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下文簡稱“雙控”)是2016年國務院安委辦提出的重要指示,旨在防控關口前移,重心下移。但是由于很多企業開展了安全標準化建設和職業健康、安全雙體系建設等體系建設,企業理不清楚已開展的體系建設與“雙控”機制建設的關系,導致建立的“雙控”機制不符合企業安全管理現狀,增加了企業的管理負擔,構建了“兩張皮”。本文通過論述“雙控”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關系、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和治理的區別與聯系、“雙控”建設的流程及關鍵步驟、“雙控”建設的關鍵原則以及“雙控”建設在某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應用,厘清了“雙控”與安全標準化、雙體系的關系及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之間的關系,明確了在企業中有效推進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主要步驟及關鍵原則,確保了“雙控”建設能有效地服務于公司的安全管理現狀,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
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劇了安全問題,使國內安全事故頻發,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黨中央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問題,國務院安委辦2016年10月9日印發《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旨在防控關口前移,因此“雙控”應該成為企業安全管理的抓手。
2016年國務院安委辦提出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概念,各地開始著手落實執行。而安全標準化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歷史較長,如何將這三個體系融合,服務于企業的日常管理,改變“為了建體系而建體系”的現狀,成了困擾企業安全管理的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就必須搞清楚三個體系之間的邏輯關系。
“雙控”與安全生產標準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區別如下。
第一,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按照屬地政府的要求遵循強制的原則,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則主要遵循自愿原則。
第二,安全生產標準化是一種標準,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一種方法。安全標準化的評審有著比較清晰的評價標準,考評形式為分數。但體系建設的要求只是指導性和原則性,審核效果與對體系的理解有較大關系。
第三,安全生產標準化要求企業有起點,不同的分數段代表著不同的等級要求,但管理體系對起點并沒有要求。
第四,“雙控”對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有更明確的要求,將風險分“紅、橙、黃、藍”四個等級,并進行分級管控,根據風險的不同等級,有側重地進行隱患排查,管控風險。
三者之間聯系如下。
第一,三者的關注點都是注重全員參與,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通過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制定應急預案,持續改進,逐步提高本質安全,遵守PDCA循環法則。
第二,都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紅線為合法合規。
第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基礎和核心為安全生產標準化,它相當于作業指導手冊的作用,指導危險源的辨識和運行控制,使體系運行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第四,“雙控”是對標準化和體系的風險辨識、隱患排查與治理環節的補充和細化,是一種標準。隨著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將會納入安全標準化中。
因此,將安全生產標準化、雙重預防機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三體系融合起來,是使公司建立不斷完善的長效機制,能確保安全狀況持續保持。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是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基礎。識別風險點、辨識危險源、評價風險、實施措施、管控分級,是風險分級管控的具體要求。依據風險點、危險源確定排查點,通過隱患排查,可以發現新的風險點、危險源,進一步補充風險點和危險源信息。
風險分級管控更加注重過程管控,思維是基于風險的非強制性,隱患排查治理更加關注結果管控,思維是基于后果的強制性
建立組織機構
組織成立領導機構,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其中應包括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部門領導、重要條線崗位人員,主要領導職務應由主要負責人擔任,全面負責企業體系建設;各級職責應清晰、明確,安委會、安全領導小組的相關職責也應清晰明確;應明確雙控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包括明確分工、指定工作目標、確定實施步驟和工作任務、安排進度等。
組織全員培訓
制定培訓方案以及明確培訓計劃、參加人員、學時、培訓內容、考核方式、獎懲的相關規定等;分階段、分層次組織安排培訓,培訓內容必須符合相關地方標準要求;培訓結束后進行考試、考核,考核結果應留存完好,納入培訓檔案。
制定“雙控”管理文件
依據建設標準要求,制定風險分級管控制度、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作業指導書等體系文件。要求文件的可操作性強,與企業實際相符,并做好對各部門、崗位、人員的文件傳達工作。
風險辨識與評估
應建立作業活動清單、設備清單。生產過程中的各類作業活動均應該包含在作業清單內,設備、設施均應該包含在設備清單內。崗位工人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全部工作地點、設施均應該包含在職業病危害風險點清單中。
風險評價要以符合法律法規為前提,要符合企業安全生產的實際情況;評價人員對評價準則要熟知,合理、合規評價,確保評價的級別符合相關的要求;重大風險要依據細則、實施指南進行評價;作業崗位職業病的危害風險分級要依據DB37/T 2973—2017中5.5.1進行。
風險分級與管控
風險的管控層級要結合企業管理機構的設置情況確定管控等級。依據分級管控的原則,確定風險點和危險源的管控層級,使管控責任落實到位。
應依據地方相關標準制定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并組織評審,評審要由企業相關部門、崗位人員參與,并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批準后發布,并做好宣貫、培訓工作。
隱患的排查治理
制定隱患排查實施方案,針對一般隱患和重大隱患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被評定為重大事故隱患的,企業應更加重視,并組織評審、編制隱患評估報告,依據報告制定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方案,排查細則、治理方案應包含其中,并按應急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完成上報。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評估、治理、驗收等均應做好紙質記錄,存檔管理。
全員培訓
明確崗位、班組、車間的各級安全檢查職責,告知重點崗位人員的崗位風險、可能發生的事故及防范措施。
目視化管理
在廠區、車間顯著位置張貼車間四色分布圖,在崗位、設備等對應位置張貼風險告知卡,以達到全員告知的效果。
信息平臺建設
信息平臺應包括企業基本信息、人員情況、組織機構、設備設施、作業活動、相關管理規定、體系文件等并確保完整。
在信息平臺中,風險分級管控清單、隱患排查治理清單信息應真實、完整、有效。企業應盡量使自己建設信息系統與政府監督管理部門信息系統保持一致。
堅持風險優先原則
要堅持風險優先原則,把風險辨識和管控作為第一道安全管理防線,從根源上解決“認不清、想不到”的問題。
要堅持系統性原則
要堅持系統性原則,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面分析,風險排查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條腿走路,從全員、全過程、全生命周期開展工作,堅持把風險管控排在隱患之前,把隱患排查治理排在事故之前。
要堅持全員參與原則
全員參與是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精髓,全員需要針對各層級領導、業務、崗位開展具體的工作,確保責任到位,全員參與到位,在作業崗位層面確定風險與隱患,營造公司安全管理的氛圍。
要堅持持續改進原則
雙重預防機制需要持續改進,依據雙重預防機制的管理制度,不斷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實現企業安全管理的長久發展模式,促使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不斷提升,從而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通過“雙控”建設的應用,2020年某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較2019年上半年,損失工時數降低了40%;員工積極分享安全事故及事件數增加了150%;崗位人員對本崗位風險的知曉率提高了100%。通過上述指標證明,“雙控”建設在企業安全管理中起到了明顯的作用,能夠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增加崗位員工的安全知識。
“雙控”建設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風險的管理是做好安全培訓、安全檢查、實現“三管”的基礎,深入實施“雙控”建設能夠健全企業的安全管理機制,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南京東華力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中國機械工業安全衛生協會.機械制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指南[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2]李玉偉.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管理體系構建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
[3]吳宗之,高進東.重大危險源辨識與控制[M].冶金工業出版社,20lO.
[4]何春艷,劉偉.風險管理研究綜述[J].經濟師,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