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 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詩歌的詩性美組織教學活動。明晰結構,挖掘詩性韻律美;悟解詩意,挖掘詩性意象美;創設情境,挖掘詩性節奏美;品詞析字,挖掘詩性意境美。
關鍵詞 詩性美;韻律美;意象美;節奏美;意境美
詩歌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要轉變以往重知識、輕情感的教學觀念,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詩性,使詩歌教學煥發生機活力。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詩歌的詩性美組織教學活動,帶領學生明晰詩歌結構、悟解詩歌詩意、融入詩歌意境,從而打造“詩意盎然”的語文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發展。
一、明晰結構,挖掘詩性韻律美
初中語文教材中輯錄了多篇新詩,新詩結構不同于古詩詞,它擁有更加強烈的情感美、音律美和韻律美,能夠映射出詩人的心理變化。在新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解讀每一個空格、停頓和分段等結構形式上的布局特點,從結構解析入手全面解讀新詩的詩意,進而讀出新詩韻味,讓學生體會到新詩獨特的美感。
以《黃河頌》為例,這首詩借助對黃河的描寫表達著作者對中華民族兒女革命精神的禮贊之情。作者親眼所見黃河波濤洶涌的氣勢,并將這一氣勢付諸于整首詩的節奏韻律中,使得詩意悠長。教師在教學時要帶領學生揣摩詩文的結構句式特點,即整首詩的句式長短不一,字數落差大,詩句錯落有致,富有強烈的自由體結構變化。教師還要讓學生對詩歌中反復出現的“??!黃河”進行分析,深入理解這一句式奠定的情感基調,并讓學生在誦讀這句時融入飽滿的情感,切身體會到作者對黃河宏偉氣勢的贊美之情。同時,教師要布置學生找出詩歌中雙聲疊韻詞的學習任務,重點對“黃河滾滾”“浩浩蕩蕩”等詞進行分析,在腦海中想象出對應的畫面、音效,進而使學生體會到強烈的音樂美感,沉浸到詩歌的意蘊氛圍中,領悟出這首詩有聲有形的文學藝術風格。在學生明晰詩歌結構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范讀,能夠使學生深受詩文情緒感染,激發學生學習新詩的興趣。
詩人余光中認為詩歌結構能夠為詩歌表意增添內涵,促進新詩特質的產生與發展。從新詩結構上來看,具備不拘一格、自由灑脫、注重節奏韻律的特點。所以,在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自主領悟到新詩的獨特語體風格,細細品味新詩獨有的韻律之美,從而構建起“詩意盎然”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二、悟解詩意,挖掘詩性意象美
詩意是指詩歌中的意象,通過領悟詩意、理解詩意和體會詩意,能夠喚起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共同進入到詩文所營造的文學意象中。教師應帶領學生找尋詩文中的表意之象,讓學生認識和理解詩文中對真實事物的抽象化表意,從而培養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掌握詩歌分析方法,促使學生從多義性的角度深入理解詩歌意象。
以《鄉愁》為例,這首詩歌具有語言流暢平實、結構排列整潔、詩意蔓延深沉的特點。在詩歌教學中,學生往往對抽象化的“鄉愁”難以理解到位,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詩歌的核心——四個事物意象去分析“鄉愁”,即“郵票”“船票”“墳墓”“海灣”四個事物。學生要深入理解這個事物蘊含的深意,讓學生體會到詩人余光中強烈的思鄉之情。又以《海燕》為例,這首散文詩的核心意象為“海燕”,同時還刻畫了“海鷗”“海鴨”“企鵝”等意象。在教學時,教師要向學生介紹這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正確理解高爾基的藝術構思,深入分析詩文核心意象。通過分析可知,作者運用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方法,以“海燕”為意象映射出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并通過狂風、烏云、閃電、響雷等意象描寫,預示無產階級必將在猛烈黑暗的革命斗爭中取得最終勝利。
在詩歌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審美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讓學生掌握分析解讀詩歌的方法,正確理解詩歌含義。詩歌是用意象彰顯含蓄性、審美性、蘊涵性的一種文學體裁,教師要在詩歌教學中突出核心意象研學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層層剖析詩文意象,理解意象的含義。
三、創設情境,挖掘詩性節奏美
