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
農業是黑龍江省的支柱性產業,也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黑龍江省農民收入依然保持了增長態勢,這和黑龍江省多年以來堅持財政支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分析黑龍江省財政支農政策對農民增收的影響。
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農村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東北三省經濟發展與振興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促進了東北地區振興和助農扶持政策落實,為黑龍江省經濟振興提供了切實有效的保障與支持,帶來巨大發展機遇。這也更強調了要進一步發揮財政支農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力爭促進財政支農的有效實施,提高支農資金的效率,從而增加農民各種類型的收入。黑龍江省政府于2020年12月28日出臺了《黑龍江省財政支農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提出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研究建立系統完善的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監管機制,用有限的財政資金創造無限的助農價值,對具有扶持價值的農業產品領域進行甄別,對資金投入數目和使用方向進行精確把控。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黑龍江省財政支農政策對農民增收的影響。
黑龍江省財政支農現狀
財政農業農村資金主要支持農民持續供給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保證農民生產性純收入,還有針對脫貧攻堅的專項扶貧資金,以及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農村公共服務質量,以建立現代化農村的經濟體系。
2020年10月黑龍江省資金重點支持機械購置和改裝,對玉米和水稻收獲機械改裝進行全額補助,減輕農民生產收獲農產品壓力,提高農產品收獲率。黑龍江省近年還注重補貼秸稈處理的機械用具,不僅環保還能減輕農戶打包秸稈的費用壓力。目前,全省補貼購置各類收獲機械近萬臺,改裝收獲機械2萬余臺,大大幫助了農民的生產活動。不僅如此,黑龍江省每年都下發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幫助貧困戶脫貧。
黑龍江省農民收入現狀
據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盡管2020年一、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范圍內爆發,但黑龍江省農村居民收入仍然實現了穩定增長。2020年上半年,黑龍江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700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1%,居全國前列。除去其他影響因素,實際增長也達到了3.2%,實際增速比同期提高了3%。
農畜業經營收入較以往增幅巨大,截至2020年六月,黑龍江省農民人均凈收入較2019年的2745元同期增長860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三十,農業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超過百分之十;農業人均凈收入作為經營性收入中的一方面增至2150元,畜牧業人均凈收入增至1140元,總體經營凈收入占農業居民可支配收入較2019年的44.3%增至53.7%,達成經營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比重過半。
因地制宜帶動農民增收
阿城區充分利用已有資源能源優勢,強力開發特色產業,實現“一木支危樓”,達成事半功倍的扶貧助農效果,和先進組織合作,實現產業扶貧以點帶面,由區到鎮,由鎮及村,多點聯動擴大產業扶貧范圍,增強扶貧力度。將發展當地特色項目與增加貧困戶收入有機結合,因地制宜。此外當地還完善了帶動脫貧機制,不僅“授人以魚”,為扶貧農戶直接發放小額貸款;同時,還“授人以漁”——對貧困農戶進行教育培訓,開辦傳統手工業及農業種植培訓班,利用產業優勢帶來的收益和已有財政資金補助,推動貧困戶創業再就業,新增百余就業崗位,提高了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現代化設備改良使得農民收入增加
在農機補貼政策扶持助農的大趨勢下,北大荒集團指導下屬各個農場,根據自身生產特點及需求,選擇合適的享受國家農機補貼的大型農機具,其中部分抗災機械根據各自特點進行改裝后,極大解決了秋收農作物倒伏問題,提高了倒伏作物收獲率。黑龍江省大慶市杜蒙縣與肇州縣發放了專項資金及貸款補貼一百余萬元,為農機改裝提供了資金保障。扶持農機生產企業,重視現代化農機改良提高了農民秋收效率,也提高了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帶動了農民創收。
更多企業平臺滿足農民用資需求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計劃財務處所反映的問題,省農業農村廳與銀行合作,整合了土地確權、土地流轉、財政補貼等相關數據,著力解決2018年以來的農民使用資金困難、用資成本高等問題,與省里高校進行技術交流,探索建設了“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平臺”,推出大數據和金融相結合的現代支農方式,借互聯網的現代技術更好造福農民。從申請資金到審核借款資格到最終放款的一切流程都可以直接通過線上操作完成,不僅能減少程序上的麻煩,也更能滿足農民的多樣性用資需求。該平臺已經在2018年末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在黑龍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家金融機構也陸續地參加了該項目。2020年,農投集團也參與進了該平臺的建設發展,農業金融服務與網絡數字化的有機結合成為了助農資金落實到農戶手中的有力保障。目前,省農村金融服務平臺兩年累計發放土地經營權貸款近兩百億,很好地幫助農戶解決了用資難問題,提高了農民各項收入。

黑龍江省農業的支柱性地位使得財政支農資金數量巨大,這代表了讓財政支農專項資金花在刀刃上才能切實保障農民增收。因此要做好中央和省級資金的管理,集中財力辦大事。
注重政策宣傳和發放監管
在助農資金發放前期,要進行助農補貼工作宣傳和財政補貼項目公示,使受助主體明確補貼范圍,從預算、調查、監督等方面著手進行財政助農補貼政策公示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遵循政務公開原則,推動補貼政策和財政補貼款項更加公開透明,從而切實保障受助農民利益,推動扶農助農政策進一步落實;落實扶農助農政策過程中,要嚴格按公開規定集中定向發放補貼款,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建立完備的助農補貼工作和追責機制,及時記錄反饋助農工作開展情況,從而使農民利益得到切實保障,實現惠民惠農的目的。

注重綠色農業發展
應根據各地區的農業經濟特點恰當地劃分功能區,根據當地收入情況和資源情況,支持發展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結合生態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發展以及旅游農業等舉措,利用黑龍江省的獨特氣候條件,發展農家樂避暑項目等,增強農村經濟活力,改善農村經濟結構,從而打牢農民增收基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注重農業現代化發展
要逐漸把補貼向發展現代化農業、積極推動農村經濟制度變革的方向轉變。要把眼光放長遠,黑龍江省目前貧困縣已經徹底摘帽,未來的發展前景應朝向更高標準的現代農業。要培養各種新型農戶,促進農民聯合規模經營。鼓勵建立以農民、農場、企業為主體,工業化現代化為主導,以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村經營體制。如果財政支農政策能傾斜配置于這些新型農業經濟主體,更容易進一步提升農業產出。財政支農資金就能夠更好地提高農民的生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及財產性收入,從而實現財政支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目標。
[本文系東北農業大學2021年大學生SIPT計劃項目立項題目《黑龍江省財政政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成果。]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