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徐臣年,王清艷,王紅茹,劉曉茜
大約8%~13%的危重患者需要腎替代療法(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來進行腎臟支持或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1]。CRRT具有更好的血流動力學耐受性,是危重患者最常用的RRT形式[2],在CRRT治療過程中,有效的抗凝可以預防管路凝血并延長過濾器壽命,且不增加CRRT期間出血風險[3]。目前,枸櫞酸鈉抗凝(RCA)作為最具應用前景的抗凝方法之一被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組織(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指南推薦為一線抗凝策略[4]。然而低灌注休克(常用高乳酸血癥來定義)被認為是RCA的相對禁忌證,常被建議選擇其他抗凝方式[5],但臨床中CRRT治療危重患者中有40%出現高乳酸血癥[6-7],故在高乳酸血癥患者中使用枸櫞酸存在較大爭議。枸櫞酸的代謝過程是一個需氧的過程,高乳酸血癥患者往往伴有缺氧狀態,使用RCA可能有較高水平的枸櫞酸蓄積(citrate accumulation,CA),故根據KDIGO指南[5],高乳酸血癥CRRT期間應使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或LMWH抗凝。然而,既往研究顯示,即使存在組織灌注不足或低氧血癥引發的休克,RCA-CRRT期間CA的發生率也相對較低[7-8],這表明RCA在大多數高乳酸血癥患者中可以很好地耐受。對于沒有枸櫞酸抗凝禁忌癥的患者,RCA與UFH的優缺點已經被廣泛研究[9-11],然而關于枸櫞酸和低分子量肝素在高乳酸血癥患者中CRRT的比較數據很少。本研究回顧性分析90例CRRT患者資料,探討RCA與LMWH抗凝CRRT治療高乳酸癥危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 病例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3月,在西京醫院接受CRRT治療,抗凝方案為RCA或LMWH的患者資料。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血清乳酸水平>2 mmol/L。排除標準:(1)數據不完整;(2)出血風險高;(3)在CRRT前接受治療性抗凝;(4)肝功能不全;(5)妊娠或哺乳期患者;(6)B型高乳酸鹽血癥;(7)使用血管內瘺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納入患者按抗凝方案分為RCA組和LMWH組。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研究遵守赫爾辛基宣言,經西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得到患者或監護人知情同意。根據預先確定的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篩選后,合并高乳酸血癥患者接受CRRT治療的90例患者納入研究,其中54例接受RCA治療,36例接受LMWH治療(圖1)。
1.2 治療方案 所有患者CRRT方案均使用Prismaflex系統(Gambro)或Dipact(Braun)機進行CRRT治療,分別配備Multiflow-100(0.9 m2,AN69膜)和AV600(1.4 m2,Fresenius)中空纖維過濾器,經頸或股靜脈插入13.5 F/16F雙腔導管建立血管通路。CRRT的劑量范圍為25~35 ml/(kg·h),根據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況和病因進行調整。RCA組以200 ml/h由動脈端泵入體外循環4%的枸櫞酸鈉溶液(成都青山利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045612),以10~30 ml/h為單位調整枸櫞酸泵速,在濾器后或患者外周靜脈泵入鈣,使濾后鈣離子濃度達到0.25~0.35 mmol/L,并在體外循環的靜脈末端分別注入10%葡萄糖酸鈣溶液,使循環中游離鈣維持在生理范圍內(1.1~1.2 mmol/L)。LMWH組以LMWH(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706,規格:0.4 ml∶4000 IU)從血管通路動脈端注入,初始劑量為15~20 IU/(kg.h),追加劑量15~20 IU/(kg.h),動態監測凝血指標、血路管、跨膜壓及濾器情況以調整劑量。
1.3 觀察指標 收集以下數據:患者基線特征(即性別、年齡、入院診斷、既往疾病、病情嚴重程度、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機械通氣、CRRT適應證和凝血參數)、濾器壽命、出血事件、血液制品輸注,與枸櫞酸相關的并發癥(即CA、代謝性酸中毒/堿中毒和低鈣血癥)、血清鈣和凝血參數的變化以及醫院/ICU病死率)。疾病嚴重程度采用以下嚴重程度評分進行評估[12-13]: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貫器官衰竭評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濾器壽命定義為CRRT治療過程中第1個濾器開始使用和停止之間的時間,濾器凝血則被定義為管路中可見的濾器血栓或跨膜壓力(TMP)>300 mmHg[14]。實驗室監測指標為血紅蛋白(hemoglobin,HGB)、總鈣/離子鈣比值、血小板(platelet,PLT)計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如果滿足以下標準,認為發生CA:(1)體外泵入充足的鈣但全身游離鈣降低(<1.1 mmol/L);(2)總鈣/離子鈣比值>2.5;(3)相關代謝性酸中毒(pH<7.2和/或BE<-5 mmol/L);(4)逐漸增大的陰離子間隙(>11 mmol/L)[15]。
安全性評估的終點包括出血、輸血需求和發生枸櫞酸相關并發癥。主要指標為濾器壽命,次要指標是醫院/ICU病死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軟件(SPSS公司,美國)分析。變量資料采用Kolmogor ov-Smirnov檢驗。計量資料以(正態分布)或中位數(四分位間距)(非正態分布)表示,并分別采用Student t檢驗和Wilcoxon檢驗進行比較。對于分類變量,計數資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 sher精確檢驗進行比較。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和Log-rank檢驗對不同時間點(12~72 h)的濾器壽命進行圖形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基線比較 納入患者的基本資料見表1。在年齡、性別、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疾病嚴重程度、合并癥、CRRT適應證、血清乳酸、血紅蛋白(hemoglobin,HGB)和基線生化檢測指標比較,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LMWH組接受機械通氣患者數(MV)(77.8% vs.51.9%,P=0.015)及APTT(38.9±11.73 vs 32.41±9.43,P=0.022)高于RCA組,CRRT治療適應證之高鈉血癥患者(5.6% vs 29.6%,P=0.006)和治療開始前血小板(179.42±90.25 vs 121.18±63.79,P=0.003)低于RCA組。
2.2 兩組濾器壽命與濾器結局比較 與LMWH組相比,RCA組的濾器壽命顯著延長[61.60(2~83)h vs.43.21(4~72)h,P=0.002](表2)。0~72h的兩種抗凝方案濾器壽命的Kaplan-Meier曲線見圖1,與LMWH組相比,RCA組濾過存活率顯著提高(P=0.002)(圖1)。在CRRT治療期間,LMWH組較RCA組出現濾器衰竭頻率較高(41.7% vs.20.4%,P=0.035,表2),在單因素分析中,低分子(P=0.010,HR=2.902)及乳酸與濾器衰竭的風險顯著增加相關;在多因素分析中,只有低分子(P=0.039,HR=2.549)與乳酸仍然與濾器衰竭的風險呈顯著相關。對臨床重要指標乳酸、SOFA、INR、7 d內手術和APTT的5個因素匹配調整后,無抗凝仍然導致濾器衰竭的風險增加(HR=4.147,95%CI1.428~12.05,P=0.009)(表3)。
2.3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 LMWH組和RCA組在新出血事件和血液制品輸注方面沒有顯著差異(表2)。兩組總鈣/離子鈣比值有顯著性差異(1.76±0.34 vs.2.08±0.53,P=0.004)。LMWH組發生HIT肝素誘導血小板減少癥(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3例,給予更換抗凝后好轉,RCA組治療的2例患者(3.6%)發生CA。與LMWH組相比,RCA組的平均totCa/ionCa比值較枸櫞酸增高(1.76±0.34 vs.2.08±0.53,P=0.004)。LMWH組與RCA組組間代謝性酸中毒(2.8% vs.5.6%,P=0.644)和堿中毒(2.8% vs.3.7%,P=1.00)的發生率無顯著差異,LMWH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RCA組患者無明顯差異(66.7% vs.44.4%,P=0.054)(表2)。

