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潔
近年來,杭州市政府對于文化產業支持力度和財政投入不斷增加,產業集群規模化效應也已顯現,文化產業總量穩中有升,成為杭州市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產業之一。相較于傳統產業,文化產業因其產品特殊性,融資渠道、方式、評價有所不同,故需要借鑒區塊鏈為抓手,為文化產業融資打開新的局面。而大型文化企業本身就有較強的融資能力,作為文化產業主體的中小企業,往往處于文化金融產業鏈末端且數量眾多卻難以獲得融資支持。在數字化經濟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務創新實質是由數據驅動,輔以金融科技的手段促使融資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構建中小企業的信用自查、自引、自證體系,管控和規避融資風險。本文以杭州市文化產業為例,分析當前杭州市文化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在“區塊鏈+”融資模式基礎之上,給予區塊鏈促進文化產業融資模式優化的建議,并希望提供“杭州樣板”,為省內其他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借鑒建議。
2020年9月,習近平總主席在湖南考察時強調,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要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縱觀各個省份,都在積極探索文化產業與科技產業,以及與金融、旅游等其他產業融合相互發展的新路子,文化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相關領域的融合需要將方針政策、發展理念、經濟手段、社會效益協同。同年10月,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也提出,為了提升本市文化產業的競爭力,亟需引入以大數據、互聯網、融媒體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加快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使文化產業成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同時,作為文化產品的支撐性金融融資,應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踴躍投資文化領域。
以“八八戰略”為指引,以文興業,使得文化產業向萬億產業邁進,繁榮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產業,將文化大省目標作為前進動力。在此過程中,也涌現了以浙江省出版聯合集團、杭州宋城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等一大批文化創意的領頭羊。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光有領頭羊遠遠不夠,更多的是需要羊群聚集。杭州作為浙江省的省會城市,又是南宋都城,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次杭州市擁有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民營經濟以及龐大的金融體量,為發展文化產業融資創新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杭州獨特的區位優勢,提出“將杭州打造建設成全國文創產業中心”,將文化產業打造成“十大新興產業”之一,加快產業轉型發展,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此外,杭州市政府還出臺了《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若干政策意見》、《杭州市“十三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意見,涉及產業發展定位、加大財政支持、減輕稅收負擔、加強人才建設、優化發展環境等多個層面的各項扶持,為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也為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發揮潛力保駕護航。
從杭州市統計局資料整理所得,近十年來,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量占全市GDP占比翻了一番達到24.2%,遠遠高于全國水平4.65%,即便是去年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之下,杭州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092億元,同比增長7.3%,占GDP比重14.8%。足以見得,文創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地位與作用進一步提升。
