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冠宇
政策不穩定致使城市形象依托不堅實
城市形象的提升工作對政府而言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程,因此,城市形象的提升需要穩定的政策環境和堅實的產業依托。當政府為了大局和長遠利益而積極干預產業活動時,政府制定政策促進或制約產業的效果就會更加明顯。現階段哈爾濱缺乏完整的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形象的打造與提升過程缺乏堅實的產業基礎,導致城市形象的整體化水平很低,這主要是由于哈爾濱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沒有充分認識到穩定政策保障對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哈爾濱市政府提出了“中國冰城”“音樂之都”“東方小巴黎”等近二十種哈爾濱城市形象的提法和名片,然而這些提法和名片只能代表哈爾濱城市形象的某些方面,不能完整地概括哈爾濱的城市形象,甚至不能形成一個一目了然的、整體的、系統的城市形象。
哈爾濱市近十年來的城市發展目標與相關政策舉措一直處于動態變化之中,不斷變動的城市形象定位必然缺乏與之相應的系統性規劃和政策支持,使得哈爾濱市第三產業的發展缺乏穩定有序的政策環境保障。由于相關產業法規和政策存在不完善的問題,導致哈爾濱相關產業難以取得突破,間接延緩了城市形象提升的進程。哈爾濱政府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需要有品牌意識,即根據哈爾濱自身的特點,塑造一個能被目標受眾接受的城市形象,并為其制定相應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區別于其他城市。
政府對產業轉型支持力度弱
哈爾濱是黑龍江的省會,是一個中心城區分布式城市,它的主要特點是以招商引資為主,經濟總量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區,雖然近年來哈爾濱市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但從經濟領域看哈爾濱市政府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還存在一些問題。哈爾濱集聚資金、人才、技術的能力不夠強,科技與經濟發展的融合度不夠,產業邁向中高端面臨嚴峻挑戰。哈爾濱的知名企業數量與第三產業比重均排在倒數,在吸引外資直接投資方面具有相對優勢,但地區生產總產值增長較其他四市相比最為緩慢。由此可見,經濟結構不合理與產業轉型升級緩慢導致的經濟問題也嚴重影響著哈爾濱城市形象的塑造與提升。
政府對城市資源缺乏合理的開發與保護
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的生態資源反映著城市形象的好壞,生態建設對城市的形象塑造至關重要。然而目前哈爾濱市政府對城市的生態環境缺乏合理的開發和保護。與其他四市相比,哈爾濱的人均水資源保有量最低,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城市綠化面積最小。就目前的指標來看,哈爾濱市政府對"污水集中處理率"的重視程度較弱,政府在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對城區的人均綠化面積保留得較少,哈爾濱城市綠化覆蓋率低。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哈爾濱的可持續發展,阻礙了哈爾濱城市 形象的提升。
政府對外推廣活動途徑單一
公眾了解一個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電視、網絡等新媒體,但從哈爾濱市政府目前對城市形象宣傳的途徑來看還處于大眾宣傳階段,推廣途徑單一,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哈爾濱市政府對城市形象的宣傳和推廣主要依靠成本高昂的城市宣傳片,但目前來看效果非常有限,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中的有效推廣還不夠。其次,哈爾濱市政府對城市形象宣傳的內容缺乏引導,關于哈爾濱城市形象的新聞報道不難看出,哈爾濱城市形象定位多為"冰雪之城",長期高重復率的宣傳會引起受眾的審美疲勞,失去新鮮感。哈爾濱的地方特色不僅有眾所周知的冰雪文化,還有獨具特色的邊疆地方特色,如"歐陸風情""音樂之城"等,這些在新聞報道中卻很少見到。同時,關于哈爾濱的城市生活、居民幸福指數、社會文明程度等相關報道中也充斥著"宜居城市""文明城市"等其他城市常用的宣傳口號,在宣傳內容和宣傳形式上缺乏哈爾濱自己的城市形象靈魂,缺乏獨特的城市定位宣傳。最后,政府部門在哈爾濱城市形象的建設和提升過程中,不能有效調動哈爾濱市民互動參與的積極性。哈爾濱市目前已開通了24個政務微博,其初衷和用意本是好的,但其發表的微博內容多為政府方針政策,嚴重脫離了市民的實際生活。此外,政府在微博中與受眾群體的互動太少,無法充分調動民眾宣傳哈爾濱城市形象的積極性。
