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成東 譚大海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處于轉型期的應用型本科高??梢詮狞S炎培職業教育思想中得到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注重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注重實踐與理論結合的啟示,從而推動自身不斷向前發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的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建立高校分類體系”;2013年“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成立,數所普通高校開始轉型試點;2015年教育部提出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決策部署,教育部、發改委和財政部共同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才使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明確自身辦學定位的真正起點,才明確其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標。由于明確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時間較短,當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難免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
黃炎培先生是中國近代著名職業教育家,其職業教育思想中“社會化、科學化、平民化”的教育方針,“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知識與技能并重”的教學原則,“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教育目標,“敬業樂群”的職業道德理念都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落實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中,“德育”必須排在首位,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中的“敬業樂群”“人格必須完整”“勞工神圣”等都是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內容。
“敬業樂群”中的“敬業”是要求學生熱愛從事的工作熱愛,認真負責;“樂群”則是要求學生在集體中要具備高尚情操與合作精神,這其中的高尚情操既包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處事品格,更包括“責在人先、利居眾后”的奉獻精神?!叭烁癖仨毻暾笔菍W生的人格修養方面提出的要求,指明只有德才兼備才能服務于國家與社會?!皠诠ど袷ァ笔屈S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的精髓,在其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禮堂的中央就的是其親筆題寫的“勞工神圣”的匾額,這其中體現出的是一種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思想內涵。
19世紀初,中國政治混亂、民生凋敝,面臨著內憂外患。黃炎培在傳播職業教育知識的同時從工作態度、人格修養、職業價值觀等方面喚醒民眾的覺悟,他對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視對今天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仍然具有借鑒意義。而今在中國向著制造業強國進軍,全力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時代背景下,習總書記強調“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應用型本科院校承擔著培養大國工匠的光榮使命。只有高技能人才中的“敬業樂群”“人格完整”者才可能成為大國工匠,而所有職業、所有勞動者一律平等的職業價值觀則是大國工匠誕生的社會基礎。
“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是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教育目標,而做到“有業”與“樂業”的方法則是“職業指導”。黃炎培認為,“在大多數青年遇到擇業問題的時候,教育就應該用種種方法暗示或明示各種職業的意義以及從業的準備等,使得每個青年不要走向和他天性或天才不相近的道路,這就是職業指導”。通過職業指導,先要“謀個性之發展”,然后才是為“個人謀生、服務社會、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做準備。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客觀存在,而現代的學生比黃炎培先生所處年代的學生面臨著更多、更復雜的就業選擇。在研究型高校、教學研究型高校甚至教學型本科高校,都有相當比例的學生選擇讀研或出國留學深造;而對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講,就業才是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去向。因此,幫助學生做出科學的職業選擇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中更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內高校都開設“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但是效果大多不盡人意。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做好學生職業生涯的引導,從黃炎培職業精神的“職業指導”中可以提供啟示與借鑒。首先,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讓學生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喜歡做什么、能做什么;然后幫助學生了解職場世界;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天性或天才”,結合客觀條件科學地做出職業決策;最后指導、協助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決策進行從業準備。
在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中,“社會化”是重要的辦學方針,黃炎培先生在其教育考察日記中提出就曾經提出“離社會無教育”,中華職業教育社定期邀請工、商、金融等各界專家開座談會,了解社會需求,隨時改進學校工作,改善教育內容。

服務社會是高校的一項重要職能。落實到應用型本科高校,其服務社會的職能則主要體現在為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結合高校的另一項主要任務“人才培養”,則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人才培養目標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更應該借鑒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中的“社會化”思想,開門辦學。在具體的辦學過程中,應用型本科高校不僅要積極與地方的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相銜接,了解地方上對人才的需求,結合社會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和實踐內容,邀請地方上具有實踐經驗的人才到校講座;更應該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讓學生通過自己感悟了解社會、適用社會、融入社會,讓學生通過自己全方位的了解感受自己生活、學習了多年的地方,激發學生對自己第二故鄉的熱愛。只有這樣,應用型高校培養出的學生才能夠真正地了解、喜愛自己讀書的地方,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并愿意留在這里,才能更好地為地方服務,而應用型高校自身才能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知識與技能并重”是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中的教學原則,這一原則既強調了實踐環節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也明確了實踐應該與理論相結合。
由于明確“應用型”本科辦學定位較短,當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多對自己定位缺少清晰的把握。大部分學校沒有體現出“應用型”的特點,與辦學定位為“教學研究型”“教學型”的高校差別不大,在教學上的直接表現就是對實踐教學環節重視程度不夠,課時不足、內容老化、與社會需求脫節。還有少數高校過度的解讀了所謂的“應用型”,而忽視了自身“本科”的辦學層次,在教學上的過度強調技術技能,對學術知識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個別高校甚至提出采取“完全師帶徒”的這一明顯不適應當前本科教育的模式。而無論是對“應用型”的忽視還是過度強調,都沒有做到“知識與技能并重”。由此可見現在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當務之急是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辦學,在教學中做到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而這其中也可以從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中得到啟示,如在黃炎培先生創辦的職業學校中,每周實習時間與授課時間相等,即“生徒半日授課,半日工作”,將實踐與理論進行了很好的統一。只有做好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應用型本科高校才能培養出符合自己辦學定位的人才。
推動部分高校向應用型本科轉型,是黨中央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在向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黃炎培作為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第一人”,先生職業教育思想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今天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仍然可以從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中得到借鑒和啟示,推動自身不斷向前發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本文系基金項目:哈爾濱華德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項目(HDJ202009)研究成果。]
(哈爾濱華德學院紀檢監察辦公室)
(哈爾濱華德學院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