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思霖 鄒曉華
【摘要】 ?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急劇增加,信息技術層出不窮,信息也呈幾何級數增長。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處理信息、如何活用信息已成為社會的課題。目前,職業教育正面臨著一場全方位的系統性變革,在“互聯網 + 職業教育”背景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有良好的信息素養能力才能適應大數據社會的發展要求。同時,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學會從各種渠道或信息源收集信息、客觀的評價信息、正確運用信息、遵循良好的道德規范,顯得更加重要。
【關鍵詞】 ? ?大數據時代 ? ?高職院校學生 ? ?信息素養
一、大數據時代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意義
2017年9月12日,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進一步加強我國職業教育的信息化發展,加強信息化發展是適應當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趨勢,從而如期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位置。牢牢樹立新發展理念,從而加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滿足更充分的就業需要,將人才培養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的專業布局,深化學校的辦學體制,推進學校育人機制改革。激發就業活力,將人才培養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支持社會各界積極發展、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2021年2月5日,研究推動“十四五”教育工作開好局起好步。教育部“十四五”規劃是向2035目標邁進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將推動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實現與科技體系、產業體系、社會體系有機銜接,夯實教育現代化、教育強國的基礎,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撐。[1]
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教學深度融合在日常授課過程中,信息素養的提升成為高職學生應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信息化教學要求學生不僅要在信息中快速、準確、全面地發現信息,更要有效管理提煉利用有效信息。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如何應對社會信息的快速變化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是值得探索的課題之一。
二、高職院校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現狀
信息素養這一概念最早誕生于1974 年,是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提出的。[2]信息素養這一概念隨著信息的不斷進步、信息含義的不斷發展而愈發豐富。大數據時代,信息的多元化和碎片化愈發彰顯出提高信息素養的重要性,近年來,信息素養已經成為研究領域的熱門話題。信息素養不僅僅指信息的加工、識別、分類、獲取等技能,更包括了文化素養、信息意識、信息技能三個維度的含義。關于這一概念,我國的學者和專家也有多種多樣的解釋。其中,主流的概念是: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倫理。信息素養是一種能力,提升信息素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更可以使他們養成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達到終身學習終身受益的目的。[3]
信息素養這一研究已經成為我國高校近幾年的熱門課題,雖然熱度不減,但我國信息素養方面的研究較其他國家來說起步較晚,2003年教育部頒布《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后首次將信息素養上升到國家層面。該標準主要以提升高中生信息素養做出了具體要求,并沒有針對高校生做出課程標準。[4]
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校、大學專科教育與全日制本科教育不同,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校、大學專科教育學生通過高考、單獨招考等考試形式進入院校進行學習。由于高等職業學校、大學專科教育學生生源教育水平不同,有的學生是通過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升學至大學專科、有的學生是通過大學專科單獨招考的形式入學學習、有的學生是通過高考志愿填報的形式入學學習,導致大學專科同一班級的學生學習能力差異較大。面對這一情況,無論是授課教師還是學生都面臨極大的挑戰。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既要按照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又要根據班級同學整體水平調整授課難易程度。
基于這一情況,在進行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策略研究中首先在收集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考察、調查和訪談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當前高校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與水平,把握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校、大學專科教育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教育者制定信息素養的教學目標和規劃,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是黑龍江四所不同類型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共計發放100份問卷,收回97份有效問卷。問卷設計從學生信息素養概念、學生信息意識、學生信息素養能力、學生信息化安全意識、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提升五個維度進行。
同時,本調查針對大數據時代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校、大學專科教育學生信息素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對策,為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和提升信息素養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2.1學生信息素養概念
學生信息素養概念方面,86.3%以上的學生在回答“你是否知道信息素養”這一問題時回答知道;然而在回答“能否簡要闡述信息素養概念”時,只有8%的學生可以進行概述。95%的學生愿意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從而在日后運用在學習、工作充分。89%的學生希望有機會在課堂中學習信息素養相關知識從而提高自身能力;只有3%的學生表示對信息素養并不感興趣。通過調查不難發現,大部分學生知道信息素養但并不完全進行概述,大部分學生意識到了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并會選擇通過課堂、自主學習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
