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李金星
前段時間曝光的“天津教師歧視學生父母收入”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公眾的激烈討論。該事件屬于師生沖突的范疇,其發(fā)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師和學生站在了對立面,雙方均未認識到,師生基于人才培養(yǎng)、素質提升的發(fā)展目標是一致的,二者本應成為同舟共濟、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命運共同體”概念,強調共同體內成員是相互依存、追求一致、目標相同、互鑒互惠的好伙伴和好朋友,其建設目標是營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助共進的協(xié)同成長良好氛圍,構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高質量共同發(fā)展局面。對于教師而言,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與成長離不開優(yōu)秀學生給予的成就感,也離不開解決“差生”的疑難雜癥而擁有的獲得感;對于學生而言,成長、成熟與成才離不開教師的積極鼓勵和表揚,也離不開教師善意的批評與鞭策。師生的喜怒哀樂早已深深地交織在一起。
構建運行有效的師生命運共同體,需要學校加強頂層設計,以高質量的學校治理水平為師生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保駕護航,用制度設計和文化建設等治理策略在師生中構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氛圍和優(yōu)質環(huán)境,激發(fā)師生相互學習、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內生動力,真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師生命運共同體,從而自然而然地消除師生的對立情緒,化解師生沖突爭議。
暢通師生爭議處理渠道
師生沖突中對抗程度升級往往是因為沒有第三方力量介入與調解。因此,從學校層面創(chuàng)設專門的師生爭議處理平臺和渠道作為師生在對抗中可以依靠的第三方力量就顯得非常有必要。這個第三方力量既能為師生提供處理沖突的“靠山”,降低師生之間的沖突程度,避免師生沖突持續(xù)激化,也可以維護師生正當權益,促進師生相互理解,在化解矛盾的過程中促使師生感情升溫,強化彼此依存程度。
學校可以在校級層面設立專門的師生爭議處理機構,以解決師生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類沖突和矛盾。該機構可下設三個分支組織:師生爭議處理委員會、師生爭議處理監(jiān)督委員會、師生爭議協(xié)調委員會。每個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均可由學校主要負責人、德育和教學等部門主要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教育專家代表等相關群體構成。
師生爭議處理委員會的職責主要在于對師生反映的沖突和矛盾作出最終的仲裁,對師生雙方應擔的責任與應做出的改進作出最終決策。師生爭議處理監(jiān)督委員會的職責主要在于監(jiān)督處理委員會和協(xié)調委員會在工作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guī)、違紀或者不當?shù)男袨椴⒓皶r糾正。師生爭議協(xié)調委員會的職責主要在于搭起溝通的橋梁,調解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落實師生爭議處理委員會的仲裁和決定,對沖突的師生雙方進行思想引導和情感疏導,促使他們認識到各自存在的不足之處,促進其對爭議處理委員會決定的認同與支持,同時幫助沖突雙方在化解矛盾的同時增進彼此的信賴和依存,重回互助互愛的師生命運共同體正確道路上。
推動師生心理咨詢與輔導常態(tài)化
師生沖突與矛盾的激化有時是因沒有及時得到心理疏導,師生一時的心結沒有被打開。因此,學校應常態(tài)化推動師生心理咨詢與輔導服務工作。
首先,加強對教師的團體輔導。定期開展教師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引導教師感受團體的力量和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掌握建設命運共同體的方法與智慧,知曉學生當前的心理發(fā)展階段及其特征,懂得與不同類型學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學會自我情緒管理并能恰當引導學生情緒,為師生命運共同體建設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其次,強化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與團體建設。提高心理輔導課的授課質量,讓學生對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特點有比較準確的認識,學會調控自我情緒,以樂觀、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校園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尤其是與身邊人發(fā)生的小矛盾、小摩擦;常態(tài)化開放學校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為少數(shù)學生提供個性化心理咨詢服務,給予咨詢的學生正面積極的引導和恰當?shù)男睦硎鑼В瑤椭鋵Πl(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有比較客觀的認識,消除對教師等身邊人的誤解,從而消解潛在的師生沖突隱患。
再次,推動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制度化。圍繞不同類型的學生、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階段可能存在的潛在心理問題,對全體師生進行專題心理輔導講座,以公開的方法、自然的方式化解心理問題,消除師生的心理芥蒂,強化師生相互依存的心理特性,促成師生心靈的共鳴與對彼此的信賴。
最后,精準落實心理危機干預,妥善處置心理突發(fā)事件。當發(fā)生師生強烈沖突、學生自暴自棄、學生厭世厭學等嚴重心理突發(fā)事件時,心理輔導教師應第一時間趕往現(xiàn)場,與班主任、學生骨干等力量共同精準發(fā)力,尋找危機干預的突破口,尋求當事師生的心靈認同與情感歸屬,采用合適的方法化危為機,解決師生的心理問題,幫助當事師生重回健康心理的正道,重邁師生友好相處的正途,重步快樂學習的正軌。
強化師生命運共同體文化建設
文化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持久力量,強化文化建設對師生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能起到持久的正向作用。
第一,師生共同研討教學設計。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生掌握的知識不一定比教師少,師生相互為師的局面已成必然。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制訂教學計劃時可以聽聽學生的意見,引導優(yōu)秀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借助學生的力量,站在學生的角度,采用學生的方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師生在此過程中也可以認識到彼此的重要性,意識到師生是追求一致的同行者。
第二,師生共同完成創(chuàng)新項目。競賽、比賽、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等創(chuàng)新項目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升求學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創(chuàng)新項目往往都是團隊作戰(zhàn),需要團隊成員相互支持、鼓勵、促進才能完成,故促進師生共同完成創(chuàng)新項目可增強師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其團隊溝通、協(xié)作的能力。在團隊取得成果的激勵之下,師生命運共同體會變得堅如磐石。
第三,師生共同參加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師生了解社會、自然、他人、歷史的重要平臺,對師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在志愿服務、科普宣傳、理論宣講等社會實踐中,引導師生共同策劃、共同推進、共同實踐、共同總結,既能讓師生感受到彼此的重要性,也能讓其增進對彼此的了解、理解與支持,形成對彼此的依賴心理,為命運共同體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第四,師生共同踐行勞動精神。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帶領學生一起參與各種勞動,感受勞動精神的內涵,領悟同伴的力量、信賴的開心、互助的甜蜜和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
第五,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文藝作品。一方面,師生可以共同在文藝晚會、趣味運動會、友誼球賽、藝術節(jié)等文化活動中感受彼此合作的快樂、相互信賴的力量、相互激勵的滿足;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行創(chuàng)意師生命運共同體文化作品創(chuàng)作、吉祥物制作、師生命運共同體精神內涵征集、師生精神口號選定、命運共同體徽標設計等文化作品創(chuàng)設,以塑造師生共同的精神追求,提升師生命運共同體建設水平和高度。
(作者趙敏系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經(jīng)濟與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金星系常熟理工學院材料工程學院教師、專職輔導員、學生黨支部書記)
責任編輯:周麗