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紳
(洛陽啟明醫院放射科,河南 洛陽 471000)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急診科常見的急危重癥,病情發展迅速,生理病理變化復雜,具有較高病死率。重癥急性胰腺炎發病率達10%~20%,病死率高達10%~30%,80%患者因繼發性感染死亡[1]。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可產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病情持續發展,積聚大量炎性滲液,誘發腹部感染,造成包裹性壞死,累及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治療難度[2]。肝臟是機體發揮細胞因子滅活作用的主要器官,而重癥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壞死,胰外器官損傷以肝臟損傷為主。目前,采用引流方式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壞死,而CT引導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屬于微創引流術式,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等特點,臨床應用中取得顯著效果[3]。基于此,筆者探究CT引導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壞死的效果。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洛陽啟明醫院收治的92例重癥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壞死患者,根據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觀察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26~72歲,平均(52.3±7.1)歲;病程3~10 h,平均(5.8±1.4)h。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25~75歲,平均(50.9±8.2)歲;病程2~10 h,平均(5.7±1.3)h。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經CT和X線掃描,結合血清學檢查診斷為重癥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壞死;臨床癥狀表現為腹脹,上腹部疼痛,發熱,腸鳴音消失或減弱,腹膜刺激征及惡心嘔吐等;CT顯示胰腺和胰周組織壞死,并存在清晰界限炎性包膜囊實性結構。
排除標準:有手術禁忌證;合并腹部腫瘤;存在其他急、慢性嚴重疾病;處于妊娠期。
1.2.1 對照組 常規引流處理,氣管插管全麻,選擇后腹膜入路,胰腺及周圍壞死組織清除,留置粗三腔管引流;術后,待生命體征平穩后拔除引流管。
1.2.2 觀察組 CT引導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處理,CT引導下探查胰腺周圍壞死包裹區,明確胰腺組織周圍血管及重要臟器組織結構,多次薄層CT掃描包裹區;常規消毒鋪巾,局麻后采用12號穿刺針穿刺,CT掃描定位,明確進入包裹區,連接無菌引流袋;0.9%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積液區,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拔除引流管。
癥狀(發熱、腹痛)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肝功能,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術后并發癥。
觀察組發熱、腹痛消失、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消失及住院時間比效(d,)

表1 兩組癥狀消失及住院時間比效(d,)
組別 n 發熱消失 腹痛消失 住院時間觀察組 46 6.1±1.2 5.1±1.5 8.2±2.1對照組 46 8.6±1.4 10.1±1.7 14.5±2.7 t 9.1042 14.2035 12.3183 P<0.05 <0.05 <0.05
術后7 d,兩組血清AST、ALT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血清AST、ALT、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U/L,)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U/L,)
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AST術前 術后7 d ALT術前 術后7 d對照組 42 117.5±20.1 80.1±7.3? 116.6±20.1 79.4±11.2?觀察組 42 114.2±18.5 42.2±5.1? 119.5±22.1 38.5±6.1?T 0.8302 28.7573 0.6855 21.7302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17%,低于對照組17.3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243,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n,%)
重癥急性胰腺炎在病情持續性進展中,促炎與抗炎機制失衡造成瀑布樣級聯反應,使胰腺局部炎性反應發展為全身炎性癥狀,而毒性物質經胃腸道吸收入血,誘發腸道機械屏障損傷,導致腸道菌群移位,腸道內細菌及毒素進入血液循環,進一步刺激單核巨噬細胞,造成胰周及全身性感染,導致多臟器功能障礙[4-5]。重癥急性胰腺炎普遍存在急性胰周液體積聚,逐步形成包裹性壞死,若壞死物質不能及時排出,可迅速加重病情,造成病情惡化,累及其他臟器損傷,故急需外科手術引流[6]。
外科手術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主要以徹底清創、最大程度保留胰腺實質為目的,確保術后胰腺壞死組織及滲液引流順暢,降低并發癥風險,改善預后。既往常規引流,創傷性大,臨床應用存在局限性[7]。CT引導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是一項典型的微創引流技術,以最小的損傷達到最佳的外科手術治療效果,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微創等優勢,痛苦小,患者耐受性良好[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發熱時間、腹痛消失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說明CT引導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能快速緩解重癥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壞死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術后康復快。機體產生過激炎癥反應時,90%患者易出現不同程度肝臟損傷,加重病情。AST、ALT屬于臨床監測肝功能的靈敏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7 d兩組患者血清AST、ALT水平低于術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CT引導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這可能與CT引導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能降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有關,抑制臟器功能損傷,對肝實質產生保護作用。此外,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CT引導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對機體損傷性小,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CT引導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可快速緩解重癥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壞死患者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改善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