制定戰略性規劃,把握宏觀管理
設立專業的城市形象運營機構。城市形象的提升工作是一個長期的、變化的過程,在城市形象的形成和提升過程中,哈爾濱市政府應制定整體戰略規劃,將城市形象的提升納入城市的發展規劃中,通過城市自身的發展來提升城市形象,形成良性互動。在此過程中哈爾濱市政府應建立專業化的城市形象運營機構,明確制定機構下設部門的職能,實現各種城市公共資源的整合重組,由城市形象運營機構全面負責哈爾濱的城市形象提升工作。哈爾濱城市形象經營機構應采取公私合營的經營方式,由政府主導,盡可能覆蓋整個哈爾濱的重要部門和組織。以專業的城市品牌管理組織為支撐,鼓勵所有利益相關者在城市形象提升過程中在同一框架內協調有序地開展活動,以提高城市形象提升的效率。
塑造全市統一品牌城市形象。哈爾濱市政府要科學合理地對城市形象進行總體規劃,打造一個全市統一品牌城市形象。首先,哈爾濱市政府要根據城市發展的目標方向,運用政府的行政權力對城市現有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從實際出發,確定哈爾濱的城市形象定位;其次,發揮自身主體優勢。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授權等方式,把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聯合起來,形成合力(1+1>2的協同效應)來應對城市形象創建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最后,建議哈爾濱市政府應制定《哈爾濱城市形象建設規劃》,在明確哈爾濱的城市形象定位后,以《哈爾濱城市形象建設規劃》為指導方針堅持不懈地提升哈爾濱的城市形象。

加大政府公共投入,注重科學平衡
加大政府公共投入。首先,哈爾濱市政府應注重教育產業的資金支持,提高勞動力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把教育事業促進產業發展深度融入產業需求中去,使人力資源、人力資本更好地適應人才培養、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哈爾濱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其次,哈爾濱市政府應加大就業保障投入,建立有利于高學歷人才發展的薪酬和激勵制度。從薪酬、福利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吸引人才集聚,留住人才為哈爾濱城市形象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本支持。哈爾濱市政府要合理安排公共產品的配置和投放,優化公共服務細節,此外,要重視均衡性和科學性,向哈爾濱新區、郊區、農村等新發展地區和經濟薄弱地區傾斜,縮小城鄉區域差距,促進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為展示良好的哈爾濱城市形象添磚加瓦。
整合地域資源,優化城市環境
打造綠色生態環境。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提升哈爾濱城市形象的必然要求。建議哈爾濱市政府全面落實《“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生態、低碳、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實現哈爾濱城市形象提升的合理性、有序性。從環保方面提升城市形象,哈爾濱市政府應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推進燃煤電廠的超低排放改造,嚴格管理和控制工業企業的污染物排放,以及戶外焚燒秸稈的現象。哈爾濱市政府要實行嚴格的環保制度,嚴格監督減排量。同時,持續加強污染水體整治力度,加速補齊目前哈爾濱城市污水、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的短板,通過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實現城市污水、城市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全覆蓋。將哈爾濱打造成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麗城市。
整合媒介資源,重視國際推廣
制定國際化城市形象營銷方案。哈爾濱市政府在樹立城市形象時必須注意國際推廣,制定國際營銷方案。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制定國際營銷方案,包括承接高層次國際會議和娛樂活動、締結友好城市等,加強宣傳推廣,發揮哈爾濱地區高校、媒體、社會組織在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中的積極作用,拓寬社會組織、民間組織國際友好交流渠道,以“音樂之城”“冰雪城市”建設為抓手,我們將力爭承辦更多全國性、世界級的音樂、體育賽事,提升哈爾濱城市的影響力和國際形象。
(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