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校 包民娣
多元表征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反復的數學課堂操練,圍繞某一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案。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多元表征教學模式能夠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從另一層面來看,學生在應用多元表征進行知識理解時也往往能夠獲得更深層次的領悟。
數學表征具體是指學習者在將要解決或者處理某件問題時,從一個較容易理解的問題或結構建立映射關系,由此解決問題的一類過程,它具體表現在學習者利用特定情景,選擇不同類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很多研究者已將數學課堂上的表征教學模式分為操作性表征、文字表征、圖表表征、符號表征這幾種類型。就拿文字表征過程來看,文字表征具體指的是操作者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文字,應用語言形式將其解決的過程。例如,在教學“9+5”這一問題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設計小棒擺放活動,讓學生通過擺小棒來認知9+5的運算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能夠通過操作了解“9+5”的實際解決方法。學生在表征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數學學習思維,解決各種數學問題。
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往往并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表征形式,他們多是結合多元表征模式,共同探討數學問題,由此獲得數學問題的實際解決答案。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減法的認識》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由課堂上的某一減法學習片段展開教學。如讓學生觀察右圖,自主思考圖片上的小鳥到底是飛走了兩只,還是飛來了兩只?有些學生回答:“原本應該是五只小鳥,后來飛走了兩只,現在剩下三只小鳥。”另一些學生則說:“原本是三只小鳥,飛來了兩只,現在變成了五只小鳥。”教師可運用圖形表征形式,讓學生理解“-2”的具體書面表達形式,由此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邏輯思維,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在數學課堂上利用好圖片的實際操作或者各類故事情景來進行表征,集學生視覺、聽覺等方面的多種體驗,讓學生了解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本質。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數比較大小”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將傳統的概念說明方法進行優化,直接出示如圖所示的圖片,讓學生通過陰影部分面積大小的對比來了解小數的大小。教師也可以借此幫助學生回顧小數與分數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為學生建立更為牢固的數學知識學習體系,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的某些數學概念是較為拗口的,其復雜性也難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如果教師在此時仍局限于字面意思表征,學生不僅無法理解具體概念,還會因為知識學習的無效化而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乘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創設了如下教學情景:“同學們,請你在已學習過的乘法口訣中找出因數是3、6、9的口訣,之后在班級匯報。”教師針對學生學習的情況繼續引導:“同學們,你們誰能夠找出3的口訣?誰能夠找出9的口訣?請把這些口訣讀一讀。”學生會在已學習過的乘法口訣中找出與3、6、9相關的口訣,并重新簡化乘法口訣背誦方式。通過實踐驗證,多元表征教學方法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圖表數據和文字表征的轉換過程中,學生能夠利用之前已學習過的口訣知識進行完善補充,構建新的數學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借由多元表征教學方法做好學生新舊知識的及時連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教師在進行多元表征教學時,應結合原有知識的相關聯系遷移各類知識結構,通過表征應用最大限度地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種種負擔,由多元表征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整體智慧,讓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更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