表1 納入患者的基線資料

圖1 濾器生存曲線
以往許多隨機對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已經證實,在CRRT治療過程中,無RCA禁忌證的患者在過濾器壽命和出血風險方面優于UFH[16-17]。然而,關于RCA和LMWH之間比較的數據少且結果相互矛盾[6-10]:Van der Voort等[18]在一項前瞻性觀察隊列研究中報告,基于那屈肝素(nadroparin)的CVVH比基于RCA的CVVH具有更長的過濾器壽命,RCA組的出血發生率顯著降低,紅細胞輸注量則在兩組之間沒有差異;在一項非盲單中心RCT研究中,Oudemans van Straaten等[19]在CVVH期間未發現那屈肝素組和RCA組的過濾器壽命存在差異,兩組輸血需求無顯著差異,這與上述2006年的研究結果一致[18];Uljas等[10]最近研究表明,與達特肝素抗凝相比,RCA顯著延長了CRRT管路的壽命。關于過濾器壽命的研究間異質性結果很可能與抗凝劑和CRRT方案的不同劑量有關,Van der Voort等研究LMWH的劑量為475 IU/h[18],遠高于本研究的500~1500 U/4 h;此外,濾器壽命的延長可能用前后稀釋模式來解釋[20]。

表2 納入患者的濾器結局與不良事件

表3 COX單因素及多因素回歸分析納入患者濾器衰竭的危險因素
關于CA與代謝相關并發癥,根據RCA-CRRT開始時的血清乳酸水平對患者進行分層,中度(2.2~4 mmol/L)和嚴重(≥4 mmol/L)高乳酸血癥組的CA發生率分別為2.69%和6.33%[7];最近研究報道,在RCA-CVVH期間,血清乳酸峰值>4 mmol/L、>6 mmol/L和>7mmol/L的患者的枸櫞酸不耐受率分別為38%、44%和55%[21]。在本研究中,CA發病率低很可能是由于低枸櫞酸負荷(27.2 mmol/h)和體外循環回路通暢,此外,筆者采用了比Tan等[8]的研究更嚴格的CA診斷標準。Morgera等[22]報告超過50%的患者在RCACRRT期間發生代謝性堿中毒,本研究由于碳酸氫鈉液(B液)分開輸注,并且可隨時調節,代謝性堿中毒的發生率明顯低。
Van der Voort等[23]在一項小型觀察研究中發現,與那屈肝素組相比,在CRRT期間,RCA組的每日鈣平衡為負值。然而,在本研究最初的隊列中,RCA組的totCa/ionCa比值從CRRT開始到結束的時間趨勢是負的。本研究穩定的totCa/ionCa比值可能表明,在研究期間,可導致totCa/ionCa比值升高的低鈣血癥是罕見的。
綜上所述,在需要CRRT的伴有高乳酸血癥危重患者中,RCA在濾過壽命方面優于LMWH且不會顯著增加CA和枸櫞酸相關代謝并發癥的風險,治療過程中血清鈣和凝血參數穩定。不過,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為單中心研究,考慮到回顧性和單中心性,可能存在混雜因素和選擇偏差,需要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