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瑛


剪影是對事物外輪廓的描繪。其特點是將物象簡化并平面化,保留其最有意味的東西,并加以夸張造型,極具藝術感染力。剪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時期的巖畫。遠古時期的彩陶紋飾中常出現這種平面性的剪影造型,它抓住物象的特征,并把特征夸張到極致。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上的人物造型也接近剪影式造型。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水墨畫中有“水墨寫清影”一說。在此基礎上,如何將“剪影式創作”引入水墨表現之中,成為筆者在兒童美術創作教學中的新探索。
一、借影造型,助形象創意
1.巧概括,抓特征
中國水墨畫注重寫意,寫意是通過簡練概括的筆墨,描繪對象的意味、神態的一種畫法。這種神韻是通過事物的關鍵形態特征來體現的,符合中國畫“以形寫神”的繪畫理論。剪影式造型能瞬間將表現對象化繁為簡,并將對象夸張化、概括化、抽象化。特別是在人物造型中,剪影式造型的方法能讓學生快速地畫出人物的動態。如以《籃球場上的身影》為主題的水墨表現課就采用了剪影式造型的方法。一個打籃球的動態人物造型對于造型能力并不強的小學生來說是困難的,不免動作生硬、造型死板。筆者嘗試采用剪影式造型的方式教學,大大降低了造型的難度,學生能快速畫出生動的人物動態造型(圖1)。
2.重取舍,創新形
我們將事物的形狀分為外形和內形,外形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外輪廓剪影,內形則是描繪人物或事物結構特征、細節或裝飾的線和形。中國畫非常講究線和形的疏密關系,如“密不透風,疏可跑馬”講的就是國畫中畫面疏密節奏的處理。也就是說,我們在繪畫時,不是將所有見到的東西和所有的細節都畫下來,而是要經過詳略的處理,讓畫面產生節奏感。剪影式造型能夠快速地幫助我們處理畫面的節奏感。如《老街遺韻》一課,老街的建筑比較復雜,學生無從下手。筆者采用剪影式造型布局畫面,讓學生先忽略細節,只畫剪影,再根據畫面的需要,選擇一處或幾處盡可能詳細地塑造內形。需要略寫的地方,只留剪影式外形,使畫面詳略得當,疏密對比有節奏性,大片的剪影留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如圖2這張學生作品,先用剪影式布局,作者把近景的柱子只留剪影式描繪,再去詳寫后面的遠景,產生畫面節奏的韻味。
3.主沒骨,輔勾勒
“沒骨”不事先勾勒形狀,而是用色或用墨直接作畫,以落墨成形的方法繪畫,“筆才一二,象已應焉”。這種畫法也可以理解為剪影式的造型方法。如《時尚的媽媽》一課,筆者引導學生嘗試采用沒骨法打底,再用線條勾勒與裝飾。如三年級小朋友這幅作品,先沒骨畫形,再加上線條,比傳統的先勾后染法在處理線條虛實時更能體現靈動感,更有韻味(圖3)。
二、借技造肌,助美感創生
1.剪影蒙版法
蒙版法,經常出現在電腦圖像設計制作中,指的是將畫面中不需要操作處理的部分進行遮擋保護。繪畫時用筆畫出的都是正形,而剪影式的蒙版可以使我們很容易得到事物的負形。比如我們在處理底色時,希望表現對象的形象能預留出來,這時我們就需要制作一個剪影式的蒙版作為保護,再用噴繪、涂抹、壓印等方法處理底色。蒙版制作的材料可以是紙、錫紙、布等。如在教學《畫童謠》這一課時,筆者吸取民間剪紙中的剪影法,將童謠中描繪的形象剪下,放在刷有底色的宣紙上噴繪。在噴繪中注意紙的邊緣有些翹起,即在噴繪時產生有虛實的邊界(圖4)。
2.剪影拼貼法
剪影拼貼法,是畫面重構的一種方法,運用墨韻或在有肌理的紙上做剪影,也可以將畫作中的部分形象沾水撕下或剪下來作拼貼。我們可以根據畫面采用不同的手法。傳統的水墨文化與拼貼藝術相結合,是對傳統水墨語言很好的補充。如在指導《荷塘掠影》(圖5)時,荷葉和水紋是兩幅不同的畫,荷葉采用的是揉紙法制作水墨肌理,水紋是用水面吸附法制作的肌理,用沾水撕紙的方法撕下水紋和荷葉,再進行畫面重組,使同一畫面有不同的肌理,使數幅內容不同又相互呼應的作品在同一畫面中重構與融合,拓寬了水墨畫的表現力。
3.剪影轉印法
在剪影造型中,增加肌理是處理細節的一種方法,是構筑畫面的重要繪畫語言,是個性展示的重要特征,也能使畫面呈現豐富的視覺效果、不同的肌理效果,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審美意蘊。我們身邊的許多材料都有自身的紋理,比如石頭的紋理、樹葉的經脈、各種各樣紋理的布、皺巴巴的紙等,通過涂墨或涂色再轉印后就可得到不同的肌理。在創作指導《兩只貓》(圖6)時,對兩只貓的表現就是采用了玻璃轉印和紙板轉印法,類似于水印版畫。當然制作肌理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這里不一一闡述,留著讓孩子們去發現、探索、實驗。