雖然杭州市文化產業已經取得了驚人的發展,但也需要看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新冠疫情影響,杭州市中小文化企業為代表受到了重創,由于其產品的虛擬性,融資形式與實體產品不同,而疫情后中小企業面臨融資問題和大中企業也有所區別,對流動性資金的需求也具有差異性,從中所暴露出了產業結構調整、中小企業資金周轉難度大、政府惠企政策落實困難、組織經營管理落后、數字資產融資評估難評估、復合型人才流失等一系列問題。
中小企業資金周轉難度大
在疫情期間,雖然大小文化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超過七成企業表示存在資金缺口,但是相對于上市企業和龍頭企業憑借自身行業地位、多年積累的優良信譽以及市場回暖后的快速響應,金融機構往往更青睞于為這些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或者辦理延遲支付貸款措施,此外,大企業背后也有資本市場和大股東的支持。而中小文化企業通常無大股東支持,獲得貸款難,延遲支付能力差,更容易陷入資金無法周轉的窘境。

惠企政策落實舉步維艱
大部分中小企業一直存在金融制度欠缺、融資管理能力落后、融資評估流程不健全等長期頑疾,即便省、市各級政府多項政策并舉保障中小企業融資的情況下,由于其自身短板,融資數據不健全、征信體系缺漏、財務數據失真而造成融資渠道不暢通,特別是中小企業誠信問題已經成為了其融資道路上的攔路虎,使得中校企業在金融機構融資評估系統中得不到較高評級,直接影響融資獲取。
數字資產融資價值難評估
當前杭州市文化產業融資過程中,并沒有相應的信息公開體系,并且交易規則也不明確,文化產業公司無形資產的價值無法進行準確的評估,處置也較難,而涉及到的版權價值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方法實現量化,進而造成文化產業公司在將版權進行抵押時測算不準確,僅僅依賴于主觀評估,這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素,要想實現融資交易存在難度;知識產權目前在市場上也沒有較為準確的參照標準,價值的確定也相對較難;公開權威市場的缺少,使得文化公司無法按照規定日期償還貸款時,作為抵押的版權又難以轉化為現金,為此銀行等一些金融機構并不認可文化公司使用版權進行融資;目前為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杭州市政府也鼓勵文化公司可以用無形資產抵押融資,但是由于相應的服務不夠完善,比如相關著作權缺少配套政策,反而使文化公司版權融資受到了影響。
組織經營管理落后
中小企業多是小團隊式管理模式,投資融資面窄,對資本市場運作缺乏實踐經驗和客觀科學判斷,在企業趨利下,中小企業個人管理者乃至管理團隊就會因勢利導,熱衷于追捧金融熱點,將資金大量投入于此,但是又缺少金融市場實操經驗,僅憑主觀市場認識和企業直覺進行判斷和沖動投資。
融資平臺缺乏新技術驅動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技術對文化產業融資創新應用有待加強,現有文化產業鏈的融資過程中,往往出現信息不對稱或信息滯后的問題,故無法提供依靠交易、行為數據提供融資服務的模式,亟需一個統一的文化金融對接平臺,使得參與其中的各個機構與監管部門間的數據不能實現共享融通,提高文化企業融資的透明度和效率,也不能為今后文化融資研究、統計、判斷提供重要價值。
復合型人才培養不足
文化產業已成為杭州市成為最有活力產業之一,與金融科技的結合也已初見成效,但是由于是新興行業,人才培養的經驗相對缺乏,人才培養周期與產業發展產生了時間差,大部分產業人才往往是從傳統金融業轉型而來,但文化產業產品特征、評估、抵押的方式方法都與傳統實體產業有所不同,在實踐中往往也沒有相應的標準化流程給予更好的指導,人才培養機制方面也僅僅關注于金融或文化領域知識傳授,導致復合型人才缺失,再加上評價體系管理方面不夠成熟,進而造成杭州市文化產業與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巨大,令文化產業融資發展面臨著較大的瓶頸。
引入區塊鏈,構建信用評價體系
在文化金融的融資產業鏈中,大型企業自有多方面的投融資渠道和完整的資金管控體系,同時基于其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往往可以采取股東投資和外部資本的方式,而對文化產業鏈末端且數量龐大的中小文化企業來說,既缺乏經營理念,又沒有強大的征信背書,所以其在融資過程中經常無法得到有效融資方式和渠道,更有甚者對其融資的權利和義務混淆不清。而金融機構面對眾多中小企業也無法準確知曉其真實經營狀況和征信情況,所以就很難給予中小企業有效的融資幫助。而文化產業鏈不僅牽涉數據流繁雜,且涉及融資主體多樣,中小企業無論是技術支持,還是面對雜糅數據的能力都遠遠不及大企業從容,在面對融資場景下的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等多種信息交叉時更是無從應對。于是,中小企業便很容易對整個融資過程化、場景化的把控缺失,更對融資風險研判與管控無從談起,使得融資盲目、失真實和不穩定,融資效率低下。
針對文化產業參與者眾多且雜,征信混亂的情況,構建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融資產業鏈,利用區塊鏈的技術優勢,記錄核心企業、中小企業的全流程交易信息記錄在鏈上,并對文化產品的版權認證,對近(遠)期價值進行評估,對知識產權確定進行保護,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融資額度、借(還)款記錄、信用額度都記錄在鏈上,并可以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和金融機構評級動態調整融資額度,同時也可以將融資全鏈數據以區塊的形式寫入企業所有的“可信數據池”節點,在鏈上對數據進行加密和保護。同時,通過密鑰管理,建立版權授權準入機制,實現金融機構與文化企業的互動借鑒。
