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鳴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微課”成為教師開展重難點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主要應用在課堂導入、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中。微課具有短小精悍、對學生吸引力大、目的性強等特點,注重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中,能夠提升中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本文以微課的設計原則為出發點,分析微課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就如何更好在中學教學中運用微課展開討論。
關鍵詞:微課;中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4-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75
“微課”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某一個知識點或某一項技能展開教學工作的一種教學手段。微課教學目標準確、教學時間短,更加符合中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特點。微課在教學過程中時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中,能夠對中學課本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更詳細的講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而提高中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一、微課在中學教學中的設計原則
所謂微課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既是一種教學資源,也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學視頻、教學練習、教學任務、教學計劃、教學方案和學習方法等都是微課的主要內容。在中學教學中,教師既可以將微課作為一種資源在課堂上用來講解課本上的重難點,還可以將微課的教學視頻發送到班級群內,供學生課下反復觀看,使學生更好掌握知識點,從而提升學習成績。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教師在將微課運用到中學的教學中時,對其教學內容的設計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學生的興趣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基礎和動力。教師在設計微課的教學課件時,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著手,將學生興趣與教學設計相結合,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及全面發展。因此,在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中時,教師要遵循趣味性原則去設計教學課件,把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課本教學內容相結合,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知識點,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直觀性原則
在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中時,教師要注意微課教學視頻中的內容與自己所要講解的知識點是否直觀形象,是否易于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從中學習到知識,進而產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中時,教師要遵循直觀性原則去設計教學課件,制作便于學生理解的教學視頻供學生觀看,從而達到微課在教學中的目的。
(三)針對性原則
在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中時,教師在制作教學視頻的同時要明確微課在中學教學中的初衷與目的,不要一味地運用微課代替教師的傳統教育工作,以至于對微課在產生依賴性,這不利于學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中時,教師要遵循針對性原則,針對微課在教學中的初衷與目的,圍繞課本中的重難點內容制作教學視頻,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二、微課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微課”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能夠將復雜的知識點分解開來,向學生進行更為詳細的講解,但是微課在中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微課的時間安排不合理
將微課引入中學教學中,主要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知識制作成精彩的視頻片段,在課堂中播放供學生欣賞,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但是,在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課堂的同時,要注意合理安排時間,首先要合理安排好微課在課堂中的運用時間,以及在課前、課后的使用時間;其次,要注意微課教學內容的進度與本學期整體教學進度的統一。在中學運用微課的實踐過程中,一些教師并不能合理地安排時間,不能合理地運用微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知識,降低了微課的使用效率。
(二)微課的教學內容與興趣存在對立
從主要形式上看,微課的教學理念與傳統的教學理念存在很大區別,微課將傳統教學理念中以教師為主體、師生之間互動教學的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個人化方案的教學模式,微課中的教學視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大部分中學教師在運用微課展開教學時,主要把微課作為一種調節課堂氣氛的手段,沒有更有效地運用微課,這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中學生正處在對一切新興事物充滿興趣的階段,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的教學視頻時,不妨將當下的潮流引入教學視頻中去,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微課的實踐操作與傳統理念產生沖突
雖然現在互聯網已經很發達,但是大部分學生家長并不能把互聯網與學生的學習聯系在一起,對于微課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難免產生抵觸心理,其主要原因就是當前的中學生自控力還有所不足,無法有效分辨互聯網信息的好壞,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并且在中學階段很容易沉迷于互聯網。所以,將微課引入中學教學中,大部分家長認為其弊大于利,擔心學生對當代信息技術的簡單便捷產生依賴,從而厭煩傳統的教學模式。盡管現在的信息技術發展很快,但是各地學校對學生的教育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因此,微課在中學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很容易與傳統理念產生沖突,阻礙其在實際教學中的發展。
三、微課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那么該如何更好地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中呢?
(一)正確看待微課在中學教學中的位置,提高教學效率
在將微課運用到中學教學中時,教師要正確看待微課在中學教學中的位置,根據實際教學進度調整微課在教學中的時間安排,從而達到傳統教學課堂與微課教學的完美結合。教師要明白微課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模式,不能完全代替自己的教學手段。例如,在初中語文《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中兩類人的表現作為微課的選題,讓學生對其展開討論,皇帝明明沒有穿衣服,為什么有的人會說皇帝的新衣服很漂亮,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文章,并從微課的教學內容中找到答案。這樣就能夠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然后教師以此問題的答案作為課本教學內容,并告誡學生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被虛榮蒙蔽雙眼。同時教導學生不要效仿文中兩個人的表現。再比如在化學實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展示更加標準的操作步驟,讓學生在反復觀看之后自己動手去做。化學實驗的重點在于學生動手,所以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將化學實驗的要點告訴學生,學生在動手時遇到不熟悉、不確定的地方可以去反復觀看視頻,對于已經熟悉的部分就可以一帶而過,從而減少教師反復講解的時間,為學生增加動手的機會,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二)優化微課教學內容的資源,激發學生的觀看興趣
微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簡短,教師在制作微課時應將時間控制在5到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在制作微課的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開拓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選擇優質的教學資源作為微課的教學內容,同時依據學生的學習現狀來制作微課的教學內容。例如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網上搜索能反映所講的歷史事件的信息、圖片或者視頻,在微課中加以展示,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盡可能讓學生有如臨現場的感覺,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這一歷史事件。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并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微課教學內容的創作中,在前一天的課程結束時,給學生一個主題,讓學生拍攝照片或視頻,然后將學生所拍攝的照片或視頻運用到微課中去,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產生強烈的參與感,從而激發觀看興趣和學習興趣。
(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為微課營造順暢的環境
要想將微課更好地運用到中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家長對微課的認知,轉變家長對互聯網的錯誤觀念和想法。在保證學生安全的范圍內,給予學生一定的網絡空間,使學生能夠通過對信息化技術的合理運用來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當代信息技術給學習和生活帶來的便捷性。同時,教師要與家長及時溝通,加強學生對網絡的自控能力,提高辨別有害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以本班級的學生為基礎建立一個家長群,然后將一些微課教學視頻發送至家長群,讓家長親身體會微課給學生學習帶來的積極影響和便利,并讓家長提出反饋意見,之后教師根據意見來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完善微課在中學教學中的運用。此外,教師還要向學生普及互聯網的便利與危害,教會學生正確看待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對互聯網信息的辨別能力,防止被不良信息歪曲認知,甚至影響價值觀的塑造。
四、結語
總之,微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很多便利。因此,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將微課運用到教學中,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微課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從而促進中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教師要正確地利用微課輔助傳統課堂教學,盡可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提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小美,薛芳.論微課的應用現狀及可持續發現維度[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4).
[2]趙姝婧.微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4).
[3]徐長寶.微課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探究與應用的探究[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12).
[4]李珊珊.關于“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J].華夏教師,2018(5).
[責任編輯 康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