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于2009年獨立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學院,2015年11月更名為馬克思主義學院。近年,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以隊伍建設為核心,全面加強和改進思政課教學,加強科研和學科建設,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出了突出貢獻。2019年,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被評為河南省首批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并獲評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全方位支持隊伍建設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教育教學和學科建設等工作。2015年,學校黨委書記王清義提出“三個第一”的理念。學校落實校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校長切實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黨委行政定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多次通過聽課、座談、參加活動等形式了解情況,解決實際問題。2020年7月,學校黨委召開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學校領導認真聽取了一線思政課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學黨委書記王清義還向思政課教師提出要爭做可信可敬可靠、敢為樂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使大家深受鼓舞。在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天,黨委書記王清義、校長劉文鍇分別圍繞“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成長”主題在線上為全體學生講第一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學生反響強烈。
2019年上半年,學校通過了《中共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委員會河南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方案》,從指導思想、總體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其中隊伍建設是重要內容。該方案規定:從2019年起,用3至5年時間,配齊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引進給予足額指標保障;落實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給予傾斜和支持。比如:2020年,學校落實了生均40元思政課專項業務經費,并給予馬克思主義學院每年60萬元的配套經費支持;認定擬引進人才的科研成果應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特點和供求關系的實際情況,按一人一策的原則落實有關待遇。
加強外部引進,壯大隊伍力量
近年,在學校黨委、行政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馬克思主義學院領導班子始終把大力引進優秀人才作為重要任務。自2018年起,學院共引進博士研究生19名,專職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學院現有專職思政課教師51人,其中高級職稱20人、博士26人。凡是入職的新進教師,都被安排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助課,助課時間博士需為一學期,碩士為一年,經教研室、學院、學校三級驗收通過,才能獲得上課資格。
學校還特別注重柔性引進學術“大咖”加盟。2018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中央黨校韓慶祥教授受聘為學校特聘教授,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牽頭打造創新團隊。韓慶祥教授作為負責人,獲批河南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哲學基礎研究”1項,實現了學院省級創新團隊項目新的突破。二是指導搭建學科平臺。韓慶祥教授擔任學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黃河流域生態文明研究中心、黃柏山精神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指導學院河南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并多次召開學科發展專題研討會謀劃學科發展,不斷提升學院平臺建設層次。三是指導學科團隊建設。韓慶祥教授多次組織專題會議,明確學科方向,組建了4個研究團隊,瞄準學科前沿開展研究。四是指導科學研究。韓慶祥教授組織10余名青年博士骨干進行“強國邏輯”研究,開展相關叢書的寫作工作。他每年還指導國家社科基金申報工作并批改申報書,以課題申報專題輔導會、專題讀書會等形式具體指導項目申報、論文寫作及問題研究。五是助力學術氛圍營造。韓慶祥教授每年不少于5次面向學院全體師生聚焦“用學術講政治,從政治找學術”做專門輔導。此外,他還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原著進行解讀,3次面向全校處級以上干部進行校內專題輔導報告;指導并親自協調召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全國高端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參會交流,擴大了學校影響,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加強校內外挖潛,拓寬師資渠道
為了拓寬師資隊伍渠道,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加強內部挖潛。2019年5月,學校制訂下發的《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方案》提到“符合條件的具有馬克主義理論或相近學科背景的校內黨政干部、共青團干部、輔導員每年至少承擔1門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積極聘任思想政治理論課退休教師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2020年5月,學校制定下發的《中共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委員會關于加強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實施意見》重申了以上原則,對校內黨政干部承擔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做了進一步規范,要求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每學期至少要給學生講授4個課時,學校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每學期至少給學生講授2個課時,中層黨團干部不少于6個課時。
為了鼓勵黨政干部積極承擔教學任務,學校績效工資發放辦法規定,校內黨政干部承擔思政課教學工作量全額計量計酬,上不封頂。近年,校內一大批符合條件的黨政干部活躍在思政課講臺上。他們有管理經驗和社會閱歷優勢,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業基礎,成為一支強勁的隊伍。目前,固定承擔本科和研究生教學任務的校內黨政干部共3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講師15人,返聘已退休思政課教授2人。