三、借形造境,助畫面創建
1.多種視角,形式自由活潑
同一幅作品可以通過任意視覺角度加以表現,只要達到完美的剪影造形,將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組合,創造建構畫面。這種造形方式,不講體積、不講空間、不講比例,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追求造型的獨特。如在《多視角觀察》一課中,教師讓學生先觀察各種事物的不同角度,畫出完美剪影造型,再將不同視角的剪影造型組合成完整的畫作。如圖7《喂雞的老人》這幅學生作品,老人是平視的視角,而柵欄和雞是俯視的。將不同角度看到的物像組合起來,顯得生動有趣。多角度的剪影造型不講物體前后關系、內外關系,物象之間就是有遮擋也能完整地看到后面或里面的物象。如圖八學生作品《開新車》,把外部視角與內部視角結合,用“透視”的眼光表現畫作,充滿了童趣。用這樣的平面式、散點式、“透明式”的畫面形式表現水墨畫,形式自由活潑,可探索出具有兒童趣味以及鄉土氣息濃郁的水墨畫新風格。
2.打破時空,多維空間組合
在民間剪紙、壁畫等這些藝術作品中,經常在同一畫作中,表現不同時間、不同空間里的事物。如庫淑蘭奶奶的剪紙,在同一幅畫面中體現不同的時間、人物所做的不同的事。剪影式造型是平面的,因此可以不用考慮事物之間的空間關系,不但打破了時間、空間、比例關系的限制,而且便于用繪畫的審美法則規劃布局。如在教學《新奇的一天》水墨剪影創作中,引導學生想象新奇的一天會經歷怎樣新奇的事,見到怎樣新奇的事物,并在畫面中打破時空規律按畫面需要重構,創造出一種天馬行空的、超現實的風格(圖9)。
3.塊面建構,搭建構成畫面
在繪畫創作中運用剪影式造型可以輔助建構畫面構圖。構圖是為了表達作品的主題思想或美感效果,在一定空間內安排和處理事物或人物的關系和位置,在傳統中國畫中稱為“經營位置”“布局”或“章法”。剪影式造型(單個物象的剪影或成組物象的剪影)把紛繁復雜的表現內容理解為一個個的塊面,便于在畫面中安排與組合,可以迅速地在畫面中建構起形與形的關系。如在創作《節日里的人們》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在草稿上用濃淡不同墨塊涂出剪影造型(單個事物或成組事物),按照形式美的構圖法則快速構建畫面中的黑白灰塊面關系。在創作時再在這些塊面中補充內容(圖10、圖11)。這種構圖方式離開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對稱、均衡的形式法則統一畫面,迅速建立畫面美感。
四、結語
剪影式造型大大降低了造型的難度,能快速地抓住事物的特征,更有意味地表現事物的形態。在少兒水墨畫創作中吸取巖畫、畫像磚畫像石、剪紙、皮影、壁畫等這些藝術的表現方式,及各種材質的使用,讓剪影式造型的水墨畫更具有觀賞性、裝飾性。剪影式造型的多視角、多空間的組合,有助于表現兒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樣的水墨畫創新是趣味性的、實驗性的、遷移性的,對在水墨畫創作中開發學生的思維、融會貫通地思考問題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紅.《立足鄉土美術資源,創新美育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22.
[2]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03.
[3]呂勝中.《中國民間剪紙》[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4:01.
[4]馮增木.《中國畫特殊技法詳解》[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
[5]常銳倫.《繪畫構圖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12.
(縉云縣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浙江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