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果
(欒川縣人民醫院兒科一病區,河南 欒川 471000)
毛細支氣管炎為嬰幼兒易發呼吸道疾病之一,該病進展迅速,如不及時治療將逐步侵襲肺、心、腦等重要臟器,引發呼衰、心衰、中毒性腦病等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臨床上多以對癥治療為主,如吸氧、祛痰、鎮咳、解痙平喘等,其中布地奈德是代表性的平喘、長效、激素類藥物,對炎癥因子的產生與釋放有抑制效果,可發揮抗炎解痙的功效。若需進一步提高療效,可加用重組干擾素α-2β抑制病毒核酸復制,減少炎性因子分泌,緩解氣管平滑肌痙攣,縮短疾病康復周期[2]。本研究采用布地奈德與重組干擾素α-2β聯合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患者,考察其療效。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欒川縣人民醫院就診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9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齡(15.3±2.5)個月,病程(5.2±1.4)d。 觀察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齡(15.3±2.6)個月,病程(5.1±1.2)d。兩組年齡、性別和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毛細支氣管炎通用的診斷標準[3];②經胸片或胸部CT平掃證實有肺紋理增寬或肺實變;③既往無變態反應性疾病;④近3個月內未使用激素類藥物。
排除標準:①具有1個或多個臟器功能嚴重不全;②合并中毒性腦病;③機體免疫功能不全;④有原發或繼發哮喘病史;⑤對干擾素或糖皮質激素過敏。
入組患兒均予以吸氧、鎮咳祛痰等對癥干預治療,再予以布地奈德(澳大利亞AstraZenec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474)霧化吸入治療,將1 ml布地奈德溶解于1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再取3 ml置于霧化吸入器中,每隔2 d治療1次,15 min/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重組人干擾素α-2β(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S20010043)注射治療,設定治療劑量為2μg/kg體重,兩組均持續治療14 d。
①有效率:治療效果判定標準[4],以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生命體征恢復正常為顯效;以臨床癥狀部分緩解,生命體征有改善跡象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進一步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有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癥狀持續時間:患者咳嗽、氣促、喘鳴音癥狀的持續時間。③炎性介質: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擾素 γ(interferon-γ,IFN-γ)的水平。④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30%,高于對照組的71.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447,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咳嗽、氣促、喘鳴音持續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持續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癥狀持續時間比較(d,)
組別 n 咳嗽 氣促 喘鳴音觀察組 46 4.80±1.29 3.37±0.79 3.35±0.90對照組 46 7.57±2.04 5.25±1.18 4.82±1.03 t 7.7837 8.9792 7.2891 P<0.05 <0.05 <0.05
治療后,兩組患者TNF-α、IL-4、IL-6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IFN-γ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觀察組TNF-α、IL-4、IL-6水平低于對照組,IFN-γ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性介質水平比較()

表3 兩組炎性介質水平比較()
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TNF-α(ng/ml)治療前 治療后IL-4(ng/ml)治療前 治療后IL-6(ng/ml)治療前 治療后IFN-γ(IU/m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6 185.1±17.3 158.8±22.3? 102.7±22.1 63.4±13.9? 254.7±29.3 175.2±24.8? 6.9±1.3 15.4±2.2?對照組 46 184.9±17.1 170.0±22.0? 103.6±20.8 82.0±15.1? 255.5±27.5 212.5±25.2? 6.8±1.2 10.7±1.8?t 0.0558 2.4249 0.2011 6.1466 0.1350 7.1551 0.3834 11.214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70%,與對照組4.35%比較,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132,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毛細支氣管炎為嬰幼兒易發病,該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5-6]。由于嬰幼兒呼吸系統發育不全,支氣管管腔相對狹窄,且免疫系統尚未構建完善,導致病原體感染機會增多,癥狀加重[7]。當病毒感染呼吸道時,可因機體炎癥因子分泌增多引發一系列級聯反應,導致肺氣腫甚至肺不張,甚至威脅生命[8-9]。目前已有研究表明[10],約30%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可最終進展成支氣管哮喘。因此,早期合理有效治療毛細支氣管炎亦對嬰幼兒支氣管哮喘的防控起重要作用。經典的治療方法總體效果有限[11],故研發高效抗感染、解痙平喘藥物勢在必行。
布地奈德為一種強效抗炎藥物,通常采取霧化吸入給藥,以小氣道組織細胞為靶點,發揮抗炎作用,降低氣道反應程度,緩解水腫,繼而產生緩解平滑肌痙攣、擴張支氣管的效能[12]。布地奈德對于緩解急性期癥狀效果顯著,但對于非急性期癥狀控制效果不佳,需聯合其他藥物治療[13]。重組人干擾素α-2β為廣譜抗病毒藥物,通過與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結合,增強機體免疫系統活性,誘導分泌各類病毒殺傷性蛋白酶,起到抗病毒、緩解炎癥反應的效力[14-15]。本研究發現,經過14 d的規范治療后,加用重組人干擾素α-2β治療的觀察組療效顯著高于單用布地奈德的對照組,且咳嗽、氣促、喘鳴音等相關癥狀持續時間較對照組縮短,其原因可能與重組人干擾素α-2β發揮生物學活性后使機體干擾素等物質含量增多及阻礙病毒復制增殖相關[16]。
多種炎性介質在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17]。TNF-α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參與介導多種炎性反應的發生發展;多種白介素為TNF-α誘導產生的細胞因子,其中IL-4可促進肥大細胞增殖,IL-6可進一步誘導機體產生發熱反應。INF-γ為一類宿主衍生蛋白,可增強機體抗病毒效能。本研究發現,治療14 d后,觀察組TNF-α、IL-4、IL-6水平低于對照組,IFN-γ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2β治療可降低機體炎性介質水平并增強機體抗病毒反應,原因可能由于重組人干擾素α-2β可抑制多種免疫細胞活力,減少相關炎性介質分泌,從而發揮抗炎效果,減輕機體損傷[18]。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聲音嘶啞為重組人干擾素α-2β治療的常見不良反應[19],本研究中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2β治療的觀察組未見上述不良反應,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未見明顯差異,且均處于較低水平,說明重組人干擾素α-2β聯合布地奈德治療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重組人干擾素α-2β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可控制臨床癥狀,抑制炎癥,提高療效,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