擴大其城市規模,進一步縮小其與中心城市的差距,進而能夠承載更多的中心城市產業轉移,推進哈長城市群內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進一步提升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
3.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哈長城市群發展
要在創新發展理念引領下,立足哈長城市群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優勢,培育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一方面,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和生產體系,推進哈長城市群新舊動能轉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尤其是要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加快智慧農業發展,培育新的產業動能。另一方面,加強區域協同作戰,加強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引進先進生產要素資源,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進一步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水平,既有助于哈長城市群協調發展,也有助于推進其高質量發展。此外,要加快5G、人工智能等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產業發展,加快數字城市建設,為各城市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促進哈長城市群發展。
4.推進哈長城市群內城市協同發展
一方面,要推進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產業協同發展,促進要素資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動,尤其是要發揮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擴散作用的發揮,促進中心城市的要素、產業、企業等向周邊城市梯度轉移,從而加快非中心城市發展,縮小哈長城市群內各城市間的差距。另一方面,搭建城市間合作平臺,加強城市群內各城市間的產業合作、旅游合作、科技創新合作、環境合作等,促進城市群內城市間協同發展。同時也要提高其一體化發展水平,更好地實現開放發展。基于此,推進哈長城市群內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加快要素資源的合理流動和配置,打破城市間壁壘,進一步提升哈長城市群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