更重要的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使得文化企業過往的融資渠道、金額、賬戶收集提交到鏈上保存,每個企業可以自建一個賬戶,將多個賬戶歸總到一個賬戶上,提高資金周轉效率和企業信息集成,加快數字實體經濟的轉型,實現小型和微型企業信貸自我認證,和解決問題的文化中存在的中小企業融資,解決中小企業現有融資中存在的難以自查自證信用以及知識產品評估困難等問題。
金融科技加成,加強知識產權證券化
由于文化產品天然擁有虛擬性、遠期價值無法準確評估、品牌溢價較高等特點,所以與傳統產品質(解)押方式和評估方式均有所差異,充分利用區塊鏈對文創融資產品進行發展創新,對交易、投資、征信、評估等數據整理、分析、決策,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對商標專用權、著作權、著作權、專利權、文化品牌等權利實行質押貸款,逐步擴大租金貸款、融資租賃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產業鏈融資。
精準防控,防患于未然
文化金融本身是區塊鏈應用的典型場景,因為文化金融涉及的交易主體眾多,交易層次多樣,交易關系交錯,交易涉及面廣泛,形成了交易體的復雜網絡,所以針對其風險管控需要建立精準化評價體系和防患系統。
采取了區塊鏈技術構建的融資服務平臺,使得整個文化金融上的交易主體在全局概念中,針對傳融資理論無法完全解決企業決策完全理性的問題,用集成化平臺評估處理文化產業融資多方交易的策略,評估整個文化產業鏈和供應鏈融資風險的內、外部交易主體行為決策問題。利用區塊鏈構建連接核心企業、中小企業以及金融機構且高度集成的融資風險管控,積極謀求金融科技典型性技術融合,通過重構信任機制、智能合約、信息溯源化以及資產數字化的區塊鏈信息平臺,能實現文化金融風險的評估與管控。
規范理念,完善風險規避機制
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的信息服務額度平臺,有助于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理念,使得基于區塊鏈的融資平臺、評級體系得以應用于具體融資場景,同時也可以使得整個融資過程變得更安全、有效。基于區塊鏈的集成信息化平臺可以為金融機構、文創企業以及政府部門提供全流程的融資、信用、經營、稅收等基礎數據信息,而利用此平臺可以幫助融資各個主體對金融信息的全方位把控,特別是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對產業鏈上融資風險具有管控力,建立完善的風險規避機制。
對中小文化企業融資模式利用以區塊鏈為核心,輔以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等科技手段,針對產業不同融資的交易行為、群體行為特征等評價維度,發現、挖掘和傳遞數據為文化金融產品提供完善的管理環境,涵蓋融資服務體系,基于整個產業鏈視角,對鏈上各個主體的資金調度能力、還款能力、生產經營能力、履約能力、競爭能力等做出一系列的客觀評價,從而規避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對融資風險有預判與管控措施。

從“文化+”和“區塊鏈+”的內外部維度,推動了文化產業的深刻轉型,推動了傳統業態在文化產業內的融合,延伸了產業鏈,促使文化產業助力浙江一號工程,推進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利用科技創新為文化產業升級賦能,帶來科技性的變革,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進程。
[本論文獲得了以下基金項目支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成果(21NDJC311YBM)、浙江省教育廳“國內訪問學者”教師專業發展項目(FX2019075)、浙江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21C35072)。]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南新篇章[N].新華社,2020.9.19
http://www.xinhuanet.com/ mrdx/2020-09/19/c_139380455.htm
[2]袁家軍.聚焦文化強省、文化樹人 袁家軍書記談新時代文化浙江建設[J].政策瞭望,2020(10):4-9.
[3]張路.博弈視角下區塊鏈驅動供應鏈金融創新研究[J].經濟問題,2019(04):48-54.
[4]裘驍磊.杭州中小文創企業融資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20.
[5]柴冬冬.區塊鏈推動文化產業新發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4-21(007).
[6]施科軍.文化金融專營銀行運營模式設計與管理研究[D].寧波大學,2018.
[7]劉薇.文化金融發展的進路與策略[J].開放導報,2019(0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