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內部控制意識不足
現存的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問題大多是對其管理不夠重視且控制意識的缺失導致的。很多單位內部員工不僅對待工作的態度消極、缺少熱情,而且對單位的規章制度沒有系統的學習,導致不了解各項制度。正是因為這些員工的消極態度,直接影響了整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使其不能正常的發揮作用。
對內部控制的管理除了員工的消極態度,還有管理人員對其的忽視。在他們看來,對部門和工作的內部控制不如單位財政的管理和控制更加重要。更多的單位會選擇把內部控制的管理放在財政的方面,這就導致了部門和工作的內部控制管理被忽視,進而引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出現種種問題。
監督管理不到位
從目前情況看,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沒有意識到財務資金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甚至有些單位對內部控制的概念也不清楚。更多的單位認為想要提高競爭力,就必須大力發展財政方面,必須要將財政資金的內部控制放在第一位。這樣的想法固然好,但是在具體落實到工作中就有了很多問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許多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只注重工作成果和經濟效益,忽視了財政資金的內部控制,工作毫無意義。
具體來說,行政事業單位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制度內容并不完善,只是作為一種處理檢查的手段。想要全面落實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就需要在規章制度中明確提出各項事務需要的程序和流程,也要安排具體的職責。整個制度的建立不是很有現實意義,而是一種表面的形式。
例如,對于會計內部的控制并沒有接受真正的績效考核?,F在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方面都更加重視會計的數據。對于數據的真實和完整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在面對現實中的經濟方面活動并沒有合理的分析,對會計的職責也只是記錄數據,忽略了他的監督作用。數據只是從表面分析經濟活動的趨勢,進而進行判斷合理性,但是并不全面。這是崗位分配不合理和資源浪費的結果。
缺少預算控制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方面的預算監督機制并不完善。如果單位缺少一套完整、可執行性強的制度來保證預算的有效實施,那么就會導致收支不平衡、預算的分配方式和管理沒有約束、體制也不夠完善。所以,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對支出的管理和監督方面做出較大的改善進而有效的約束和控制。同時,資金使用的社會效益也缺乏系統的評估機制,增加了資金使用的隨機性。
行政事業單位不同于其他企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財政方面要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評價。面對這樣的情況,預算管理是否公開公正、對預算的監督是否有效執行都是需要重視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腐敗貪污的現象出現?,F在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面對外界對其的評價和建議時,不能快速積極的處理問題和反饋解決效果,缺少相應的監督和評價機制。處理機制不夠健全。
崗位設置不科學
由于行業性質的特殊性,真正到位的員工數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對于社會中其他的企業,他們的員工數量非常的少,也沒有較多的人才。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還對單位的崗位分配不合理,出現一個人做兩個職位的情況,就會出現內部問題。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只有會計、保管、決策和審計屬于不同的人員進行管理,嚴格分開,每個崗位才能起到有效的相互制約作用。但在一些單位,由于沒有事后制衡機制,極易發生濫用職權、貪污枉法等犯罪行為。
風險評估機制不完善
由于市場和行業的競爭中,行政事業單位會面臨各類的經濟財務風險。社會中有一些風險評估的機構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對評估不夠科學和合理,沒有高度風險管理的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中如何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力成為比較困難的問題。然而,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管理部門對風險缺乏正確認識,使得內部控制工作更加困難。業務流程中的風險不可避免地會不堪重負,導致評估機制無法啟動。
內部控制執行力缺失
在考核方面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考核的意識和指標,大多數單位在項目預算截至后沒有對數據進行一個完整的分析和評價,在資金的投資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沒有引起重視,例如沒有考慮到投資的效果、方向的正確與否、收入支出是否平衡等問題。這樣會導致在下次作出預算的時候缺少指導和參考,使預算功能削弱。部分單位現有的考核制度和體系沒有進行完善和優化,在科學性和規范性方面欠缺很多,這就直接導致了預算沒有對支出進行有效的約束。
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認識
想要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效率,可以通過提高單位員工對內部控制意識的提高進而控制單位內部控制管理。單位可以通過舉辦宣講活動和邀請一些有成功案例的單位進行教育演講活動。積極地從各方面宣傳內部管理控制的好處,通過與其他單位的比較,從中發掘出其對單位的積極影響。