詩歌語言帶有鮮明的音樂特色,能夠和樂而唱,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詩歌的音律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節奏性強的詩歌創設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再現詩歌的節奏、音律美感,讓學生感受到詩歌文學藝術的獨特魅力,營造出詩意盎然的課堂氛圍,降低學生學習詩歌、背誦詩歌的難度。
以《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為例,這首古詩詞的節奏明快,詩詞的前半部為平緩敘述,講述少年才女在溪亭邊游玩到日落黃昏的情景,才女已經沉醉在美酒與美景之中流連忘返。之后,詩詞突然重復出現“爭渡,爭渡”,轉變了前半部分詩詞的平緩敘述結構,用短促有力的語句描述了詞人急迫的心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這一重復詞句,感受少女在醉酒狀態下急于尋找出路的迫切心情。這首詩的節奏在“爭渡,爭渡”處最具有特點,如同畫龍點睛之筆,使原本平緩的詩詞一下子生動起來,彰顯出詩詞中短疊句運用的精妙之處。教師應帶領學生感受詞中語句節奏的變化,從節奏變化分析作者心境、心緒變化,增添學生學習詩詞的情趣。為了使課堂煥發出詩情畫意的氛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播放《常記溪亭日暮》的音樂視頻,該音樂視頻中對詩詞進行編曲創作,并融合了詩詞中景物的視頻片段,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以及掌握作者詩詞的創作風格。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輔助開展詩歌賞析活動,借助音頻、畫面、文字等媒介信息的傳播,讓學生感受到詩歌中的詩性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徜徉在詩歌意境中深入體會作者的此情此感。
四、品詞析字,挖掘詩性意境美
意境美是古詩詞特有的美感,古詩詞通過精妙、精準用字能夠展現出美好的意境,給人帶來無限遐想。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品詞析字,研究推敲關鍵字詞的運用效果,使學生能夠抓住重點字詞分析詩句,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美,悟透古詩詞蘊含的深意。
以《飲酒(其五)》為例,這首古詩詞的用詞精妙、十分考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這首詩的精讀引導,讓學生體會到關鍵字的悠然意味和無可替代性。如,這首詩中“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使用精妙,教師可以將“見”字替換為“看”字和“望”字,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體會不同字在詩句中的應用效果。有的學生說,“悠然看南山”中的“看”感覺像詩人故意向南山看去,所見景色盡在詩人的預料之中,“悠然望南山”中的“望”感覺詩人費勁心力和體力望向南山,期望“望”到想要看見的事物?!坝迫灰娔仙健敝械摹耙姟北憩F了詩人不是故意而為之,而是詩人在毫無準備之下見到南山,帶有一種內心驚喜、悠然得之的感覺,并且“見”字的應用與詞句中“悠然”的銜接更為順暢。通過對關鍵詞進行分析,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詩作的深意。又以《錢塘湖春行》為例,教師要讓學生細細品味“幾處早鶯”中的“早”字,和“誰家新燕”中的“誰家”形容詞,這幾個形容詞能夠展現出萬物復蘇、一片生機的美好景象,使學生感受到早春之美,體會到白居易此時的心境。同時,這些形容詞的運用還能夠反映出詩人具備發現美的眼光,體現出詩人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進而借此時機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古詩詞教學要結合字詞運用精妙的特點開展研究性教學活動,讓學生下功夫去琢磨字詞的使用,精心品讀字詞在詩句中起到的作用,從而使學生感受古詩詞所營造出來的意境美,體會到古詩詞的詩情畫意。
總而言之,初中詩歌教學要回歸詩歌本身的詩性,從挖掘詩性層面入手組織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營造課堂“詩意盎然”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去體會現代詩與古詩詞的意境美、韻律美、音律美和意象美,喚起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使學生能夠徜徉在詩歌的詩意中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作者通聯:江蘇宜興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