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成
知識經濟的發展以知識的傳承與創新為推動力,其核心是對知識產權的全面運用。為迎接這一挑戰,打造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將是各國優先發展的目標之一,社會也必然更加重視知識產權教育。高校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與一流的師資力量,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人才,開展知識產權素養教育具有先天的資源優勢與便利條件。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對其自身智力活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所應享有的一種財產權利,也稱為“知識所屬權”。知識產權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功能,其已然融入到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知識產權素養就是“人們了解什么是知識產權以及如何運用知識產權解決問題的能力”。廣義上的知識產權素養教育是指一切涉及知識產權素養的教育、宣傳活動及與之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其實施主體可是學校、企業、政府職能部門、相關機構、個人等多元化組合,涉及社會經濟、教育、法律等多個層面;狹義上的知識產權素養教育是指由傳統意義上的教育部門主導并組織開展的相關教育活動,主要涉及教育領域。
大學生群體處于人生成長的最重要階段,知識產權知識的積累與相關技能的習得、創新意識的啟迪與創新能力的養成都將提升他們的社會競爭力,成為他們人生的寶貴財富。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傳授知識與知識創新是其工作的實質內容,知識產權素養是否全面、可否高效利用現有知識產品是其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以往發生過的高校科研人員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學術造假等事件,都是其知識產權素養亟待提高的表現。圖書館員是信息資源的組織者與傳播者,面對館內豐富的數字資源以及網絡上的各種資源,如若缺失知識產權素養,不能準確把握對版權作品加以利用的尺度,將很容易發生侵權行為,使信息資源的獲取遭遇困難。總的來說,提升自身知識產權素養是高校師生員工的普遍需求,高校圖書館作為兼具教育職能的服務部門,有必要也有責任開展知識產權素養教育活動。
盡管高校圖書館并不是直接的教育單位,但結合圖書館的信息資源與多項服務,其開展知識產權素養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課堂講授
圖書館可以在學校范圍內面向學生群體適當地開設必修課與選修課,課程的開設以通用知識產權素養教育的內容為主,通過教師主持課堂并系統地講授相關知識達到教育效果并通過考試對之加以檢驗。通常圖書館可選拔具有高層次知識產權素養并有一定授課經驗的館員開設專門課程,或者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文獻檢索課等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體系之中。這一教育形式具有系統性與長期性的特點,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也可輔以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動以便達到強化教育效果、深化教育層次的目的。
講座與培訓
開辦學術講座、專題培訓是高校圖書館開展教育活動、推廣服務最常用的方式,其所涉及的內容可涵蓋知識產權素養教育內容的大部分。學術講座既可以面向師生群體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知識、推廣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也可以針對某一專題領域進行深入講解與探討。專題培訓比較注重實踐性,通過圖文演示、上機操作、實踐實訓等形式傳授某一專題領域的相關知識,鍛煉個體所需具備的實踐技能。講座與培訓一般是聘請專家或是知識產權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員來開展,也可以由圖書館內部擁有專業技能的館員負責。
網絡教育
網絡教育是指通過互聯網、校園網以及移動網絡平臺開展的教育活動。其特點是靈活度高,不受場地、時間等的限制,受教育者可自行安排時間,可遠程訪問各種課程資源且系統會自動記錄其學習進度。通過MOOC平臺開展知識產權素養教育即是典型的網絡教育形式。網絡課程的講授一般不用館員直接參與,但平臺的搭建以及各種教學資源的準備工作量比較大,需要系統地、有組織地進行;高校圖書館可吸收一部分教育對象,組織他們以實踐教育的形式參與這項工作,這樣即節省了人力資源的付出也豐富了圖書館的實踐教育活動。
實踐教育
實踐教育更多地被運用在專業教育層次。主要是面向某一部分讀者群體如教師、研究生、館員、法學專業及出版等專業的學生等等,結合具體的實踐任務而開展的。圖書館提供知識產權相關服務也是實踐教育的一種形式,是知識產權素養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對與課題研究相關聯的知識產權信息進行分析、跟蹤與管理,對創新創業項目以及校企合作項目的服務與指導,為MOOC提供版權服務等;教育內容主要以知識產權素養的專業技能為主,涵蓋對版權、專利權等的高級運用與管理技能等等。實踐教育可以與相關單位聯合開展,也可以在圖書館內以實習教育的方式進行;它涉及到多個單位的合作,由多方人員協作開展。
嵌入式教育
嵌入式教育是指將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素養教育的相關內容與學科專業教學需求相結合進而嵌入到高校已有課程體系之中,并直接參與課程的教學過程與實習實踐的教育方式。館員通過將學科專業與知識產權相互關聯的知識、技能進行整合,使得知識產權素養的能力需求學科化、具體化,貼近所學專業,使得個體易于在教育實踐中獲得學科素養與知識產權素養的整體提升。嵌入式教育可以與網絡教育、實踐教育開展的課程相融合,使原有課程達到更好的效果。
與信息素養教育相結合
知識產權素養是由信息素養催生的,且是其在社會經濟層面的高級表現形式;基于兩者的密切聯系,將知識產權素養教育融入到現有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之中是高校圖書館開展相關教育活動最為現實而又有效的辦法。

對于已經開展了多種形式信息素養教育活動的高校圖書館,可對原有內容進行擴展,更多地加入知識產權法律與相關政策的內容,通過對實事、時政的解讀增強讀者群體的知識產權意識,為其知識產權行為素養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注重深化原有教育層次,將知識產權技能的培養融入到基于學科專業的信息素養教育活動之中,強化專業知識產權素養教育的實效;也應將知識產權素養教育與群體團隊合作、創新創業技能教育活動相結合,努力提升學生群體知識產品創造能力,培養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所需人才。還沒有廣泛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高校圖書館,應提高認識,努力創造條件,妥善規劃,積極將知識產權素養教育活動開展起來。
注重人才建設與資源保障
擁有較高素養水平的人才是開展知識產權素養教育的必要前提。高校圖書館應把人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除了直接引進知識產權、法律專業的優秀人才外,圖書館可通過派遣館員進修、外聘專家以及相關行業從業者、積極與有關機構以及職能部門合作等方式為開展知識產權素養教育活動擴充、儲備人才。同時,信息資源為知識產權素養教育提供必備工具與素材,信息資源建設也不能被忽視。高校圖書館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購入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各種資源如圖書、期刊、數據庫、高級工具等,應積極整理網絡上的免費資源供讀者利用。經費不足的館可通過資源共建共享、尋求多方合作、整理免費資源等方式彌補自身信息資源不足帶來的限制。
建立長效機制與相關制度
知識產權素養教育具有長期性,需要圖書館逐步建立并完善相應的長效機制。首先是建立人力資源與信息資源的保障機制,這是教育活動得以長期順利開展的必備條件;其次是完善各種教育活動的運行管理機制以及圖書館同各單位、部門的合作機制,這些機制的建設涉及圖書館業務工作的多個方面,需要依托于多項具體的服務工作才能實現;最后則是知識產權素養教育的評價機制與相關規劃的完善。科學的評價機制為個體知識產權素養的提高以及圖書館的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指導原則與評價標準;而教育規劃則描述了知識產權素養教育的整體布局與具體進程,它的制訂是教育活動能夠逐層深入地開展的必備保障。
(綏化學院圖書館)
參考文獻:
[1] 林青. 面向分層次需求的圖書館知識產權服務[J]. 圖書情報工作, 2017(S1): 70-73.
[2] 徐晨琛. 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現狀調查與分析[J]. 數字圖書館論壇, 2019(12): 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