在進行宣講以外,還可以進行其他宣傳活動,例如創建微信公眾號推送與內控意識相關的內容,貼標語等方式,加強員工對內控意識的重視和能力的提高。
優化內部控制制度
首先,內控制度建設要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結合本單位實際,不能機械地照搬別人的成功經驗,也不能完全空中樓閣。想要優化內部控制制度,并不是立竿見影的。建立和優化制度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很多單位的錯誤想法是內部控制是需要保守的,但是這一觀念已經被時代推翻。隨著社會的發展,單位面對各種新的挑戰和風險的時候,內部控制制度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優化和完善,才能從容不迫的面對各類風險,從而不斷的發展。
在單位中制定出一整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體系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一制度,會導致一些程序在執行的時候造成不可控的風險。所以,想要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內部控制,就要擁有一套合理且可執行性強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其提供保障。
另外,想要有效的控制風險,就必須要通過完善監管機制。在監管機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審計。審計可以監督單位做好財政資金的內部控制,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能夠有效降低風險,加強單位的內部管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風險,進而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穩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單位的發展。
加大預算控制力度
在管理資本預算時,要結合內外部發展和經濟大局,注意風險因素和制約因素。同時,對預算進行分類,包括支持企業基本經營、財政投資、業務發展等,對于不同的經濟活動,資金本身的風險程度也相應不同,評價指標也需要個性化。
科學設置財政崗位
想要提高單位內內部控制的水平,就要合理的分配各類崗位,進行合理的分工,這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是有必要的。在進行有關內部控制工作中,要注意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與權限方,讓每個負責內部控制的員工都能對每個崗位員工的崗位能力和職責完成情況有一個客觀、清晰的評價,使本單位工作人員在指導下更有序地開展手頭工作。對于崗位不相容的問題,單位要根據內控工作的實際需要,將不相容的崗位分開,形成相互監督制約的網絡,確保單位內部權力行使和責任運用能夠處于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狀態。例如,為了降低資金損害的風險,可以安排多人負責代替傳統一人負責所有資金業務的方式;減少出納的一些工作權力,例如記錄支出、收入、債權和債務等內容。
強化風險防控意識
1.與行政單位內部的投資相關的各類決策都會對以預警機制產生影響。通過對財務管理內容的合理規劃,進行分析研究,優化、調整預警機制的運行,能夠有效地提高財務管理的實際安全性,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
2.在投資相關項目的時候,為了全面掌握市場投資項目的相關前景,可以采取市場調查的方式,從多角度調查市場風險將系統數據的多個方面進行整合后,即可確定相關投資項目。
3.嚴格的財務風險控制要求對每個審批環節實時監控,保證審批工作的合理性,避免因簡化審批流程而造成實際監督管理效益的損失,預警機制的運行和嚴格的財務風險控制可以為會計內部控制管理的發展提供實際的幫助。
加強內部控制的執行
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質量,可以設置嚴格明確的獎懲制度,并且要將獎懲制度同員工自身的實際績效考核掛鉤,這樣可以提升單位的運營速度,發揮內部控制體系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積極作用,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加強內部控制體系管理人員的執行能力,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這樣的實施方案有很多好處,首先是能夠完善事業單位的各項規章和制度,其次是能夠快速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加快管理速度,從而達到為人民提供更便利快捷的服務。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現有的控制管理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完善和優化,積極改善這些問題可以提升員工的各項素質,創造更大的價值。綜合以上內容,快速有效的解決現有的問題可以加速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效率,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的穩步發展。
(國家稅務總局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
參考文獻:
[1]趙小剛.開發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評價系統 破解管理瓶頸[J].會計之友,2016(08).
[2]毛小葉.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7).
[3]張曉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6).
[4] 譚磊.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的應用分析[J].時代金融, 2016,(03):128129
[5] 吳瑩.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