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濤,翟可可,欒 凱
(1.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a.內二科;b.醫務科,河南 漯河 462300;2.漯河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河南 漯河 462300)
肝內膽汁淤積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占病毒性肝炎的3%左右,受多種原因影響導致細胞分泌膽汁排出發生障礙,膽汁不能排入十二指腸,臨床表現出黃疸、瘙癢、白蛋白增高等病癥[1-3]。該疾病的臨床治療主要以抗病毒為主,同時還需清除淤積并增加其排泄,改善肝細胞功能。門冬氨酸鉀鎂、恩替卡韋聯合治療雖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長期應用療效欠佳。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為三磷酸腺苷、蛋氨酸在腺苷蛋氨酸合酶作用下生成的化合物,可參與機體生化反應,能夠有效改善肝功能,防止膽汁淤積[4]。鑒于此,筆者探討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門冬氨酸鉀鎂、恩替卡韋聯合治療肝內膽汁淤積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本院接收的108例肝內膽汁淤積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4例。對照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29~64歲,平均(46.7±5.5)歲;Child-Pugh分級A級13例、B級26例、C級15例。研究組,男27例,女27例,年齡28~65歲,平均(47.2±5.2)歲;Child-Pugh分級A級12例、B級25例、C級17例。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符合乙型肝炎相關診斷標準[5];均伴有肝內膽汁淤積;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急、慢性腎功能衰竭;高血鉀癥;Addison氏病;門靜脈血栓史;對本研究藥物過敏;合并肝性腦病;合并惡性腫瘤;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心源性休克。
對照組,靜脈滴注門冬氨酸鉀鎂(陜西頓斯同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0540)3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口服恩替卡韋(海南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64),0.5 mg/次,1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靜脈滴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110)1 0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4周。
①療效。顯效:乏力、腹脹、肝區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動度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動度較治療前改善>50%;無效:未達上述指標。好轉、顯效之和為總有效。 ②血TBIL、AST、ALT、PT、TT、APTT。 采集治療前、治療后患者空腹靜脈血10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儀(美國Beckman)檢測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水平;采用全自動血凝儀(Sys-mex CA-510)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③不良反應。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2.6%,高于對照組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957,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治療4周后,兩組肝功能指標有明顯改善,且研究組血清TBIL、AST、ALT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AST(U/L)治療前 治療4周后ALT(U/L)治療前 治療4周后TBIL(μmol/L)治療前 治療4周后研究組 54 227.9±29.2 50.6±8.4? 649.6±84.3 45.0±6.5? 241.7±48.3 51.6±6.0?對照組 54 219.6±32.8 57.2±9.0? 654.8±79.6 59.6±5.5? 234.6±50.1 60.7±5.8?t 1.3889 3.9372 0.3296 12.6308 0.7497 7.796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治療4周后,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明顯改善,且研究組PT、TT、APTT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PT治療前 治療4周后APTT治療前 治療4周后TT治療前 治療4周后研究組 54 18.9±4.2 13.9±3.1? 53.3±8.8 36.8±4.9? 23.5±4.0 17.3±2.7?對照組 54 19.3±3.9 16.1±2.7? 55.0±7.6 41.3±5.7? 22.4±4.4 19.4±3.1?t 0.5180 3.9616 1.0771 4.4005 1.3613 3.757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發生淺表性靜脈炎1例、胃腸道不適2例、高鉀血癥1例、皮疹1例,對照組發生胃腸道不適1例、高鉀血癥1例、皮疹1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9.26%與對照組5.5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350,P>0.05)。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細胞受損出現壞死、變性,無法正常通過基膜側和毛細膽管膜上的一系列轉運機制分泌膽汁,引起膽汁分泌、排泄障礙及毛細膽管發生病變,導致肝內膽汁淤積[6-7]。若不及時進行有效干預,導致患者肝功能損傷加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選擇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恩替卡韋為核苷酸類似物,具有抑制乙肝病毒DNA復制、降低血清病毒載量、抑制肝炎活動、緩解肝功能損傷[8]。門冬氨酸鉀鎂為門冬氨酸鉀鹽、鎂鹽等量混合物,其中鉀離子可提高磷酸化合物合成、分解,鎂離子有助于生成糖原、高能磷酸酯,促進損傷肝細胞修復及再生[9]。二者聯合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治療效果仍不理想,如何提高肝內膽汁淤積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療效果成為臨床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2.6%,高于對照組77.8%,血清TBIL、AST、ALT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恩替卡韋治療肝內膽汁淤積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機體腺苷蛋氨酸含量不足可抑制轉甲基作用,肝細胞膜正常磷脂甲基化受阻,導致膜的流動性降低,進而引起肝細胞內膽汁淤積,轉巰基作用受限后,肝細胞內牛磺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含量下降,引起肝細胞損害[10]。本研究在門冬氨酸鉀鎂、恩替卡韋治療基礎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提高體內腺苷蛋氨酸水平,促進體內膽紅素代謝,進而減輕膽汁淤積,緩解其臨床癥狀,促進肝功能恢復。
肝臟為機體代謝重要器官,同時是凝血因子(PT、TT、APTT)合成的重要場所,肝內膽汁淤積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因肝功能不全、肝素酶合成降低,致使凝血功能障礙[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研究組PT、TT、APTT低于對照組,提示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恩替卡韋可改善肝內膽汁淤積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門冬氨酸鉀鎂、恩替卡韋治療基礎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藥物經轉巰基、轉甲基、氨丙基、脫羧基轉移等,可促使藥物代謝,整個過程能增加ATP酶活性,促進組織凝血活酶清除。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說明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恩替卡韋治療肝內膽汁淤積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安全性仍高。
綜上可知,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恩替卡韋治療肝內膽汁淤積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