2.2學生信息意識
學生信息素養意識方面,95%的學生具有信息意識,在面對不懂的問題,87%的學生能夠通過手機查詢、計算機查詢等手段進行學習。11%的學生會通去圖書館查閱書籍的方式進行學習,2%的學生在面對不懂的問題時不會主動學習。不僅如此,90%的學生具有信息保密與安全意識,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具有較強意識信息意識。92%的學生具有信息污染與守法意識,隨著網絡環境不斷凈化,絕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守法意識。信息素養意識還包括信息動態變化意識,這一方面僅有13%的學生具備。大數據時代,大多數學生具有信息意識,并具有提煉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時,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守法意識,會自覺維護網絡環境。
2.3學生信息素養水平
學生信息素養水平方面,由于近些年來黑龍江省各高職院校重視學生信息素養水平的培養,92.5%的學生都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能力。大數據時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經常會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通過數據調查,大三的學生在知識提取、知識運用上面比大一、大二的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更強。調查過程中,學生總結自身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讀書沙龍活動、課上學習分享等活動后更能提升信息素養水平。
2.4學生信息化安全意識
學生信息化安全意識方面,92%的學生都認為很有必要提升信息化安全意識,同時愿意維護網絡安全,凈化網絡環境,在面對網絡不良信息時,自覺抵制不良誘惑。87%的學生愿意與家人及朋友普及信息化安全常識,并認為提升信息化安全意識十分必要。隨著學校不斷加強宣傳網絡安全教育、社會網絡安全主題活動深入人心,大學生自身對于網絡安全,信息化安全意識方面也逐漸提高。
2.5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提升
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提升方面,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黑龍江省各高職院校在課堂上重視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學校通過課上翻轉課堂中的學生分享、課下假期社會實踐等活動,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自身的信息素養能力。同時,由于學生碎片化閱讀、提取信息準確性不強等特特點,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三、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策略
3.1課堂教學多樣化
大數據時代,如何收集信息,更好地處理和利用信息,成為了必修課。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生源教育水平不同,內部學生能力差異較大。既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又要堅固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上,應該注重教學多樣化。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高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樹人。高職院校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崗位技術要求為主線進行人才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側重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信息素養的培養。
3.2課程設置融合化
根據調查,學生對于信息素養概念并不是非常了解。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可以通過教師講解、課后作業等形式把信息素養融合到課程中,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信息素養、提高教學效果,縮短班級內部學習能力差異,從而提升自身信息素養。
互聯網+職業教育背景下,課程信息化尤為重要,將信息素養內化到日常課程各學科、各環節。從學校層面而言,教育信息化符合教育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的目標要求,信息化教學強調的正是統籌學校育人資源,發揮融合化協同作用,從而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5]
3.3信息素養提升常態化
信息素養提升常態化,是對學校現有學生日常管理體系的優化重塑。要打破日常管理、專業教育與信息素養提升“條狀分割”的現狀,將日常管理信息化將信息素養融入到吧學生管理全過程、專業教育融合化將信息素養融入到教學各環節中,構建運行科學、成效顯著的學生信息素養提升體系。[6]
高職院校不是中專的銜接,而是具有明確教學要求的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崗位技術要求為主線的人才培養院校。大數據時代,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7]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實現與科技體系、產業體系、社會體系有機銜接,夯實教育現代化、教育強國的基礎,依然是“十四五”期間需要關注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冬青,張凱.網絡教育視野下高職生綜合素質提升的路徑與策略探究[J].中國新通信,2019(3):197.
[2]黃亞平.“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0(6):20-22.
[3]陳明選.江蘇省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7.
[4]王浩,劉冰,張琳琳.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發展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6(2):14-17.
[5]張蘭廷.大數據的社會價值與戰略選擇[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4.
[6]謝彬,鄭建民.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初探[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1(7):84-86.
[7]王炬穎.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信息服務模式探析[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2(6):79-81.
岳思霖(1994—),女,碩士研究生,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鄒曉華(1972—),女,本科,佳木斯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信息素養,圖書情報,通訊作者。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校圖工委項目: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策略研究(2019-03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