學校還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聘教授制度,積極聘任有關地方黨政負責同志、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社科理論界專家、行業先進模范等到校授課。
加強內部培養,提高業務素養
加強崗位練兵,提高教學水平。在日常教研活動中,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新任職教師進行試講、骨干教師講示范課、說課、互相聽課等活動,加強練兵;每兩年舉辦一次青年教師講課大賽,要求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全員參與,給優勝者頒發證書,并推薦其參加全校青年教師講課大賽,給予一定物質獎勵;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全省的教學技能大賽等,多次同行評議、觀摩學習、交流研討,真正發揮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研的作用;要求每位教師至少承擔2門課的教學任務,打通課程之間的壁壘,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
堅持走出去,拓寬業務視野。學院支持教師外出參加各種培訓和學術交流。3年來,學院有14位教師參加過教育部思政課骨干教師培訓,有20位教師參加過河南省社會科學骨干教師培訓,有40多位教師參加過全省思政課課程培訓。此外,全體教師還積極參加教育部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版教材培訓、周末理論大講堂、新媒體技術培訓、各種短期課程培訓等。
加強社會實踐,提高聯系實際的能力。除了校內四門主干課程連續7年開展“尚德杯”演講大賽、“鑒史杯”歷史情景劇大賽、“明理杯”辯論賽、“筑夢杯”微視頻大賽,每年暑假,學院都組織教師到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達地區、農村致富典型地區等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加他們對現實問題的認識。近年,學院先后組織教師去焦裕祿紀念館、林州紅旗渠、新縣大別山革命老區等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完善機制,激發教師活力
一是以教改項目為載體,激發教師教改積極性。馬克思主義學院每年立項教改項目7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每項資助5000元;一般項目5項,每項資助3000元,并鼓勵優秀項目申報校級、省級教改項目。王清義主持的“用好思政課堂主渠道,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三講四聯動教學模式與實踐”教學改革項目,獲批2017年省級重點教改項目,2019年結項成果被評為優秀等次,2020年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張梅教授主持的“‘尚德·鑒史·明理·筑夢杯——思想政治理論課‘四課聯動實踐教學改革”項目獲2017年河南省高校教育教學實踐育人一等獎;王艷成教授負責的“新形勢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實踐”項目,獲批2017年度省級重點教改項目,結項成果被評為2019年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饒明奇教授負責的教改項目“優秀水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研究與實踐”獲批2020年省級教改項目。
二是通過資助課程建設,提升協同建設水平。學校、學院經費使用向教研室傾斜,支持課程建設數字化、現代化。近年,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四門課程被評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課程。2018年,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獲得省級在線開放課程立項。在前期學院和學校資助立項建設的基礎上,2020年,學院投入20萬元支持4門主干課程建設精品在線課程。2020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獲評省級線下一流課程,并被評為首批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同年,研究生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獲評省級優質課程。思想品德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被認定為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三是規范經費使用,樹立貢獻導向。除了大項開支按照“三重一大”制度執行,學院制定實施了業務經費使用積分辦法,把承擔教學任務、科研成果、參加集體活動等情況量化為分數,根據學院投入業務建設經費情況,計算出每位教師下一年度可以使用業務建設經費的數額。同時,學院把經費使用范圍限定在參加學術交流、論著發表出版資助、參加社會調研等方面,形成了后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良性機制。
組建學術團隊,提升隊伍理論創新能力
為了進一步明確研究方向,集中骨干力量協同攻關,形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核心研究優勢和特色,在韓慶祥教授指導下,學院2020年組建了4個學術團隊:創新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術團隊、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研究團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學術團隊、中國之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研究學術團隊。4個學術團隊分別聚焦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二級學科的重要前沿問題,集中有限力量瞄準前沿熱點問題快出成果、多出成果、鍛煉隊伍。為了使學術團隊切實發揮引領作用,學院制定了學術團隊建設的管理制度。比如:團隊成員控制在5人左右,優中選優;對團隊成員實行動態開放式管理,每年考核,末位淘汰,根據績效動態增減人員,對不在團隊的其他教師大門敞開;對符合團隊研究方向的成果予以經費資助,每個團隊每年10萬元等。
通過以上措施,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得到提高,涌現出一批優秀教師。近5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產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比如,以韓慶祥教授、王清義教授、朱海風教授等為代表在國內權威期刊《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求是》發表重量級論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權威媒體刊登理論文章,在人民出版社、紅旗出版社出版《強國時代》《中國水文化發展前沿問題研究》等著作;教師發表學術研究論文373篇,其中被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收錄178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4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40余部。
責編:桃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